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了解到,安徽省把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临床处方集、临床常用药等合并为基本用药目录,然后统一招标。这改变了多目录并存的局面,所有医疗机构使用一个目录。基本用药并没有压缩医院在用的药品品类。
“新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据说也是这个思路,以省为单位,确定一个这样的大目录,统一招标。”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裁耿鸿武告诉健康界。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左根永认为,在上述背景下,安徽基层用药限制可能进一步放开,不仅可以使用基本药物,实际上也可以使用基本用药。
尽管药品招标文件还没有板上钉钉,但基层用药限制放开初露倪端。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相关负责人在完善国家药物政策座谈会上透露,基层用药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在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保目录范围内选择一定比例的非基本药品使用。
在上述会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将坚持4个原则:有利于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药品价格回到合理的价格区间,降低群众费用负担;有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预防商业腐败;有利于产优化升级,使一批优质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有媒体人士通过公众号透露,今后,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有望允许实施总额预付等支付制度改革的医院自主采购药品。公立医院可以直接委托或组成联合体委托药品供应商,按医院制定的药品清单打包采购。
耿鸿武推测,由于招标采购政策涉及多方面利益,2014年6月底前,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恐怕难以如期完成。
安徽基本用药模式探索
2014年5月,《2014年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采购方案”)出台。根据采购方案,2014版安徽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包括1118个品种,涵盖全部的520种基本药物;采购方案还规定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的使用比例。
据了解,安徽省细化了省基本用药、国家基本药物和高质量类型药品3个使用比例:基层卫生机构、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省市级医院的基本用药比例分别为100%、90%、80%、70%以上;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必须为100%、70%、50%、30%以上;采购价格较高的质量一类药品不能超过药物总采购量的10%、20%、30%、40%。
同时,该省对双信封制进行了调整,制定了详细的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将药品质量类型分成3类10种,每种均有相对应的分值,知识产权药、原研药得分最高,此外储存条件、原料来源、药品有效期、适应证、气雾剂及销售金额、行业排名等均有不同的加分,各种得分累计形成药品招标的技术标,技术标实行百分制,得分高者进入商务标。在商务标中,制定了具体的计算公式,代入技术标得分、报价、同组最低报价等,得出商务标综合得分,不再是“最低价中标”。
其实,早在2012年,安徽省县级公立医疗机构集中采购时就引入“基本用药”概念,并制定了单独的县级公立医院的基本用药目录进行招标。根据采购方案和配套文件,当时县级公立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有1048个品种。2014年版的“基本用药目录”就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
安徽省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省份。2010年8月,安徽省出台《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2010年版)》,由于方案在包括双信封招标、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生产企业承担配送责任等方面实施了诸多“创新”,被业内归纳为“安徽基药采购模式”。实际上,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模式实际上分为基药和非基药两大类进行。该省在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的双信封制度等,备受争议。
安徽官方认为,2014年该省推进的基本用药采购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省医改办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到,安徽省招标“不再区分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所有目录内药品在同一个平台招标,目录外药品也是在这一平台挂网采购”;“下至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上至省级三甲医院,只要是政府办的医疗机构”,都将严格执行基本用药的招标结果。
耿鸿武认为,安徽基本用药模式可能会在更多地方推开,“新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据说也是安徽这个思路,以省为单位,确定一个这样的大目录,统一招标。”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左根永告诉健康界,安徽的基本用药招标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基本药物使用和药品零差率将会借助基本用药招标模式往大医院推进;第二,安徽基层用药限制可能进一步放开,不仅可以使用基本药物,实际上也可以使用基本用药。
药品招标变局增加行业变数
“新医改持续到现在,有点像回到上一轮医改后期的状态,感觉又摸不到方向了。行业内的一些大新闻层出不穷,特别是医药商业贿赂问题曝光接连不断。同时,gsp和gmp两大新政对整个行业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剧了转型期的行业危机意识。”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没有直接谈药品采购对企业的影响,反而重点强调行业转型期的种种变局。
在他看来,药品招标新政策出台,在本就不平静的环境中增加了新的变数。正是在安徽基本用药招标中,药品集采部门和部分企业就gmp认证陷入争论当中。企业认为自己即将通过gmp认证,应具备投标资格,而且投标者越多市场竞争越充分;集采部门则认为,制定规则时已经考虑了gmp认证中的特殊情况,不可能无限制放松规则。
同时,耿鸿武还谈到另外一个跟药品集采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目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扩大到1000个县,至2015年2900余个县要全部实施改革,“零差价”在试点地区普遍推开。他指出,“药品成为医院运营的最大成本。医疗机构无利不起早。因此可以猜测,随着零差价政策的积极推进,药房托管现象有可能越来越多。”
此外,多位行业专家提醒,原研药的问题或许不会直接出现在招标文件中,“但是,取消原研药超国民待遇,不仅国家发改委有动作,卫生部门同样有意愿。”
但是,有媒体人士通过公众号透露,今后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将鼓励医保机构向原研(专利)药进行议价。也就是,地方医保与过专利期的药谈判议价,而专利药进口时采取国家议价。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医药合伙人王宏志告诉健康界,面对大外企,医院在原研药上没有足够的议价谈判能力;应向南非、巴西、欧盟学习,政府出面议价谈判,以量价挂钩来迫使外企让步。
因为招标采购政策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从业多年的耿鸿武也推测,2014年6月底前,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恐怕难以如期完成,“不是相关部门不能为、不可为,而是现实条件下不便为、不愿为”。
132种中成药纳入广东集采,有产品中标价不足5分
132种中成药纳入广东集采,有产品中标价不足5分,截至目前,广东6省中成药采购联盟和湖北19省中成药采购联盟已经累计覆盖21个省。132种中成药纳入广东集采,有产品中标价不足5分。
132种中成药纳入广东集采,有产品中标价不足5分14月8日下午,广东联盟清开灵等132种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开标,并对中选/备中选结果进行公示。与过去集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耗材不同,这是中成药首次进入广东联盟集采,因此备受业内关注。
广东街坊一直对中药“情有独钟”,此次集采中成药预计今年上半年落地,届时将为患者减负多少?对正在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广东又有什么影响?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中成药集采品种已达135个
4月8日下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通知,对广东联盟清开灵等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备选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4月8日至12日17时。
据了解,此次132种中成药集采工作于去年12月底启动。3月1日晚,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此次集采仅包含保儿安、化痔、清热消炎宁三个中成药品种,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上次“中成药集采专场”的查漏补缺。至此,广东中成药集采品种达到135个,已全部完成中选结果的公示。
广东联盟对中成药进行大规模集采为何备受关注?据了解,首先,中成药集采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中成药成分复杂难以评价、剂型多、独家产品多、中成药原材料中药材行情变化等。
自2018年药品集采改革以来,鲜有中成药纳入大范围集中带量采购。其次,广东联盟是由广东牵头,山西、河南、江西、内蒙古、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6个省份(兵团)共同参与,这意味着采购量大,会快速改写市场竞争格局,涉及的医院、受益的患者众多。
132种集采药均为常用药
记者注意到,4月8日公示这批集采中成药基本是常用药,包括了32个中药独家品种,覆盖的品种都具有临床代表性且多为各省份销售金额靠前的产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林兴栋介绍,比如此次集采纳入的口服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片、胶囊、颗粒、丸剂型),这是一个心血管系统慢性病患者常用药之一,临床用量非常大;连花清瘟颗粒的使用也是被广泛认可的,包括其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应用。这意味着此次集采的中成药一旦在今年上半年落地,惠及的患者范围相当大。
林兴栋表示,医疗机构会根据临床用药需求优先采购中选药品的,并且在医生处方信息系统中对于集中带量采购品种也有明显标识,会优先推荐患者使用。
预计为患者减负多少?
根据8日傍晚公布的拟中选/备选结果看,共涉及企业产品品规257个,药价降幅达到40%以上的64个。从最小制剂单位来看,有122个拟中选/备选品种价格不足1元,其中,复方丹参(片剂/胶囊剂)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品种,中选价格降得极低,拟中选价格中最低达到0.0435元/片,即价格不足5分钱一片。
本次中成药集采中选品种平均降幅32.5%,最高降幅90.9%,广东一年的采购金额约为15.6亿元,预计首年可节约费用3.8亿元,有效减轻老百姓药品费用负担。
林兴栋分析,中成药集采对医院的影响可以说是多维度的。中成药集采价格下降虽然比较温和,但总体趋势还是以降价为主。中成药在中医院的使用是有一定比例的,相信随着中成药的集采,总体药品费用将会有所下降,患者的“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也会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两个指标刚好是国家对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标。中成药的集采大大降低了广大百姓的经济负担。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广东省正在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中成药集采势必会对中药材的供应、价格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有助于道地药材的发展,对于加快中成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广东加快中医药强省的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对岭南道地药材的种植发展、现代化中药物流中心的建设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成药集采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曾明确提出,“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为中成药集中采购提供了依据。
有业内人士预测,中成药进入集采后,配方颗粒、中药饮片进入集采已经不远了。国家医保局曾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完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标准基础上,坚持质量优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价高量大的品种入手,科学稳妥推进中成药及配方颗粒集中采购改革。
132种中成药纳入广东集采,有产品中标价不足5分2国内第二个中成药区域联盟开标。
4月8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公示广东联盟清开灵等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备选结果的通知》。本次集采联盟包括广东、山西、河南、海南、宁夏、青海六省(区),涉及53个大品种,集采产品数达132个,包括清开灵、醒脑静、百令、舒血宁、复方丹参等知名产品。
结果显示,共有124家生产企业中选,56家生产企业进入拟备选名单。白云山、神威药业、香雪制药、天士力、科伦药业、盘龙药业、以岭药业、华润三九等企业均有产品拟中选。30个中成药独家品种拟中选,包括以岭药业连花清瘟颗粒、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同济堂仙灵骨葆胶囊、和黄药业麝香保心丸、九芝堂裸花紫珠栓、通化白山复方丹参喷雾剂等。
民生证券指出,广东6省中成药集采53种药品共361个产品拟入围,根据过往的历史统计数据,从3个维度来衡量广东中成药集采的整体降幅,全国最低中标价、全国中值中标价和广东2021年中标价,相对于以上三个维度的平均降幅分别为13%、34%和19%。
“与化药相比,本次集采降幅是很温和的。”长期关注中药股的曼然资管总经理马曼然告诉时代财经,因受中药材成本等影响,所以从国家政策层面,不会以低价作为集采的第一目标。
不以低价为目标,对独家产品影响有限
此次广东联盟的集采规则是,按照报量,设计了“每降价1%获得5%预采购量”的方案,以及AB组的分组规则。企业可以较为明确的计算自己产品的降价幅度和市场份额。
按公布的联采规则,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以每家企业服用总天数占联盟地区所有企业合计服用天数的比例作为划分依据——占比从高到低累计达80%的企业列为A组采购单,其余列为B组采购单。其中,企业需进行P1、P2阶梯报价,P1降幅≥1%,P2降幅应≥P1且大于等于11%。非独家产品拟中选要求降幅在前50%,独家产品拟中选要求降幅在前70%或降幅≥21%。
也就是说,企业获得的市场和品种降幅呈正比关系。
而在第二梯级价格(P2)竞价中选的企业,除能获得本企业联盟地区采购期(2年)首年预采购量100%的比例外,还能获得增量的使用权。这意味着,只要企业充分降价,则有机会抢占其他竞品的市场份额。
这也解释了银杏叶和复方丹参片等品类为什么降幅较大,竞争较为激烈的原因。其中,上海凯宝新谊(新乡)药业复方丹参片的拟中选价格低至每片0.0435元。
不同于化药,一些中成药因配方、制造技术不同,具有独家性质。此次广东集采联盟单独对独家产品做区分,据风云药谈统计,独家产品平均降幅为21.8%,远低于非独家拟中标产品67.8%的平均降幅。
30个拟中标的中成药独家产品,包括以岭药业连花清瘟颗粒、康缘药业热毒宁注射液、海南九芝堂裸花紫珠栓、江西药都樟树制药大活络胶囊、同济堂仙灵骨葆胶囊等。
其中,连花清瘟颗粒的拟中选价格是2.3295元/袋,相比最高有效申报价3.75元/袋,降幅达37.88%;热毒宁注射液最终中选价格为26.1885元,比66.3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达60.5%。上述两款产品均为新冠推荐治疗药物。而天士力的独家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在“复方丹参”领域降价幅度则仅为15%。
“独家产品在制作工艺上比较难,也多在患者与医生间有较好的口碑,所以面对集采有议价空间与谈判的底气。”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告诉时代财经,对于中成药集采,要分具体厂家与具体产品,集采对于独家产品的影响有限。
此次集采降幅较大的产品集中在心脑血管领域,竞争较为激烈,一些独家但可替代性高的产品降幅也比较明显。
从报价来看,广东中成药集采企业和产品参与报价的比例分别为87.86%、86.88%,部分企业未参与集采报价。对此,医药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向时代财经表示,未参与报价的企业,主要可能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自己的独家产品,现在市场销量较好,而且主要市场不是医疗机构,为了院外市场不受影响,所以不愿意报价;二是预估谈判价格较低,而原材料又上涨,很难把握利润空间,所以不敢报价。”史立臣对时代财经说,以院内市场为主的中成药,如果缺乏安全性、有效性等临床数据,又没进入临床路径,未来发展堪忧。
未来中成药集采或成常态
早在2021年9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便发布了关于广东联盟集采的征求意见稿,成为国内最早发布征求意见稿的中成药集采联盟。不过,去年12月,湖北牵头的19省中成药集采率先完成从文件发布到开标的全过程,共157家企业的182个产品参与报价,中选率62%,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参与集采的目的之一是扩大企业市场份额。但对于原本销售渠道并不依赖医院的企业来说,集采对其影响并不算大。
马曼然告诉时代财经,某些公司的中成药在医院的销量为3%~5%,加入集采对企业扩大销量有利好趋势。但因中药材原料种植的长周期性长,单一品种不会大规模放量。“连翘的树得长5到8年才能进入丰果期,这种原材料的周期性决定了下游没法大规模放量。”
在地方集采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关于中成药国家集采的预期也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广东6省中成药采购联盟和湖北19省中成药采购联盟已经累计覆盖21个省。此外,行业预计,山东省牵头的联盟将是第三个启动的中药材区域联盟,只剩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广西还没有开展省级以上的中成药集采。
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明确指出,今年将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经组织中成药联盟采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实现化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领域全覆盖。
未来,中成药集采或将成为常态,而整体采购价格也将呈下降趋势。由于市场用量大的中成药是各级集采的重点,因此史立臣认为,“龙头药企受影响最大,独家产品优势降低,市场份额会降低,同治疗范围的中小药企会获得发展机会。”
史立臣告诉时代财经,集采产品有带量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一些药企的总体销量,但整体不一定提升,甚至集采后缓慢增长的情况并不会得到改善。“未来中成药销量提升的`关键是具备完善的临床数据,在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具有明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数据,并有明确临床价值的中成药会获得发展。”
“资本市场只看到负面影响,但其实集采对市场降价的影响是一次性的,最终集采慢慢会成为被市场忽略的东西,更多还是要看市场需求与企业的创新。”马曼然对时代财经说。
132种中成药纳入广东集采,有产品中标价不足5分3连花清瘟降价37.88%、小儿咳喘灵颗粒降价97.6%……拟中选药品中,三成降价幅度超90%。
三成药品降价幅度超90%
昨天(4月8日),广东公开《广东联盟清开灵等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备选结果》,此次集采联盟由广东牵头,山西、河南、海南、宁夏、青海等省参与报量,已有39个品种、249个品规产生了拟中选价格。
据赛柏蓝-药店经理人统计,与广东上月末公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相比,拟中选的品种价格降幅在12%至99%不等(下文“降幅”均指“拟中选价”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对比),其中有三成药品降幅超过90%。
所有拟中选品种中,河北天成药业生产的银杏叶片(每片含总黄酮醇苷9.6mg,萜类内酯2.4mg)降幅最高,从每片5.86元降至0.0525元,降幅达到99.11%。
降价幅度最小的品种是贵州健兴药业所产的肺力咳合剂(150ml-每1ml相当于饮片0.187g),其价格从每瓶26.95元降至23.716元,降幅为12%。
连花清瘟降价37.88%
除拟中选的品种外,还有112个药品处在拟备选状态,连花清瘟就是其中之一。
公示结果显示,6g规格的连花清瘟颗粒拟备选价格为2.3295元,对比其3.75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达到37.88%。
米内网数据显示,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连花清瘟2020年合计销售额接近40亿元,以岭药业2021年第三季度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6%。
目前全球疫情依然未散,除了再次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连花清瘟在国际市场也有较强存在感。
例如,在科威特等国获批新冠适应症;在乌兹别克斯坦入选了卫生部发布的抗疫药品白名单;在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获准进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2021年7月入选了柬埔寨卫生部发布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居家治疗方案等。
以岭药业表示,目前连花清瘟的整体海外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海外推广力度。
中成药降价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多家中成药生产企业都宣布要上调产品价格。例如,从去年年末开始,生产安宫牛黄丸的同仁堂、九芝堂、广誉远相继宣布涨价,三者都称与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
陕西广济堂市场总监李峰向赛柏蓝-药店经理人表示,中成药价格上涨与新版《药品管理法》实施后的后溢效应有关,同时,也有部分药材因其特殊性、稀缺性,导致部分商家囤积,从而推高了价格。
银河证券在分析中指出,对进入集采的中成药厂家而言,中成药原材料成本受自然因素、市场价格波动等影响,调控难度较大,因此多数企业在报价时也会将原材料成本等不可控因素纳入考量,以避免集采断供。
截至目前,国内仅有广东中成药集采联盟和湖北中成药集采联盟,两大联盟共有21个省市参与,已覆盖大半个中国。
据赛柏蓝消息,湖北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公布较早,代表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为42.27%,最大降幅为82.63%;非报价代表品的中选平均降幅约为45%,最高降幅约为82.6%,相较化药降幅较低。
可以看到,中成药带量采购是大势所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今年2月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指出,中成药联盟采购将在今年进一步扩大范围,以实现化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领域全覆盖。
法律分析:不同种类的药品可能采购模式都不一样。首先,我们需要把药品分为两个大类: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居民最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早提出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并制定了基本药物目录。随后世界各国先后采纳了WHO的概念与建议,并根据本国的疾病谱(制定了各自的基本药物目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 第二条 主要内容:
(一)高度重视中选药品配备和合理使用工作。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深刻认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重大意义,强化有关工作和制度的落实,确保扩面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二)畅通优先配备使用中选药品的政策通道。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督促和指导。医疗机构要畅通优先配备使用中选药品的政策通道,保证完成约定用量。
(三)提高中选药品的合理使用水平。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强中选药品合理使用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鼓励为使用中选药品的重点患者提供药学门诊、用药监护等药学服务。
(四)建立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公立医疗机构将中选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五)加强中选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监测。要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中选药品使用监测评价和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药品短缺或质量问题要提前预警和及时上报。
(六)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培训。要求各地提高政治站位,广泛开展医务人员宣传培训,加强政策解读和正面宣传,争取社会公众理解支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3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发热耳尖放血,耳尖放血的作用
下一篇: 肩颈排毒多久做一次,定期排毒对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