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小孩打虫子药什么时候吃,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夕阳红 2023-07-29 10:42:26

一、打虫药什么时候吃合适

儿童两岁时就可以吃驱虫药了。以前常用的打虫糖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打虫药对包括蛲虫、钩虫、鞭虫在内的多数肠道寄生虫有很好的驱除效果。儿童驱虫,半年一次就足够了,不要频繁吃驱虫药,因为即使是毒性低、易代谢的驱虫药,吃多了也会对儿童的肝、肾造成损害。鉴于药物的安全性,家长如果想给孩子驱虫,好带孩子到医院,遵医嘱用药。

吃打虫药的注意事项

1、服药时应少吃会产气的食物,例如红薯、豆类、萝卜等。因为进食这类食物,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肠蠕动,进而导致腹胀便结。

2、服驱虫药时,好是空腹,这可使药力充分作用于虫体。如果是有副作用的药物,好在临睡前服用。

3、吃完打虫药之后,可以多喝一些水,并且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这对于促进虫体排出体外是有帮助的。

4、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热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狗肉、羊肉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虫体的排出。

5、吃完打虫药之后要少吃油脂性比较强的食物,这不利于肚子里虫体的排出哦,吃打虫药的朋友要注意哦!

二、蛔虫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蛔幼性肺炎

少量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症状。如短期内进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虫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经7~10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出现哮喘样发作,表现为胸疼、咽部异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数可出现痰中带血,鼻出血、声嘶、腹痛及腹泻等。体检可闻及双肺干湿性啰音,偶有局部肺实变征。

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门阴影加深及肺纹增多,常于1~2周内消失。痰可查见嗜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Charcot-Leyden crystals),偶可发现幼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病程持续7~10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上称为肺蛔虫症,即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肠蛔虫病

成人肠蛔虫病多无特殊表现,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昏、工作能力下降等。肠内大量蛔虫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多食或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癖等。儿童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多有突然发生的脐周一过性隐痛或绞痛,常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腹肌紧张与压痛。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但驱虫治疗后症状即消失。

婴幼儿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儿可因高热或其他原因而呕吐出蛔虫,或自肛门排出蛔虫。严重感染的小儿可引起营养不良、发育迟钝、智能低下、皮肤瘙痒、磨牙或惊厥等表现。极个别患者可出现神经性呕吐,顽固性皮疹,视力障碍,听力减退,肌肉麻痹,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过敏反应

蛔虫的变应原可引起宿主皮肤、结膜、肠黏膜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腹胀痛及结膜炎等。文献报道,蛔虫感染是儿童对植物花粉等过敏而发生哮喘的诱因。

三、婴幼儿如何预防蛔虫病

蛔虫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人误食了感染期蛔虫卵即可染病: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污染农作物和土壤;不讲文明的人随地解便污染地面;鸡、犬、蝇类携带蛔虫卵四处散播;食用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蛔虫卵等均可染病。

婴幼儿感染蛔虫病后,患儿常表现为吃得多,但容易饥饿,长不胖。有些患儿有偏食、异食表现,如爱吃石灰、泥土或报纸等。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逐渐消瘦。夜间睡眠不安,哭闹、磨牙、流口水等。但婴幼儿不善诉说病情,这就需要父母仔细观察婴幼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教育儿童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灭蝇防蝇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儿童集体单位(幼儿园、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应当进行普查、普治,以保障儿童健康。

四、蛔虫病有几种传播途径

蛔虫病的传播途径:

1、虫卵可随尘土飞扬而被吸入咽部吞下而引发感染。

2、以人粪作为肥料时,蔬菜、瓜果被虫卵污染成为中间媒介,生吃瓜果不洗烫、生食未经洗净蔬菜、腌菜和泡菜造成感染。

3、在农村地区,随地大便造成庭院地面污染,儿童在地上玩耍,吸吮手指,进食前不洗手,甚至边玩边吃,容易感染,当水源被污染时,喝生水可被感染。

怎样避免传播:

1.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蔬菜及未洗净的瓜果,不喝生水。杜绝虫卵入口的机会。

2.驱蛔虫药多有毒性,不宜反复和过量使用。蛔虫发作时宜先安蛔虫,再驱蛔虫,以免激怒蛔虫引起并发症。

3.驱虫药最好在早、晚饭前空腹服用。用药时间忌食动物油脂,要保持大便通畅。如发生便秘可服用蜂蜜以润肠通便,帮助虫体排出。

4.加强粪便管理,合理积肥和施用肥料,保持水源清洁及食物不受污染。

小孩从几岁开始打虫?应该吃什么打虫药对孩子没有伤害呢!

小孩几岁开始打虫妈妈们可否知道? 蛔虫等肠道寄生虫对孩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了掠夺营养之外,还会累及智力发育。
10月份堪称打虫的最佳时间。
从蛔虫的生活史来看,其虫卵大多是孩子在夏天通过吃凉菜、生瓜或用手乱抓、乱摸、吮指甲等途径潜入体内的,到了秋天正好发育为成虫,并寄生于小肠内,所以此时服用打虫药,可将其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患上了蛔虫病呢?民间有许多判断方法:
“虫斑” 所谓“虫斑”,指的是孩子脸上出现的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片,初为淡红,后转淡白,边缘清楚,上面覆盖少量细小鳞屑,并有轻度瘙痒感。除脸部外,上臂、颈部或肩部等处也可见到。民间认为,此斑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寄生的标志,故有“虫斑”之称。其实并非如此,医生化验了不少长有“虫斑”孩子的大便,并未找到蛔虫卵,所谓“虫斑”实际上是一种皮肤病。
夜间磨牙 有一定道理,因为蛔虫分泌的毒素确可诱发磨牙发作,但精神紧张、缺钙、牙病等因素也可引起夜间磨牙,故这种判断方法也很不可靠。
肚子疼痛 病因更多,诸如肠痉挛、腹部受凉、肠炎、腹型癫痫以及腹痛型感冒、部分肺炎等。蛔虫作祟仅是因素之一,当然不能以偏概全。
其实,判断孩子肚子里是否有蛔虫的方法很简单:取一点孩子的新鲜粪便送医院化验,若标本中有蛔虫卵,则服打虫药就是“有的放矢”了。
 确定了孩子患有蛔虫病后,该为孩子选择何种打虫药呢?
对于孩子来说,当以打虫效果最好、药物不良反应最小者为佳,如甲苯咪唑(又名一片灵)、阿苯达唑(又名肠虫清)、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奥苯达唑等。
甲苯咪唑:每天200毫克,一次服,或每次100毫克,一日2次,连用3天。也可用其与左旋咪唑的复方制剂(每片含左旋咪唑25毫克),用法为每天100毫克,一次服,或每次50毫克,每天2次,连服3天。
阿苯达唑:每天200毫克,一次服。一次治疗未痊愈者,3周后再服一次。
枸橼酸哌嗪:每公斤体重100~150毫克/日,睡前一次服,连服2天。
噻嘧啶:每公斤体重30毫克/日,睡前一次服。
如果病儿伴有胆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或肠内蛔虫较多(能在其腹部触摸到条索状物),则应选择对虫体刺激小、能使虫体麻痹的打虫药,如哌嗪、左旋咪唑、噻嘧啶等。至于合并便秘者,宜加服缓泻剂,尽量清除肠内蛔虫及其毒素,以减轻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必要时同服胰蛋白酶制剂。(孩子用何种打虫药,请以医生建议为准。)
温情提示:服打虫药不需忌口
许多孩子服用打虫药后之所以出现食欲下降,精神变差,睡眠不安等令家长担忧的状况,其实就是只强调了忌口而忽视了必要的营养调配之故。正确之举是,在服用打虫药期间,适当增加禽蛋、豆类、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合孩子口味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上述不良反应也就可能不会发生了
不要随便给小孩服打虫药,应经医生大便化验后,确诊何种寄生虫,对症施药方可奏效,自己用药小心意外!
一年四季都可打虫,但最佳时机则非秋末冬初莫属。究其根底,与寄生虫卵的感染高峰季节及其演变过程有关。夏天人们喜欢吃凉拌菜、生瓜果,食入寄生虫卵的机会较多。

虫卵侵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演变,最后幼虫定居于小肠,并在此继续发育成成虫约需2-3个月时间,正好到了秋末冬初;此时节气候也较好,小儿较易耐受服用打虫药后的不适感;刚长成的寄生虫还很脆弱,容易驱出;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各种打虫药大多只能驱除成虫,对正在“旅行”途中的幼虫是不起作用的,所以,秋末冬初打虫效果最好。

打虫子的药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一种寄生虫有效。一般来说,常用的打虫药主要有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咪唑(安乐士)、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橼酸呱嗪(驱蛔灵)等,但这些药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如驱蛔灵虽然毒性低,常服或过量也会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能损害。一般说来,口服药的剂量均按体重计算,但肠虫清却是个例外,很多患者对两岁以上的患者都需服两片肠虫清不理解。这是因为,肠虫清在肠道吸收极少,口服后95%不吸收,24小时内由粪便排出。被吸收的5%在肝脏内迅速代谢后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与虫卵,并在48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肠虫清是一种吸收少、不易在体内蓄积的药,因此临床应用时采取单剂量一次顿服,而且也不需要按体重确定剂量。也就是说,成人与两岁以上小儿服用同样的剂量。此外,肠虫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将虫体溶解随尿液排出,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吃了打虫药却没看到虫子排出来的原因。

蛔虫药怎么吃

蛔虫药顾名思议,就是能够驱除人体内蛔虫的药物。如果人体内出现蛔虫,就会影响到健康,尤其是小宝宝,如果体内有蛔虫的话,就容易影响到宝宝的个子的身高,或直接影响其生活。而利用蛔虫药就可将蛔虫一往的打尽。那蛔虫药怎么吃?

蛔虫药怎么吃

蛔虫药是用于清除人体内所存在的寄生虫的药物,蛔虫的去除可以利用蛔虫药将蛔虫彻底的消灭干净。

1.成人常用量蛔虫及蛲虫病,一次400mg顿服;钩虫病,鞭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3日;旋毛虫病,一次400mg,一日2次,连服7日;囊虫病,按体重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10日为1个疗程,一般需1~3个疗程。疗程间隔视病情而定,多为3个月;包虫病,按体重每日20mg/kg,分2次口服,疗程1个月,一般需5个疗程以上,疗程间隔为7~10日。

2.小儿用量: 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蛔虫病的保健与预防

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

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秋天是驱蛔虫的最佳时期

秋天是驱蛔虫的最佳时期

秋天是驱蛔虫的最佳时期,蛔虫是人体常见的一种倡导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蛔虫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那么,有蛔虫怎么办呢?秋天是驱蛔虫的最佳时期。

秋天是驱蛔虫的最佳时期1这是因为在夏季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常常直接吃冷饮、瓜果蔬菜等,由此导致蛔虫的感染率较一年中的其他季节都高。虫卵进入人体后先在小肠内发育为幼虫,之后转移到全身各处,最后再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这个过程大概要2~3个月。

由此可见,在夏季的大部分时间里,蛔虫还未发育为成虫,并且位置也不固定,所以服用的打虫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驱虫目的(当然了,如果孩子症状明显,大便化验中查到了虫卵或直接拉出带有蛔虫的大便,此时驱虫也是可以的)。

到了秋天,人感染蛔虫的几率少了,在夏季感染上的此时也基本发育成了成虫,并且位置多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打虫药的话,打虫药可以很好地发挥药效,在短时间内高效驱除蛔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判断宝宝是有蛔虫呢?

1、孩子经常肚子痛,且多集中在脐周部位,按揉后可以缓解;

2、在孩子的面颈部可以看到虫斑,就是那种淡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上面可以看到些小的灰白色鳞屑;

3、宝宝睡觉不安稳,有磨牙、流口水等现象;

4、宝宝喜欢吃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泥土、纸张等;

5、宝宝吃得多也胖不起来,喜欢吃零食;

6、化验大便有蛔虫的虫卵或拉出的大便中发现有蛔虫等,这是已经明确了存在有蛔虫感染问题。

蛔虫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见,只是因夏季气候状况这个阶段多发而已。蛔虫感染与家住农村或家里卫生条件做的.不到位,或者宝宝吃进去的食物未清洗干净以及宝宝手卫生没有做好或有吃手咬玩具等的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家长们务必要做好宝宝的生活饮食方面的工作,保证卫生是首要前提。

蛔虫的驱虫物最常见的是宝塔糖和肠虫清,一经发现应严格按照医生医嘱服用。有很多家长会选择预防性服用药物,那么当发现家里宝宝存在以上可疑症状时也可以服用驱虫药。用于预防性驱虫的话,一年吃一次就可以了,另外,如前所述最好是选择秋天服用。

秋天是驱蛔虫的最佳时期2蛔虫有钻孔的特性,它受到不适当使用打虫药、温度或其它因素影响时,便会到处乱钻乱窜。若钻入胆道或胆囊,便会发生“胆道蛔虫病”,此时患儿腹部剧烈绞痛,满床翻滚,严重呕吐,不能进食;或钻入兰尾,便会发生“蛔虫性兰尾炎”,此时病人右下腹疼痛,发热,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兰尾穿孔,导致“腹膜炎”,病人严重腹痛,腹肌紧张,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或钻入肝脏,就会发生“肝脓肿”,病人高热,黄染,肝脏肿大难以治愈;或通过膈肌钻入肺脏,就会发生“肺脓疡”,此时病人高热,胸痛,咯腥臭脓痰或咯血。蛔虫太多还会交结成团,堵塞肠管而发生小儿外科常见急症“蛔虫性肠梗阻”,此时病儿腹痛,呕吐,便闭,腹胀,或不及时治疗,可因蛔虫团对肠壁血循环阻断而发生缺血性肠坏死,或继发腹膜炎而危及生命。对昏迷患儿,有时可因蛔虫从喉部钻入气管,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蛔虫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我国科研人员在马王堆出土汉墓古尸中,就查出过蛔虫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约有55%-75%的人受过蛔虫感染,儿童感染率最高。调查显示,城市小学生中蛔虫感染率为45%,农村小学生则高达70%-80%,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蛔虫是怎样侵入人体的呢?原来,雌蛔虫体内含有大量的虫卵,每条约含2000万个以上,通过粪便每天排出20万个。调查发现,农村粪坑中93、6%含有蛔虫卵、房屋及街道土层中48%含有蛔虫卵,平均每10克土里可找到3-7个虫卵,当人们吃了被虫卵污染的水,或用被虫卵污染的手抓取食物,虫卵便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尤其是小孩常玩泥土,满地滚爬,更易招致虫卵污染。

蛔虫还可损害儿童智力。英国和牙买加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蛔虫可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短期记忆、长期记忆、速读和回忆能力,而一旦将蛔虫驱逐掉,上述功能便可逐渐恢复,九星期后,包括长期记忆在内的相关的其它功能都可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相比之下,只接受安慰和强化训练,但仍然满腹蛔虫的儿童,则没有什么改善。

预防蛔虫感染,重在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吃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瓜果、蔬菜等,消灭苍蝇、蚊子。已感染蛔虫者,何时驱蛔最适宜?一般认为,秋季是驱蛔的最佳时机,因为夏季是蛔虫感染的高峰季节,而虫卵进入人体后并不马上发育为蛔虫,而是要经过2-3个月的发育、旅行,最后定居于小肠,发育为蛔虫成虫,所以说,秋日驱蛔正当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9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