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远志”,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感冒咳嗽,问“痰”很重要,比如痰的量、容易不容易咯出、颜色、质地等都很重要,因为通过这些内容医生可以判断痰的寒热性质,为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根据痰来做判断,就是对排出物的观察,其他的还包括了泪液、唾液、鼻涕、呕吐物这些,当然也包括了大、小便,这些其实也是陈医生门诊过程中都会询问的。
白色痰,很多人都知道属于寒,如果有粘,或者拉丝感,可能还会考虑是寒湿,那么,咳嗽吐白痰都属寒吗?最近看的一个咳嗽病人,舌苔看下面。
这个病人的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尤其根部很明显。我开的是甘露消毒丹合温胆汤,效果很明显。这个方子是清痰湿热的。看这个舌头,很多人都以为是寒重,但是反而用清痰热的方子取得了效果。也说明了临床的困难。
中医的病因内容很丰富,其中有一个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其中就包括了痰饮。加上淤血、结石等,其实都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并且他们产生之后,又能作用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机能,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是一种继发性病因。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是较粘稠浊的是痰,清稀的是饮。其中的痰,又有不同,可以分为有形的痰和无形的痰。很多病人对于有形的痰,能够更直观了解,因为能够看得到,能够听到痰的声音,如咳嗽吐痰,喉咙中有痰声等,或触之有形的痰核(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治一例腹部不明原因多年肿块》)。但是在门诊的时候,对于一些头晕的病人,我也会说你这个会考虑有痰,其实说的就是无形之痰,是指看不到征象,也看不到形质,但是通过治痰的方法有效果,从而反推病因里面有痰,最常见的就是眩晕、癫狂、痴呆等通过祛痰的方法治疗有效,就认为该类疾病有痰。中医当中,对于痰的认识,主要是以临床征象为依据来进行分析的。今天我说的主要是有形的痰,也就是肺和气道排出的病理性黏液。观察痰的色、质、量,可以判断脏腑的病变和病邪的性质。
痰色质量痰白清稀的,多属寒痰;
痰黄粘稠有块的,多属热痰;
痰少而粘,难于咯出的,多属燥痰;
痰白滑量多,容易咯出的,多属湿痰;
痰清稀而多泡沫,多属风痰;
痰中带血,色鲜红的,多属热伤肺络;
咯吐脓血腥臭痰,或吐脓痰如米粥的,属肺痈;
(关于咳嗽还可以参考(《二陈汤治疗夜间咳嗽一例》))
中医看病,有常有变,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会大概率考虑什么,同时也要注意不是“一定就是”,就像刚开始我说的那个舌苔病人,看着是白苔,白痰,其实清热反而有效果。咳嗽吐白痰并不是都属于寒。记得以前跟诊学习的时候,老师在看咳嗽的时候就会强调这个,有的咳嗽初期,粘,就要考虑是否化热了。同时我们在收集病人的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孤证不立,就是说如果只有一条 证据支持某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医生也常常通过多问几个情况,来做判断。
如果单纯看痰的颜色,一般情况下都是白色属寒,黄色属热。但临床中有些病人热证但是看到白痰。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了。因为痰是津液受热煎熬,浓缩变成了黄色,痰是颜色从白到黄有一个转化过程。但是转化的快慢跟热邪的强还是弱,来的快还是慢以及津液受煎熬程度都有关。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炎,虽然有身热、口干渴、咽喉肿痛、舌红、脉数等一派热证,但是吐白痰。主要是因为得病初期,病情变化很快,津液虽热灼成痰,但津液足,痰液还没有来得及变黄。《石室秘录》的“痰治法”中,关于“已病之痰”,有句话:“已病之痰,痰在中焦也。必观其色之白与黄,而辨之最宜分明:黄者,乃火已将退也;白者,火正炽也。火炽者,宜用寒凉之品……”。所以千万不要一看到白痰就绝对化说一定是寒痰。这也是有时候需要给患者解释明白其实挺困难,因为时间不允许。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欢迎把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
支持原创,转发点赞,觉得好请关注,谢谢!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方御寒方式_,小编教你这样驱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