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拿下诺奖的“细胞自噬”到底有啥用(诺贝尔奖有什么意义?)

佚名 2023-07-30 22:01:39

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为他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细胞自噬是什么?在进一步揭示生命奥秘方面究竟有何作用?

细胞懂得“自我救赎”

细胞自噬机制,对于生物、医学圈之外的人们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

自噬,字面意思就是“将自己吃掉”。不过,细胞自噬可不是简单的细胞自杀或细胞凋亡。细胞自杀是一种不可逆的死亡机制,而细胞自噬是一种生存机制,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前者是细胞自身遭遇巨大伤害后的自我放弃,保护其他细胞免于伤害。后者是细胞在逆境中通过消化一些自身多余东西进而自救的一种措施,旨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更形象地说,这是一种细胞的“自我救赎”。

细胞自噬已经被研究了50多年,最早研究细胞自噬并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比利时的科学家杜夫。他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内部情况时,发现溶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其功能是处理细胞摄入的营养物质并分解较大的颗粒。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自噬现象,并且在1963年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自噬”的概念。因此,他和他的同事、电子显微镜专家克洛德、帕拉迪分享了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自噬通常发生在细胞或者机体缺乏能量、受到环境胁迫之时,如在缺乏氨基酸、缺氧的情况下,细胞里会产生双层膜结构,包裹自己的一部分细胞质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自噬的出现是因为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受损伤的细胞器,如受损的线粒体、蛋白质聚合体等,这就需要细胞清理它们。通过自噬作用,组织和细胞对自身不断地清理,以保持细胞的稳态平衡,这个作用有点像人用吸尘器清洁卫生。细胞自噬,是把细胞内“坏掉”的一些成分进行“清道夫”式的清除,是细胞内一些成分和结构更新的正常途径。

细胞自噬与细胞自杀或细胞凋亡有相似处,也相辅相成,二者共用相同的刺激因素和调节蛋白,但是诱发阈值和门槛不同,它们之间是如何转换和协调的目前还不清楚。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是细胞生物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结果已经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噬机制就好比是细胞自身净化和实现自动环保的一条运输线,它将细胞内代谢废物以及一些过期无用或有损伤的细胞零件,装到其独特的运输工具——自噬小体中,然后沿着特定路线送到“垃圾加工厂”——溶酶体中进行回收和废物再利用。自噬机制还能在细胞能量匮乏时开启紧急运输通道,以供应能量。因此,自噬机制是细胞内庞大运输网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疾病防治打开新思路

在21世纪,自噬已经从一个生物学名词摇身变为非常重要的生物学领域。大量研究证明,细胞自噬与许多疾病、衰老和生命现象相关,不少先前不得其解的疑难杂病,都因为自噬研究的进展获得了崭新的认识与防治思路。

自噬与癌症

自噬在治疗癌症方面有很大前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抑制细胞的自噬过程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细胞迁移和动物肿瘤模型中的乳腺癌转移。自噬是高度转移性肿瘤细胞运动和侵袭所必须的一个生物学过程,抑制自噬或许是临床上阻断肿瘤转移扩散的一个有效方法。

结合自噬作用也可以让药物(化疗)治癌产生更好的效果。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显示,肿瘤受到抗癌药物攻击时,一些较敏感的细胞死亡,但另一些有抵抗力的细胞存活下来。原因在于这些敏感细胞和抵抗细胞在自噬净化过程中表现的能力不同。这提示,在治疗癌症时可根据不同癌细胞自噬的机理和过程配以不同药物,以取得更好疗效。

自噬与肥胖

人体内存在棕色和白色两种脂肪,白色脂肪堆积在皮下负责储存多余热量,棕色脂肪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将后者转化成二氧化碳,可阻止肥胖。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论文指出,自噬介导的线粒体清除是导致棕色脂肪细胞向白色脂肪细胞转变的一个关键调控过程,抑制该过程可以维持棕色脂肪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让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找到治疗肥胖或减肥的新方法。

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

人体中的神经细胞能不能长寿,自噬细胞起到了关键作用。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脊髓硬化导致的肌萎缩等病,都跟神经细胞的不正常死亡有关。

帕金森病人的脑细胞里有一种有害的突触蛋白,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自噬机制会停摆。所以在疾病一开始,我们就可以触发自噬机制去吃掉这种蛋白,防患于未然。阿尔兹海默症刚好相反,它需要抑制自噬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脑细胞的自噬过于活跃,想要吃掉β-淀粉样蛋白,逐步损伤脑细胞。抑制了自噬机制后,可减缓阿尔兹海默症的发展。

自噬与肺结核

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是造成人类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些东西在细胞膜外面,可用免疫细胞来对付;如果入侵到细胞内部,那自噬过程能不能保护细胞呢?

巨噬细胞是一种特别能吃的免疫细胞,会把细菌、病毒吃进去,再通过自噬彻底消灭。但是,肺结核可以抵抗这种自噬,有研究人员尝试用自噬机制治疗肺结核。剑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就发现,现有的一些药比如治疗癫痫的立痛定,能够极大地激活巨噬细胞的自噬过程。

自噬与延缓衰老

自噬作用可能还决定着人类的寿命。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都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增大后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了。最新研究显示,如果能阻止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实验动物体内就不会有受损蛋白或细胞器的累积。

自噬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

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发布的新闻公报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在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等许多生理进程中,细胞自噬机制都有重要意义,大隅良典的发现为理解这些意义开辟了道路。

大隅良典最早是在1992年发表了发现酵母细胞自噬现象的论文,此后,又在1997年克隆了第一个酵母自噬基因(atg),命名为atg1,以及在2000年参与克隆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噬标志物lc3,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发现并克隆了40多个atg基因。此后,美国研究人员也在细胞自噬研究中获得重大发现,贝思·莱文研究小组克隆了第一个哺乳动物自噬基因,命名为beclin 1,后者实际上是一个抑癌基因,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的过程来实现抑癌功能。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丹尼尔·克利昂斯基也在酵母模型的自噬研究中获得重大成果,1996年在研究蛋白从细胞质到溶酶体的定位过程中,发现这一过程和细胞自噬采用了同样的基因,因而促发了在后来发现一系列细胞自噬的调节基因。

如果说大隅良典的研究与其他研究人员有什么区别,以致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其研究青睐有加,就在于他设计了不同的研究模式,直观地观察到细胞自噬现象和克隆自噬基因,并能合理和圆满地解释这一现象。自噬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研发病灶自噬的药物是科研人员的追求,也是患者苦苦守候的希望。

人们对于生命活动的基本认识与疾病防治正在获得长足进展,细胞自噬的研究前景非常美好。然而,自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胞生物学现象,还有许多有关自噬的问题,科学家们并没有完全了解,自噬现在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没有大量的神药被制出或者批准上市。正如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说:“我自己不能造出良药,基础科学不是为当下的社会直接服务的。”

诺贝尔奖有什么意义?

诺贝尔奖的意义: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发奖仪式:

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

科学奖和医学奖已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因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则常常保留。

扩展资料:

一、与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独自摘获。他生于1945年,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在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细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共颁发了107次,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没有颁奖。

二、与物理学奖相关

三位美国学者分享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的一半,颁给了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的戴维·索利斯,另外一半由普林斯顿大学的邓肯·霍尔丹以及布朗大学的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

一共颁发了110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没有颁奖。

三、与化学奖相关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让-皮埃尔·索瓦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弗雷泽·斯托达特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化学系教授伯纳德·费林加,分享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行动可控、在给予能源后可执行任务的分子机器”。

一共颁发了108次,其中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没有颁奖。

-诺贝尔奖

人民网-从数字看诺贝尔科学奖

细胞自噬这一概念是不是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获医学奖

细胞自噬这一概念是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获医学奖,获奖者为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荣誉教授,1996-2009年曾任日本国家基础生物学研究

所教授,主要致力于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他在有关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

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重大贡献。

自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196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

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输运至被称作“溶酶体”的回收机构进行分解。

对这一过程开展研究非常困难,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其知之甚少。

直到上世纪1990年代,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利用面包酵母找到了与自噬作用有关的关键基因。随后

他开始致力于阐明酵母菌体内自噬作用的背后机制,并发现与之相似的复杂过程也同样存在于我们

人类的细胞内。他的研究开启了理解自噬作用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关键作用的崭新道路,如生物体对

于饥饿的适应或者机体对于感染的反应。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自噬作用机制在一些

类型的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疾病等病症中也发挥了作用。

“细胞自噬”,到底是怎么个吃法?

问:细胞自噬是啥?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说说细胞自噬到底是咋回事。


细胞可以被看作一个加工厂,里面要制造各种产品,同时也要制造生产产品的机器跟生产线。但是工厂有时候会做出次品,有时候机器也会坏掉报废,这些大件废物一是占地方二是费材料,工厂就要想办法把它们处理掉。

另外,工厂在物资匮乏的时候也会把平时不太用的机器回收,以维持正常运转。细胞自噬就是工厂用来回收大件物品的过程。在回收的时候,先把要回收的东西围起来,这个围栏加上里面的东西就叫做自噬体。

围起来之后的处理方式不同物种的细胞工厂做法不太一样。

人类细胞工厂里还有一些围着工程车(各种酶)的小围栏(叫做溶酶体),工程车专门在围栏里面拆解东西,工厂通过移动围栏把自噬体跟溶酶体凑一块儿,再把中间的围栏一抽,工程车就可以把自噬体里面的大件给拆干净,然后就能回收材料了。

酵母工厂处理方法略有不同,里面没有放工程车的小围栏,倒是有一片圈起来的大空地(叫做液胞),起到回收场的作用。工厂把自噬体连围栏带东西送进回收场,回收场里的工程车就把它整个都拆了。

总而言之,无论是为了保持工厂整洁,还是要尽可能利用材料,细胞自噬作为大件物品的回收途径,都是不可或缺的过程。


问:大隅良典做了啥贡献?

要说这个,我们可以先看一个时间:自噬体在一九六三年代就被命名(命名人为一九七四年诺奖得主德·迪夫),然而直到一九九零年,关于它们的研究仍然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因为实在太难了。自噬体之所以难研究,就是因为存在时间太过于短暂。

咱们还是回到工厂的例子。

人们观察细胞就好比把每隔一周透过工厂的玻璃房顶拍一张卫星图,但自噬体从搭起围栏到被工程车拆掉整个过程时间太短,等到拍照的时候绝大多数都已经拆完了。拍酵母细胞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空空如也的回收场,连围栏的影子都见不着。为了看到围栏,大隅良典想到了一个妙招:他把酵母回收场里的工程车给废了,然后他又让酵母工厂处于物资匮乏的状态(饥饿状态)。

工厂因为缺乏物资,就围了很多不用的机器,但围栏送进回收场之后又没有办法拆,于是回收场里围栏越堆越多,就统统在照片下现出原形。他同时也以此建立了整个研究早期自噬体的模型,比方说,在这基础上如果再弄坏厂里一台机器(基因),发现照片里看不到围栏了,那这台机器大概就对围栏的生成很重要。利用这个模型,他首次发现了两组酵母自噬体形成过程的关键基因。

有了这个手段,接下来人们要研究细胞自噬可就方便得多了,所以大隅良典对此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问:为什么对细胞自噬研究贡献大能拿奖?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细胞自噬是保持细胞内状态稳定的关键之一(想想你家小区如果一个月没人来收大件垃圾会是什么场景),而且它的运作也和很多疾病相关。举个例子,人类细胞中负责呼吸供能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时间上了可能会出现异常,产生残次品。这时候细胞通常就要靠自噬来把它们回收掉以免惹麻烦,如果细胞自噬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导致线粒体异常。

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与很多疾病,比如著名的帕金森综合症的不少亚型,有着很强的关联。对于癌症而言,细胞自噬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有些情况下,自噬能够在细胞还正常的时候去除损坏的细胞器,起到一定的抑癌作用。但是,由于细胞自噬能够通过回收物资再利用使细胞度过饥饿等难关,很多种类的癌细胞会反过来利用自噬作用,以此提高自身效率以适应自己迅猛的生长需要。

有些癌细胞还会利用自噬来破坏细胞原本的防御机制以使自己存活。因此,目前有很多人建议在治疗癌症的同时,针对癌细胞的自噬过程来进行抑制,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UnknowC4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36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