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黄热病的症状是什么?我国获得输入性黄热病毒全基因序列?

佚名 2023-07-31 06:51:36

症状体征

潜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转为相对心搏徐缓。本期持续约3天,此时病毒在血中达高滴度,成为蚊虫感染的来源。期末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2.缓解期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h。

3.中毒期发热与症状复现,且更加重。此期毒血症消退,出现肝、肾、心血管功能损害以及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尿、少尿与氮质血症的程度和病情成正比。本期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瘀斑、胃肠道、尿道和子宫出血等。心脏常扩大,心搏徐缓,心音变弱,血压降低。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尿闭、顽固性呃逆、大量呕血、休克等。本期持续3~4天或2周。常在第7~10天发生死亡。

4.恢复期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个别病例可因心律不齐或心功能衰竭死亡。存活病例一般无后遗症。

我国获得输入性黄热病毒全基因序列

2016年3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采用核酸检测方法确诊了在北京发现的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例,并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黄热病是个古老的疾病,主要在南美和非洲流行。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感染黄热病毒者80%以上是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只有小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

根据国际卫生条列规定,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疾病。去非洲和南美洲等疫情流行国家,在入境时需要提供接种黄热病毒疫苗的证明。我国可生产黄热减毒活疫苗,供出国人员使用。

我国乃至亚洲均没有发生过黄热病流行,此次输入性黄热病例在我国引起播散的风险极低。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病人血液标本中直接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0823碱基,和安哥拉分离的黄热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的确在世界某些地区仍然存在,在丛林地带时有发生。黄热病曾广为传播,使处于热带气候(如美国中部和南部、非洲和亚洲)的人们备受折磨。但是,随着16、17世纪探险活动的开展和18世纪贸易路线的开放,1699年该病传到了北美洲,当时,美国克莱斯顿、南卡罗来纳、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都爆发了黄热病;3年后,纽约也爆发了该病。1723年,欧洲发现了第一例黄热病患者。1793年,发生在费城的一场流行性传染病是由来自西印度群岛的船只引发的,几乎所有费城人都受到了热病的折磨,从来没有哪座美国城市遭受过如此严重的灾难,有四千多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在控制黄热病方面取得了突破。

1881年,古巴医生卡洛斯.芬莱(CarlosFinlay,1833—1915)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黄热病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美军的外科医生沃尔特?里德(WalterReed,1851—1902)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曾在1900年率领调查团去古巴调查黄热病传播的起因和模式。得知这一消息,美国军官兼医生威廉?戈格斯(WilliamGorgas,1854—1920)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以消灭哈瓦那的蚊子,并最终根除了这座古巴港口城市的黄热病。1904年一1913年,戈格斯出任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的卫生长官,在巴拿马运河区采取了相似的措施——黄热病曾对这里造成了极大威胁。事实再次证明,这一做法十分有效,它大大减少了黄热病病例,使运河工程得以最终竣工。1937年,美国医生、细菌学家马科斯?泰勒(MaxTheiler,1899—1972)发明了17-D疫苗,该疫苗能够有效对抗黄热病。1951年,由于他在传染病方面的发现,泰勒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战胜黄热病是现代医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

什么是黄热病病毒?

黄热病病毒属于黄热病科黄热病毒属的病毒,为RNA病毒,具有嗜内脏性及嗜神经性,在室温下容易死亡。

感染蚊叮咬人后,将含黄热病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下毛细血管,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

然后病毒定位于肝、肾、脾、心、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即使血中病毒已经消失,而组织器官中病毒可依然存在。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肝脏病理变化最具诊断的特异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46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