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在德发现可杀死艾滋病毒药物了(关于艾滋病)

夕阳红 2023-07-29 04:12:17

德国科学家22日宣布,他们发现一种可杀死艾滋病病毒的缩氨酸物质,而副作用比现行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更小。

德国汉诺威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发现的这种缩氨酸为v ir -576,是一种蛋白质,可制止艾滋病病毒附着人体细胞,杀死病毒。

经过对18名艾滋病患者展开测试,这一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汉诺威大学医院科学家赖因霍尔德·e·施密特说:“这是一种全新疗法,我们希望它能减少副作用……这种缩氨酸作用于病毒,而不是细胞,因此一些副作用不会发生。”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抗艾药物通过保护人体细胞、抵御病毒的方法治疗艾滋病。

德国研究人员说,他们还没找到把v ir -576加入药片的方法,全部接受测试的患者都是通过静脉注射。施密特说,含v ir-576药物进入药店还需要几年时间。

关于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SPAN><SPAN 英文缩写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Palatino 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family: 'Palatino Linotype'">年甚至更长时间。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
性途径传播
母婴途径传播。
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简述)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因此,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艾滋病病人常见的肿瘤主要以卡波西氏肉瘤最多见,表现为皮肤出现深蓝色或紫色的斑丘疹或结节。除了卡波西氏肉瘤以外,其他的如淋巴瘤、肝癌、肾癌等也不少见。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作为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华文中宋;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Linotype'">目前有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吗? 目前还没有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虽然有几种药物和治疗方案,如鸡尾酒疗法,能够治疗与艾滋病有关的感染,抑制感染者体内艾滋病病毒的增殖,但这些药物不能消除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不能治愈艾滋病,只能推迟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延长患者的生命。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终生具有传染性吗? 就艾滋病来说,从感染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将终生具有传染性。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请采纳。

现阶段,艾滋病有可能被彻底治愈吗?

现阶段,艾滋病有可能被彻底治愈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人类的确治愈过确诊的艾滋病病例。一位居住在德国柏林的美国人 Timothy Ray Brown,是世界上第一位被公认治愈的艾滋病人,他的另一个称呼就是大名鼎鼎的“柏林病人”。

HIV是怎样感染人体的?

想了解“柏林病人”如何被治愈,首先要了解HIV感染人体的过程:

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复杂,各种免疫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是人类免疫系统最后一道防线淋巴防线的主要组分,它担负着抵御各种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重要职能。 在T淋巴细胞分类中,CD4代表T辅助细胞,而CD8代表T抑制细胞和T杀伤细胞。

HIV是一种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的一员“干将”。当有活性的HIV进入到健康的人体后能选择性的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其中就以CD4+ T淋巴细胞为主。HIV的包膜蛋白gp120可以与CD4+ 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在病毒gp41透膜蛋白的协助下,HIV的膜与宿主细胞膜相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并迅速脱去外壳。HIV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便开始复制过程,首先两条RNA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为DNA,然后再以此DNA为模板,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复制DNA。这些DNA部分可以存留在细胞浆内,进行低水平复制,部分与宿主细胞的DNA整合在一起,成为前病毒,此时HIV感染进入潜伏期。

HIV感染者一般要经过2-10年的潜伏性感染阶段,才会进入艾滋病发病期。当受染细胞被激活,前病毒DNA在转录酶作用下转录成RNA,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经过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从感染的CD4+ T细胞中释放出来后,便会继续攻击其他CD4+ T淋巴细胞。被HIV感染后,感染者一般首先出现CD4+ T细胞数量适度降低,而后CD4+ T细胞总数可持续数年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CD4+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当降至200/mm3时就会出现机会性感染,此时病人被正式称为艾滋病病人。

“柏林病人”是怎样被治愈的?

在1995年,“柏林病人”首先是被诊断出了艾滋病,因此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了2006年,“柏林病人”又被诊断患有白血病。白血病确诊后,医生给到“柏林病人”的治疗方案是先接受自血病治疗,方案包括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在进行骨髓移植前,医生首先停止了针对HIV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结果导致“柏林病人”体内HIV载量快速反弹,不得已柏林病人马上恢复了HAART治疗。

3个月后,柏林病人的HIV RNA载量已经低于检测下限50copies/ml。到了2007年,经过七个月精心准备,“柏林病人”在停止HAART并马上接受了第一次骨髓移植。在第一次骨髓移植之后的第391天他又接受了第二次骨髓移植。等到第二次骨髓移植后,医生发现虽然柏林病人体内仍含有CXCR4类型的CD4+ T细胞,且没有再接受HAART治疗,但是已经无法在其血液、骨髓和直肠粘膜中检测到HIV。一直到了2009年,“柏林病人”被医生宣告其艾滋病已被 “功能性治愈” 了。

“柏林病人”为什么可以被治愈?

分析“柏林病人”能够治愈的关键在于其移植的骨髓,一般而言,人体内的CCR5受体是R5类型艾滋病毒进入细胞必需的辅助通道。但是给“柏林病人”捐赠的骨髓里含有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德尔塔32突变”,可以产生CCR5受体缺失的CD4+ T细胞。所以为“柏林病人”移植具有CCR5变异的干细胞,就等于切断了HIV病毒进入细胞的通道,即便不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患者的身体也能控制并消除剩余的艾滋病病毒。

“柏林病人”病例是否可以复制?

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柏林病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含有“德尔塔32突变”干细胞,但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的人群数量很少, 即使在比例最高的北欧人中也仅占 8%,其他地区的出现几率则更低。

考虑到移植造血干细胞本身费用很高,而且首先要进行精准配型,配型成功后手术阶段还有很高的失败率,即便手术成功,后期恢复过程中身体也可能出现各种“排异”反应……因此,一般人想依靠移植骨髓来根治艾滋病还不现实。

“波士顿病人”和“密西西比案例”

说完了“柏林病人”案例,另外两起著名艾滋病案例就不得不说。2013年7月3日,两位美国艾滋病研究者也曾向全球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两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并同时患有淋巴癌的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停止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已有数月之久仍检测不到HIV的存在,这两位的艾滋病人可能已被功能性治愈。但该消息宣布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一位就检测出了HIV,另一位不久后也被检测出了HIV。

世界第二例曾被认为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密西西比案例”,2013年3月3日,美国的一家医疗研究小组宣布,经过治疗,1名出生时即因母婴垂直传播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两岁半患儿,已经实现功能性治愈。采用的治疗方法为:2010年7月在婴儿出生30小时后,医生们开始对其进行治疗,并且使用了3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注射器进行液态注射。1个月之后,婴儿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水平降到了常规实验室测试无法发现的程度。 定期复诊1年后,孩子中断了半年用药和就医,此时婴儿以将近两周岁了,医生在复查的时候发现,所有HIV检测结果仍然为阴性。但是数年后,“密西西比婴儿”也被查出HIV感染复发。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位“波士顿病人”接受的骨髓移植和“柏林病人”不同,他们移植的是来自于普通人的不具有CCR5基因变异的干细胞。“波士顿病人”和“密西西比婴儿”通过持续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体内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不断减少,最终已无法被检测到。但此时HIV只是在身体某个角落潜伏了起来,一旦停药一段时间,HIV便会卷土重来。

“柏林病人”案例的意义?

虽然“柏林病人”案例不可能大范围推广,但却为人类最终治愈艾滋病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

基于“柏林病人”被功能性治愈,在2015年,我国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有一个重大课题,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兼新生儿科主任付雪梅的课题“CRISPR/Cas9核酸酶靶向修饰治疗艾滋病”成功立项,因此获得了国家 1289 万的课题经费。目前该研究已成功制作过人源化鼠模型,具备完成项目的基础。

对于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就多一点治愈的希望。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可以战胜艾滋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0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