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脑垂体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脑垂体瘤的分类有哪些

妙手生春 2023-07-31 12:25:24

一、脑垂体瘤的概述

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是鞍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垂体腺瘤中功能性腺瘤约占65%。垂体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分泌某种过多的激素,表现相应的功能亢进;②肿瘤浸润、破坏、压迫垂体,使其激素分泌障碍,表现为功能低下;③肿瘤压迫视神经表现为视野损失、视力下降或失明等。

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垂体瘤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中国缺乏垂体瘤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瘤发病率是7.5-15/10万。在正常死亡病人尸检过程当中,垂体腺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从9%到65%不等。国外有一组研究表明,随机抽样选择100个正常人做鞍区的核磁共振检查,垂体瘤的检出率为16%,说明垂体瘤的检出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

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也会相对分散,最常见的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妇科、眼科、皮肤科、骨科、男科以及皮肤科等等。在某些基层和专科医院,由于缺乏垂体瘤综合治疗的中心,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的压力。

二、脑垂体瘤的分类有哪些

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的直径小于1cm)和垂体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腺瘤。

垂体肿瘤的大小与治疗预后关系密切。大约70%以上的垂体无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疗的,若没有相应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情况,临床上可以长期随诊。若在随诊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压迫了周围的组织(如视野缺损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四种类型

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

根据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穿鞋子尺码增加)、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

4)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5)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三、脑垂体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

2)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低血糖、容易感冒等;甲状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便秘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痴呆、生长迟缓等;性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阳痿等临床表现;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在儿童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在成人可以表现为身体脂肪集中在腹部、肌肉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性功能低减等。

3)周围结构受压症状: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神经血管丛海绵窦,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瞳孔变大等临床表现。

4)垂体卒中: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血管供应差或肿瘤血管的异常生长,在一定的诱因下,会出现肿瘤出血,瘤体组织的坏死。若是肿瘤完全出血坏死,肿瘤包膜破裂,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多数垂体瘤的卒中表现为不完全或部分垂体卒中,可以是轻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全身不适,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缓解,某些激素分泌型肿瘤的临床症状减轻。

四、脑垂体瘤该如何治疗

关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垂体瘤治疗涉及的科室主要有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眼科、影象诊断科等科室。从国内国外的回顾性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多科合作的垂体瘤治疗中心比单纯的专科治疗中心对提高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大不相同。所以建议垂体瘤患者应该到具有综合治疗垂体瘤的医学中心诊治。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治疗方法。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完全治愈每一种垂体瘤的目的,所以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于放疗,由于垂体瘤属于腺瘤,本身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放疗后将近70-80%的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减,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放疗只适用于手术残余、不能耐受手术、对药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够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

药物治疗近年随着药物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药物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垂体泌乳素分泌型肿瘤,现在的观点认为,90%以上的患者(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动剂(短效制剂溴隐亭,长效制剂卡麦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肿瘤的体积缩小。只有那些对该类药物过敏或药物不耐受、肿瘤压迫导致的急性症状需要急诊手术解压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选择手术治疗。在服用溴隐亭治疗期间,应该逐渐增加溴隐亭的剂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后,调整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该在怀孕后停用溴隐亭。孕期定期复查视野,直至产后恢复溴隐亭的治疗。对于怀孕后停用溴隐亭出现流产或死胎的患者,应该坚持服药,直到生产后调节溴隐亭的剂量。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孕妇服用溴隐亭期间所生的小孩尚未见明显的畸形和智力的障碍。

对于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近20年的主要进展是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得GH分泌型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近几年生长抑素类似物长效制剂如长效奥曲肽、索马杜林等用于临床,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大为提高。术前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清GH水平,减轻患者的症状、缩小肿瘤的体积,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创造良好的术前条件。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GH分泌型肿瘤的另外的适应征包括:术后残余患者、放疗后GH尚未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过渡治疗。应用生长激素类似物后,对于那些因伴有心衰、呼吸睡眠暂停、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术前准备治疗的机会。在国外,由于不必担心医疗费用问题,很多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长期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控制肿瘤,也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肿瘤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药物治疗GH分泌型垂体瘤后,现在已经公认,将GH分泌型肿瘤患者的GH水平降至小于1ng/dl(服糖后的GH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降至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水平是生化治愈的目标。生长激素分泌型肿瘤的患者不论接受何种治疗,都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治疗目标:消除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GH达标,缓解临床症状,尽量保全垂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

脑垂体瘤是怎么回事

脑垂体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1~40岁之间。

脑垂体瘤的分类

脑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的直径小于1cm)和垂体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腺瘤。垂体肿瘤的大小与治疗预后关系密切。大约70%以上的垂体无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疗的,若没有相应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情况,临床上可以长期随诊。若在随诊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压迫了周围的组织(如视野缺损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脑垂体瘤的症状和体征

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萎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神经纤维刺激症: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女性脑垂体瘤的症状有哪些

脑垂体瘤是现在常见的疾病之一,所交易很多的人都会想知道脑垂体瘤有哪些症状。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女性脑垂体瘤的症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性脑垂体瘤的症状 1、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导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垂体嫌色性腺瘤或嗜酸性腺瘤的晚期常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

2、垂体功能亢进:

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因而,此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特别是在早期。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3、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症状:

肿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脂肪代谢障碍、体温低下以及水、多饮、多尿和电解质等。

4、视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

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 90% 以上的患者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视野的改变可因压迫神经或视交叉而有所不同,视交叉受压则产生双颞侧偏盲,或一眼颞盲,肿瘤如位于一侧压迫视束或视神经时,可产生对侧同向偏盲,或一眼全盲。70 %以上的患者都有眼底改变。大部分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其程度因视神经受压程度而异,从视乳头色稍谈到典型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仅少数病例因有颅内压增高而产生视神经乳头水肿。

5、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症状及体征:

垂体腺内分泌功能非常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着人体的生长、性功能、物质代谢及性器官和发育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已知垂体前叶分泌 6 种激素,即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两种促性腺激素。而嗜酸性及嗜碱性腺瘤细胞本身即具有内分泌功能,可造成激素水平过高,表现垂体功能亢进,但肿瘤也可挤压正常垂体腺,造成垂体功能低下。此外肿瘤向上可以使丘脑下部,向后会使垂体后叶受累。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6、头痛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垂体腺瘤常造成头疼,少数患者因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前部造成颅内压增高造成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但大部分垂体腺瘤并无颅内压增高而带有头痛,其头疼可能因肿瘤在鞍内生长使鞍膈张力增高导致,也可能因脑膜、神经、血管等敏感性结构受牵扯导致。除此以外因颅骨增厚、骨质增生影响脑膜、血管也可造成头疼。嗜酸性垂体腺瘤病人不但有顽固性头疼,且常有四肢及脊背痛。

女性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由于它的适用群体较广被普遍使用。治疗特点为人体吸收快,药物绝大部分进入脑部,但是相对的停药后可能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复发和肿瘤体积再次增大,所以必须长期服药,不能停药。

2、手术治疗,分为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两种,一种是经额下切除肿瘤,一种是借鼻腔通道直达垂体肿瘤。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风险较大,会残留肿瘤组织,且复发率较高,不能重复治疗。

3、射波刀治疗,射波刀是采用实时影像引导技术的设备,治疗中利用身体骨架结构做为靶区定向和射束修正的系统,在?手术?过程中能实时追踪病患呼吸对体内病灶做动态照射的放射外科利器。影像引导技术包含了两组对角(X光90度交叉)X-光影像显影器,在?手术?过程中实时检测X光影像上靶区的位移,并对随呼吸而运动的胸腹部肿瘤作动态照射,进行实时补偿修正,确保?手术?的精准性,从而使射线完全照射在肿瘤上,不会伤害周围其他组织机构,起到了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所以患者治疗完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副作用更小。

女性脑垂体瘤的预防方法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3、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

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脑垂体腺瘤有什么样的症状

您好,总的说来,脑垂体瘤患者有以下三种表现。脑垂体瘤的症状表现一: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头痛、视力减退和视野缩小。脑垂体瘤内急性出血(脑垂体瘤卒中)时,可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视力突然丧失等症状。脑垂体瘤的症状表现二:肿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导致的症状表现,脑垂体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妨碍垂体内正常组织的功能,导致脑垂体功能不全或低下。脑垂体瘤的症状表现三:激素过度分泌导致的症状表现,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一是泌乳素型脑垂体瘤,最多见,约占39%,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甚至闭经、溢乳(出奶水)。以上仅供参考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表现
1﹒激素分泌增多症群
有功能垂体瘤可分泌过多激素,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详见各有关章节。
2﹒激素减少症群
多由无功能垂体瘤引起。
(1)促性腺激素减少最常见,主要表现为性功能减退,男性阳痿,胡须稀少,阴茎、睾丸萎缩。成年女性闭经,不育,乳房萎缩,阴毛、腋毛脱落。儿童及青少年第二性征发育延缓。
2)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畏寒、少汗,食欲减退,便秘,面色略苍白或萎黄,头发稀疏、干枯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表现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软弱无力。精神萎靡,血压偏低,心率缓慢,脉搏无力。
(4)抗利尿激素(ADH)减少,可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等尿崩症表现。
3﹒垂体周围组织受压症群
(1)头痛,以前额部及双颞部胀痛和隐痛多见,可呈阵发性加重,由于肿瘤压迫侵蚀蝶鞍隔膜、硬脑膜或牵扯血管外膜神经纤维引起。
(2)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底改变。多为双颞侧偏盲或鼻侧视野缺损,视力减弱或失明,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神经乳头萎缩或水肿,系因肿瘤向上前方鞍外发展,压迫视神经、视交叉与(或)视神经束所致。
(3)其他压迫症群
1)下丘脑综合征。肿瘤向上生长侵入下丘脑引起,可表现为肥胖、嗜睡,多食或厌食,多尿、多饮,性发育迟缓或性早熟等。
2)海绵窦综合征。肿瘤向两侧后方发展,侵蚀海绵窦而发生Ⅲ、Ⅳ、Ⅵ脑神经受压迫,产生眼球运动障碍、突眼等海绵窦综合征。如累及第Ⅴ脑神经,则可出现三叉神经痛或局部麻木等症状。
3)脑脊液鼻漏。肿瘤向下发展,破坏鞍底及蝶窦时,可引起脑脊液鼻漏,还可并发脑膜炎。
垂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垂体瘤起病多数缓慢而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也有患者始终无症状,仅在尸检时发现。
(1)有功能垂体瘤,根据所分泌的激素而各有其临床特征及内分泌异常变化。
(2)无功能垂体瘤,早期表现为性功能减退或性腺发育不良,继之出现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如为儿童则生长缓慢。当肿瘤压迫垂体柄或垂体门脉系统,则可出现泌乳‐闭经综合征。
(3)当肿瘤增大,出现垂体周围组织压迫症群,除头痛外,多属晚期表现。
(4)有关的激素测定及影像学检查可助诊断。
2﹒鉴别诊断
(1)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5%~10%,为胚胎期颅颊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所产生的肿瘤。起源于垂体柄部残余细胞者,称为鞍上型,占本病的大部分;起源于垂体前、后叶之间者,称为鞍内型;两处均发生者,称亚铃型。此肿瘤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鞍内型常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侏儒、性发育不全。向鞍上生长可产生下丘脑综合征。视神经受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X线示蝶鞍扩大,酷似垂体瘤改变,鞍上型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系第三脑室室间孔堵塞所致,侧位片示蝶鞍压扁、扩大,床突有破坏,亦需与垂体瘤鉴别。但颅咽管瘤大多呈囊性,实质部分有钙化,因此鞍区有钙化影为本肿瘤的特征。
(2)空泡蝶鞍综合征
使蝶鞍扩大的垂体瘤须与空泡蝶鞍相鉴别。本征可有视交叉受压症状和轻度垂体功能低下表现,蝶鞍常呈球形,尤其不易与球形扩大的垂体瘤鉴别。头颅CT与MRI检查有助于鉴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5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