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春季想要宝宝长高,要知道这4个误区

中医世家 2023-07-31 16:26:22

相信许多家长都知道春季是宝宝长高的好时机,因此爸爸妈妈们都想利用这个春季给宝宝补钙促进宝宝长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不要走进误区,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误区要注意。

误区一、早早就把宝宝叫醒

许多爸爸妈妈都是上班一族,由于担心路上的安全问题不放心让宝宝独自出门。为了让学龄前的宝宝能准时安全地上学,父母也要自己亲自带他们入校门,而父母自己这边还得准时上班不迟到,就要委屈宝宝早早起床,常常导致宝宝睡眠不足。

宝宝睡眠不足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春天这个宝宝成长的季节,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每天至少确保8小时以上。因为生长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后45-90分钟内明显升高,且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超过全天量的一半以上。这些生长激素起着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增长的作用。宝宝只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清醒时并不分泌。因此,睡眠对宝宝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睡眠对宝宝大脑的发育、脑功能的恢复、记忆力的增强和巩固,也都有良好的作用。有的家长不懂得睡眠的意义,白天宝宝在兴奋中不肯睡觉,就放任他随意玩耍,到晚上,把宝宝哄睡了,又忙着看电视或做一些白天没做完的事。这样既不能满足宝宝充足的睡眠时间,又不能给宝宝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使宝宝的睡眠得不到保障,影响身体成长。所以,不要以为宝宝早睡就行,早早叫宝宝起床也是宝宝长高的一个大忌。

误区二、盲目地运动

想让宝宝长得高,运动是必须的,家长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培养宝宝的运动兴趣,这样宝宝才会多运动多锻炼,自然也就能长得更高。但是帮助宝宝长高也要注意适当和适量,更要确保宝宝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千万不要盲目地运动,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只会对宝宝的成长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适当的运动可以使宝宝不断地生长,而过度的运动则会受到反效果。宝宝的肌肉会因为过度伸展而失去弹性,反而限制了宝宝的生长。要切实的了解宝宝的运动量。了解多大的运动量才适合宝宝,为宝宝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才能更好地长高。那怎样可以知道宝宝适合多大的运动量呢?

尝试给宝宝安排一个运动项目,给宝宝测一下心律并记录下来,再让宝宝开始运动,运动结束后再测一下宝宝的心率变化,如果加快不超过宝宝原有心率的一倍,并在停止运动后,心率很快就恢复了,这种量的运动就是对宝宝是适合的。

当然,只要家长细心,多加观察,就会找到适合宝宝的最佳运动量。

误区三、忽视宝宝身高不达标的问题

许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宝宝身高平常都只是比别人矮那么一点,直到别家的宝宝都已经发育了,自己的宝宝还是没有长高,以为只是宝宝发育比较晚。拖了几年,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宝宝的骨龄只差一点就全部闭合了,已经没有办法再纠正身高问题了。

关注孩子的身高越早越好,特别是对遗传背景不佳,或者有身高特殊意愿的宝宝而言,在他们出生时就应该开始特别关注,因为宝宝在母亲子宫内的营养及发育状况,会直接影响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有不少父母错误地认为,在宝宝发育前并不需要为孩子将来的身高担心,只要发育正常身高就不会比别人差,等到宝宝该长高却仍没有长高的迹象时,家长才开始着急。而此时,大多宝宝的骨骺往往已经或者将要闭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合理的营养、科学的运动和定期检查,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误区四、没有定期做生长监测

没有长高,很多父母都把原因归咎为宝宝还没有发育成熟。生长监测是指对一个宝宝在特定的年龄段反复测量身高和体重。每一次测量的身高、体重值反映的是当时宝宝所处年龄的生长水平。

宝宝的生长速度是判断是否有生长障碍最直接、最简便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时期内连续测定身高,就可以看出身高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对宝宝身高观察和监护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坚持、持续,任务还是很重的。因为,3-13岁是治疗矮小的黄金时段,家长最好从宝宝一出生就定期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比较。

喝骨头汤促长高?这些误区不规避,可别错失春季孩子猛长期!

带儿子去医院做体检,在儿科门诊处听到一位宝妈与医生的对话:

“医生,我可是三天两头给孩子炖骨头汤喝,也没少补营养,为啥就不见这孩子长个呢?”

医生从病例中抬头苦笑了一下:“又是骨头汤!唉,你要清楚,骨头汤补钙是非常有限的!”

看着一脸费解的宝妈,医生又简单扼要地给出了十六字方针:“饮食合理、作息规律,加强运动。”

开完单子,医生又不忘嘱咐一句:“现在是春季,孩子最容易长个,好好调理。”

俗话说:“阵阵春雨,节节笋高”。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孩子长个的最佳季节。孩子如果能够随着幼笋节节拔高,那么也就抓住了一年之中最会长个儿的黄金之际;相反,如果错过了春季长高的黄金期,那么喝再多的骨头汤也都是徒然。

希望孩子拥有一双大长腿,是父母们的心愿;可怎么让孩子长高,父母们的做法却常常道听途说,步入各种误区。

“孩子长个,补钙啊!”一提到孩子身高,“补钙”二字,绝对成为宝妈们的共识,从国产到进口,从药补到食补,宝妈们如数家珍。

的确,钙是构成人体骨骼不可缺少的元素,孩子适量补钙,有助于骨骼生长,但怎么补却需要父母有科学的认识观。

对于孩子而言,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正常饮食的孩子,一般 不缺钙,只有不能通过食物获得足够钙的孩子才需要考虑钙补充剂。记住了,给孩子补钙同时,要配合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质吸收。

无论什么方式给孩子补钙,父母都要注意: 适度!

过量补钙,不仅会导致孩子骨骺提前闭合,令孩子身高受到限制,还会影响对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

因此,父母理智、科学地对待孩子身高问题很重要。

我曾见识过一个特别会做饭的宝妈,因为全职照顾孩子,她天天换着花样给孩子做饭,各种营养学更是了然于胸。但遗憾的是,她的孩子并没有如她预期的那样 “领高”同龄人,反而是勉勉强强处于身高及格线。并且,孩子不见长高,却见长胖了,让她无比郁闷。

很多家长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吃得多吃得好才能长得高!特别是老人,总觉得要把孩子喂得白白胖胖,那才放心。

实际上,吃得多并不代表着孩子体内摄入的营养元素就是增高元素,反而过度食补会让孩子营养过剩,不增高却变胖。

科学证明: 肥胖才可能是诱发孩子性早熟的主要原因,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孩子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身高受到限制。

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才是正确的营养补充方式。

关于身高,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说的就是遗传因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

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误区:父母身高遗传对孩子身高有影响,但并不代表绝对!

科学研究表明,关于孩子身高, 遗传影响占70%,后天环境影响占30%。

也就是说,即便父母个子不高,但如果孩子从小营养均衡,生活 健康 ,同样有希望长一双大长腿。比如NBA华人球星林书豪,父母身高都不足170cm,他却长到了191cm。

留一个科研版身高公式,家长不妨可以自行估算一下,仅供参考:

儿子成年身高(cm)=[(父身高+母身高)×1.08]/2

女儿成年身高(cm)=(父身高×0.923+母身高)/2

很多父母都听说了春季是孩子身体长高的重要季节,但至于为什么,却少有人知。春季有助于孩子长高,我们还得从大自然的规律,从人体的新陈代谢说起。

在人的大脑垂体中,深藏着助于人类增高的物质,其一就是 “生长激素” 。孩子身体增长,正是得益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简单科普一下,生长激素是一种能够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物质代谢,对人体生长发育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物质。

简而言之,孩子长个子,生长激素就是助推剂!

春季之所以成为增高黄金季,是因为生长激素在春季明显波动,增加分泌量。这主要是由于春季气温回暖,人体皮肤感觉舒适,血管舒张了,令血液供应加量,血循环加速,由此也促进了脑垂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

生长激素分泌越多,孩子自然长得快;生长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长,孩子也就长得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清醒状态,分泌激素在深度睡眠中分泌更多,家长切记不要在孩子入睡之后唤醒他,干扰体内生长激素分泌。

春季助于孩子长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紫外线 了。

一年四季中,春季的阳光和煦,孩子能够待在户外运动的时间相对其他季节更长一些,孩子多晒晒太阳,紫外线能够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助力长高。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儿童在春季(3~5月份)身高增长是其他季节的2至2.5倍!

春季是孩子长个儿的好时节,家长怎么做,才能科学地帮助孩子促进长高呢?

充分做好 运动、饮食、睡眠、心情 4大功课,那就不愁孩子长不高呢!

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 体育 锻炼的孩子其身高要比不参加锻炼的孩子,平均高出4~8cm。

每天保证充足运动量的孩子,不仅能够增加食欲,提高睡眠质量,还能促使生长激素更好分泌。运动过程中,上下肢骨两端软骨不断得到刺激,推迟软骨钙化年龄,拉长骨头生长期,帮助身高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运动量每天要保证20分钟以上,坚持适量原则,不要过度运动。

目前公认有助于身高的运动有跳绳、跳高、游泳、各种球类运动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有助于身高,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等负重运动。

在锻炼过程中,家长也要注意,类似羽毛球、乒乓球等单侧肢体类运动,不过多度锻炼,导致孩子肢体发展不平衡。

孩子长高,补钙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坚持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吸收。几个建议给父母们。

饮食多样化: 优质的饮食,源自合理配餐,家长每天给孩子安排的食谱尽可能包括谷类、豆类、奶类、蛋类、禽肉类、鱼类以及时令蔬菜,孩子不偏食挑食,营养更全面。

少吃多餐: 相比成人,孩子一天的运动量会大很多,因此也更容易饿。正餐以前,家长可以根据情况给孩子少量补餐,做到少吃多餐,保证孩子正常饮食规律。

杜绝垃圾食品: 孩子大多爱吃零食,家长要尽可能杜绝孩子吃膨化、油炸食品等,有条件的家长不妨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点心,让孩子尝鲜垫饥。

少吃营养保健品: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营养就是日常饮食。营养品也许一时见效,让孩子一下蹿高,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提前透支孩子身高。

有一句玩笑说:孩子的身高是睡出来的。这话其实有道理, 睡眠是影响身高的一大关键因素。

《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建议6~12岁的孩子,睡眠时长应该保持在9~10小时。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晚21:00~凌晨1:00,早晨5:00~7:00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由此,保证孩子每晚9点前入睡,10点能够进入深度睡眠,这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

很多家庭中,孩子的睡觉时间随家长作息规律。因此,从孩子身高着想,家长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睡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以免造成消化系统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心理性矮小症。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家长关爱,特别是母亲的关怀。孩子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状态下,睡眠不踏实,常常噩梦惊醒,这无形之中影响了生长激素分泌,孩子的个子自然也不高。

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郑意楠副主任医师曾在采访中举了一个门诊案例,80后的张小姐和李先生,夫妻俩都属于正常身高,可4岁的儿子却比同龄人矮上几厘米。了解家庭情况后得知,孩子正是长期缺少父母关爱。

夫妻俩工作比较繁忙,孩子平时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此很少与父母相处。特别是近一年都,工作人事变动关系导致夫妻俩争吵不断。孩子原本与父母相处就少,一回家又见父母争吵不断,内心恐惧害怕。最终导致情绪影响了身高,即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情绪抑制,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一个祥和又幸福的家庭氛围,才是孩子身高的助长剂,孩子只有在满满的安全感里,才能 健康 成长。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抓住孩子生长的黄金季,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身高助力,让孩子像雨后春笋那般“突突突”猛蹿拔高吧!

(诺妈 /白羊小妈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读书、写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静写心中文。)

学会找出孩子长不高的原因,特别是这5个误区!

孩子长不高是怎么回事?宝妈要学会找出孩子长不高的原因,我要注意这5个误区毁了孩子的正常身高,爸妈们别再给宝宝“刨坑”了!

长身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可是我相信没有一个宝妈不想要自己的孩子以后“高人一等”的。其实妈妈们知道吗?有时候是自己的育儿知识不够给孩子刨了大坑,莫名其妙就毁了孩子的身高。

误区一:爸妈长得高,孩子也不矮很多爸妈都有这样的误解,觉得只要自己和爱人的身高不差劲,孩子也妥妥是个大高个。其实除了遗传因素,后天的运动、营养、睡眠、情绪等,都会影响宝宝的身高。

误区二:盲目自信于“发育晚”特别是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也绝对不可以轻视。露露6个月时体重已经达到7.5千克了,但现在1岁5个月只长到9千克,而且身高在平均年龄里也算低的,刚刚到80厘米。

像这样的情况,妈妈就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孩子所以长得不好,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喂养不当,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是她身体缺什么东西。而不应该盲目自信于发育晚,应该学会理性分析。有些爸妈们面对自己孩子身高不高的问题,往往会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着孩子的身高也属于大器晚成。有些爸妈对于孩子在青春期可以在身高上突飞猛进。是非常不理性的。

误区三:补品、营养品可以帮助长高补充营养素真的可以让孩子的身高突飞猛进吗?其实身边热衷于给孩子补钙和炖补品的家长不在少数。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不提倡。实际上,营养素的补充只是为身高增长储备物质基础,帮助提供充足的原料而已,并非能直接促进身高的生长。

比如说用“骨头汤补钙”。骨骼中确实有大量的钙,然而即使熬成骨汤,其中钙元素的含量也比较少。所以一般喝骨汤并不能起到补钙效果。况且反复熬煮的骨汤中,脂肪、嘌呤的含量都会较高,喝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尿酸过高等不良影响。

再说,很多爸妈很热衷的田七。专家表示,田七粉和人参之类的补品一样,都会促进身体提前发育,但有一个后果,这会导致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而骨骺线一旦闭合,孩子就不可能再长高了。这就像拔苗助长,吃了这些补品后,可能短时间内身高蹿了蹿,但是压缩了长高的整体时间。“半年长5厘米,只长了2个半年。跟半年长3厘米,长了4个半年,到底哪个长得更高?这笔账家长要算清楚。”

据部分医生反映,“每年寒暑假,我们科室都像打仗一样。前天一下住进24个孩子,昨天上午又收进18个。”医院内分泌科主要收治矮小、性早熟和肥胖的孩子,而矮小和性早熟有一定关系。

一部分性早熟的孩子就是吃补品引起的,比如花粉、蜂王浆、人参、桂圆乾和荔枝干等补品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骨骺线提前闭合也就长不高了。

误区四:“身高管理”没必要!放养同样长得高!除了先天我们不能干预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对孩子的身高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体育锻炼和睡眠质量。让孩子在科学的管理下快高长大。

综合来说,目前身高不高,生长速度缓慢的儿童,要及时管理和干预;目前身高较高的孩子,也不一定代表成年后身高就高。

误区五:比别家孩子长得慢就着急 昊昊出生时体重是2900克,当时他的爸爸妈妈挺担心的,觉得孩子比较小。但满月的时候他的体重升到了4100克,前几天打疫苗的时候跟周围的同月龄孩子比感觉并不小。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昊昊的父母确实很迷茫,对普通父母来说没有明确的指标,书中有一些,甚至有的书里的标准不太一样。所以很多时候跟周围的孩子比一比,看一看,你们家孩子长这么大,我们家孩子长这么小。其实每一个孩子的个人体质不同,单单是和身边的几个同龄的孩子比较,有时候真的不能看出什么问题,爸妈们也不必过于紧张。

如何评价孩子的生长?关键在于如何选定参照物,不应是邻家或者朋友的孩子,而应是科学家们选定的一羣正常孩子生长的数值,根据科学化处理,形成生长发育曲线,以此作为参考。有来自国外某些国家的,也有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还有来自中国的生长曲线。

促进孩子长高有什么方法?1、让生长曲线说话

崔玉涛老师就给大家推荐“生长曲线”。通过让“生长曲线”说话,让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让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得到真正的科学管理。

2、学会看懂生长曲线

正常的生长曲线(图中线1)

这样的生长曲线,表明孩子生长得非常匀称,他的生长速度是正常的,今后只要继续正常喂养就可以了。

生长过快的曲线(图中线2)

这条曲线看上去很好,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次比一次高,很多爸爸妈妈认为这是好现象,其实不然,因为孩子在短短的时间内生长发育过快是喂养过度的表现。孩子出生时候的体重、身长,是怀孕10个月才逐渐发育到这个水平的,他的脏器功能也在逐渐发育中。孩子出生后,如果体重、身长增长的速度很快,而脏器功能却仍然按部就班一个月一个月地增强,就会使脏器功能和孩子的体重、身长增长不匹配,造成脏器负担过重。

另外,长得过快,会使孩子在生长过程中脂肪堆积过多,脂肪细胞分化过快,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这不仅会使孩子以后出现肥胖的机会比别的孩子多很多倍,而且脂肪细胞数多的孩子以后减肥效果非常差。所以,适当的生长速度才是好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长得越快越好,特别是孩子2岁前。

生长缓慢的曲线(图中线3)

这样的曲线表示孩子越长越慢,需要及时纠正。要纠正,就要找到长得慢的原因。

3、画好生长曲线

说到生长,就要提到生长曲线。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和2007年发布了一组生长曲线,它是根据母乳喂养的孩子进行的一系列监测,包括身长、头围、体重这三项基本指标。这个曲线分成三个部分,中间一条线代表50%百分位,最上面一条线代表97%百分位,最下面一条线代表3%百分位。3%~97%之间都是正常范围。

横座标代表的是孩子出生的月龄,纵座标代表的是身长、头围、体重。以孩子出生时为基本的起始点,以后定时记录,连成曲线。

有一种说法认为,小宝宝每天都要净增长多少克才是正常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每个孩子的出生基数不一样,怎么可能每个孩子每天生长都要达到一定的克数呢?这是静态的一种测量,而生长曲线是动态的,它会告诉你孩子是否按照正常的曲线生长,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生长曲线作为手边最主要的工具来监测,最短间隔期间应该是一个月,画上以后,就会发现整个趋势。

给孩子描绘生长曲线时,最关键的是要用同一种测量的工具来连续监测。如果你监测身高、头围是带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候以保健科查的为标准,那以后都以这个为准,如果是自己在家测量的,那以后都用这个工具自己测量,测量的工具和方法不同,会有一定的误差,如果这次以保健科的为准,下次又以自己的为准,则无法准确反映孩子的生长情况。监测的误差是一个恒常的数,只有每次测定的方式都一样,描绘的生长曲线才准确。

学会找出孩子长不高的原因

1、进食不够。这又分几种情况

● 奶量减少。母乳喂养的孩子到一定时候妈妈的乳汁不够了,或妈妈因为各种情况不能再继续母乳喂养了,而很多孩子又不接受配方奶,导致奶量减少,生长发育减慢。而很多爸爸妈妈这时候通常会用辅食来弥补,但孩子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健全,辅食的吸收率不如奶的吸收率高,使孩子出现营养不足。很多孩子都是4~6个月以后生长发育开始缓慢,就是因为妈妈这时候开始上班了,无法喂母乳,孩子又不接受奶瓶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提前让孩子接受奶瓶喂养,可以不时地把母乳挤出来,用奶瓶喂宝宝,这样一旦妈妈不能喂母乳的时候,孩子可以很顺利地用奶瓶吃喝。

● 辅食选择不合理。加辅食以后孩子长得不好,是辅食选择不当造成的。母乳中脂肪含量很高,母乳喂养的孩子50%的能量来自于脂肪,而爸爸妈妈开始添加辅食时,大多以低脂肪的辅食为主,如果用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的话,要吃两份半的碳水化合物才能与吃一份脂肪所产生的热量相当,而孩子显然不能吃下去那么多辅食,所以体重增长开始变慢。有的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加辅食的时候,重视的通常是他一次吃了多少量,却很少考虑这一次的量中到底有多少能够提供能量的东西。所以我们建议,最好以婴儿营养米粉作为最早添加的辅食,因为营养米粉里增加了很多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消化吸收不好

消化不好的表现是,大便次数多,大便中含有很多没有消化的食物颗粒,吃什么拉什么,说明食物没有被消化就排出去了。吸收不好则表现为孩子吃得不多,大便性状也很正常,但是大便的量比较多。所以,判断孩子的消化吸收是不是正常,一定要关注他的排便,一是看他的排便中有没有原始的食物颗粒成分;二是看他每天大便量是不是异常的多。

3. 异常丢失

除了少数孩子是因为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丢失,大多数孩子是因为有时候肠道有损伤造成的营养丢失,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过敏。过敏对肠道的损伤就像用一把刷子在肠道上刷过,使肠道出现渗血。虽然渗血的量很少,但如果这把刷子天天刷,肠道天天渗血,最后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异常的营养丢失。如果孩子不是摄入量不够,也不是消化吸收的问题,生长速度却放慢了,一定要给他查大便中的潜血,看看有没有少量失血的情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5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