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怕冷,流鼻水,吃饭睡觉大小便都正常

白敛 2023-07-29 03:30:01

上个月,

我做过一次讲座,

详细的可以看这里:

《中医啊。调理呢,治病呢?》

主题是关于中医治病。

有很多东西,

其实我反复和我的患者交代的,

比如:

为什么,我会问那么多。

比如:

《哪些资料先备齐,可以让看病更顺畅?》

有些初诊患者,

或者不了解我的患者,

过来看病,

有时候就伸出一个手,

说让你把脉,

然后不说话。

我看情况,

有些看着诚心看病的,

我会帮你详细看看,

有些我会让他另请高明。

比如上周在赣州看病,

有个病人,是初诊。

伸出手来。

其实他的脉象,

我左右手都分别把了,

最后双手把脉对比区别。

基本情况都说对了。

但是我个人而言,其实很反对如此。

中医看病,

四诊合参,

任何一种手段都没有办法代替其他的诊查方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你刚在家里掉水沟了,然后被人笑话了,

然后你自己也比较小肚鸡肠,耿耿于怀,

这种你一说,

可能就一两秒的事情,

你让人给你把脉出来?

更何况,

同一种脉象,对应的情况是不同的。

比如,滑脉,

你可能有痰热,

也有可能是月经期,

更有可能是怀孕了。

更多的,

我建议可以看看这个:

《误区解惑:怎么看待中医把脉?》

所以说,

望闻问切,都是缺少不了的。

所以,一般转介绍的病人,

或者老病人,

那么沟通就会好很多。

不然你需要解释很多,

而对方似乎懂得了,

其实一点不懂的东西。

最近感冒病人挺多,

介绍个典型的病人,

可能有类似情况的比较多。

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这个病人是中年男性,

一个月前感冒,稍微流鼻水,鼻塞,都不明显,稍微有点。当时吹到空调。

===

找我看过病的人,

肯定都知道。

我常常会问:

你这个病怎么起来的?

尤其是感冒咳嗽的病人。

其实很多疾病都有的。

肯定有个原因,

你也可以理解为导火索,

就是本来有问题,

然后一个东西,点了火,

然后就烧起来了。

病就来了。

也就是疾病的来龙去脉。

就是说,

你的病,怎么来的,

然后怎么发展的,

然后应该怎么去治疗。

这个就需要中医师,

根据这些证据,

就是律师破案一样,

综合分析。

比如,你外面有寒,

我就要散寒气。

顺着疾病的发展势头,

推它一下,

然后人体就好了。

===

现在主要是疲倦,不清爽的感觉,

口淡,有食欲,鼻子闻不到味道。

头顶敲一下会舒服

睡觉不怎么好。

容易醒来,入睡正常。

感觉有点痰在喉咙,有点痒,

咳出来是粘黄痰。

会抽烟,不喝酒。

大便会粘厕所,稍烂,黄色。

===

我所有的病人,

都会问大便,

会不会粘厕所。

或者说会不会难冲走。

看过我公号的朋友,

一定都知道,

比如《有齿痕,胖大舌,舌苔厚腻,湿气重啊重。。。》

我就会考虑是不是有湿了。

到底是湿热还是寒湿。

就要再结合其他的情况来做判断。

===

小便正常。

舌质红,舌苔薄白腻,不会口苦,不会口干。

为什么有些没有的情况我也会问呢?

中医有个词,叫做有则求之,无则求之。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没有的症状,

也可以提示诊断病因。

比如,你不会口苦,

我可能考虑是不是火气不算很严重。

吃饭睡觉正常,

是不是可以提示,

还没有伤及到脾胃。

===

咽壁增生,红色,血丝。

===

我每个病人都会看咽喉,

自己准备了压舌板,

其实很多人看的中医,

可能没有这个步骤,

但是他的功能很强大的,

比如这个病人,

有滤泡增生,

红色,有血丝,

提示有咽喉炎,

同时,对于中医的病因,

更是提示了,

可能有湿热。

因为增加了有形的东西,

如果会咽喉异物感,

喜欢清嗓子,

咳咳咳,

我可能就会辨证的基础上,

加上

郁金和枇杷叶。

很多人都听说过,

咽喉异物感,

很多人,就说,

这是梅核气。

然后就是半夏厚朴汤。

其实,不对的。

一般半夏厚朴汤,

咽喉没有滤泡的,

没有这些实际看到的东西。

所以这个就需要中医师的知识库,

来做鉴别,

一个一个排除,

然后给出一个合理的药物和处方。

所以不要看着,

中医师轻描淡的写出一个一个药物,

其实都是脑袋在高速运转,

激烈的头脑风暴。

费用可能就几十块钱,

那是因为其他的都被中医的脑力劳动代替了。

===

有点怕冷,穿到衣服舒服,不会烦躁。

===

其实,我在病历上,

一般会写怯寒,

怕冷,正常人都会怕冷的,

比如正常人在过冷的地方都会怕冷,

而不应该怕冷的时候觉得冷了,

才是异常的。

并且怕冷了,穿到衣服可以改善,

那么就是怯冷了。

这就是中医的术语。

不解释一下,大多数人不懂的。

===

脉象弦细滑。

有点烦躁。

这个病人当时我考虑的是:

外面有风寒湿

里面有痰湿热。

然后用的什么方子呢?

华盖散变化。

药物呢,

有麻黄、杏仁,紫苏子,

茯苓,陈皮,桑白皮,藿香,羌活。等。。

三包就好了。

我在这里再次申明,

疾病很复杂,

不是神医,

没有办法包治百病,

1,只保证认真看病,没能力包治百病,一剂而愈的案子很多,多诊而愈的更多,N剂无效的案子也不少。

2,不提供专业医疗咨询,尤其是没有在我这里就诊过的患者,时间精力有限,看病请预约来诊室。

3,慢性病或复杂病,想几包药就好的,另请高明比较好。本人不是神医,不喜欢吹牛,无法保证个个患者都治好,只能做到认真看病,没法包治百病,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而医学的研究非常有限。

至于陈医生可以看哪些病,

我只能说下面这些疾病,

我曾经治疗过,

纯中医,

并且治好了。

如下:

咳嗽、感冒、发热、

儿科的感冒发热咳嗽、小儿磨牙、小儿流鼻血、小儿夜尿多、尿床、小儿盗汗、小儿消化不良、

胃痛、胃炎、

胆红素增高、转氨酶增高、

妇科的月经量少、月经不规律、月经不来、

产后身痛、乳腺增生、乳房胀痛、乳少、产后盗汗、

不明疲倦感、容易疲劳、易出汗、

怕冷、阳萎、

湿疹、青春痘、荨麻疹、

腰痛、肩周炎、颈肩痛、手麻、

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沉、

鼻炎,咽喉炎、

吃不到味道、口臭、口苦、口粘、口酸、口甜、

失眠、肥胖、口腔溃疡、

当然也包括了一些疑难杂症。

写公号,写文章,

主要是为了分享:

我在看病、

学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唯一目的就是,

让找我看病的人知道我的诊疗风格,

和医学理念。

不做科普,

不做教育,

用药遵医嘱,

求医请就近,

急症到医院。

认同的欢迎转发。

不认同的请直接绕过。

最后的最后,分享这些,

自己的患者自己带,

其实也是我的中医观点:

《医生,你会摸脉吗?帮我摸摸脉》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吃了会不会变黑?》

《给医生多一次机会,给自己多一个希望》

《神奇的“他们说”。。。》

《为什么有些青年中医水平高?》

《为什么说医不扣门?》

……

可以移步阅读。

其他平台: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9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