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习俗吃什么?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的习俗与饮食有关系,到底寒露习俗吃什么,小编为你介绍。
1、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减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时还可以滋润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着的痰液,这样很快就可以润肺止咳,连呼吸都觉得非常顺畅,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试试这个妙方吧。
2、螃蟹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营养!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然后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尽量刷干净再放在盛器里;再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后,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
3、花糕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
4、柿子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5、菊花酒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如今的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当归500克、生地黄1000克,加水适量煎汁,用纱布过滤后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煎至半熟沥干,与菊花汁混匀蒸熟,拌入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包好发酵,直到有甜味时即成。
一般来说,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寒露吃什么水果?
1、葡萄农谚说,"白露打核桃,寒露下葡萄"。寒露前后是葡萄收获的季节。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葡萄既可帮助肺部细胞排毒,又具有祛痰作用,可缓解吸烟引起的呼吸道发炎、痒痛等症状。想保持身材健美的人们应知晓的是,葡萄是吃了不容易发胖的水果。
2、猕猴桃盛产于秋天的猕猴桃,清热利尿、抗氧化成分丰富,可增强抵抗力、赶细菌及感冒病毒纠缠,还可增强心脑血管功能。猕猴桃中的维生素K也很丰富,它不但与凝血功能有关,还有益骨骼健康。
3、冬枣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眼下,正是冬枣大量上市的季节。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达352mg100g,是苹果维生素C含量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
4、柚子秋季是吃柚子的大好时节,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柚子属于水果,富含大量的水分。在干燥的秋冬季,人们容易缺水,吃柚子可以补充人体水分。而且柚子的热量低,不用担心长胖。
5、石榴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石榴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石榴多酚和花青素等物质,具有很好的排毒和抗氧化功效。石榴还含有维生素C、亚麻油酸以及叶酸等,能够为我们的肌肤迅速补充水分。
6、梨子秋天的果篮里,品种最多的就是梨。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些梨大有益处。
7、橘子橘子果肉和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拘椽酸、柠檬酸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橘子中的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有好处,尤其对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更为相宜。
8、柿子柿子的招牌营养素十分丰富,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外国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9、马蹄中医认为,马蹄性寒凉,味甘,可清热生津、凉血解毒,还可舒肝明目、利气通化。在中医中,马蹄作为药材入药历史悠久,中医临床上常用马蹄配成"雪羹汤"来清热祛痰,达到降血压和治疗大便干硬。
10、甘蔗甘蔗不仅是秋令佳果,而且还是防病健身的良药。有滋养润燥之功,适用于低血糖症、心脏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甘蔗还有清热润肺,健入肝脾,生津解酒的功效。
寒露节气吃什么
寒露节气吃什么?我们国家有着二十四的节气,而寒露就是其中一个节气,而在寒露节气是有不少传统食物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寒露节气吃什么的相关内容。
寒露节气吃什么1 1、高蛋白食物
寒露是凉爽都寒冷的过度时节,这时候人体需要额外的摄入一些优质蛋白,促进自身免疫蛋白的合成,增强人的免疫力,避免空气寒冷引起感冒。而生活中的高蛋白食物有很多,寒露时除了吃鸡、鸭、鱼等常见的肉类之外,海鲜和河鲜也是也很好的选择,尤其以贝类最为肥美,蛋白质含量丰富,比如大闸蟹、文蛤、蛏子等。
2、蔬菜
入秋是植被衰老的时候,而寒露处于深秋,这时候市场上很少有较好的绿色蔬菜,因此,在蔬菜上除了绿色蔬菜外,山药、土豆、芋头等块茎植物是很不错的选择,补充大量的矿物质和蛋白质,对秋季保健十分有益,另外,这时候的豆芽算是很不错的新鲜蔬菜了。
3、水果
秋冬都是干燥的时候,除了需要注意多喝水外,多吃水果也是很有必要,还好秋季是很多水果成熟的时候,葡萄、梨子等水分高的水果是最佳选择,不仅能补水,还能改善秋燥。
4、坚果
寒露时节,温度由凉转寒,万物逐渐萧落。植物纷纷将精华之气注入种子,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储备力量。种子类的食物很适合此时节食用,松子、花生、南瓜子、莲子、白果、榛子等等,能补肾益精。
5、温补食物
寒露之后,环境温度较低,在正餐上需要注意额外温补,尤其是在早晚,应该多吃温食,像甘蔗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温性粥食,温补还能补阴,是对抗秋季燥邪之气的最佳手段。
秋季养生须知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寒露节气吃什么21、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2、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3、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寒露吃什么传统食物
传统食物一直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地区的不同,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食物。常见的就是菊花酒。会有很多人选择酿造菊花酒来喝。但是还是有别的传统食物的。
1、寒露节气正是菊花盛放的时候,菊花酒的原料简单,只有菊花、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甘爽可口,有清肝明目、美容养颜的作用。
2、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寒露以来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3、寒露节气后,天气逐渐变凉,此时仅有桂花和菊花,菊花被酿成菊花酒,桂花就被制作成桂花糕,做成点心,供人食用。
4、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寒露
在我国南方,寒露节气,炎热已退,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人们纷纷外出赏花、吃螃蟹或钓鱼。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摄氏度,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摄氏度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摄氏度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摄氏度,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节气吃什么3 寒露吃什么水果好
1、寒露宜吃“梨”
秋梨大量上市,寒露时节吃秋梨可以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秋天的梨吃法也很多,鲜吃清甜可口,榨汁喝清爽解渴,炖着吃可以治咳嗽,可见秋季吃梨有诸多的好处。
梨的止咳效果奇佳,如果患有咳嗽、支气管炎的话,可以炖梨吃,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寒露宜吃“石榴”
秋季应急水果除了梨外,还有石榴。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如果你经常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的话,石榴是最佳的食疗。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秋季养生水果当然也少不了石榴啦。
3、寒露宜吃“大枣”
大枣性温,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润肺养肺的功效。并且大枣所含的维生素C极为丰富,是比较好的养颜水果。每天吃几颗大枣就可以补充一天所需的维生素了,女人吃大枣还可以美容养颜,抗衰老,秋季怎么不吃大枣呢?对吧。
4、寒露宜吃“柑橘”
寒露时节也是柑橘开始上市的时节,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非常适合身体虚弱患者食用。
在秋季盛产的水果当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作用。秋季补充维生素B1就吃点柑橘吧。
5、寒露宜吃“葡萄”
秋季养生宜吃算,葡萄就是非常适合的那种酸甜可口的水果。并且葡萄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
此外,葡萄还含有多种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葡萄含钾量也相当丰富。
6、寒露宜吃“山楂”
要说含钙的水果,山楂就是在秋季水果中最高的,其中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对补钙有需求的人,不妨可以吃点山竹。
山楂不仅补钙,还是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高手,因为山楂里含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降血压物质。高血压人群在秋季寒露时节适合吃点水果山楂。
天气转凉,温度日渐降低,饮食中的水果也该有所倾向,多吃上面这6种水果对身体好 ,为了身体的健康从现在开始。
寒露节气养生吃的食物有:芝麻、花糕、螃蟹、菊花酒等。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
寒露后,如有强冷空气南下,南方容易出现气温低、风力大的寒露风天气。这种天气会给双季晚稻带来很大的危害。寒露时节,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南方应适时播油菜、种蚕豆等。
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是日诗】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寒露丨左河水
天高云闲,昼暖夜凉。清晨黄昏都要披上一件薄薄的外套了,然而中午却似乎还是盛夏的温度,让人感觉燥得慌。夜间凉风渐起时喝上一碗温润的梨贝汤,顿觉舒心舒肺,燥气消散,一颗尘土飞扬的心在此刻也终于熨帖了。
10月8日 10:22:05,太阳到达黄经195°,寒露降。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温度比白露时更低了,缀在草从里的露珠将要凝结为霜。想想也是离霜降不远了。
一年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难免引起心理上的警惕。然而看着梧桐消疏,摇落黄叶,却又觉得,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了啊。
寒露三候丨风物流转,无情亦有情
一候鸿雁来宾。
客止未去,是为来宾。秋愈深,天愈寒了,鸿雁一如北方来客,在南方久久停驻而不去。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鸟雀飞而不见。此时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古人便以为是雀鸟幻化所致。是为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是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深秋之季,百花皆败,却独独菊正烂漫,香透长安。
寒露民俗丨风俗,是一个民族的抒情诗
斗蟋蟀
蟋蟀,秋初而生,遇寒而鸣。当听见蟋蟀声起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秋到了。此时也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也叫促织,取催促妇人织布备寒之意。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蒸螃蟹
老南京有寒露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寒露节时,也正是秋风送爽、菊黄蟹肥秋意浓之时。“九月团脐,十月尖”,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制腌鱼习俗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佐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
秋钓边
“春钓浅滩,秋钓近边。”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纷纷游向水温较高的岸边觅食,故有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养生丨与自然同步
冷热交替,防季节性疾病
寒露,昼热夜凉,正是冷热交替的时期,此时节若不及时添衣加被,调节冷暖,容易引起支气管炎或哮喘的发作,尤其是老年人与体弱者。此时也是季节性感冒发热的高峰期,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但是换季穿衣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另外保持室内流通,适量运动也可降低季节性疾病的发生率。
足部保暖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也即白露的时候不要赤膊露体,寒露的时候不要露出脚部。到了寒露,气温下降很快,足部的保暖就变得尤为重要。此时节宜应收起凉鞋,穿好鞋袜,建议可以每晚用艾叶水泡脚,通经活血,驱寒除湿,对身体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
帖秋膘,不宜一味进补
秋季,正是人们大快朵颐贴秋膘的季节。然而,专家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喜润不喜燥。”所以白露季节不能一味进补。在饮食调节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为主。建议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如南瓜、红萝卜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绿叶蔬菜,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
朝盐晚蜜加芝麻
寒露,仍是以防秋燥为主。每天朝喝盐水,晚喝蜂蜜,就是对付秋燥有效又简单的良方。既润肺,解秋燥,又治便秘,抗衰老。芝麻也是这个季节的馈赠。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芝麻不仅防秋燥,还有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之效,可治神经衰弱,抗衰老,在多部医药专著里都有很高的评价。
节气灸丨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正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的时期,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盛,此时艾灸的重点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
节气灸(十七)丨寒露养生穴位小结:
大椎、肺俞、肾俞、八髎、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
温和灸,每天任选3-4穴,每穴灸15-20分钟。
大椎
取穴:正坐低头,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肺俞
取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取穴:俯卧时,腰背出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八髎
取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
神阙
取穴:脐中部,脐中央。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太渊
取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20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七旬老人膀胱里发现一颗鹅蛋大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