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王不留行的药方,王不留行的形态

夕阳红 2023-07-31 17:32:13

一、王不留行如何鉴定

形状鉴别

种子圆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5-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密布细小颗粒状突起。种脐圆点状,下陷,色较浅,种脐的一侧有1带形凹沟,沟内颗粒状突起呈纵行排列。质硬,难破碎。除去种皮后可见白色的胚乳,胚弯曲成环状。子叶2枚。气无,味淡。以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由数列细胞组成,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有些细胞内含棕色物。胚乳占横切面的大部分,细胞中含细小糊粉粒与淀粉粒。子叶与胚根位于种子的两侧。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水浴温热约5min,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许,混匀,滴加盐酸数滴,即有气泡产生,同时溶液渐变红色。(检查黄酮)

植物性状

该品呈球形,直径约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粒 状突起,另有一浅色圆点状肿脐及一浅沟。质坚硬,断面灰白色,角质样。无臭,味微涩苦。

二、王不留行的临床应用

1.王不留行散(《太平圣惠方》)治石淋及血淋,下砂石兼碎血片,小腹结痛闷绝:王不留行30克,甘遂(煨令微黄)1克,石韦(去毛)30克,冬葵子45克,木通75克,车前子60克,滑石、蒲黄各30克,赤芍药、当归(微炒)各45克,桂心30克。上捣筛为散,每服9克,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利尿,为君药。

2.王不留行散(《奇效良方》)治虚劳小肠热,小便淋沥,经中痛:王不留行、生地黄、滑石各30克,子芩15克,榆白皮、赤芍药、当归、木通各1克。上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用米饮调下。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清热,利尿,为君药。

3.王不留行汤(《医部全录-面门》)治头面久疮,去虫止痛:王不留行、东引茱萸根皮、桃东南枝各15克,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10克,大麻仁6克。上8味,以水2斗半煮取1斗,洗疮,日再,并疗痈疽,月蚀,疮烂。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止痛,杀虫,为君药。

三、王不留行的药方

①治妇人因气,奶汁绝少:瞿麦穗、麦门冬(去心)、王不留行,紧龙骨、穿山甲(炮黄)各等分。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后食猪蹄羹少许,投药,用木梳左右乳上梳三十来梳,一日三服,食前服,三次羹汤投,三次梳乳。(《卫生宝鉴》涌泉散)

②治难产逆生,胎死腹中:王不留行、酸浆草(死胎焙用)、茺蔚子、白蒺藜(去刺)、五灵脂(行血俱生用)。各等分为散。每服三钱,取利。山水一盏半。入白花刘寄奴子一撮,同煎温服。(《普济方》胜金散)

③治血淋不止:王不留行一两,当归身、川续断、白芍药、丹参各二钱。分作二剂,水煎服。(《东轩产科方》)

④治诸淋及小便常不利,阴中痛,日数十度起,此皆劳损虚热所致:石韦(去毛)、滑石,瞿麦、王不留行、葵子各二两。捣筛为散。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之。(《外台》)

⑤治痈肿:王不留行(成末)二升,甘草五两,冶葛二两,桂心四两,当归四两。上五物,治合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医心方》王不留行散)

⑥治乳痈初起:王不留行一两,蒲公英、瓜蒌仁各五钱,当归梢三钱。酒煎服。(《本草汇言》)

⑦治疔肿初起:王不留行子为末,蟾酥丸黍米大。每服一丸,酒下。汗出即愈。(《濒湖集简方》)

⑧治金疮,被刀斧所伤,亡血,寸口脉浮微而涩:王不留行十分,蒴藋细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去汗),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二分,厚朴二分。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于百日。(《金匮宴略》王不留行散)

⑨治鼻衄不止:剪金花连茎叶,阴干,浓煎汁,温服。(《指南方》)

⑩治粪后下血:王不留行末,水服一钱。(《圣济总录》)

⑾治头风白屑: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掺一夜,篦去。(《圣惠方》)

四、王不留行的形态

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 ,“ 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 ” ,所以叫 “ 王不留行 ” ,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种子,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

植株高30~7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惟稍被白粉。茎直立,上部呈叉状分枝,节略膨大。单叶对生,无柄;叶片卵状椭圆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贺形或近心形,稍联合抱茎,全缘,两面均呈粉绿色,主脉

在下面突起,侧脉不明显。疏生聚伞花序顶生,花梗细长,总苞片及小苞片均2片对生,叶状;花萼圆筒状,有5条绿色宽脉,先端5齿裂;花瓣5,淡色,倒卵形;雄蕊10,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上位,花柱2,细长。蒴果包于宿萼内,成熟后呈4齿状开裂。种子多数,黑紫色,球形,有明显粒状突起。生于田野、路旁、荒地,以麦田中最多。

王不留行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王不留行

又名:留行子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肝、胃经。

活血、通经、下乳之良药

王不留行有活血、通经、下乳等功效,其善于通利血脉,行而不住,走而不守,活血通络,为下乳消肿之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王不留行还具有抗着床、抗早孕、抗肿瘤等作用。另外,中医的耳针疗法还使用王不留行按压耳部穴位,治疗近视、失眠等多种疾病。

【王不留行小档案】

王不留行又叫做留行子、奶米、王牡牛、大麦牛。主产于河北、江苏、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属石竹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的种子,一般在夏季果实成熟,果皮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打下种子,晒干,生用,或用小火清炒至爆开白花,即为炒王不留行。现代研究发现,王不留行中含有王不留行皂苷、王不留行黄酮苷、香豆素、磷脂、淀粉、蛋白质、灰分、植酸钙镁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散淤止痛。

主治1.用于血淤引起的痛经、闭经等。2.用于女性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等。3.用于血淋、石淋等。4.用于开胃消食。

【真伪鉴别】

正品王不留行,呈球形,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状突起,一侧有凹陷的纵沟,胚乳白色,弯曲成环,子叶2片,无臭。

伪品之一,窄叶野豌豆,石竹科植物窄叶野豌豆的干燥种子,近圆球形,表面灰绿色或暗棕色,有黑色花斑纹,一侧有白色突起的种脐。

伪品之二,硬毛果野豌豆,为石竹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干燥种子,子呈类球形,表面棕褐色,有暗棕色花纹,一侧有红棕色弧形突起的种脐。

伪品之三,四子野豌豆,为石竹科植物四子野豌豆的干燥种子,呈圆球形,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一侧有淡棕色突起的种脐。

伪品之四,野豌豆,为石竹科植物野豌豆的干燥种子,呈偏圆形,表面黑棕色或绿黑色,一侧有白色种脐,线形,子叶2片,肥厚,黄白色,嚼后有豆腥气。

【注意事顶】

孕妇忌用。

中药“王不留行”,入药有哪些功效?

中药王不留行,闻其名便可知其意,李时珍介绍此物之名的时间曾说:?此物性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也?,可见其势如破竹的通畅之力。经过中医上千年的应用经验,现代医者则多认为王不留行入药有?通血脉、消肿毒、利尿淋?等良效,用其养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妙用。

1、王不留行善行血分,可行经而止疼痛。

王不留行的行散之力甚佳,且其药力善走血分,有通畅一身血脉之力。无论是男子气血瘀滞之诸痛不畅,还是女子气血瘀滞之经闭疼痛,王不留行皆有行血而止痛的良效。

体内血瘀不畅者,男子多伴有肢体疼痛、胸腹刺痛之感,王不留行善行血瘀,若再辅以当归、延胡索、乌药、红花、川芎等药同用,可达到行血、止痛的效果。

而至于女子体内血瘀不畅者,多会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会伴有经痛难忍、经闭紊乱以及情志烦乱等情况,此时以王不留行配伍当归、香附子、五灵脂、丹参、桃仁、郁金等药材同用,可起到行经而止痛的作用。

2、王不留行善消肿毒,可消肿而疗疮痈。

王不留行其味苦泄,善行血瘀,宣通腠理,而对于热毒火邪、风痰下注等引起的疮痈肿毒之症,用之亦能见效。

若是体内热毒之邪引起的痈疽疮肿,可用王不留行同清热解毒之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地丁草等同用;若是风痰下注导致的痰核痈肿之症,则可用王不留行配伍半夏、白芥子、夏枯草、瓜蒌仁、皂刺、黄芩等同用,有消痰核、散痈肿之效。

尤其是针对于乳痈之症,王不留行之效最为快捷。古人常以王不留行同蒲公英、金银花配伍,乳痈红肿之症,服之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3、王不留行利尿通淋,可利小便而消淋症。

王不留行的通畅之力入下焦则能起到较好的利小便、通尿淋的作用,对于湿热阻滞之小便不畅涩痛、结石淋症疼痛,皆有很好的通散之效。

古人出现结石淋症、小便不畅之症的时间,往往都是依赖于这些中草药来缓解。如常见的肾脏、膀胱等部位结石,常以王不留行配伍石韦、滑石、鸡内金、金钱草等利尿通淋之药同用,可以缓解大部分的结石淋症。

而针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淋症,甚至带有出血不止之状的时间,则再加以蒲黄、当归、白茅根、丹参、藕节炭等药材同用,兼能起到止血之效。

什么是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r的干燥种子,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乳汁缺乏,难产,痈肿疔毒等症,是临床常用下乳的重要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及西南各地。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以河北省产量最大。在陕西省低山、麦田内或农田附近生长,为常见的杂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56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