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之后做什么作者:
在看经方群信息的时候,读到杨轶医生分享的内容,特别有共鸣。为此,特意写本文,说说我关于病人来看病后,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然后分享关于个人看病后如何成长的思考。
一个建议人体是一个整体,所以需要认真听身体的反应,因为身体是最不会骗人的。服药之后,就有点像我们扔一个石头到水里,一定会有波澜的,只是或大或小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反馈,泥牛入海,对于下一步的调整临床上,我望闻问切四诊之后,会特别要求患者给我反馈信息,反馈的信息包括:
1,好转的情况;
2,变差的情况;
3,没有变化。
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可以更多,更好。
精彩内容其实,关于这些,很多东西在姚氏伤寒学派都写的很清楚,比如关于辩证论治的内容,在公开资料《疾病分类纲目》里面就写的很详细,一个完整的辩证论治不仅仅是简单的确定病机,给个方药,还包括了护理,预后,以及转归,预期效果等,一整套的东西,从有到无,再到变化,都是需要详细解释清楚的。服药效果,服药注意事项这些,更是重点。
这些,作为看病后的思考和总结就显的难能可贵了。水平都还需要提升。更需要做患者效果的回访。统计一些数据,当然了,像姚氏一派,统计疾病断根率,要求当然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能够统计统计好转率,服后感觉舒服的比率,也不失为一个总结反馈的开始。万里长征第一步了。
很多医生,随着年纪和工作年限的增长,自然病人也容易越来越多,但是如果能够做做一些统计的工作,而不单单简单的统计一下就诊人数,如果有胆量统计一下好转率、断根率,那么就会谦虚很多。那么对于疾病的看法,辩证的水平也是会逐步增长。
中医的理论价值,重点是体现在你用中医的理论指导临床的诊疗,往往可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所以有时候,中医的诊疗的工作,往往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更细致。在选择理论的角度上,流派很多,百放齐放,但是哪种对于认识人体的疾病,更容易准确全面而客观,因而能指导比较系统准确的把控疾病的走向,使病人回归于平,就由不得自己随便选择,碰到哪个是哪个了。(姚梅龄语)语言的魅力还有中医的精深,写的东西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愚者察同,智者察异”,点滴东西,体会都有不同。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5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