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白痢有哪些流行特点
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本病主要危害雏鸡、近年来青年鸡发病亦呈上升趋势。
1. 雏鸡: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充血,较大雏鸡的肝脏可见许多黄白色小坏死点(图13-3)。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液化,或未吸收的卵黄干枯呈棕黄色奶酪样。有灰褐色肝样变肺炎,肺内有黄白色大小不等到的坏死灶(白痢结节)。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病程较长时,在心肌、肌胃、肠管等到部位可见隆起的白色白痢结节。
2. 育成鸡:肝脏显著肿大,质脆易碎,被膜下散在或密布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白痢结节,严重时可见心脏变形.白痢结节也可见于肌胃和肠管.脾脏肿大,质脆易碎
3. 成年鸡:无症状感染鸡剖检时入肉眼可见病变,病鸡一般表现卵巢炎,可见卵泡萎缩、变形、变色,呈三角形、梨形、不规则形,呈黄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彩,有的卵泡内容物呈水样、油状或干酪。由于卵巢的变化与输卵管炎的影响,常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膨大。内有凝卵样物。病公鸡辜丸发炎,睾丸萎缩变硬、变小。实验室诊断取肝脏坏死灶与白痢结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局部组织坏死崩解、淋巴细胞、浆细胞、异嗜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增生。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卵巢等器定局定局官采集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学诊断。24小时后,可长出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闪光、灰白色半透明、直径为1厘米的小菌落。取待检鸡血与诊断抗原进行平板凝集试验。
二、鸡白痢有哪些表现特征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最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也称雏白痢。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病鸡的排泄物污染了饲料、饮水和用具等均可传播。患病母鸡可通过种蛋将病菌传给后代。公鸡的睾丸也能带菌,通过交配可把病菌传给后代。各种年龄的鸡都能感染鸡白痢。雏鸡在出壳后第三天就能致病,7日龄左右死亡率最高。
病鸡精神萎顿,翅膀下垂,怕冷,不愿走动,身体蜷缩,常互相拥挤成一团,发出“叽叽”的尖叫声;食欲减退或不食,嗉囊空虚并充满气体或水;排白色浆糊状粪便并粘住肛门周围羽毛,俗称“糊屁股”。多数病鸡有呼吸困难症状,伸颈张口。本病死亡率较高。
1. 雏鸡:孵出的鸡苗弱雏较多,脐部发炎,2-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7—I0日龄达死亡高峰,2周后死亡渐少。病雏表现精神不振、怕冷、寒战。羽毛逆立,食欲废绝。排白色粘稠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石灰样粪便粘污,甚至堵塞肛门。有的不见下痢症状,因肺炎病变而出现呼吸困难,气管,伸颈张口呼吸。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耐过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病雏有时表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原地不动。
2. 育成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3. 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常为无症状感染.病菌污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低水平。鸡的死淘率明显高于正常鸡群。
三、鸡白痢应该用什么药
本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不吃饲料,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变化。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治疗:给鸡服用痢特灵或者用以下方法:
1. 用大蒜汁拌料喂鸡,或用大蒜汁直接滴喂,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经常用切碎的韭菜喂鸡,可有效预防鸡白痢的发生。
2. 将鲜洋葱捣烂后按20%的比例混于饲料中,充分拌匀,让鸡自由采食,连喂2天~4天。治愈率在83%以上。洋葱富含钙、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配糖体,能杀灭或抑制多种病菌。
3. 取鲜猪苦胆,趁热装满大豆,悬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当雏鸡发生白痢病时,取出大豆研成细末拌在饲料里,每天喂3次,每次用1粒,效果良好。
4. 按0.5%的比例将六茜素均匀混于饲料中饲喂,每天喂两次,连用1天~2天,治愈率可达93.7%。预防鸡白痢,可按0.1%~0.3%的比例溶于水中饮服(注意应现用现配,久置可使药效下降)。
四、鸡白痢应该怎样预防
1、雏鸡白痢病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靠预防控制本病,发病时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对症治疗,“糊肛”的剪去肛门周围的羽毛和粪便。自愈的生长较慢成为弱雏和新的病源。
2、种鸡应定期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药物预防和病原检测,发现阳性鸡应及时淘汰,鸡粪及其污染的笼具应及时发酵处理和严格消毒。
3、孵化室、孵化箱及种蛋在入孵前应严格消毒,不留任何“死角”,彻底杀灭种蛋外壳上的病原,严禁种蛋间相互污染、传播,出壳后及时拣出病、弱雏。
4、开始饲养时应连续服用5天诺氟沙星,以预防雏鸡白痢病,停药一周后再用5天。同时应加强管理,搞好通风换气、增温保暖、带鸡消毒。
5、凡进入鸡场的车辆和人员应经喷淋消毒,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育雏舍,工作人员应搞好个人卫生、坚守岗位,不串岗、不聊天。
6、饲料营养应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足,发霉变质或过期的饲料不应再用来饲喂,料槽内剩余的饲料应及时清理,水槽和料槽应定时清洗和消毒。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患病雏鸡排白色糊状稀便。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其次是火鸡,其他禽类仅偶有发生。据报道,在哺乳动物中,乳兔具有高度的易感性。不同品种鸡的易感性稍有差异,轻型鸡(如来航鸡)的易感性较重型鸡要低一些,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母鸡较公鸡易感,其原因可能与其卵泡易于发生局部感染有关。雏鸡的易感性明显高于成年鸡,急性白痢主要发生于雏鸡3周龄以前,可造成大批死亡,病程有时可延续到3周龄以后。当饲养管理条件差,雏鸡拥挤,环境卫生不好,温度过低,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以及有其他疫病感染时,都可成为诱发本病或增加死亡率的因素。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既可水平感染,又可垂直感染。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污染了饲料、垫料和饮水及用具之后,雏鸡接触到这些污染物之后即被感染。通过交配、断喙和性别鉴定等方面也能传播本病。雏鸡感染恢复之后,体内可长期带菌。带菌鸡产出的受精卵有1/3左右被病菌污染,从而在本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卵黄中含有大量的病菌,不但可以传给后代的雏鸡,使之发病而成为同群的传染源,传给同群的健康鸡;也可以污染孵化器,通过蛋壳、羽毛等传给同批或下批的雏鸡,从而将本病传向四面八方,绵延不断(图12-14)。
图12-14 鸡白痢的循环传播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4~5天。带菌种蛋孵出的雏鸡出壳后不久就可见虚弱昏睡,进而陆续死亡,一般在3~7日龄发病量逐渐增加,10日龄左右达死亡高峰,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几天后出现症状,2~3周龄病雏和死雏达到高峰。病雏精神萎靡,离群呆立,闭目打盹,缩颈低头,两翅下垂,身躯变短,后躯下坠,怕冷,靠近热源或挤堆,时而尖叫(图12-15);多数病雏呼吸困难而急促,其后腹部快速地收缩,即呼吸困难的表现。一部分病雏腹泻,排出白色糨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的绒毛常被粪便污染并和粪便粘在一起,干结后封住肛门,病雏由于排粪困难和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所以排粪时常发出“叽叽”的痛苦尖叫声。3周龄以后发病的一般很少死亡。但近年来青年鸡成批发病,死亡亦不少见,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并长期带菌,成年后产的蛋也带菌,若留作种蛋可造成垂直传染。
图12-15 病雏精神萎靡,闭目打盹,缩颈低头,两翅下垂,羽毛松乱
成年鸡感染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表现产蛋减少,孵化率降低,死胚数增加。
有时,成年鸡过去从未感染过白痢病菌而骤然严重感染,或者本来隐性感染而饲养条件严重变劣,也能引起急性败血性白痢病。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低头缩颈,半闭目呈睡眠状,羽毛松乱无光泽,迅速消瘦,鸡冠萎缩苍白,有时排暗青色、暗棕色稀便,产蛋明显减少或停止,少数病鸡死亡。
(3)病理变化
早期死亡的幼雏,病变不明显,肝肿大充血,时有条纹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多量胆汁,如为败血症死亡时,则其内脏器官有充血。数日龄幼雏可能有出血性肺炎变化。病程稍长的,可见病雏消瘦,嗉囊空虚,肝肿大脆弱,呈土黄色,布有砖红色条纹状出血线,肺和心肌表面有灰白色粟粒至黄豆大稍隆起的坏死结节,这种坏死结节有时也见于肝、脾、肌胃、小肠及盲肠的表面。胆囊扩张,充满胆汁,有时胆汁外渗,染绿周围肝脏。脾肿大充血。肾充血发紫或贫血变淡,肾小管因充满尿酸盐而扩张,使肾脏呈花斑状。盲肠内有白色干酪样物,直肠末端有白色尿酸盐。有些病雏常出现腹膜炎变化,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内容物呈淡黄色、油脂状或干酪样。
成年鸡的主要病变在生殖器官。母鸡卵巢中一部分正在发育的卵泡变形、变色、变质,有的皱缩松软成囊状,内容物呈油脂或豆渣样,有的变成紫黑色葡萄干样,常有个别卵泡破裂或脱落。公鸡一侧或两侧睾丸萎缩,显著变小,输精管肿胀,其内腔充满黏稠渗出物乃至闭塞。其他较常见的病变有:心包膜增厚,心包腔积液,肝肿大质脆,偶尔破裂,出现卵黄腹膜炎等。
(4)鉴别诊断
①鸡白痢与鸡伤寒的鉴别:二者病原均为沙门氏菌,均有冠髯苍白,羽毛蓬乱,病雏排白色稀便,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发育不良,气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均有病雏心肌、肺、肌胃坏死灶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伤寒的病原为伤寒沙门氏菌(比白痢沙门氏菌短粗,长1.0~2.0微米,宽1.5微米,两端染色略深),大鸡和成鸡较多发,体温43~44℃,腹膜炎时如企鹅站立,感染4天内可发生死亡。1~6月龄损失严重。剖检可见肝肿大,呈棕绿色或古铜色,有奶油外观。在鸟氨酸培养基上不脱羧。用病料分离培养鉴定鸡伤寒沙门氏菌。②鸡白痢与鸡副伤寒的鉴别:二者病原均为沙门氏菌,均有冠髯苍白,羽毛蓬乱,病雏排白色稀便,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发育不良,气喘,呼吸困难,病雏偎近热源,成鸡食欲不振,饮水增加,拉稀粪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肺充血、有血性条纹,肝、脾、肾肿大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副伤寒的病原为副伤寒沙门氏菌[菌体(0.4~0.6)微米×(1~3)微米,有周鞭毛]。鸡副伤寒不仅鸡易感,也可感染其他禽类、家畜和人。病鸡排水样粪,盲目和结膜炎,6~10日龄死亡最多,1月龄以上死亡少见。成年鸡多迅速恢复,死亡率不超过10%。剖检可见卵黄凝固,心包有粘边。火鸡常见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成年母鸡以输卵管坏死性增生病变、卵巢化脓性坏死性病变为特征。③鸡白痢与鸡曲霉菌病的鉴别:二者均在4~6日龄多发,第2~3周龄死亡率最高。均有精神不振,闭目缩颈,翅膀下垂,腹泻,气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曲霉菌病的病原为曲霉菌。病鸡对外界反应淡漠,头颈伸直,张口呼吸,耳听有沙沙声,结膜炎。剖检可见肺有霉菌结节,周围红色浸润,切开干酪样物有层状结构,气囊混浊也有霉菌结节。肺霉菌结节玻璃压片可见曲霉菌的菌丝。
(5)预防措施
①种鸡群要定期进行白痢检疫,发现病鸡及时淘汰。②种蛋、雏鸡要选自无白痢鸡群,种蛋孵化前要经消毒处理,孵化器也要经常进行消毒。③育雏室经常要保持干燥洁净、密度适宜,避免室温过低,并力求保持稳定。④药物预防:A.在雏鸡饲料中加入0.02%的土霉素粉,连喂7天,以后改用其他药物。B.用链霉素饮水,每千克饮水中加100万单位,连用5~7天。C.在雏鸡1~5日龄,每千克饮水中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以后改用其他药物。D.如果本菌已对上述药物产生抗药性,可采用恩诺沙星从出壳开始到3日龄按75毫克/升,4~6日龄按50毫克/升饮用。E.用苍术100克,川椒(花椒也可以)50克。先将苍术用食醋50毫升浸泡30分钟,然后加入川椒,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15分钟取出药液,再加水1000毫升左右,每次500毫升,再加适量的水供200只雏鸡饮用,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7天。
(6)治疗方法
①用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用量为0.2%~0.4%,连用3天,再减半量用1周。②用庆大霉素混水,每千克饮水中加庆大霉素10万单位,连用3~5天。③用卡那霉素混水,每千克饮水中加卡那霉素150~200毫克,连用3~5天。④用强力霉素混料,每千克饲料中加强力霉素100~200毫克,连用3~5天。⑤用新霉素混料,每千克饲料中加新霉素260~350毫克,连用3~5天。⑥用5%恩诺沙星或5%环丙沙星饮水,每毫升5%恩诺沙星或5%环丙沙星溶液加水1千克(每千克饮水中含药约50毫克),让其自饮,连饮3~5天。
本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不吃饲料,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变化。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治疗:给鸡服用痢特灵或者用以下方法:
1.用大蒜汁拌料喂鸡,或用大蒜汁直接滴喂,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经常用切碎的韭菜喂鸡,可有效预防鸡白痢的发生。
2.将鲜洋葱捣烂后按20%的比例混于饲料中,充分拌匀,让鸡自由采食,连喂2天~4天。治愈率在83%以上。洋葱富含钙、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配糖体,能杀灭或抑制多种病菌。
3.取鲜猪苦胆,趁热装满大豆,悬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当雏鸡发生白痢病时,取出大豆研成细末拌在饲料里,每天喂3次,每次用1粒,效果良好。
4.按0.5%的比例将六茜素均匀混于饲料中饲喂,每天喂两次,连用1天~2天,治愈率可达93.7%。预防鸡白痢,可按0.1%~0.3%的比例溶于水中饮服(注意应现用现配,久置可使药效下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