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鹅卵石铺就高血压患者的康健之路

金婚银婚 2023-07-30 02:10:31

去过乌镇的人或许最记忆犹新的就是那条被走的发亮的鹅卵石路,鹅卵石路给人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感。而如今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楼大厦满目皆是,大街小巷道路平坦,走来一路顺畅,曾经的鹅卵路已经成为一种怀古的象征。熟不知圆润不平的鹅卵路就好像是一条天然的保健场地,走在上面就好像是在做足底按摩。常常走走鹅卵石路可以调理身体、降低血压。可是,如今这样的鹅卵路只有在公园或者小区才可以见到,那也是刻意铺上去的。或许还会有人抱怨为什么要把平坦的小路弄的高低不平,只有一些老年人知道,其实鹅卵石铺就的是一条健康之路。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疼”的范畴,常因为肝火、痰热和肾虚等引起。治疗宜平肝、潜阳、熄火、补肾。足底素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足与全身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密切相连。足三阴起始于足,足三阳终止于足。手三阴和手三阳通过表里关系与足的同名经络连接。奇经八脉中的阳维脉,阴、阳绕脉也都起源于足部。走鹅卵石路则以石的顶端反复刺激足部穴位,近可直接刺激相当于脏腑的穴位,平肝降火、潜阳补肾;远可循经导气以至肝、肾,调和气血,平整阴阳,祛眩晕,治头疼,能有效地刺激和按摩足底,起到强筋健骨,增强神经的敏感性,促进血液的流通,有利于保持血压平稳。

走鹅卵石路虽可强身降压,但也有一些禁忌,如患帕金森病、小脑平衡功能受损、较严重的髋关节、膝关节病患者、老年人髌骨软化症、糖尿病及足癣患者、刚吃完饭后、患有各种出血性疾患以及妇女经期、妊娠期间则不宜进行走鹅卵石健身。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走鹅卵石的时间不能太长,宜控制在早晚各15分钟左右。在刚开始走鹅卵石时,脚会比较疼,不应该勉强走很长时间,应循序渐进地增加锻炼时间。老年人走路时要将精力集中在路面,以免精力分散造成不必要的扭伤、跌伤。最好不要赤脚进行锻炼,要穿上一双棉袜或软布鞋可有效阻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传播。锻炼完之后,应及时换洗袜子,以保持清洁。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可在现在人的眼里,所谓的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保健,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补品和营养品塞进胃里,就是去做各种各样的保健按摩,其实不是这样,并不是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沉重的生活压力也使得年轻人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养生其实也可以很简单,多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走一走,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做足底按摩。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

炒薏米的功效与作用,炒薏米的功效与作用健康之路

今天给各位分享炒薏米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炒薏米的功效与作用健康之路视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炒薏苡仁功效与作用炒薏苡仁的好处是什么2、炒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3、薏米炒熟后有什么功效炒薏苡仁功效与作用炒薏苡仁的好处是什么1、炒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消肿、理气解郁、清热排脓、健脾。
2、在临床中,炒薏仁的作用性质较生薏苡仁要温和一些,经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还可以治疗肺部的感染,比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对于体内的湿邪有很大的治疗作用,也就是可以预防肿瘤的出现。
3、另外,炒薏苡仁也可以降低三高,降低血糖、血脂、血压。
对于肌肉劳损、总抽筋的人,也可以应用。
4、炒薏苡仁还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可以帮助风湿病的患者,特别是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能够止疼而且祛湿。
炒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日常生活中,一些朋友喜欢把薏苡仁炒熟后食用。
那么,你知道如何炒薏米仁吗?炒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又是什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炒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炒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
薏米仁又名苡仁、薏仁、薏米,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
那炒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是不是跟营养价值一样,大大的有呢?不要看薏米仁个子小,其功效作用可不容小看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炒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
1、生薏米性偏凉,经常煮喝容易伤身体元气,但炒薏米就温和多了,健脾的作
用增强,甚至可以治疗脾虚引起的腹泻。
2、炒薏米有烘焙过的焦香,还能理气解郁,舒缓心中郁闷。
3、薏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
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4、利水消肿、清热排脓,对体质原因导致的面部粉刺、皮肤粗糙、色素斑点有
明显疗效。
5、对心血管的影响——抑制呼吸中枢,使末稍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
6、抗肿瘤——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挟湿的肺癌更为适宜。
7、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8、降血糖——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高血压、高血糖有特殊功效。
9、抑制骨骼肌的收缩——薏仁可抑制骨骼肌收缩,能减少肌肉之挛缩,缩短其疲劳曲线;能抑制横纹肌之收缩。
10、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
对风湿痹痛患者有良效。
炒薏米仁的营养价值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饱喝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营养的搭配和养生之道,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所以,谈完了炒薏米仁的功效作用,我们来看看炒薏米仁的营养价值,妈友门可以吃得更放心了。
炒薏米仁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炒薏米仁可用于头发,因为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炒薏米仁还可用于皮肤,因为它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
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薏仁算是_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
而炒薏米,炒后的健脾作用比生的强,但利水功能却不如生的强,且炒后性平甚至偏微温。
扁豆也是,炒的减其凉性,有健脾祛湿之功,但无生的解暑和解酒作用。
还有白术炒制也是加强健脾功能。
中药的炮制是非常讲究而且影响其功用。
如地黄就分鲜地黄,凉血功用最强,一般用于热毒发斑,干地黄即俗称生地,凉血不如鲜的,但又可以滋阴且有一定补血作用,熟地则补血滋阴但性温。
如果按照西医的成分说,同一样物品,成分应该一样、功能也应该一致吧,但实际应用表现出来的性味是不同的,绝不是多此一举。
道理很简单,你去麦当劳吃炸鸡有可能几小时后就上火,而蒸鸡就可能不上火。
炒薏米仁的方法
综上所述,炒薏米仁不但功效作用强大,营养价值还十分丰富,难怪在日本能得到那么高的称誉。
那从薏米仁变成炒薏米仁的方法有哪些呢?功能多多的养生健身宝物,是不是就自己买薏米仁回来炒炒就可以食用呢?
炒薏米是取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
在中药泡制方法里,还有一种是将药物与麦麸拌炒,即麸炒薏米。
锅热后先撒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略有香气。
此香气根据中药炒制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药材固有的香气,或鼓起、爆裂时为度。
炒黄能缓和药的过偏之性,同时散发的香气,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
简单的说,在超市买回薏米,稍微挑拣一下,把坏的去掉。
准备一个铁锅,不放油,放在火上,调到最小,直接将挑好的薏米放进锅里。
用筷子搅拌,待到薏米局部变成金,尝尝熟了就行了。
整个过程大概20分钟。
猜你喜欢:
1.薏米为什么要炒熟
2.炒米仁与薏米的区别有哪些
3.炒薏米泡水的功效及做法
4.薏仁的功效和作用
薏米炒熟后有什么功效很多人知道薏米可以祛湿,却不了解生薏米与中药炒制的熟薏米效果是不相同的。
生薏米偏寒凉,可以祛湿除风、清热排脓,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熟薏米是把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
在中药炮制方法里,还有一种是将薏米与麦麸拌炒,即麸炒薏米。
锅热后先撒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略有香气。
此香气根据中药炒制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药材散发出些微的香气,或鼓起、爆裂时为度。
炒黄能缓和药的过偏之性,同时散发的香气,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
炒薏米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炒薏米的功效与作用健康之路视频、炒薏米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铺鹅卵石的正确铺法是怎样?

首先,鹅卵石是扁平的,如果平着铺鹅卵石,只有底部与水泥接触,时间不长,就容易脱落,这种现象很普遍的。所以建议立铺,当然,这样就是多用鹅卵石了。可以咨询:山东沂河鹅卵石厂;山东沂河鹅卵石厂是一家生产销售天然鹅卵石的生产单位,是山东省比较大的鹅卵石生产单位,有很多鹅卵石园林路面施工经验;

猫行步的猫行步的医疗健身作用

“猫行步”在腰脊带动下,两下肢均匀缓慢地交替支持全身体重,使腰、腹部以下两百多块随意肌在大肌群对小阻力反复地“缠丝摺叠”,使下体由数亿条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群韧带、腱鞘等组织,宛如拧手巾那样.组成毛巾经线和纬线的所有纤维均受到基本相同程度的拧裹挤压,其自然和蔼的低频率而大幅度地振动,必将对人体生理产生如下良好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每天除数小时平卧睡眠之外,由于体位直竖的原因,两下肢约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处于人体最低置,两脚距离心脏较之人体任何其它部分为远。故而心脏输送给脚部的血液(动脉血液),及脚部上升返流心脏的血液(静脉血液),由于物理泵力的作用而增加了困难,血液容易在脚部瘀积,因其压力增高而呈现下肢之轻度水肿、往往不被人们察觉与重视。由于其浮肿属人体“废物”的经久滞留,给人体建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亦往往受到忽视。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以四十岁以上妇女较为多见之“不明原因的两下肢浮肿”是为佐证。“猫行步”致使下体肌肉群反复拧裹,对下肢血管壁产生和蔼自然而全面的“自体按摩”挤压作用,迫使下肢血液较顺利地返流心脏,心脏则有更充足的血液贯注全身、从而有效地改善两下肢的血液循环。关于两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人体健康起到的良好影响多多,恐无专题阐释难以述明个中机理。
太极拳的“缠丝摺叠”使全身横纹肌反复拧裹条件下,对遍布全身血管的管壁平滑肌均匀而全面的“按摩”挤压作用,对清除与预防胆固醇在血管壁的堆积功能,可有效的治疗与预防血管粥样病变所致之血管硬化症,从而增加了全身血管壁的顺应性。在防止心血管病的若干体育疗法中,就其外在身肢活动而言,没有任何体育疗法项目能与太极拳相比拟;盖因“猫行步”对腰腹以下占全身半数横纹肌的拧裹,较之上半体之拧裹对健身作用更为重要,加之全身“缠丝摺叠”之源动往往起自下体。除此身肢运动表象之外,在当前国内外之体育疗法中,太极拳内蕴“精、气、神”对人体生理调衡功能,却是其它众多医疗体育只能望其项背,在防止当前人类第一死亡原因的心血管病的体育疗法中,“猫行步”当领头功。
太极拳之运动量是由步速和步幅所决定。“猫行步”之步速慢而步幅大者,运动量随之而增大,反之则小。无论太极拳之运动量大或小,在同等运动量条件下之心跳与脉搏,总是明显慢于其它运动。笔者出于医师职业对此奇特现象多年来作医学观察所得:太极拳在大运动量行拳下之脉搏,仅比平时略有增快,常在每分钟一百次以内,操之有素者每分钟常在七十次到八十次之间,呼吸亦无明显增快。太极拳运动时的脉搏不随运动量同步增加之特殊现象,有人误用西方以脉抟跳动次数测量人体运动量的方法检察太极拳运动者,称此平稳脉搏现象为“运动量小”。试问:为何大汗而出?则答之:运动量大。一曰“运动量小”,一曰“运动量大”,有鉴于此,有待现代临床医疗学测量在一定运动量下,心率不快而心脏输出血液量相反增大;呼吸次数不快而给组织细胞供氧量相反增加。以此佐证太极拳对人体生理最为有益的特殊运动。笔者深信在科学昌明之今日、应用现代临床医疗证实太极拳为人类最理想的健康运动之日必将到来!热望我同仁共同努力,将我太极拳早日登上高科技殿堂,以泽惠人类。
据近代生物学家所观察,在脊椎动物中,“心率快慢与寿命长短呈反比”,揭示了动物寿命长短之谜。老鼠每分钟心跳数百次,其寿命仅有两年左右;大象每分钟心跳三十次,其寿命一般在四十年到五十年;龟类动物行动与心率均呈缓慢,故而“龟寿千年”。当今竞技体育竞争激烈,以速度暴发力取胜者,心率常临极限,与我太极拳大相径庭。太极拳所具相当运动量而与心率不呈同步增长的“特殊运动”,“猫行步”无疑为此“特殊”之根基。
笔者经多年观察:长期练太极拳而且合“猫行步”者,确比一般人之心率无论平时及运动中,或在动与静态同等状态下,总是相对缓慢。经笔者多次实验观察:练太极拳者与一群人在运动场标准跑道上,集队同速度跑步两千公尺后,立即检查每人脉搏,操“猫行步”者之心率,总是低于同跑人群;练太极拳者一群人同登海拔三千公尺高度之峨眉山,因高山氧分压低,一般人心率趋快,在攀高山的同等条件下,操“猫行步”者之心率亦是明显低于同游人群。
据国内外医学界科学研究:缓慢的心率使心肌舒张期(休息期)相对延长,心室血液充分充盈,排血量增大,使心脏射向动脉血管的血液呈匀速、单向流动的“冲击”,而减少脂类物质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是治疗与预防动脉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无数长期练太极拳的高寿老人中,罕有患心血管病者亦为佐证。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正常功能,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完成。人体十二经脉中,其中“足三阴”、“足三阳”六条经脉,分别起止于两脚趾,而两踝关节以下,分布著与全身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四十一个腧穴,联络著头部、躯干和四肢的一些组织与器官,这些组织与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受脚部经脉所支配。起止于两脚趾之六条经脉中任何一条经脉循行不正常,受其支配之组织与器官生理失常而产生疾病,即所谓“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由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成之“足底反射疗法”,近代兴起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其采用现代科学仪器测出足底存在三十六个“病理反应区”,利用这些“反应区”可测出人体各相应组织、器官存在的疾病,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刺激这些“反应区”,以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其疗效确切而无副作用之自疗法,深受人们所青睐。例如日本国一家工厂,铺设了一条周长七十五公尺的方形石子路,路面由突出地面的鹅卵石及尖形小粒石嵌砌而成,上班前组织工在此名曰“健康之路”上行走两圈,用此刺激足底以达健身壮体之目的。与近年在我国兴起之“足底按摩器”、“月球车”等健身器及“足底按摩疗法”等同出一辙。
“猫行步”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对足底的按摩及对全脚经络、腧穴的刺激,远远不同于一般走路和跑步,亦比“足底反射疗法”、“健康之路”及“足底按摩器”自然而全面,兹以“左正弓步”迈步成“右正弓步”为例:
由于“猫行步”是在两下肢半蹲状态下迈步,且要求体位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运行、当右足跟缓慢地离开地面向前运步时,地面对右足底的反作力有效地足跟、足掌、继而足尖,依次由弱到强,当足尖离开地面时,地面对足尖的反作力又依次由强到弱,当右足向前落地时,地面对其反作力从足跟到足尖依次由弱到强;当右脚迈步前伸到右正弓形成的过程中,左腿支撑力由增大到减弱,地面对左足跟到左足尖的反作用力,分别有效地依次由强到弱,又由弱依次渐变到强。倘若“猫行步”规格越高、步幅越大,对足底强弱演变反差及按摩作用越为明显。
如此地面对足底的反作用力轮番从脚跟依次到脚尖;退步、插步、横步、跟步时,脚尖依次到脚跟缓慢而柔和按摩作用,对足部四十一个腧穴的良性刺激,对人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所致之医疗健身作用,实不可低估。
合格之“猫行步”只须演练三两分钟,即使体力较强者亦可练出汗来,若不是经常演练者,连续“猫行步”十分钟,第二天两大腿及小腿肌肉便感痠痛,即是长期练习合格“猫行步”之拳手,一天超出演一套半小时以内传统杨式太极拳架,第二天也感两下肢肌肉痠痛,确是一般体育运动方式在同等时间内难于达到。尤以对脚部腧穴的“自体按摩”作用,更是其它运动项目难与其相比。故而太极拳有“用最短时间可达到最大锻炼效果”之特点。“猫行步”在太极拳之诸多要领中,真可谓“劳苦功高”。 “猫行步”在两腿半蹲位的虚实交替变换下进行,由于缓慢而均匀地输流以一条腿支持全身体重的大运动量,而需以腰以下所有骨骼、肌群、韧带通力负担。所以,久练太极拳者,腿部肌肉较为发达,且下肢有力,喜好活动,尤以中老年人越好活动,则越健康,越健康越好活动,成此良性循环之势,确能起此健身壮体、延年益寿之良好效果。故而西方国家称“腿是健康的镜子”、“你要知道一个人的寿命,先生这个人的腿”,在我国民间有“人老腿先衰”、“人死腿先死”之说,可见两腿对全身健康起著其重要之作用。
由于“猫行步”能使两下肢“气血相通”,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人常见旳腰椎骨质增生,跟骨骨质增生、变形性膝关节病等退形性病变所致之疾。在笔者万余名太极拳学员中,未练太极拳以前,患有以上疾病者无计其数,由于练拳中特别强调“猫行步”之标准,经太极拳练习一段时间后,病情普遍得到改善。其中起到理想疗效者,不乏典型病例:曾经因腰椎及颈椎骨质增生经年卧床不起,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苦不堪言。经坚持一段时间太极拳锻炼而显奇效,经十多年后的今天,全身健康状况大为改观者,大有人在。由于笔者经长期观察太极拳对一般慢性病疗效卓著,从医四十年退休后,专业授拳,以传统太极拳泽惠大众为乐事。
要得“猫行步”使腰部旋转而松活运动的“螺旋劲”,腹壁自身必须加强作上下起伏,左右旋转弧形动作,从而使腹壁以腹直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为主的腹壁肌群交替从各自不同的方向同时伸张与收缩,久之使各肌层伸缩力得到增强,除对腹腔脏器有良好的按摩改善胸膛呼吸条件作用之外,亦可消除防止腹壁过多脂肪层沉积,消除中老年人中常见之“垮肚子”,使之仪表美观之外更重要的则是健康受益。倘若有较长期练太极拳全身不偏胖而仍是大腹便便者,首先应检验是否操合格之“猫行步”。在物质生活优越的社会裏,“大腹便便”在中老年中较为普遍,须知“腰围大小与寿命呈反比”已得到当今医学界之共识。在我民间俗语中有“腰细一寸,延寿十年”之说,可见腰围粗细与健康之关联。
由于有一些体育运较少而摄取热能过多之脑力劳动者中,有不少企业家、经理、教授及政府官员袪除“腆肚”,慕名前来向笔者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仅需一两个月内普遍见效,且体重有减肥十数斤者,近几年青年人参加太极拳训练班者,逐渐增多,经一段时间锻炼而色变为红润,身材更加健美,堪谈“猫行步”功业卓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15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