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前年的学习笔记,
有很多录音和病例。
没有想到除了复习了一次守中汤治疗咳嗽的录音,
这个思路我去年治疗过好几个病人,
效果都不错。
然后就听到一个治疗失眠的,
在其他地方看过,
当然找的是名气很大的医生了,
看的是失眠,
只吃了三包,
然后睡觉就好一点,
但是很多其他作用,
白天也犯困,
然后病人怀疑医生用错了药,
猜测是不是医生把活血药用多了,
用了大量的酸枣仁,
等等很多话。
临床这样的病人其实挺多。
我有时候常说,
病人在你这里看,
你就是医生甲,
在其他医生看,
你就是医生乙。
不要以为找其他医生没有看好,
然后找你看了,
就以为你多牛,
或者多厉害。
有时候其实你把自己放平常了,
他们找你的心态和病人找其他医生的心态都一样一样的。
唯一的要求,
就是疗效。
其他的都只是辅助作用。
所以,
作为一个医生,
尤其是年轻的中医,
首先得有平常心,
然后就是技术的不断提升,
任何人生病,
最主要的述求,
还是希望把病看好,
而不是其他。
有时候在门诊,
常有病人说,我就在你这里看,
我就信任你,
呃呃呃。。。。
这个我只好把他期望值降低一些。
告诉他,病很难看的。
即使你这个病,我有八九成把握,
我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包好。
包好的医生只存在电线杆上。
======分割线=====
预告一下:
打算写一系列的文章,
专门写看过的病,见过的病例,
方便大家对号入座,
因为发现很多病,其实很多人都有,
但是求医无门,
而很多这些病,西医的效果不好,甚至只会更严重,
所以这个系列就叫做《对号入座系列》。
写公号,写文章,
主要是为了分享:
我在看病、
学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唯一目的就是,
让找我看病的人知道我的诊疗风格,
和医学理念。
不做科普,
不做教育,
用药遵医嘱,
求医请就近,
急症到医院。
认同的欢迎转发。
不认同的请直接绕过。
最后的最后,分享这些,
自己的患者自己带,
其实也是我的中医观点:
《医生,你会摸脉吗?帮我摸摸脉》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吃了会不会变黑?》
《给医生多一次机会,给自己多一个希望》
《神奇的“他们说”。。。》
《为什么有些青年中医水平高?》
《为什么说医不扣门?》
……
可以移步阅读。
其他平台:
会不会有个感觉,好医生越来越难找了,看病越来越难?经常是排队一小时,看病5分钟。可怎么办呢?生了病还得看医生,再难都得看。
经常会有外地的朋友来问我,你又不接受网诊,那有没有我们这儿的好中医可以推荐?很不好意思,我交游不广,通常帮不上忙。不过,想了一想,倒是可以给朋友们一些建议,通过一些简单的指标,来判断你看的是不是好中医。
电视剧《老中医》剧照
一、看口碑。 这是最直接的办法。口碑是疗效积攒起来的,能看好那么多人的病,一般水平不会差。
二、看药方。 如果不能侧面了解一个医生,那就看他开的药。真正靠谱的中医开药,一般就是几味、十几味药,开到二十几味,就算多的了。而有些中医开药,一开就是几十味。我看过病人带来的一个方子,一百多味药!那是卖药的,不是中医。
看看这个药方,这是什么鬼?!
三、看药材。 总开各种补药给你,特别是名贵药材,比如高丽参、鹿茸、虫草之类,这个医生靠不靠谱,就要掂量了。俗话说,“甲之砒霜,乙之人参”,就是说,如果对症,砒霜就是你的人参,如果不对症,人参也可能成为砒霜。中药无分贵贱,药材不是越贵越好,看上去补的药,未必适合你。厉害的医生,用很简单很便宜的药,也可以治很厉害的病。
四、看疗程。 一副对症的方子,一般3-7天就会见效,一周之内一副药吃了不对就该换药了。如果一开药就是两三个月的量,吃了一个月不见效,还安慰你要继续吃,就赶紧打住吧,靠谱的中医不会一次性开那么大量的药。调养性质的慢性病,药会吃得久一点,但一般一周内也应该能观察到药效,有所好转,这药才能继续吃下去,否则就应该换个思路了。不过,一副药不见效,别着急否定一个中医,没有一位中医可以做到所有病都能一剂药就见效,扁鹊华佗恐怕都不行。
五、看表现。 有一些中医,喜欢叫你去做检查,或者吃一阵中药不行,又建议上西药。不能说一定不靠谱,但至少是不自信的表现,厉害不到哪里去。
六、不要看年纪。 很多人迷信老中医,的确,老中医可能多数是靠谱的中医,但靠谱的中医,并不都是老中医。前面提到的第二、第三、第四类中医,如果没有改变,年轻时是青年中医混子,等他们老了,就是老中医混子,光看样子,你是看不出的。
七、不要看职称。 体制外的医生考不了高级职称,但高手往往都来自江湖。
仔细想一想,在你的身边,真正让你信赖,帮你治好了病的中医,有没有?有几个?
有人分析推测,在14亿人口的中国,能以中医思维诊治并取得良效的好中医,乐观估计,全国仅有约10万人,也就是,1.4万分之一!
1万个人当中,都不见得有一个好中医,难道不值得焦虑吗?除非你是中医黑。
这个数据怎么来的?
在一位中医同行写的一篇文章里,分析解释得很清楚,不费劲了,我直接贴过来:
根据国家统计的数据: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 448716 人,执业助理中医师78321人,总计 527037 人。这些人,就是有资格可以正规行医的全部中医了。
问题是,这些人,有资格了,但都够格吗?未必!
事实上,这53万人,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具备中医理论,并具备中医思维,而且用中医手段诊治疾病的中医;
二、具备中医理论,不具备中医思维,时而用中医时而用西医的中医;
三、具备中医理论,不具备中医思维,但只用西医手段诊治疾病的中医;
四、具备中医理论,不具备中医思维,不会看病也不看病的中医。
作为普通百姓来讲,本只想找中医把把脉吃吃汤药扎扎针灸,却很可能遇到一个只开化验单满嘴指标的“中医”,甚至是“老中医”。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西医机构里也有中医科,里面的“中医”在干什么?其实,中医类医院里也有非常多的西医大夫,为什么呢?
看上去,中、西医已经“结合”得难舍难分了?准确来说,是中医已经被蚕食殆尽了!
实际上,不论是西医机构的中医科,还是中医类医院,里面的所谓“中医”,干的基本上都是西医的活儿,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医西化”。
西化了的中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二、第三类人,中医中的大多数,你觉得他们是你想找的好中医吗?
纯中医是什么?就是用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的方式来看病的传统中医。 有些厉害的中医,可能“四诊”都用不上,只需要看你一眼,听你的声音,看你的眼神、体态、脸色,看你的行动举止快慢、灵活程度,感觉你的气息,观察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稍微一问就可断症,有时甚至不需要把脉。 中医关注的是整个人的状态,而非某一部分的指标或影像,所以诊断和治疗都采用中医方法的才是纯中医。
在我同班60多个同学中,至今仍在坚持做纯中医的,只有寥寥几人而已。可见,中国中医药领域最高学府的中医系,一年也产出不了几个纯中医。再说,纯中医并不等于好中医,还有水平高下之分。
回想一下,你看过的那些“中医”,真的是中医吗?是好中医吗?
有人可能并不在乎看的是中医还是西医,的确,管他中医西医,看好病的就是好医生。话是没错,不过有一些情况,中西医胡乱混搭,可能是在害你。
有一些西医大夫,西药开来开去治不好,就改开中成药。中成药都有说明书,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是需要中医理论指导的,西医哪里会懂?西医开中药非常常见,儿科和妇科是重灾区,因为很多病症用西药很难搞定,比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西药怎么治?我经常碰到类似情况,病人之前吃过中成药,吃不好,一问哪里开的,西医院!一看,根本不适合病人的体质,乱来!
中医开西药,不如直接找西医。有些医生,虽然用中医的方式诊病,但最后开的却是西药,就想问,望闻问切能看出来该用哪种抗生素?中医会比西医更懂西药?用错西药后果很严重。
我的建议是, 坚定不移地选择一个方向,信中医,就看中医,不信,就直接找西医,最好不要混搭。 中西医在治疗上严格来说是无法结合的,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应该以中医为根本,用中医思维和手段进行诊疗,若引用西医,只能作为一种检测方式来验证疗效。比如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可以通过西医的手段来观察指标有没有变化、比如看看囊肿、肿瘤有没有缩小等,来验证病情是否有好转,但完全不干扰中医的治疗思路。反之亦然,用西医手段来治病,也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观察身体状况是否有好转。
有人说,新冠疫情下,中医的表现很亮眼,是弘扬中医的好时候。这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传播中医文化,我不知道,但至少,做一个靠谱的中医,成为那1.4万分之一,我愿意去努力。
坚守中医阵地!与中医爱好者们共勉!
你想找哪个医生都可以的!给人看病这是医生的职责!而且又是付费给他们。为什么不敢呢!
患者对医生产生怀疑的态度也是很正常的啊!
你要是实在不好意思再回去找第一个医生。那你就过几天重新再挂个号再去找第一个医生。医生每天都见那么多患者。也许就把你忘了呢。就算把你认出来你就说之前的就诊卡丢掉了。
心理医生对人的心理观察应该是挺准的。和你面对面对你面目表情的揣摩和心理变化他们应该比我们正常人清楚的多。所以他们能很快诊断出你有抑郁症应该是可以的。
况且抑郁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病,而且的人生活压力大很大部分都患有这种病。只是有轻微和严重之分。轻微抑郁症可以自我调节。严重点的影响到学习工作的就要看心理医生。
重新找第一位为你诊断的医生没什么不好的,放心去吧。这很正常!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7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儿肺炎的表现,小儿肺炎持续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