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一年又一年。。。

金樱子 2023-07-29 04:53:16

2017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过去一年当中,300多天,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每个人总有几个时间段是转折期。对我而言,2016和2017年也是我中医学术思维和临床实践的增长期。

去年初有幸参加了姚梅龄老师组织的表证编辑团队。通过对表证的编辑和学习,让我对感冒发烧以及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疾病观,有了大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当中小试牛刀,往往能够取得出乎预料的好效果。所以在去年的7月份,我有幸到姚荷生工作室学习。这些过程我也曾经写过文章,在我的微博当中。比如对姚荷生工作室的印象,跟师的临床体会和跟师的心得等。从后来的朋友阅读当中,我也了解到:有很多内容在我而言,可能是一些比较平实的跟诊活动,但是对于没有来跟诊的朋友,却提供了很多的启示,我想这也是我写文章的一个意外收获吧。同时呢,在我写文章的过程当中,我不断的在描述我的学医经历和中医的转变过程,我想这些对于我的患者来说,也是了解我的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中医和西医不同,不论是从疾病观还是方法论,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点。中医更看重的是“病的人”,所以它的重点是人,而不是病。把每一个人都当做一个活生生的来研究,来沟通。而不是冰冷的数字和检查结果。所有的这一切,跟我的学习经历都分不开的,也跟我的诊疗风格分不开。

详细的内容欢迎回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部分目录:

从南昌回到医院,进行临床诊疗活动,更需要沉心学习和实践。很多人说中医是没有理论的,只有经验,这句话特别错误。中医肯定有理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一门学科,他有理论,并且按照理论的说法,能够指导医生治疗没有看过的疾病,而且能够治好,并且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怎么可以说它没有理论呢?怎么可以说它不科学呢?而中医就是这样的。说中医不可重复的人,更多的是连中医的辨证论治都没有入门的人,他们没有想过证的定义,也没有分清病的定义,往往用西医的很多知识套中医的看病方法,不懂得从中医的角度去观察疾病,去分析疾病。甚至很多人给病人解释的是一套东西,看病处方却用的是西医的手段和思维。

老百姓是信中医的,需要更多能够提供纯正中医疗法的人。

回首过往,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使命感,首先让自己能够用中医看病,点亮这些星星之火。然后无数的小小的中医生,用中医看病的中医生,形成燎原之势,去发扬中医。我想这也是我未来的一个人生目标。

小医生说的都是小目标。弯路嘛,肯定会要走的。困难嘛,会比想象的多很多。

说了这么多,但是时候可能生命有另外一种形式,来看看余华的:

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哈,最后有个AD:我在千聊开了一个直播间:会分享一些诸如:感冒、发热、咳嗽、儿科妇科还有一些自己学习中医的小故事和心得。欢迎关注提问,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关注打赏。。。。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欢迎同行交流,中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的微信:3383061个人博客地址:

- END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以下标题链接:

了解我,请看这里:我的中医路

致不愿喝中药的人或进入主菜单点击陈亮文章可查看更多文章。

▼往期内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