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抑郁症老人会出现思维迟缓、记忆减退等类似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易被当做“痴呆”而贻误治疗,影响老人健康。因此,心理医学专家特别提醒——今年68岁的王大娘在老伴儿过世后变得少语少动,一开始家人认为老人是因为太悲伤,过段日子就会好转,未引起重视。渐渐的,王大娘越来越不爱说话,对近期发生的事常常记不住,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看起来傻傻的,儿女认为王大娘年纪大了,得了老年“痴呆”,就没有及时送母亲到医院就诊,结果在一个周末,王大娘在家服药自杀,幸好发现及时才得以脱离危险。
经心理诊疗中心医生诊断,王大娘其实得的是老年抑郁症。目前国内抑郁症发病率直线上升,已约占心理门诊的三分之二,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老人中约占7%至8%,而10%至15%的抑郁症老人会出现思维迟缓、记忆减退等类似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易被家人当做“痴呆”而贻误治疗。
老年抑郁症早期啥症状老年抑郁症早期症状包括:情绪不好,表现为郁郁寡欢,悲观绝望,对以前喜欢的人或物突然不感兴趣了,不愿与人交往;思维障碍,以前会做的饭现在不会做了;自责想法,经常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是家人的包袱;记忆力明显减退,过去发生的事想不起来,也不愿说;行为改变,如活动量减少,步履变小;自杀倾向,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同时还会出现周身乏力、没精打采、耳鸣目眩、肢麻失眠、食欲减退、胸闷、胃痛等躯体症状。
早发现 早治疗 早见效据心理医生说,早期发现老年抑郁症很重要,因为越早发现疗效越好,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容易引发老人的自杀等消极行为。据调查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率约为10%至15%,首次发作后的年间自杀率最高。所以家人应注意观察老人发病的蛛丝马迹,做到尽早诊治。
然而,从心理门诊接诊情况统计,老人出现抑郁症状平均长达个月才来找医生,这增加了治愈的难度。这主要原因除了有部分人把抑郁当“痴呆”外,还与许多老人的抑郁症状是在其遭受家庭不睦、丧偶等生活事件后出现的,让家人以为只是心情不好,未引起重视有关。另外,许多老年抑郁症的首发症状表现为身体不舒服,如食欲减退、睡眠不好、胸口憋闷等,以为是其他病变,反复到综合性医院看医生。
关爱老人远离抑郁预防老人抑郁症,心理专家认为,子女应该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多支持,老人如身有疾病,就更要多给予照顾。老人退休后,收入减少,会认为在家里的地位下降,再加上活动空间变小,很容易让老人产生失落孤独感,所以子女应多主动给予老人财力上的支持;要多和老人聊天,因为老年人容易孤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重视和尊重,当老人向儿女诉说自己的身体不适时,不管老人真的是否有病,儿女都要带他们去检查身体,这是给老人最好的心理安慰。要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日常生活,多学新知识,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同时,专家也劝告老人们,要学会倾诉,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要向儿女诉说。
老年抑郁与老年痴呆的区别●老年抑郁症起病:起病较快,发展迅速,70%以上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精神诱因,如家庭矛盾、经济纠纷、夫妻不睦、子女不孝等,或是因为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圈子缩小等引发孤独、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而引发。
表现:沉默寡言、动作迟缓、不愿活动、思维迟缓。
智力影响:智能障碍是暂时性的,每次检查结果都不相同。
●老年痴呆症起病: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表现: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智力影响: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并呈进行性恶化。
抑郁症自我诊断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目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抑郁质其实是人类一种气质类型。什么是气质呢?气质指的是人们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活动这一方面。个人的气质类型是很复杂的。再简单一些,气质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性情。
而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性格都有点多疑,也比较孤僻一些,不愿意融入集体参与集体活动。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的心思非常敏锐,并且十分细心,想象力也很丰富。拥有抑郁质的人一般多愁善感,非常容易情绪化,感受情绪的深度也比较深。
并且正是由于内心的孤僻,一般很难产生稳定的情感,但是一旦产生了又对情感的体验十分深刻而且持久。处理事情比较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比较内向。
这种气质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活泼的人身上抑郁质的气质就相对少一些,而沉默内向的人们身上抑郁质的气质就会相对要多一些。这种气质是心理学里面四大气质类型的其中一个。
二、抑郁质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第一点:无缘无故感到悲伤
拥有这种气质的人们很容易莫名其妙心情变得不好,而且对待事情保持一种消极和悲观的态度。遇到事情就会非常不安,整天处于忧愁之中导致心情闷闷不乐。
第二点: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
除了会莫名其妙感到难过之外,也很容易对事物感到无聊,平时比较喜欢做的事情瞬间会成为无聊的事情。有时候还容易感到自卑,觉得自己没什么作用,对生活失去了热情。
第三点:夜里很容易睡不着
这类人们在晚上的时候也很难入眠,睡觉之前要想一大堆东西,弄得自己十分焦虑,并且会导致自己的食欲减退。
第四点:工作的时候没有激情
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效率也会变低,记忆力也会变差,整天心思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去。觉得对什么好像都失去了兴趣。
除了年轻人会患抑郁症,老年人也是抑郁症的受害者之一,要明白表现,做好预防工作,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答案。
老年人抑郁的常见表现
1、以躯体疾病的症状为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 减退、便秘、躯体某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约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主要是中段和末段睡眠差。可伴有入睡困难和噩梦,少数睡眠增多。主动要求治疗,对自己的“身体疾病”十分关注,但常常否认有心情抑郁,有的老人承认情绪忧郁,却认为是因为身体不好引起的痛苦,才使得心情不好。
2、情绪低落是抑郁障碍核心症状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患者常体验到与过去明显不同,生活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度日如年、苦不堪言。在抑郁发作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70%以上的老年抑郁患者可有焦虑和激越,而表情紧张、惶惶不可终日。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有时躯体焦虑完全掩盖了抑郁。也有的患者无故报怨别人对他不好,以致使人无所适从。对身体疾病的关注超过了实际得病的严重程度,经常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过分的担心。
3、生活中的兴趣明显下降
原来喜欢的事情,愿意参加的活动都逐渐地放弃,什么都懒得干,甚至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活着没有价值。
4、自信心下降
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对不起子女、亲人,对不起国家的培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会产生自责,再严重的会认为自己有罪。
5、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自觉“脑子较前明显的不好使”。轻者可以进行言语交流,多为问多答少。初始交流还可以,继续交流就越显困难,严重者无法交流。
造成的原因
1、角色转变
年纪大的人不仅从父母的角色,变成了爷爷奶奶辈的角色,更是从有着事业的人变成了拿着退休金整天无所事事的人。离退休对于事业心强、社会地位高的人来说,是一大生活危机,很多老人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障碍。离、退休意味着从长期紧张且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懈怠而无规律的离退休生活,人际关系会变化,社交范围当然也会相应缩小,社会地位的下降极易使老年人产生自卑感和无价值感。
2、身体健康
随着机体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会增多,使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尤其身体疾病导致行动不便时,消极感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又会产生抑郁。疾病的长期折磨会使老年人产生消极情绪,这些负面的情绪又会导致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抑郁等,使自身免疫功能降低,为疾病入侵敞开大门。
3、空巢老人
空巢、独居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极易产生孤独感,进而成为导致老年人抑郁的重要因素。以往我国的家庭模式是几代同堂,而现如今,许多城市及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却在大幅度上升,有的甚至高达 70%到80%,乃至90%。住房倒是宽敞了,但老人的孤独感却更常见了,许多老人会因此而空虚、伤感,甚至精神萎靡。
4、经济因素
随着离退休后的收入减少,会使很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以前下降。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多数老人没有固定的退休金,他们大多要靠子女来赡养。并且很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需常年看病服药,因此对于经济条件不宽裕的老人来说,这些费用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从而使一部分老人出现抑郁情绪。
5、死亡恐惧
从中年开始就有人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视力、听力、记忆力和身体灵敏程度都明显下降,他们对身体的掌控感似乎开始慢慢丧失,身体如果出现严重一点的疾病他们都很容易将其与死亡联络到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这可能会加重他们原先对死亡的恐惧感。对于原先性格内向,老年期缺乏社会支援和经济支援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
避免方法
1、正确面对离退休
离退休是一个正常的且不能避免的过程,从忙碌且规律的职业生活中退出,转而过著悠闲、无规律的老年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于一部分事业心很强、爱国心很强的老人来说,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退休后,我们就有很多时间由自己支配,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学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2、注意身体健康
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对于长期吸菸、饮酒的老年人,应逐渐减量,最终戒断,因为戒菸、戒酒是保护脑神经、长寿、益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定期去医院体检,鼓励老人参加社群健康普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家属更要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孤独、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3、家人的陪伴很重要
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以来,往日儿孙满堂的画面减少了,在城市的高楼、农村的屋子里住着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子女挣钱孝敬父母固然是好,但是不能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食粮,平时多抽空回家看看,多与他们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常常为了不让子女担心自己,电话里可能会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作为儿女不细心的,长期不回家,恐怕父母病情已经变得十分严重了。
4、给自己买一份保险
退休前的工作应该按照规定买社会保险,这不仅是给自己退休后的一份保障,也给子女赡养减轻了压力,有经济条件的最好买一份保险,防止发生重大事故或患重大疾病时因为不能承担医药费用而延误治疗。老年期由于疾病的折磨对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持久的,且因疾病不能治愈导致的抑郁心理更加难以缓解。
老年痴呆症,一般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大脑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持续损害而出现感知、记忆、判断能力等严重衰退的一种病变。
临床表现以记忆力丧失和智能减退比较突出。
记忆力的丧失,以瞬间记忆和近期记忆障碍特别显著;
分析判断能力衰退的主要表现,是理解力减退,思维迟缓,联想困难,甚至对周围事物完全不能判定;情绪不稳定,或者难以控制,或者焦虑不安,精神抑郁,注意力不能集中,由偶尔遗忘渐渐发展至经常遗忘;
随着病情的深入发展,定向力亦发生障碍,外出迷路,不知返家,严重时连亲人都不认识,自己的岁数亦会忘得一干二净。
人格与行为的改变很常见,如进行一些无效劳动与无目的性劳动,晃得幼稚笨拙,墨守成规,固执偏激。晚期常伴有失语、失认、失用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帕金森氏综合症、癫痫样发作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假性痴呆,其临床表象虽与老年痴呆相似,但没有老年痴呆的大脑损害,而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如癔病性痴呆、伪装痴呆,其中以老年期抑郁假性痴呆最容易造成误诊。因为老年期抑郁病人的精神抑郁,其思维与行动亦显得迟缓,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不感兴趣,并常表现为记忆力与智力水平下降,这就便人自然想到痴呆的可能,但实际不是脑器质性痴呆,这就必须要注意鉴别。
鉴别的目的,是由于老年期抑郁所表现的假性痴呆,是可逆的和可以治的。能够鉴别,可以防止把假性痴呆误诊为痴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其鉴别要点:
1、假性痴呆,过去有情感障碍病史;
2、假性痴呆起病相对急,发病前没有智力减退的证据;
3、假性痴呆患者常有脑子迟钝、记忆力减退和主诉,并常为此而苦恼;
4、进行精神状况检查时,假性痴呆病人常回答:“不知道”,而老年痴呆病人的回答却往往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
另外,还可用CT、EEG、MRI等检查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帮助鉴别。CT、EEG和MRI检查,老年抑郁症病人多在正常范围。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病人症状能得到缓解。
帕金森和老年痴呆不是同一种疾病。阿尔茨海默是老年痴呆的学名。两种病的不同有,一、帕金森与老年痴呆的病因不同,帕金森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大脑中的黑质退化.黑质可分泌多巴胺,当黑质退化后,分泌的多巴胺数目就不够了.如果多巴胺的数目低于正常量的50%时,帕金森(震颤麻痹)的症状就会开始出现了.导致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症的患病部位也是在大脑中,但却是在大脑的聂叶.如果聂叶出现萎缩,就会出现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二、分清帕金森与老年痴呆症状的区别,老年痴呆患者多数时间喜欢静静地呆着,不愿意动;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特别是对近期事情的记忆,总爱忘事,不过年青时的事情却可能会记得很清楚;性格忽然改变,如:变得爱计较,情绪容易激动,容易伤心;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呆着,但经常不记得路,容易走丢.三、从治疗效果看帕金森与老年痴呆,帕金森(震颤麻痹)病目前,帕金森(震颤麻痹)病可经过药物、手术或者是超导射频综合技术来治疗.在药物方面,左旋多巴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可有效缓解症状.此外,神经外科手术可缓解帕金森(震颤麻痹).超导射频综合技术是帕金森患者的首选疗法,不同的帕金森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症治疗药物虽很多,但没有特效药,也没有手术治疗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60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年人痔疮的中医饮食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