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人是变化的过程,再读《为何敬佩曾国藩其人》

柳华 2023-07-29 02:27:06

每个病人过来,

我都会反复强调一个事情:

病是会变化的,

人也是会变化的。

虽然乍听起来,

好像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在具体的治病过程中,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内容的重要作用。

比如有些人,

一个方子一直吃。

这是不对的。

上面说的是服药。

其实,我在我的预约就诊界面,

也反复强调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找我看病一定要先了解我的情况。

不然很容易增加很多沟通成本。

那么,从哪里可以了解我呢?

我的《烧起中医这把火3.0》

还有一些我写的小文。

再比如我下面2012年写的这个:

为何敬佩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14岁起参加县试,

接连七次名落孙山,几欲认命。

23岁却峰回路转中了秀才,28岁已是进士。

抵京为官后,他日日游玩,

心性浮躁,高已卑人,为人傲慢。

且好色,对朋友妻室注视数次,

对别人漂亮姬妾目屡邪视。

30岁后,他立志学做圣人,

脱胎换骨,终成名臣!

一直都很喜欢曾公的书籍,

《曾国藩家书》《冰鉴》等。

当了解的越多,也就愈发佩服他。

今天晚上用两个小时再次看了《冰鉴》,

本来打算把心中所感用笔记记录下来。

后来联系到以往了解,

就写为这个"为何敬佩曾国藩其人"。

按照道理,写作行文,有提纲,

有大要,行文此类记叙文,写作原因,

和心得也就能够达成所愿。

今天当作杂记,信马由缰。

更多的了解到曾国藩,

应该是听了曾仕强的《点评胡雪岩》。

亲戚家很多他的书,

记为《曾国藩全集》,

当然是锁在了书柜中。

那时自己年纪也尚轻,

有时候抽出一本,打算仔细阅读,

有点生涩难懂,也是自己当初心不静,

或者是没有如今这样意识到一些东西,

或者没有一些生活或者思想的沉淀。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说起《曾国藩家书》,

粗浅印象是行文很是琐碎,

有点拉家常,我朋友感觉还好,

建议可以仔细评析,

也打算在枕边放放,可以偶尔翻阅,

感受先人智慧。

感受曾公风采也主要是从其事其书而言,

虽然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都颇有造诣,

特别是到达到了坤卦的六五黄裳元吉的阶段,

很值得我们仔细参悟其中的道理。

而对于其识人,尤其让我佩服,

举个例子:曾有人以同乡晚辈身份见曾国藩,

两人聊的很投机,当其离开时,

曾国藩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离开,

直到他走到门外(当时曾国藩已是高官),

后对左右人说:此人将会立名天下,

可惜会悲壮惨节而死。

后果如其然。

最近也有很多人关注曾国藩的事迹和智慧,

他的很多东西看起来非常的朴实,

但是认真体会可以知道很多东西。

希望在如履薄冰过程中,

点滴积累,察于世界。

写公号,写文章,

主要是为了分享:

我在看病、

学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唯一目的就是,

让找我看病的人知道我的诊疗风格,

和医学理念。

不做科普,

不做教育,

用药遵医嘱,

求医请就近,

急症到医院。

认同的欢迎转发。

不认同的请直接绕过。

最后的最后,分享这些,

自己的患者自己带,

其实也是我的中医观点:

《医生,你会摸脉吗?帮我摸摸脉》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吃了会不会变黑?》

《给医生多一次机会,给自己多一个希望》

《神奇的“他们说”。。。》

《为什么有些青年中医水平高?》

《为什么说医不扣门?》

……

可以移步阅读。

其他平台:

读《曾国藩传》 感受人性精神的力量

最近发现读了书还是要写读书笔记进行总结的,不然书看完了,具体还是不能很好的领悟和消化。

刚刚在网易蜗牛读书看完了这本曾国藩传,总体来说很震撼,全书给我的人文精神影响很大,强烈推荐读者们去看一看这本书啊。

全书以时间轴为顺序,开篇讲述了曾国藩出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大环境,曾国藩追溯祖上几代都是贫民,人生起点极低,道光年间,父亲曾麟书已进京赶考十多次,已经四十岁的他依然没有考中个秀才。二十二岁的曾国藩也开始了他的科举入仕之路。

经过努力曾国藩从中得秀才,举人,进士,到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监署六部侍郎,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从寒窗苦读的学子到封疆大吏。曾国藩可谓是倍加努力,一路艰辛异常。

曾国藩本人资质平常,普通人一个,甚至还有点笨,身体也较普通人孱弱,那么他是怎样达到这样的人生高度的呢?

1曾国藩肯下笨功夫,苦功夫,认清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后天虚心努力弥补,努力完善自身,曾国藩有每天写日记反省的习惯,而且反省后必改。

2曾国藩一生都有看书的习惯,以史为鉴,增加见识,拓展视野,达到认知上的高度。

3学以致用,经世致用,说白了就是干,努力改变命运,就要靠实干,总结经验教训地干,实干出真章。

曾国藩身为晚清一代名臣,办了两件大事,一是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免遭灭亡,使清王朝延续了六十多年。二是兴办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化进程。

曾国藩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所以这样一个资质平平的人能够达到这样的人生高度,除去时势造英雄的政治环境,与他的习惯和“学做圣人”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是紧密相关的。

他是一个理学家,一个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介清官,但是你遍翻史书,清官里却找不到他的名字,是因为他是实地里清,表面却遵守官场规则,应酬吃饭一样不缺,而他本人的家庭生活却极节俭,家里不请用人,一概家务全是家里人做,从早做到晚。

曾国藩从少年中举到京城翰林京官生涯博览群书到直隶总督封疆大吏之首,从“众人皆浊我独清”的高傲到明达世事的豁达开明,是历经挫折艰辛蜕变的结果,是圣人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结果。以德服人,真诚待人,兢兢业业。

立言,立行,立德,立功。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保太平。

相信我,读了这本《曾国藩传》,你会受益匪浅的。

初识不知曾国藩,再读文正敬为神

第一次知道曾国藩这个人大概是中学的时候,当时的历史书说湘军被太平天国战败,还配了一张曾国藩要跳河的图 。

正是这张图,给当时的我形成了曾国藩是贪生怕死之人的固有印象,中兴之臣中,左宗棠抬棺征新疆,李鸿章开外交之先河(个人观点),张之洞办现代之工厂,唯独曾国藩讨伐太平天国十二载,几次被逼跳水自杀,还被评为中兴第一臣,当时实在想不通。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各种关于曾国藩如何自律?如何资质平平开万世之功?如何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特别是一本《曾国藩家书》更是风靡九州,为教育部推荐书目。

左宗棠在知道曾国藩去世后,写下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

李鸿章在得知曾国藩去世后,留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怎么中兴之臣如此盛赞曾国藩?为什么伟大领袖和蒋介石同时对曾国藩极力推崇?带着这些疑问,我选择读一读曾国藩,选择了李宏杰的《曾国藩传》。

抛开主观臆断,曾国藩曾说自己官至极臣,巅峰时期的曾国藩,官职两江总督,手握骁勇湘军,门生幕僚遍天下,李宏杰在书中说,就连左宗棠都问他“有意问鼎乎?”即使自裁湘军,官拜直隶总督,也是清朝当时封疆大吏之首。

一个世代为民、久试不第(七次才中秀才)、嗜烟好色、身体欠佳(耳鸣,高血压,脑血栓等)的人,怎么就成功了呢?

三十岁的曾国藩立志做圣人,圣人是什么?佛教教人成佛,道教教人成仙,儒家诲人成圣,孔子厄于陈邦,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志。圣人不是不会遇到困难,而是遇到困难还能坚持自己。

做圣人并非口号,曾国藩从《朱子全集》开始学程朱理学做圣人,就其一生都在读史,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双目近乎失明的情况下,还背《论语》,从古书智慧中汲取营养做圣人,其实曾国藩也许并非真正做到了圣人,丁忧出仕,他也阿谀奉承;官摄两江,他也收礼收物;围困金陵,他也任将唯亲。但正是这种圣人思想底蕴,让他凡事有原则,不同流合污。受制于特殊的历史阶段,也许他愿做圣人而不得,但其至少是一名君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今天忠诚爱国已经成了核心的价值观,各种广告遍地,各种口号震天。但如果不读史,连什么是圣人,什么样的人是圣人,怎样做圣人都不知道,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没有自立自省的内在动力,即使平时像一个圣人,当遇到困难挫折,终将唯利是图。

《诗经?国风》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即使知道了后来曾国藩要开万世之功,也不明白曾国藩开拓进取的勇气到底从哪里来。

苦读诗书,一朝功名。蛰伏十载,封为貮卿。这是多么光耀门楣的事,在那个“家天下”、“官本位”的时代,他在京一天,家人可能梦中都能笑醒,但他却不想干了,有家书为证:

“ 吾近于宦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得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至于后来文官建军,挺而不进,拖而不上,整顿吏治,天津教案等在当时看来不可为不能为不敢为的,他都去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至少从书中和历史看禁得住检验。金一南教授讲:“做难事必有所得。”应该说曾国藩是很早的践行者。

今年是牛年,拓荒牛一下子成了网络热词,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不屈不饶的干劲,撸起袖子,甩开膀子,除去胜利一无所有,为了胜利一无所求,不成功就成仁。有这样的精神怕是无事不成。

曾国藩曾向大儒唐鉴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鉴告诉他“写日记”。应该说就是这三个字的教育,改变了曾国藩的一生,曾国藩的日记同曾国藩的家书一起被传为经典。

写日记本身并不难,而且曾国藩的日记并非长篇累牍,大部分的篇目都只有几十字,一百多字。但是从决定开始写日记到他生命的前一天,他都在写日记,曾国藩死的前一天留下日记:

早起,蒋、萧两大令来诊脉,良久去。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围棋二局。至上房一坐。又阅理学宗传。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李绂生来一坐。屡次小睡。核科房批稿簿。傍夕久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起吃点心后,又在洋床久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二更四点睡。

一天自律不难,一个月也可以坚持,一年,十年,一辈子呢?遥想三军主帅,前困后催,炮火连天,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反思自己,写日记,除了曾国藩,还有谁?至于他读书、早起、习字、运动等习惯,无不提现他强大自律精神,很多人将自律看做是资质平平者唯一的成功之道,大概来源于曾国藩。

今年各种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学问,浮躁的人们趋之如骛,那些大师们赚的盆满钵满,但真正的自律可能就是早起、读书、做事、运动这么简单。至于过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就好。

成功不是偶然,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掌思想之舵,练做事之能,修自我之养,做一个充实的人。世治神为人,世乱人为神,曾国藩生逢乱世,扶大厦于将倾,终以人成神。我们生处盛世,安于本职,乐于奉献做好人则本身就是神。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7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