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药企卫材内部研发的新型抗癌药甲磺酸艾瑞布林,近日在英国监管方面传来喜讯。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已发布最终指南,批准将halaven用于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用于既往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但病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治疗。之前,nice曾在2012年拒绝批准将甲磺酸艾瑞布林用于nhs。此次nice态度转变,主要是由于有新的证据表明甲磺酸艾瑞布林相比标准治疗方案能够提供持续的生存益处。根据卫材公布的一项临床研究数据,与化疗药物卡培他滨相比,甲磺酸艾瑞布林使患者的生命延长了大概3个月。nice卫生技术评估中心主任教授表示,这个新的证据,连同通过患者用药可及性方案提供的折扣,使评估委员会得出结论:甲磺酸艾瑞布林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选择。甲磺酸艾瑞布林是一种合成的大田软海绵素类似物,这是一种微管动力学抑制剂,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近期的非临床研究表明,甲磺酸艾瑞布林与肿瘤核心区域的血管灌注和渗透性增加有关。甲磺酸艾瑞布林可改善上皮细胞状态,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甲磺酸艾瑞布林由卫材内部发现和开发,该药是唯一的一种单药化疗药物,于2010年首次获fda批准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目前,甲磺酸艾瑞布林已获全球约60多个国家批准,包括日本、欧洲、美国、亚洲。甲磺酸艾瑞布林是卫材的一个关键增长型产品,在今年前6个月的销售额达到了1.81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甲磺酸艾瑞布林在今年上半年还接连获得美国、日本、欧盟批准用于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此外,卫材于也在今年8月向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甲磺酸艾瑞布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新药申请。近年来,在中国,乳腺癌确诊病例一直稳步上升。据估计,在2015年新增27.24万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例,死亡病例7.07万例。目前,在中国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确诊类型。
【@刘永毅医生 编号WD285】
乳腺癌发生骨转移是Ⅳ期、晚期,这种情形治愈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不论我们心里如何渴望 健康 、治愈,事实是不以我们意志而改变的。面对如此不利的病情,我们唯有科学的抗癌态度,把乳腺癌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来管理、治疗,也就是说“带瘤生存”,这也可能是目前最好对付乳腺癌的办法。
乳腺癌的活检病理学检查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都是些什么情况?这些结果反应乳腺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与预后有关,也与治疗有关。
手术切除原发灶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意义不大,也存在许多争议,以全身性治疗为主。除了骨转移外是否存在脏器转移?有脏器转移者一般先采取化疗的办法,有联合化疗、或单药化疗,具体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如果没有脏器负荷、压力,单是骨转移情况,ER( )、和/或PR( )者,内分泌治疗,两者都是阳性有效率达80%,PR阳性有效率40-50%,ER阳性有效率20-30%,内分泌治疗不和化疗同时进行。如果Her-2阳性就需要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与内分泌联合应用,也可和化疗联合应用。目前有些临床研究也在做乳腺癌“双靶治疗”,比如拉帕替尼 曲妥珠单抗,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还有骨转移的治疗,以“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静脉治疗,3-4周1次,目前证实2年的治疗是安全的。也有用地诺单抗的,这些不是抗肿瘤治疗,是抑制肿瘤破坏骨,延缓病情的。如果存在一些骨痛、潜在有骨折可能会影响到人体支架的情况,就要考虑放疗、或者手术了。
晚期乳腺癌病情比较复杂,以生存时间、生活质量为首要的整体、综合考虑,不追求某项指标、某处病灶绝对正常。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时,会导致机体出现病理性骨折、严重的剧烈疼痛等典型症状,需对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存在病理性骨折可能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进行干预。而术后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必要时可通过假体的重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时,需根据疼痛程度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进行止痛。在疼痛可耐受的范围之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缓解机体不适。及时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乳腺癌骨转移,说明已经出现了远处的器官转移,医学上分属IV期,理论上来讲,基本失去了治愈的可能。
但是目前对于乳腺癌有很多治疗和控制的方法,除了三阴乳癌以外,其它类型的乳癌都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得到控制,甚至是长期控制。
目前的治疗方法除了经典的化疗以外,还有内分泌治疗、靶向抗Her-2治疗,CDK4/6抑制剂、免疫治疗等方法,因基因分型和对治疗的敏感性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就是最佳的选择,副作用小、效果好、用药方便。比如:绝经前的三苯氧胺,绝经或卵巢去势后的来曲唑、依西美坦,还有氟维司群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而对于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的乳腺癌,靶向抗Her-2的药物有很多,除了经典的赫塞汀以外,还有拉帕替尼,国产的吡咯替尼等,都是可以选择的药物。
化疗也是病情进展后的必要选择,即可考虑单药应用,也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对于局部疼痛明显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姑息放疗。
另外,骨转移患者需要长期联合应用骨改良药物,比如唑来膦酸等。
总之,单纯的乳腺癌骨转移虽然分属晚期,但是预后较其它类型的晚期癌症预后要好的多,也是有望长期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
虽然,乳腺癌是威胁中国女性 健康 的首位恶性肿瘤,但随着诊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在不断提高。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针对2000-2014年的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监测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由2000-2004年的75.9%上升至2010-2014年的83.2%。而且,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一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以上,二期乳腺癌在70%-80%。
总的来说:乳腺癌不可怕。它可治,且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
乳腺癌的复发与原发癌症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治疗方案、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约30%-40%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复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大多发生在根治术后3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3-5年,约占10%。
关于乳腺癌的转移,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很高,好在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其中驻扎淋巴细胞可以把肿瘤细胞截留,在淋巴结内发生激烈的搏杀,不断增殖的肿瘤细胞与汇集来的淋巴细胞反复争夺,所以才会肿大,如果在淋巴结肿大的阶段积极治疗,仍有很大机会治愈。
其他器官,最常发生的是骨转移,约70%的乳腺癌转移是骨转移,肝脏是乳腺癌的第二大常见转移部位,此外,还有可能会发生肺转移、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等。肿瘤细胞最易转移到哪些部位的骨组织?发生于脊柱的骨转移最多,其次为骨盆和下肢长骨,膝、肘关节等较为少见。
乳腺癌的复发转移虽然会让治疗变得困难,但这不是“末日”,如果发生了复发转移,应该积极治疗。
对于经过医生全面评估后认为有再次根治机会的“局部区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可通过对局部复发灶切除进行治疗,例如,保乳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行全乳切除;这些患者术后通常还需要通过化疗、放疗、靶向等方式进行巩固。
对于术后远处转移或最开始就确诊为晚期的患者,目前可用的治疗方式和药物都比较多,比如,化疗,有蒽环类、紫杉类、铂类等药物;内分泌治疗,有三苯氧胺、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氟维司群等药物;靶向治疗,有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吡咯替尼、T-DM1、哌柏西利、帕妥珠单抗等药物;但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药物,需要与医生进行全面的沟通。
骨转移肿瘤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放疗、骨痛治疗、中医治疗方式等。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乳腺癌骨转移的几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定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减少骨相关事件;双膦酸盐类药物也可以减少骨转移疼痛,虽然效果可能会延迟出,在用药后4周疼痛达到50%的缓解,也就是说,双膦酸盐类药物即刻缓解疼痛的作用是较低的。此外,地诺单抗在治疗骨转移上也有一定疗效。
手术
手术在治疗骨转移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时有一定疗效。
放疗
通过体外放疗,可改善局部和弥漫性骨痛,可有效防止椎体骨转移比较严重的患者出现截瘫,但是对于破损骨质没有修复作用。
放射性核素锶-89也是一种重要的骨转移治疗手段,它有助于缓解骨痛和提高生活质量。锶-89虽然为全身给药,但能聚集有骨转移灶内的活性成骨组织中,是一种有效的骨肿瘤的内照射治疗剂。
骨痛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高钙血症,可与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与阿片类止痛药)联合使用。
中医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方法包括丸剂、散剂和汤剂内服、外用中药止痛、栓剂肛塞、针刺和艾灸等等,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多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具体适合哪种治疗方式,应该在肿瘤内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影像科、骨科、疼痛科等多学科医生会诊后,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需要有一个强大乐观的心态,科学规范化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乳腺癌骨转移在晚期乳腺癌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骨转移发生率高达65%到75%。骨转移常导致骨疼痛加剧,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以及骨折等伴随情况。骨转移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直接对生命构成威胁,目前的有效治疗手段比较多,不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
目前,针对骨转移的治疗,主要目标是:(1)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2)预防和治疗骨转移相关伴随事件。(3)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我现在骨转移作为复发转移性疾病,以全身治疗为主,目前主要有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另外还有双磷酸盐在内的骨改良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治疗骨转移,伴随相关事件。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解除神经压迫。由骨损伤固定术置换术和神经松解术。但是由于骨转移经常发生在脊柱等较复杂的位置,手术难度比较大,容易造成切除不彻底的情况。原则上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需要处理的,但是进行预防性手术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成熟。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为了缓解骨疼痛和减少病理性骨折。这里要提醒一点的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可缓解全身广泛性的骨转移痛,但是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高,并且恢复比较慢。放疗主要用于以下患者。 (1)无法耐受手术预期生存期短于六个月。(2)病理性骨折,风险较低。(3)脊柱病变无明显脊柱不稳和神经症状。(4)骨盆肿瘤未累及髋臼,无明显功能障碍者。(5)对放疗反应敏感的肿瘤。
内科治疗
是根据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情况,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速度来看的。对于疾病进展比较缓慢,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对于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首选化疗。而对于HER-2过表达的患者,应考虑含曲妥珠单抗的靶向治疗方案。
双磷酸盐: 双膦酸盐可以降低骨转移患者的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复合性骨折及高钙血症的风险,适用于与化疗,放疗手术和内分泌治疗等联合应用。 适应症(1)高钙血症,(2)骨痛,(3)治疗和预防骨转移伴随相关事件。
综上乳腺癌骨转移,以全身治疗为主,其中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作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基本药物治疗,双膦酸盐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转移骨相关事件。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骨转移症状,其中手术是治疗单发骨转移灶的积极手段,放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乳腺癌骨转移了就属于晚期,目前的医学水平治愈的机会很小了,主要靠药物控制,骨转移可能会引起疼痛,除了用适当的止痛药之外,一定要当心以下情况:
1、四肢的濒临骨折,要及时外科处理,等到出现病理性骨折后,疼痛就非常明显了,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
2、脊柱的病灶一定当心有无脊髓压迫风险,如果重度脊髓压迫,一定要及时就诊,否则会出现截瘫,影响后续的综合治疗,不利于控制病情
有病了,先是要正确面对,乳腺癌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因和家人生气想不开肝气郁结所致,乳腺癌是乳腺代肝脏受过所致。唯有放松心情,正确面对,舒肝理气清肠排毒补肾补正气补充优质营养。
骨转移后,就属于晚期,各种疼痛就会接踵而至,先放化疗,止痛,缓解治疗,支持治疗,把病情稳定住是主要目的,想治愈比较困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靶向治疗,看看效果。
真正再度病变转移、说实话无法挽回了,要想把癌症避免化解、必须在 健康 的时候运动起来、让自己长期占领 健康 领地、病因就不会侵入驻扎,若是身体有什么不适地方、健身也会把各种身体不适去除,化解各种病因、避免各种癌症滋生
真心的希望大家在 健康 的时候运动起来,不要等身体有问题了才说、运动《必须得运动》
花谢了会再开、生命没了、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聪明的人储蓄 健康
乳腺癌患者发展到晚期后,出现骨转移的比例相当高。从统计上看,发生骨转移几率为49%—60%,一般表现为各种疼痛,如局部压痛、骨头疼、活动能力出现下降等症状。不同亚型的乳腺癌骨转移比例不同,HER2类型较多。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进行控制的效果更好。
乳腺癌骨转移的检查
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肺癌、乳腺癌等都有较高的骨转移风险,这些已经被现代医学确认。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检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患者确诊时为晚期且已经存在骨转移;另一种情况是患者接受过治疗后有骨疼等症状后,经检查发现的骨转移。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检查,主要包括CT、MR等,另外也包括更为专业的骨扫描(骨放射核素扫描,ECT)。
此外抽血检查可作为参考,比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激酶和肿瘤标志物CA153的升高。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需要考虑癌症治疗和骨转移的治疗,在最近的癌症治疗指南中,建议患者重新取得病理检查后治疗。骨转移本身没有生命危险;有效的治疗手段很多,综合治疗后,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如果无法取得新的病理时,还需要根据患者原来的检查结果进行治疗。比如原来属于HER2过表达型的患者,仍需要使用赫赛汀进行治疗;对于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可以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
唑来膦酸药物的使用一般可以维持2-3年。第一年每个月打一次,第二年开始每三个月打一次。耐药后可以考虑地诺单抗。用唑来膦酸期间最好要补充维生素D和钙。同时监测肾功能。如果发现肾功受损也要考虑换药。
除了唑来膦酸还有双膦酸盐,可以通过抑制骨溶解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部分患者可通过放射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主要作用是缓解骨疼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手术治疗也是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预防或治疗骨折,缓解疼痛非常有效。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除了正规的治疗外,还需要注重个体的感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早期乳腺癌治疗后的患者,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或者在患者有骨痛(顽固性骨痛)的感觉时及早进行检查,目前任何癌症的治疗指导原则都是尽可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1.微管蛋白抑制剂(Antitubulin) 1.1长春瑞滨 本品为长春花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其长春花碱环结构不同于天然的长春花属生物碱。本品主要抑制微蛋白聚集,破坏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阻止细胞分裂中期的完成。 本品主要通过静注方式给药,剂量为每1~2周15~30mg/m2,宜短时输注,主要经肝脏消除,肝功能受损病人应酌情减量。 治疗晚期乳腺癌时,本品作为一线或二线药物,单独使用有效率34%~41%。对于曾用过以蒽环类为主的药物但仍出现病情恶化的病人,有效就绪为20%,由此表明本品可用于治疗对蒽环类耐药的乳腺癌。 本品优点之一是毒副作用较少,使用新的给药方案时,如每21天治疗3天,同时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可缓解本品引起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本品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目前仍未找到最佳的口服给药方案。 研究发现,本品与紫杉醇合用时剂量增大,毒副作用并不增加。与紫杉醇合用时,应同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补充其对血液功能的影响。与阿霉素合用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良好,74%病人有效,其中21%病人效果明显。 因此,本品是一种颇有价值的治疗乳腺癌的药物,特别是用于一线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时。本品毒副作用较少而疗效较好,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开发耐受性较好的口服给药方案以及高剂量使用和与其它药物合用的给药方案。 1.2紫杉烷类 紫杉醇与docetaxel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其中后者经药动学分析显示剂量应严格控制。紫杉醇由于呈非线性药动学特征,因此,至今仍难以确定最佳给药方案。实际上,其最大耐受剂量依输注时间而改变,因其可致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故应间隔3天输注140mg/m2。在一项"研究中,26例病人输注本品96小时,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疗效反应,若延长用药时间,则可以克服本品耐药情况的发生。另外发现,P-糖蛋白抑制剂与该类药物的耐药有关。在一项试验中,29例病人使用紫杉醇后再给予R-维拉帕米,只有2例病人出现耐药反应。 对紫杉醇耐药的病人,应用docetaxel仍具有抗肿瘤作用。26例曾用过紫杉醇135~250mg/m2输注3~24小时的病人每21天使用本品100mg/m2输注1小时,有3例出现疗效,1例完全缓解。 紫杉烷类与其它细胞毒性药物合用的研究正在进行。本类药物与蒽环类药物合用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且无交叉耐药性,因此对两药的合用已进行了几项Ⅰ期临床研究。阿霉素与紫杉醇合用时因服药顺序的不同而发生毒副作用,若先用后者,则会出现粘膜炎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值很低,且前者血浆浓度峰值增加。若同时给药,则无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且有24%~41%病人完全缓解,但心脏毒性发生率较高。 1.3cemadotin 本品是一种从印度洋野兔Dolabellaauriculana得到的多肽,为dolastatin15的类似物,主要作用于微管蛋白系统。受体结合研究显示本品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亲和力低。对本品不同的给药方案进行3项Ⅰ期临床研究,每3周静注本品1次,MTD为20mg/m2,具有心血管方面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有1例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急性心肌梗死。药动学研究显示,当病人服用MTD时,t1/2为9.6小时,分布容积为15L,血浆清除率为每分钟18.3ml。为避免血浆峰值过高和心血管毒性,应采用24小时输注方案,其主要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有15%~24%的药物随尿液排出。 临床前研究显示,反复给予本品可产生较严重的细胞毒性。对实体肿瘤病人进行的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主要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无心血管方面的毒性。 2抗代谢物 典型的抗代谢物5-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用于治疗乳腺癌已有多年,而新一代抗代谢药物包括胞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抗叶酸药和核苷类似物等,已在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其活性作用。 2.1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Raltitrexed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能直接作用的水溶性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在细胞内能完全且迅速代谢成聚谷氨酰胺形式,导致TS的抑制作用延长。不完全的聚谷氨酰胺的形成是本品产生耐药的原因。在1项Ⅰ期试验中,每3周本品3mg/m2输注15分钟,剂量限制性毒性有腹泻、白细胞减少、昏睡和可逆性转氨酶升高。药动学研究显示本品血浆浓度降低呈三相及t1/2较长。肝功能受损者无需调整剂量,但肾功能受损者应考虑减少剂量。 对46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人进行了Ⅱ期临床试验,其中晚期病人已采用辅助治疗或激素治疗,结果有效率为26%,其中肝转移瘤病人占44%。 此外有2种新的TS抑制剂LY-231514和AG-337,现在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其中AG-337口服给药的研究正在进行。 2.2 吉西他滨(gemcitabine) 本品为另一类抗代谢药物,是与阿糖胞苷有关的脱氧胞嘧啶核苷结构类似物,主要抑制DNA合成,但需经脱氧嘧啶核苷激酶激活。本品耐受性相对较好,主要毒性为血小板减少和流感样症状,一般每周1次,每次30分钟静注8~1250mg/m2,每4周连续3次。 2.3 依达曲沙(edatrexate) 本品为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的一种类似物,也是一种TS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本品较甲氨蝶呤能更"完全地进入静止期细胞,可能与药物的聚谷氨酰胺形式更固定,分散状态减少有关。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剂量限制毒性有粘膜炎。推荐剂量为每3周静注1次,每次80~100mg/m2,33%本品随尿液排泄。24小时后血浆浓度低于15nmol/L的病人几乎无早期毒性的出现。 2.4capecitabine 本品为口服5-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口服一日2次,最大耐受剂量为一日3514mg/m2。剂量限制性毒性有腹泻、恶心、呕吐、粘膜炎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本品在胃肠道迅速吸收,并大量转化为5-脱氧-5-氟尿嘧啶。本品推荐剂量为一日2510mg/m2。 3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 喜树碱(CPT)类似物作用机制独特,主要是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合成DNA。 3.1 伊立替康(irinotecan) 本品为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快速酯化为活性代谢物SN-38,后者在血浆中含量较高,但只有内酯形式才有活性。主要毒性为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不全者及高胆红素血症病人应慎用。本品已于1997年在英国上市。 3.2topotecan 本品为另一种拓扑异构酶类似物,其内酯环在不同pH条件下发生可逆性水解成为开环型羰酸酯类,需较长时间给药才能显示出其抗癌活性,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非蓄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每3周连续5日静注1.5mg/m2,主要由肾和胆汁排泄,肾功能不全病人应减少剂量。 研究中还发现本品与紫杉醇或阿霉素合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很大的治疗价值。 3.39-氨基-喜树碱 本品对耐传统抗癌药物的肿瘤且有活性,是水溶性较差的一种喜树碱类似物,剂量限制性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虚弱、腹泻、恶心、呕吐等。推荐剂量为每2~3周输注72小时,每小时35和45μg/m2。本品内酯物的稳态浓度与白细胞减少症有关。 3.49-硝基-喜树碱 本品为水不溶性喜树碱衍生物,在体内代谢为9-氨基-喜树碱。对晚期实体瘤病人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每周连续5天给药,一日2mg/m2出现血液学方面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包括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本品可用于不同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对乳腺癌的治疗。 4蒽环类:阿霉素脂质体 阿霉素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是最重要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毒性大,特别是心脏毒性。若要减少毒性,又同时能维持治疗剂量,可与脂质体结合。阿霉素盐酸盐与脂质体结合后避免了肝脏对常规脂质体的摄取,且能随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与阿霉素相比,本品半减期延长了,且血药浓度也有增大,在肿瘤部位的浓度高于阿霉素4~10倍,说明本品作用更大,耐受性更好。本品毒副作用明显低于阿霉素,临床剂量为每2周20~80mg/m2。 5蒽吡唑类 该类药物有losoxantrone(CI-941),其结构与米托蒽醌类似,主要有抑制DNA合成的拓扑异构酶Ⅱ,剂量限制性毒性为白细胞减少,每3周静注1次,最大耐受剂量为55mg/m2。研究显示本品致心脏毒性的不良反应较少,有效率较高。 Kraynak等将本品与紫杉醇合用,没有发现心脏和其它非血液方面的毒性。 6烷化剂 目前开发中的烷化剂有环丙基吡咯并吲哚衍生物adozelesin和carzelesin,以及司他霉素(stallimycin)的苯甲酰芥子衍生物和他莫司汀等。 7铂类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 本品是一种新的二氨基环已烷,是无肾毒性的第三代铂类药物,抗肿瘤活性与顺铂相似。其胃肠道毒性较小,耐受性好,无肾毒性,血液学毒性很小。对某些耐顺铂的癌细胞仍有活性。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因寒冷引起的外周反应,有时可致功能性损害,但停药后可恢复。
很多人在听到自己自己患有乳腺癌,都会难以接受,在他们脑海里只有一个问题:“我能不能被治好”,好在现在的医疗机构先进,对治疗癌症有一套专业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乳腺癌存活率不断提高,而且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致力于 探索 更好的治疗方法,但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可选择的治疗手段越多,需要的患者信息也就越多,给大家介绍后一种治疗尚未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
我们在治疗乳腺癌之前,可以利用时间去充分地了解病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患者不断去重新评估生活目标以及优先顺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都需要做好准备。
治疗乳腺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局部治疗,一种系统治疗,如果被确诊为局部浸润性乳腺癌,外科手术通常为首选治疗方法,为了避免原发肿瘤细胞播散至机体其他部位,可于外科手术治疗后,再进行全身系统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方法是为了治愈乳腺癌。
如果患者要求或者不可行乳腺肿物手术的话,可以选择系统治疗,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全切,在全乳切除手术的时候,为了切除全部乳腺组织,手术长度通常占半个胸壁,如果有必要,需要扫除腋窝淋巴结,到目前为止,这种手术很少用,因为会切除大部分组织,包括乳腺,部分胸壁肌肉,所有腋下淋巴结和部分额外脂肪以及皮肤,除非在浸润性乳腺癌已经侵及胸壁肌肉情况下,不得不进行全切手术。
这就是针对浸润性乳腺癌的两种治疗方法,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我会第一时间进行回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由抄书想到的和上海跟诊计划
下一篇: 适合秋季的运动,秋天做什么运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