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出汗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但异常出汗不能忽视。近日专家指出,更年期、压力大、低血糖等都会导致出汗异常,人们应该及时、科学地分辨汗水发出的信号,下面这些部位出汗要高度警惕。
腋下出的是“压力汗”
压力过大时,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美国研究发现,当人承受巨大压力时,大汗腺就会促使汗水产生。由于大汗腺分布于腋下、乳晕、肛门等特定部位,因此这些地方更易出“压力汗”。这种汗水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混合皮肤上的细菌后,更容易产生汗臭味。沈雁英指出,如果想减少“压力汗”,人们应该学会缓解压力。出“压力汗”时深呼吸、喝点水、吃水果、喝牛奶等也利于缓解压力。
头晕眼花出大汗可能中暑
如果你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到阴凉处止汗后,马上觉得眼前发花、头晕目眩,说明很可能是中暑了。有时中暑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沈雁英表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补水、休息,如症状无法得到迅速缓解,就需紧急送医。作为预防,应减少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外出;必须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注意补水;尽量清淡饮食,每天喝碗绿豆汤或绿豆粥,利于清热解暑。
出“咸汗”表明运动饮水不足
运动过程中汗水滴入眼睛是否感觉灼热刺痛?汗水干了之后,脸上是否留下白色印迹?这些都是“咸汗”(汗水盐分偏高)所致。平时喝水较多,且低盐饮食的人,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喝水不足,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专家提醒,在运动过程中增加饮水量,十分关键。
汗有鱼腥味,也许吃错了食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资料表明,身体发出鱼腥味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致。这类患者身体无法分解鸡蛋、豆类和鱼类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三甲胺。三甲胺会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产生腐鱼或臭蛋等难闻气味。这类患者一方面应去医院治疗,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吃此类食物。
颈后大汗淋漓当心血糖过低
饭前血糖正常值为70毫克/分升~110毫克/分升。由于糖尿病或者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血糖低于70毫克/分升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典型症状就是大汗淋漓、发冷或皮肤湿冷,特别是脖颈后及发际线部位。同时还应该注意是否出现心跳加快、颤抖、恶心、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沈雁英说,到了夏天,人们食欲不振、睡不好觉,更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作时,应换到阴凉处,迅速吃些饼干、水果、巧克力,或喝杯糖水。如症状没有改善,需及时送医。公共场合中,如有人出现低血糖,应主动提供食品和饮料,不要围观,保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眼球突出伴怕热多汗,留神甲亢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此外还表现为身体消瘦、心率过快、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时眼球出现突出。沈雁英提醒,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保证碘摄入量是防止甲亢的主要措施,如适当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较多的食物。
满头大汗伴四肢发凉,可能心脏病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满头大汗,甚至导致浑身湿透,脸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并伴有心前区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应马上怀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沈雁英表示,心脏病发作时,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应、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就会导致出汗、胸痛,紧接着可能出现心率和血压骤然下降。心脏病患者应随身带好急救药以防万一,一旦发作,最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领扣子解开,情况严重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孕期多汗常伴恶心、呕吐
女性在特殊生理周期,由于内分泌变化,更容易出汗。美国研究认为,激素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恒温功能,让它错误地认为人体过热了,需要通过出汗来冷却。沈雁英表示,女性在怀孕早期容易出汗多,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反应,此时应根据医嘱适当调理;更年期女性多汗,常伴发性格情绪变化及体重变化,饮食上应适量吃些富含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的豆类制品,利于缓解潮热,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沈雁英说,针对不同的出汗情况,中医也有一套理论。不热、不运动就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应适当多吃山药、牛羊肉等。晚上睡觉时不自觉地出汗叫做盗汗,是阴虚的症状,可适量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热性食物,还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喝。
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判断疾病。如头面部出汗多为气虚、脾胃有热;汗液自鼻梁和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肺虚病人;手足多汗多因气虚、肾虚,最好对症辨证调理。不管是正常还是异常出汗,都要注意补水,最好加点盐和糖以补充电解质,盐和糖的比例为1:2。
夏季是一年中最容易中暑的季节之一。特别是在旅行途中,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人体容易受到热中暑的困扰。然而,如果我们能采取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中暑的风险。
第一段:了解中暑的症状
在谈到如何应对中暑之前,首先要了解中暑的症状。常见的中暑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跳加速、体温升高等。如果你感到头晕或体温异常,应该立即认识到这可能是中暑的征兆。
第二段:远离高温和户外活动
预先避免中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远离高温天气并避免过度的户外活动。当太阳最为炎热的时候,通常是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的时间段,请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选择室内凉爽的环境。
第三段:适当遮挡全身
当你必须外出时,穿着合适的衣物非常重要。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来保障舒适和通风。还可以佩戴宽大的帽子、太阳镜和涂抹防晒霜来遮挡阳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体温,还可以有效地预防日晒。
第四段:经常补充水分
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脱水,因此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无论如何,请确保自己时刻携带足够的水,并且在高温和剧烈运动后更应补充水分。此外,注意限制摄入咖啡、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饮料等易促使脱水的饮品。
第五段:享受室内活动
在炎热的夏天里,选择室内活动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探访博物馆、艺术画廊、电影院或购物中心,都能让你远离高温,同时欣赏各种消暑的室内娱乐活动。
第六段:寻找阴凉避暑的场所
寻找有树荫或户外凉亭的地方可以帮助你暂时避开强烈的阳光直射和高温。在公园、庭院或湖畔等环境中散步或野餐,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并且感受到微风的清凉。
第七段:使用冷却物品
如果你的身体感到过于炎热,可以使用一些冷却物品来帮助降温。例如,使用冰块或冷湿毛巾敷在额头或颈部,这样可以迅速降低体温并提供舒适感。此外,还可以选择冰镇饮料或冷食品来降温,但要适当控制摄入量。
第八段:察觉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中暑了,请不要掉以轻心,并及时就医。如果症状严重,立即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以确保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和照顾。
总而言之,在夏季旅行中如何应对中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合理规划旅行日程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中暑的风险。记住热爱生活,享受旅程的同时,保持健康是最重要的!
地球发烧,夏季均温屡创新高,要慎防「热病症候群」发生!尤其老年人的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退化,常有一些大小病痛,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中暑、冷气病等)、皮肤疾病(如香港脚、湿疹等)、泌尿系统问题(如结石、泌尿道发炎)等,夏季容易发作。此外,肠胃炎、热感冒等,也都是夏天常见疾病,稍不注意,轻则身体不适,严重者会猝死,可别轻忽「热」浪威胁。
炎炎夏日,68岁的李阿公日前陪孙子参加户外野餐活动,晒了一整天的太阳,回家后开始头晕、身体沉重疲倦,食欲不振,让他好担心,是中风前兆吗?还是感冒了?就医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热到了」,有轻微的中暑症状。
【什么是「热病症候群」?】
夏天气候潮湿闷热,发生热伤害的机会大增,不少人真的「热」出一些疾病或问题,或可称为「热病症候群」。尤其65岁以上的长者、慢性病患、服用药物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密闭空间工作者、婴幼童等高危险群,容易因高温造成热伤害,出现「热病症候群」征兆。
盛夏来临,温度持续飙高不下,以往多数人认为冬天才好发的心血管疾病,殊不知夏天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期!英国研究发现,温度每上升1℃,心肌梗塞的机会就上升1.9%。
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人体流汗多,若未能随时补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脱水现象,进而导致人体血液黏稠度飙升,血小板聚集,引发心血管疾病。而且夏天民众常频繁进出冷气房,忽冷忽热对心血管可能造成负担,尤其是中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要注意。
常见热出来的疾病,除了中暑、心血管疾病外,还有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肠胃疾病等,都要小心防范。
【慎防3大热病袭击】
与夏天相关的疾病不少,像是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因为太热、体温调节失衡的中暑等「热急症」,或是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在夏天好发,其他如结石、泌尿道发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在夏天也都蠢蠢欲动。
《热病1》循环系统疾病
因高温引发的热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最大宗,新竹马偕医院家医科主治医师陈信豪、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吴怡慧,共归纳5种因「热」引爆的循环系统疾病。
◆水分流失,心脏病、中风风险高
「英国爱丁堡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工作环境太热,会引发血管凝块和心肌损伤,影响血管正常功能,增加心脏病发病的风险。陈信豪指出,太热的环境会让人体的核心体温上升,水分不断地流失,导致血液浓稠度上升,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炎炎夏日,不可轻忽心血管疾病的危害,记得多补充水分。
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吴怡慧也说,「不要以为中风只好发在冬天,夏天也是中风的好发时节」。尤其如果频繁进出冷气房,室内外温差太大,血管急剧收缩扩张,血压也跟着上下波动,原本有血管狭窄的病人,就可能发生急性中风。夏天水分流失多,如果水分补充不够,血液会变得黏稠,加上脱水引起血压降低,会提高中风的风险。
◆体温失衡,引发中暑等热急症
热急症又称「热伤害」,是指身体因无法应付高温的环境,且未能补充适当与足够的水分和盐分,造成脱水、电解质不均衡,引发抽筋、头晕、虚弱、脸色苍白、湿冷、昏迷或中枢神经异常等临床表现。依严重程度大致区分为热昏厥、热痉挛、热衰竭、中暑四类。一般人熟知、通俗的说法「中暑」,其实是热急症当中最严重的一种,若未能及时适当处理,可能导致死亡。
引发中暑等热急症的原因,主要是体温调控制失衡造成。陈信豪指出,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视丘」,当体温超过38℃,下视丘会释放讯息到全身,使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借此「降温」。不过,老年人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因为循环差,不易流汗散热,过度曝晒在阳光下或处于闷热的环境中,比一般人容易产生热伤害的疾病。
吴怡慧解释,老年人的体温调节没那么好,在高温环境曝晒下,又未做防晒或水分补充,很容易产生热伤害的症状,可能感觉头晕、全身虚弱,有些人甚至会有低血压症状,身体微烧,如果喝水休息无法缓解,建议就医。陈信豪则强调,若是中暑昏倒失去意识,首要散热降温,旁人应协助把患者移到阴凉处,要维持呼吸道通畅,并且尽快送医急救。
◆室内外温差大,诱发冷气病
「冷气病」不是正式的医学名称,泛指夏天进出冷气房温差不适,或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可能出现的症状。陈信豪表示,夏天室外温度高通常达到35℃以上,室内冷气温度多半设定在26、27℃,室内外温差有时候高达10℃以上,如果频繁进出室内外,因为温差过大,容易诱发咳嗽、鼻塞、流鼻水等过敏症状。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冷气机滤网应定期清洗,以维持良好的室内空气,也要注意冷气房内若有人感冒,密闭空间很容易传染。而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的环境,很可能有头痛、皮肤和眼睛干涩问题,也因为体内水分的散失容易口干舌燥,尤其中老年人水分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偏乾,要特别留心。
有研究指出,长时间待在冷气房没有流汗的状态,容易有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比较会出现情绪波动、肌肉紧绷等症状,陈信豪建议,不要整天待冷气房,也要到室温环境中活动活动。
◆高温脱水,小心低血压
夏天更要注意「低血压」问题。陈信豪指出,气温高易引发血压下降,多半是因为脱水,以及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向表皮组织帮助降温,血压容易偏低,因此,避免水分过度散失非常重要。临床也发现,一些高血压病人服用平日控制的降血压药,血压反而偏低,也是因为夏天表皮血管比较容易扩张,如果服用跟冬天一样剂量的降血压药,有可能「控制过度」,建议可考虑减低药量。
◆瓜果甜品吃太多,易血糖失控
夏天各类瓜果盛产、冰品甜品也多,高温逼人,吴怡慧表示,面对这类甜分高、又清凉可口的瓜果冰品,实在很难拒绝,容易一口接一口,糖尿病患要注意血糖控制,拒绝诱惑。西瓜、葡萄、芒果、凤梨都是夏天盛产,甜分很高的水果,要特别注意。
《热病2》皮肤疾病
夏天气候闷热潮湿,时常下雨,不仅流汗多,也容易引发霉菌、细菌的感染,导致夏天的皮肤问题特别多,常见湿疹、汗疹、汗疱疹、香港脚、股癣、灰指甲、头癣、毛囊炎、体臭、老人臭??等皮肤疾病发生。
◆霉菌感染,引起香港脚、毛囊炎
台湾夏天动辄35℃以上的高温,湿热又流汗多,霉菌、细菌很容易孳生,引起香港脚、灰指甲、头癣、股癣、毛囊炎等霉菌感染的皮肤病症,因此,应多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有助减少患病。
◆流汗多,易出现湿疹、汗疹
夏天炎热,容易流汗,因潮湿闷热,在流汗部位的皮肤上易出现红色痒疹或脱皮的发炎症状,也就是所谓夏季湿疹,包括湿疹、汗疱疹、汗疹(痱子)等皮肤问题。吴怡慧特别提醒,老年人的皮肤调节能力变差,皮肤病的比例较高,门诊也会看到行动不便穿尿裤的老人家,夏天更易有尿布疹,必须注意防范。
◆高温汗多,体臭、老人臭更严重
夏日的高温,让人几乎站着不动也满身大汗,往往让头臭、体臭、老人臭??异味飘「香」更为严重。
《热病3》泌尿道系统疾病
夏天是尿路结石、泌尿道感染好发的季节。因天气高温炎热,排汗多,水喝太少,尿量相对减少,尿液浓度增高,容易结晶变成结石;若还常憋尿的话,则易造成膀胱或尿道的发炎。
◆流汗多、补水不足,好发结石
夏天容易发生结石,往往是因为流汗多,水分补充又少,尿量因此减少,导致在尿里的大量草酸、磷酸、钙和尿酸等成分,无法经由多量的尿液加以稀释排除,很容易形成结晶体而产生结石。常见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或是尿道结石,统称为「尿路结石」。
◆憋尿、喝水太少,易泌尿道发炎
陈信豪指出,最近临床上也看到泌尿道感染患者变多,尤其女生比男生多出约6倍,大多因为夏天流汗量大,如果喝水不足,尿液不够,或长时间憋尿,没办法把细菌带离身体,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发炎,女生的泌尿道比男生短,更容易引起尿道、膀胱急性发炎。
同场加映:夏天也好发肠胃炎、热感冒
急性肠胃炎好发于夏季,吴怡慧表示,夏天气温高,食物保存不当容易腐败,导致细菌孳生,常见的细菌有肠炎弧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发生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烧、头痛及虚弱等症状,有时会伴随血便或脓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状都会同时发生。预防方式,应尽量不要吃隔夜餐,少吃生冷食物,并要勤洗手,以减少病毒或细菌下肚的机会。
夏天虽不是感冒的主要季节,不过,吴怡慧提醒,门诊也常见感冒病人,大多数患者是得到一般感冒,少数患者是流行性感冒。多半因为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滤过性病毒传染,出现喉咙痛、打喷嚏、鼻塞鼻黏膜干热、肿胀、有时会发冷发烧等症状,病情较轻微、病程约2~5天。如果上呼吸道症状伴随发烧数天、肌肉酸痛,就要注意流感的可能,应及早治疗,免得并发重症。
【内容出处:常春月刊 412期】
出汗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导致出汗多的原因,可能与天气炎热人体出汗有关,或精神过度紧张的时候手脚便容易出汗,再者吃太辣的食物后人脸上容易冒汗等。虽然出汗属于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出汗可帮助人体调节体温,排出体内毒素,但是也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若出现下面三种异常表现则需引起重视。
1.半身汗、奇怪汗,可能是糖尿病。很多人不知道自身血糖持续偏高,若长期出现高血糖的情况,就会损害自主神经系统,这时就会发现自身出汗情况比较蹊跷,有时身体一半出汗一半无汗,或是有时是上半身出汗,下半身无汗。有些人还会有味觉性出汗,也就是吃过东西数秒钟后会突然出汗。临床上,异常出汗是糖尿病的重要身体信号,若发现自身出汗不正常,特别是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最好尽快到医院检查一下血糖情况,是否被诊断为糖尿病。
2.胸闷汗、出冷汗,可能是心脏病。异常出汗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汗腺是由交感神经支配,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时就会导致汗腺分泌,同时也会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还会引起冠心病,若发现自身出汗,尤其是出冷汗,可能会伴随有胸闷或胸前区疼痛等一系列情况出现,预示可能有心脏病发作。有心脏病史人,若常有出汗异常的表现,可能是身体在向自己发出警告,谨防心力衰竭的情况,可以的话到医院检查一下,判断病症,尽早治疗。
3.全身汗、持续汗,最好查查甲状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疾病,会引起异常出汗表现,过多甲状腺素分泌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这时就会产生过多热量,人们就会经常出汗,这种病症出汗特点是全身出汗和持续出汗,一般都是在运动或劳累过后产生,若伴有心悸、手震颤、食欲增大和消瘦、情绪波动、神经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大便次数增多等特征,表明可能存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需要早期接受治疗,尽快到医院查查甲状腺方面情况。
综上所述,出汗有好有坏,若出现上面三种情况,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可能是有疾病发生。平时留意观察身体所发出来信号,任何疾病在发病之前身体都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以免会影响疾病早期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85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