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研究称拍死正在吸血蚊子或致死亡

佚名 2023-08-01 12:51:04

一只蚊子正在吸血,你是“啪”地一个巴掌扇过去,让它“粉身碎骨”,以解心头之恨,还是轻轻弹走它?当你看到权威医学期刊的“拍死正在吸血的蚊子会导致死亡”的报道后,还敢大泄心头之恨吗?日前,北京电视台播出了这则报道,长沙一家电视台也进行了转播。昨日,记者在网上看到,与之有关的视频和帖子在网上引起了众人讨论,有的网友甚至因为拍死了蚊子而恐慌不已。长沙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类事件在长沙地区几乎不可能出现,大家不要因此而感到恐慌。

拍死正吸血的蚊子会死人?

事情的缘起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57岁的妇女因为打死了一只蚊子,造成肌肉受到小孢子虫属真菌感染而死亡。研究人员推测,这名妇女是把蚊子拍死在了皮肤上,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进入皮肤,造成感染。由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此事引起了更多网友的关注。

拍死一只正在吸血的蚊子会导致死亡,这近乎骇人听闻。有专家分析,蚊子吸血时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个伤口,当它正在吸血时,如果突然被人拍死,蚊子的口器来不及拔出,那么人皮肤上的伤口就不会愈合。而蚊子身上所携带的致命真菌,可能就会随着还没来得及愈合的伤口,侵入体内引起细菌感染,最终导致死亡。当然,如果人身上本来就有伤口,感染了被拍死的蚊子携带的真菌后,也会很危险。

蚊子“血案”引发网友热议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写拍死蚊子会致人死亡的文章作者之一、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伊尔严肃地提了一个看似搞笑的建议:“如果蚊子正在咬人,最好轻轻将它弹走,而不是一巴掌打死。”

众多网友对蚊子所引发的“血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直呼:“太恐怖了,我以后都不敢打蚊子了。” 有人还半幽默半认真地表示:“那这意思是,要么被打死,要么被痒死咯!”“开什么玩笑咯!我从生下来到现在不知道拍死了多少只正在吸血的蚊子,那岂不死了一百次了,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一名网友觉得这类事件很不可思议。更多的网友对其提出了质疑。

长沙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副主任医师李平非教授告诉记者,这类事件很罕见,这样的几率只能说“很低很低”。蚊虫虽传播很多疾病,但人会不会发病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抵抗力的强与弱。当人体抵抗力强而病毒弱时,病毒即被消灭。反之,人则会发病。

李平非介绍,多数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病原体,要先进入蚊子的体内进行增殖、发育,再通过唾液释放出来才可能感染到人,这是病原体自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蚊子是虫媒传染病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长沙市疾控中心对我市蚊虫的监测是比较全面的,包括利用蚊子的“趋光性”而制定的诱蚊灯法以及诱蚊诱卵法和集水容器法等。因此,拍死正吸血的蚊子会导致人死亡的事件在长沙不可能发生,市民不必恐慌。

远离蚊子叮咬有妙招

如何远离蚊虫的叮咬,专家们为我们支了几招:

一、拍蚊也有学问,蚊子的飞行路线呈s形,通常左右上下曲折前进,只要迎着蚊子狠狠拍下去,一般都不会失手。

二、防止家里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如果家中有水生植物要注意定期换水。

三、要多吃蔬菜,蔬菜中有一些含有蚊子不喜欢的气味,如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人吃下后,蚊子也会离你远点。

四、多穿浅色衣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

五、被蚊子叮咬后不能抓。抓挠后,皮肤里的组织液、淋巴液等渗出,肿成一个疱,就会越抓越痒,而且还不易消退。如果坚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钟后,痒感就能明显消退。

被蚊子叮咬时如果突然打死蚊子,它的嘴会不会留在体内?

拍死一只正在吸血的蚊子会导致死亡的,有专家分析,蚊子吸血时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个伤口,当它正在吸血时,如果突然被人拍死,蚊子的嘴巴来不及拔出,重点来了,如果这只蚊子携带真菌了,然后蚊子携带的真菌会通过人体的伤口进入到身体里面的。


蚊子的吸血过程并非将喙刺入皮肤而后开始吸食那么简单。蚊子首先伸出下唇,下唇就像是口器的护套。叮咬时,蚊子的下唇弯回,允许其他部位伸出,完成它们的工作。锋利的上颚和下颚相互配合,刺入皮肤,下咽部和上唇用于传送唾液和吸血。


叮咬时,蚊子下咽部释放的唾液能够抑制血液凝结。唾液中含有一系列化学物质,能够抑制血管收缩、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阻塞蚊子的上唇,让它们得以享用血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这样一则文章,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起真菌感染,一名妇女把蚊子拍死在了皮肤上,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进入皮肤,造成感染死亡。


所谓打死蚊子而感染死亡的例子,更有可能是蚊子身上恰好带有那种真菌,又恰好打死蚊子的时候让真菌进入了伤口,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也和蚊子的口器断不断没什么关系。蚊子确实可以传播疾病,但是并不是叮了任何带病原体的人再叮别人就一定会传播疾病。


只有少数经过代谢后会继续传播,蚊子正在叮咬人的时候,如果突然被打死,它的口器有可能断在皮肤里。但它存留时间极短,被叮咬的伤口,即使蚊子的一部分遗体留在皮肤里,那也只会加速过敏反应,人体免疫系统很快就能将它处理掉。


灭蚊或许不需要手动,血压的存在导致血液快速进入蚊子胃部,一些人认为血压也会让蚊子走向毁灭。如果收缩叮咬位置附近的肌肉或者拉伸皮肤,蚊子便无法拔出喙,你的血压最终会让蚊子一命呜呼。所以就看你够不够紧绷了。

试过在蚊子正在吸你血的时候拍死它吗

本月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这样一则文章,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可能进入皮肤,引起真菌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骇人听闻的是,200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57岁的妇女,就是因为打死了一只蚊子,造成肌肉受到小孢子虫属真菌(Brachiola algerae)感染而死亡。研究人员推测,这名妇女一定是把蚊子拍死在了皮肤上,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进入皮肤,造成感染。文章作者之一、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伊尔,严肃地提了一个看似搞笑的建议,“如果蚊子正在咬人,最好轻轻将它弹走,而不是一巴掌打死。”蚊子如何咬人蚊子的唾液能让血液不易凝固事情从蚊子咬人前说起,一只小小的蚊子,要成功地吸食你的血液,还得有几下功夫。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莫建初教授对此颇有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蚊子针一般的嘴巴说起。在昆虫学上,蚊子的嘴巴叫口器。我们肉眼看到的蚊子的口器只是一根针,其实这根针由6根口针组成,上唇1根,上颚2根,下颚2根和舌1根。蚊子就是靠这6根口针组成的针状结构,来吸食我们的血液。另外,蚊子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在吸血的同时分泌唾液。”蚊子怎么找到猎物呢?它的嗅觉很灵敏,能沿着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味,一直曲折前进,直至接触到人的身体表面。然后,才会把它的针缓缓刺入皮肤。“针刺进去后,蚊子的唾液管会分泌唾液,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以方便蚊子吸血。蚊子就这样一边释放唾液一边吸血,如果不被打扰的话,蚊子会一直吸到饱为止。”莫建初教授补充,从蚊子落到皮肤上直至吸饱血,总过程在2分钟左右。蚊子的血是无色透明的“蚊子也有血液,它的血无色透明。当你打死蚊子时看到的红色,不是蚊子的血,而是你的”,市中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陶承军解释,“蚊子身体里流着的红色血液很干净,没有病毒。最毒的是蚊子的唾液,比如疟疾、黄热病、西尼尔病毒、登哥热等等。它们在蚊子的胸大肌(蚊子也有肌肉)中发育,然后通过唾液来传播。”不过,陶承军认为,能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其实很少,病毒要先进入蚊子的体内进行代谢,再通过唾液释放出来才可能感染人。但研究已经发现,大部分病毒在蚊子体内经过代谢时就死掉了,只有少数经过代谢后会继续传播,如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如果叮咬你的蚊子没有携带病毒,那么被蚊子叮咬后只是会起包和发痒,这是被叮咬者对蚊子唾液产生的过敏反应。但如果蚊子的唾液里携带了病毒,那么打不打死它,都会被感染。”蚊子如何传播病菌蚊子的嘴不会留在皮肤里如果蚊子在吸血时被打死,吸血的嘴会留在皮肤里吗?这是一个问题。听到这样的问题,莫建初教授的回答让人释然,“蚊子正在叮咬我们的时候,如果突然被打死,它的口器有可能断在皮肤里。但它存留时间极短,被叮咬的伤口,立马会有血液冲出来,压强大到足够把蚊子的口器冲出来。”杭州市疾控中心消霉所的倪所长也有相同见解:“我们在被蚊子叮咬的时候把它拍死,即使蚊子的一部分遗体留在皮肤里,那也只会加速过敏反应。人体的皮肤有种自我修复功能,很快就能将遗物排出。”病毒其实在蚊子腿上即然蚊子吸血的嘴不会留在人的皮肤里,为什么那位美国妇女,会因为打死蚊子而染上真菌呢?陶承军分析,蚊子吸血时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个伤口,但这个伤口在蚊子的口器拔出来之后会很快愈合。被打死的蚊子携带的病毒很可能在蚊子的腿上。当它正在吸血时,如果突然被人拍死,蚊子的口器来不及拔出,那么人皮肤上的伤口就不会愈合。而蚊子腿上携带的致命真菌,可能就会随着还没来得及愈合的伤口,侵入体内引起细菌感染,最终导致死亡。当然,如果人身上本来就有伤口,感染了被拍死的蚊子携带的真菌后,也会很危险。莫建初教授也同意这个观点,“被叮咬的伤口会很快愈合,但如果拍死携带病菌的蚊子后抓挠伤口,就可能感染真菌。”专家认为,那位美国妇女感染的真菌,是一类虫属真菌,通常寄生在蚊子和其他昆虫身上。这类真菌一般对人没有伤害,只有小部分能感染人体。蚊子究竟该如何打三招分辨罪魁祸首很多人都知道,公蚊子不咬人,只有繁衍后代的母蚊子才会“见缝插针”。我们要怎么来分辨公母蚊子呢?莫建初教授给我们提供了用肉眼就能分辨的方法:看它们的口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76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