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很多关于招生中医学生的广告,所以想到了这个。其实百家争鸣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先要知道比较好。不然就容易被带沟里了。最近读《医学心悟》,有几句话很有道理:
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还有一句是:
悟不先之以学,则无师而所悟亦非;学不要之以悟,则固执而所学亦浅。
医学很复杂,生命值得所有人敬畏。
这几天,看到几个关于中医培训的广告帖,其实以前很多的帖子也都传达一个类似的意思:中医很好学,看我,也是学了几天,就会这也会那了。然后鼓吹很多学了几天的就去看病。
的确可以的,有些时候中医就是这样生活化,贴近生活。但是基调错了,先把这些给人感觉就是简单的,非常容易的。其实,先有了甜头,后头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自己给自己纠偏,而不是一劳永逸了。
我看到这个的时候,就想起这句话来了: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在《伤寒论》中,就记载了很多不怎么好的医生,错误治疗形成的很多变证,然后张仲景擦了很多这些人的屁股。比如其中有一个,本来应该发汗治疗的,却用了攻下的办法,形成了结胸的。就是本来好好的,但是攻下了,伤了里面的阳气,反而让邪气进入到了身体里面去了。
所以不懂就宁可不吃药也不要乱吃药。但是现代很多人懂点医又不真懂往往自己给自己买药吃,这样本来正气可以退病邪,反而因为乱用药而引邪入里了。所以最好找医生咨询咨询。
就是说,与其让医生胡乱医一通,没病添病,有病加重,反而把身体给弄坏了,还不如不治。这样的医生当然不是“上工”,但还不失为中等水平的医生。
在《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蒲辅周老先生曾告诉我:有一年,他在广东从化温泉疗养,遇见范某,满脸病容,每天从早到晚,按着钟点,又是西药,又是中药,饭都吃不下去了。蒲老劝他不妨停一停药,范开始绝不敢停,后来听从蒲老的意见,先停中药,再减西药,终至完全停药,结果饮食渐增,面色渐好,病去大半。大凡医生都知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句话,人赖胃气以活,长期、大量药石杂投,胃何以堪!蒲老在给笔者的一封信里也曾谈到:“我自己有痰饮宿疾,多年来一直不服药,中西药一概不服,唯节饮食,适寒温而已。虽然衰弱,但又多活了许多岁月。”
”
不知道很多人看完会是什么感受呢?
前几天有同行在交流的时候说到,临床越久,越觉得没有几个病是可以看好的,没有几个病是简单的。事情也确如此。而不是像很多人说的,肺炎多简单,咳嗽多简单,发热多简单。所以这个时候,总会让我想起冯唐说过的一个故事:
导师郎景和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妇科大夫曾对他说,“郎大夫,我做过很多妇科手术,我从来没有下不来台,没有一个病人死在我的手术台上。”郎大夫停了停,说:“尽管有些残忍,我还是要告诉你人生的真相。人生的真相是,你手术做得还不够多。”
- END -
另外,我猜你可能喜欢,点击可 :
中医爱好者有话说
姚荷生学术思想资料下载
为什么说病人的故事也是病患的解药?
或进入主菜单点击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我对中医讨论的文章。
▼往期内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4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新的抗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