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齐白石的。这个可能只是一个比喻。但是里面的道理却很深刻。很多人不明白。通过这个小文就让道理很明白了。所以就复制了分享到这里。
齐白石与齐黑石原为同胞兄弟,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天资相近。两人同时学画,历尽千辛万苦,历经风霜雨雪,终于同时有了一点点小小小小的成绩。于是,索画者从此络绎不绝。黑石心软,凡有索画者有求必应;白石心黑,卖画卖印,则是详尽标价,锱铢必较。且墙上贴了郑板桥的原话:“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多年以后,黑石尽日为应酬而画,三姑六婆,七大爷的二表侄的三娘舅,三娘舅的闺蜜的老相好,凡所能扯上一点边的尽管放心来要,并未曾有一人付半文钱,所有索画者觉得黑石给自己送画理所当然。黑石疲于应酬,却越画欠的越多,越画越是心烦意乱,恶性循环,笔底渐有艳俗之躁气。为此卖了祖上传下来的二亩薄田,以补贴购笔买墨之费用。终是无济于事,最终流落街头,成一乞丐,却无人可怜。
白石明码标价,反正别人不买他也不吃亏。若有人买画付以银两,便用以补贴家用,至少衣食无忧,便能依然潜心作画。画由心发,于是越画越好,越好越自信,良性循环,终成一代大师。
齐白石、齐黑石本是同根生,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天资相近。却最终因后天的环境以及对待环境的态度不同,人生有了天壤之别。老实巴交的黑石成了索画者和社会的牺牲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花了三块银元买的齐白石的画,若干年后在嘉德拍卖会上以数千万元成交,而当年索画者向黑石索的画,到现在一分不值。因为黑石已废!越画越糟,画更是一文不值。
无辜的索画者的心态是:你不用给别人画,就给我画一张就好了,用不了多少材料,也占用不了你多少时间。但,七大爷的二表侄的三娘舅是这么想的,三娘舅的闺蜜的老相好也是这么想的)
画画者的心态当是,当不了齐白石,也绝不要当齐黑石。
谷贱伤农。说的很有道理。为中医何尝不是如此呢?更有异曲同工的味道。但是为医,又有些不同。哪里不同?就是需要看人的不同而不同。
(最有价值的干货分享给你!感谢阅读,我是陈大夫)
一点题外话——
看完这个,大家有什么看法,可能见仁见智了。
- END -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以下标题链接:
找我看病前,请看这里皮肤病患者看这里:原来熬紫云膏这么要功夫
或进入主菜单点击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文章。
▼往期内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2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感觉口干舌燥,口干舌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