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三十岁时发胖,晚年患痴呆风险增3倍

佚名 2023-07-31 00:28:51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警告称,肥胖年龄是决定痴呆症风险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些在三十多岁时长胖的人,晚年患上痴呆症的风险最高。

发表在《医学研究生学报》上的这项研究显示,中年发胖可能会加速大脑记忆和其他能力的丧失。研究人员观察了英国1999年到2011年的医院记录,在此期间,有451232人在住院时被诊断出患有肥胖。所有病人按照年龄,分成了四个对照组。结果发现,虽然只有19个人在三十多岁时发胖并患上痴呆症,但和其他年龄组相比,三十岁时患上痴呆症的几率高出预期三倍以上。肥胖的人到了七十岁时,都或多或少有着痴呆症的风险。但发胖的年龄越晚,这一风险越低:四十岁降到了70%,五十岁降低到50%,六十岁时则降到40%。

研究的负责人、牛津大学迈克尔・格尔达教授说:“尽管该研究仍有一定局限性,但它所显示的年龄效应是引人注目的,考虑到当今肥胖和痴呆症的患病率,对此,我们千万不能轻易忽视这一结论。”

一项针对一万百万人的研究显示,那些在七十岁以前长胖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痴呆症。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肥胖导致痴呆症的具体原因,但据专家猜测,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以往的研究也表明,腹部肥胖对大脑尤其有害,可能是因为腹部是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区域,这里长胖后,将释放更多的酸性物质,提高心脏病的风险,以及增加血压和血糖。

“这一观点确实非常引人注目,但从45万人中仅仅找到19个案例,是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的。”阿尔茨海默氏病协会的克莱尔・沃尔顿博士对此评论道。不过,他同时也指出,鉴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年发胖是老年痴呆症的最大风险因素,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也不会为时过早。

英国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所主任埃里克・卡伦博士补充说道:“该研究还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肥胖的数据都来自住院的病人,因此很难衡量那些虽然肥胖但不需要住院的人,是否也具有同样高的风险因素。”

女儿让患阿尔茨海默母亲挑豆,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牙周炎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因素之一。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中重度牙周炎,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老年痴呆症在6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中排名第五。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炎和阿尔茨海默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近年来发现牙周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炎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可能性很高。

其次是头部受伤和未来患痴呆症的风险之间存在联系。可以通过佩戴安全带、头盔和?防摔?来保护大脑。身体对入侵病原体的部分反应是通过产生?-淀粉样蛋白,?-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斑块的一种成分。此外,在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的大脑中可以发现许多病原体。在病原体入侵的情况下,大脑会产生?-淀粉样蛋白,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病原体成分。

再者是遗传因素也会导致。一些最有力的研究证据将大脑健康与心脏健康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有道理的,因为大脑是由体内最丰富的血管网络滋养的,心脏负责通过血管向大脑输送血液。研究表明,轻度听力损失会使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一倍。重度听力损失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三倍,而重度听力损失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五倍。

要知道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逐渐发展。最初的临床症状是记忆力减退,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最终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完全依赖家人的照顾。至今原因不明。65岁前发病的称为老年痴呆症;65岁以后发病的称为老年痴呆症。目前只有药物可以缓解脑萎缩,但没有治愈的方法。确诊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0年。

老年痴呆的人,常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若你父母有,别轻易忽视了

“老伴,我的毛巾放哪了。”

“不就在你手上吗,你怎么回事。”

“哎,这,刚才咋没看见呢?”

70岁的王大爷一向身体康健,可是近来却时常“犯糊涂”,丢三落四不说,有时候东西刚放下就到处找,眼前这一幕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再加上王大爷表达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大幅度下降,这让王大妈十分担忧。

带着王大爷就医后, 头颅磁共振 发现他的顶叶脑皮层存在轻微萎缩, 最终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症并不罕见,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报告显示,全球老年痴呆患者超过5000万。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指出,在中国65岁以上老人群体中,发病率高达5.56%,也就是说地球上,每隔3秒就会确诊一个老年痴呆病例。

老人们的记忆,究竟去哪了?

阿尔茨海默症是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疾病,也是威胁性最大的疾病之一,它的出现会大幅度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带走人类最宝贵的记忆。

阿尔茨海默症之所以能够“偷走”记忆,和人体组织的两种病理学改变分不开关系。第一、 脑内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 ,人的大脑里有β-淀粉样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毒性,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细胞和神经传递造成损害和阻碍。

第二、 神经原纤维缠结 ,人脑中的另一种蛋白质磷酸基蛋白(Tau蛋白),这种蛋白质一般只有2-3个磷酸基,但是当它过度磷酸化,磷酸基就会增加到5-9个,同时失去生物功能,产生神经原纤维结。

人脑组织发生这两种变化,对脑细胞的损害才是导致记忆缺失的根本原因,而老年痴呆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病发者或许10年以前就有征兆。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 健康 长寿》曾刊登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在1992-2009年,对40岁以上超过180万英国成年人进行了23年的随访,主要收集血液胆固醇数据。

结果显示, 在65岁以下群体中,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胆固醇低于100mg/dL的人相比,高于190mg/dL的人老年痴呆在10年后发病率高出60%。和晚年血脂水平相比,中年血脂水平越高,晚年痴呆风险越大。

研究证实,通过 规避9种高危因素,中国痴呆病例可减少将近40% ,如:

阿尔茨海默症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它会对患者本人和家庭都造成一定的打击,是每个人都十分害怕的老年疾病,而很多人害怕的根由就是它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症,也叫老年痴呆,它是以认知功能衰退为主要症状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原因除了大脑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外,确实和遗传有关。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徐俊医生表示: 阿尔茨海默症最常见的易感基因是载脂蛋白E4基因,临床数据显示,5%的人群属于单基因遗传。 如果基因携带者是杂合子,痴呆风险会比一般人增加3-4倍,如果是携带2个易感基因的纯合子,发病风险增加10-12倍。

如上所述,老年痴呆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发展的慢性疾病,患者早期由于认识功能的改变,会出现一些常听到的口头禅,这4句话一定要重视。

1.“什么?你可以再说一遍吗”

阿尔茨海默患者 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于日常生活缺乏观察力和参与感,很多事情本身没有注意到,再加上自身表达能力的降低,可能只会发现外界的交流信号,但是不能明确交流内容,因此会反复确认。

2.“这是哪?我为什么在这里?”

反复说这句话,意味着患者的 视觉、空间能力下降了,对时间和地点都比较模糊 ,一些患者痴呆严重时,智力下降,也无法分辨环境标志,这也是老年痴呆患者容易走丢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确定家的方位,有的人甚至不记得地址。

3.“东西我放在哪儿来着?”

阿尔茨海默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记忆会 从短期记忆到远期记忆逐步缺失 ,因此早期患者常常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比如: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也正因为是短期记忆,所以早期症状很难辨别,通常会被认为一时忘记或者衰老的副作用。

4.“你们都不关心我!”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虽然记忆缺失很容易忘记,但是本身 情绪变化 也是一种特征,有的患者会变得特别敏感,觉得孤独、无人关心,严重的甚至会演变成被害妄想。当然,情绪上的反常变化并不是固定的,有的人由外向变内向,也有人由内向变外向。

预防老年痴呆,得从这4件事情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有益身体 健康 。

1.戒烟

烟草燃烧会产生化合物7000种以上,其中有害物质上百,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刺激和损害会成为阿尔茨海默症的诱因。

《内科学文献》上也刊登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 日均吸烟超过2包的人,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升高157%,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72%。

2.常吃防痴呆食物

北京协和医院陈伟医生分享了预防老年痴呆的食物,例如:猪肝、豆制品、蛋黄等含有的乙酰胆碱是神经元细胞的重要成分(每天摄入500-900毫克乙酰胆碱);

深海鱼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增加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少异常蛋白质的沉积(一周2-3次);

橘子、草莓、燕麦等富含叶酸,可以降低人体内的半胱氨酸,降低痴呆风险(一天200-400微克叶酸)等。

3.保护身体 健康

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首先要 学会保护听力,牢记“三个60” ,就是指耳机不要连续用60分钟,音量不要超过60%,环境声音不超过60分贝,此外如果出现听力受损就及时就医,必要时借助助听器。

其次,老年人的正常血压是90-140 mmHg,要 养成定期体检,日常自行监测血压的好习惯。

最后要 学会运动锻炼 ,可以通过慢跑、游泳、太极、散步等方式锻炼,中老年人根据自己和爱好和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

4.爱学习、爱交际

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5岁以上的750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20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 在学校成绩优秀的人痴呆风险降低39%,相反成绩不好的人增加21%。 哈佛大学也对65岁以上的8300名参与者进行调查发现, 孤独的人更容易产生认知方面的困扰。

由此可见,保持社交、热爱学习也是延缓痴呆的制胜法宝。 人的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原则,日产生活至少保持30-60分钟的阅读、学习,每周保持至少一次社交活动。

阿尔茨海默症,给不少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困扰。希望大家可以提高 健康 意识,警惕早期征兆,努力控制发病因素。在生活中,从饮食、运动、社交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到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39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