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工作室”,关注后更多精彩!!
分享个老故事,就是《扁鹊见蔡桓公》。其中有个就是“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疾病刚开始的时候苗头都很小,很多人就不放在心上,等到严重的时候就需要大刀阔斧的治疗了。故事是老故事,以前总觉得怎么有这么傻的人吗?其实很多人有时候包括自己也是这样。所以年龄越大,反而越来越喜欢这些以前的老故事,很多能够流传几百年上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世界风云变幻,而人性却不曾改变。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有时候医生也很无奈。“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不治疗可能是因为意识不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身体平时好好的,自然会好,就和蔡桓公一样。还有就是现在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停下来治疗,吃饭的时候都没有更不要说吃药了。还有呢就是因为经济不允许,我虽然常常反复强调对证就是好药,好药不一定就是贵药,但现在质量有保证的中药基本也不便宜了。有些女性,三四十岁,流产五六次,这些女性需要把身体调整过去,很多都需要使用填精补肾的中药,很多是血肉有情之品,比如鹿茸、阿胶、黄明胶等,都不便宜的。今天看沈老的书,里面讲到一个补气的人参。西洋参相对已经便宜了,但是如果病情需要,需要使用林下山参或着有年头的野山参,很多人其实用不起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基本是手停口停,不干活就没收入,没办法生活。所以养生还是很重要的,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做到少生病,不生大病就很幸运了。我想这也是治未病的初衷了。比如现在冬天,可以泡脚,就是不错又经济的保健方法,还有一些脚部按摩等都不错。
DR.CHENLIANG
中医师
200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医系,后求学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工作室。处方用药得益多师,曾到广州、深圳、南昌、上海等地跟师学习。
擅长:纯中药治疗感冒发热和感冒后遗症、疲劳综合征、咳嗽、鼻炎、脾胃病、颈肩腰腿痛、失眠、头痛、脱发、眩晕、胃病、自汗盗汗、痤疮和湿疹等过敏性疾病,亚健康调理等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发热、腹泻、消化不良、咳嗽等儿科病,白带异常、外阴瘙痒、乳腺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月经量多,月经推迟提前等月经病,产后身痛、产后乳少、产后虚劳等产后病有心得。
自说自话,不想指教!
支持原创,转发点赞,觉得好请关注,谢谢!
“病入腠理”意思是: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腠理(còu lǐ)指皮肤、肌肉的纹理。
【词语】:病入腠理
【拼音】:bìng rù?còu lǐ
【释义】: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腠理:指皮肤、肌肉的纹理。
出处:《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这句词语出自《韩非子·喻老》里扁鹊给蔡桓公医治的典故。蔡桓公身体不适,召见扁鹊看病,扁鹊第一次诊脉后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意思就是:疾病现在已渗入到肌肤的纹理中了,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恐怕就会越来越严重了。
“腠理”在古时的医学用语中,代表的就是皮肤的纹理。我们经常听到的另外一个成语是“病入膏肓”,其实就是出自同一个故事。“膏肓”在古代医学中意思是: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所以病入膏肓比喻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了。
参考资料
相关成语:病入膏肓
【成语】: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造句:尽管爷爷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乐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参考资料
-病入膏肓
道理:
扁鹊之所以多次劝蔡桓公及早治疗,正是想防患于未然。人食五谷,疾病在所难免,只要及时治疗,就能重获健康,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像蔡桓公这样,明明已身染疾患,不及早就医,反而刚愎自用,结果不治而亡。
文中深刻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应像对待疾病一样,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虚心听取别人真诚的建议,及时改正。若一意孤行,则可能陷入泥淖而无法自拔,后果将不堪设想。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对蔡桓公说:“您的身体已染上了疾病,现在病只在体表,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要加重了。”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蔡桓公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深入肌肤,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更加深入体内。”桓侯不予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将会进一步加深。”桓侯又不理睬。
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便转身跑了。桓侯因此特地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这样。
扁鹊说:“疾病刚侵入体表,用药物敷熏就能够治好;疾病侵入肌肤,用针灸还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汤药能够治疗;如果病侵入骨髓,那就只有听任命运的安排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桓侯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没有必要再去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往秦国了。桓侯不治而亡。
梁言相劝: 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上周我们共同学习了“ 健康 ”,这周我们来学习“ 腠理 ”。
这一篇的内容有点偏难,但 多读几遍 应该可以大致理解。
话不多说,先“学”起来吧!
1、思考 ——
①为什么身体不舒服一开始是“浑身发紧”的感觉?
②为什么相同的环境,醒着时不易着凉中风,而睡着了就容易?
③为什么医生或老人常和我们讲“发发汗”就好了?
2、提醒 ——
夏季来临,吹空调吹电扇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睡眠期间。人进入睡眠状态后,保护身体的“卫气”也因休息而大幅减弱。
关注皱纹和美容的女性,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文中所述,确定一下因果和本来的关系,想办法通过饮食、运动、心理调节、良好睡眠等恢复或提升元气。
3、“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
筋骨、肌肉、皮肤,都是我们亲眼看得到的东西。
我们把它称之为“ 眼见为实 ”。
在我们普通人的概念中,“ 实 ”是好的,是存在的。
其实,“ 虚 ”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虚与实一样,同等重要,甚至有时更重要。
作为一名家长,需要思考自己家庭的“腠理”是什么,在哪里。
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思考自己的企业或团队的“腠理”是什么,在哪里。
如果因为看不见就忽视它的存在,也不知我们家庭和团队已经“有疾在腠理”,何谈“ 治理 ”和“ 预防 ”呢?
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腠理”一词,在《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一段中,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后来扁鹊又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教科书解释说,“腠理”是皮肤纹理,让人感觉“腠”就是表皮的意思。后来上大学学习《内经》,接触了更多的相关词汇,发现那种解释不太确切,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
“腠”发音同“凑”,含义也相近,有时也通假互用。“凑”的本义是水流汇聚的意思,引申为聚集,相关的词汇有“凑集”、“拼凑”、“凑合”,等等。“腠”用“肉”代替“水”作偏旁,意思是皮肉聚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就是单个细胞簇拥在一起,形成了覆盖全身的细腻的表皮。但是从微观上看,每个细胞之间有细微的间隙,这些细胞和它们之间细微的缝隙就是“腠”。中医研究细致入微,常常涉及到肉眼不见的外部虚邪、体内真气,所以也研究到了人体微观结构,所以产生了“皮腠”、“肌腠”、“腠理”等词汇。
?“理”的本义是顺着玉石的自然纹路治玉。《说文》:“理,治玉也。”作为名词的“理”,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纹理,也就是裂隙所在。人体不是天衣无缝,人的肉眼所见的表皮上有汗毛孔和纹理。这些纹理就是细胞之间的间隙、接缝连接拼凑而成,纹理所在也就是间隙所在,也就是腠之所在。中医有“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词汇。
简单地说,腠是肉眼不可见的表皮间隙,理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
有人把汗毛孔解释为腠理,是不确切的。汗毛孔是孔,是水液、毛发出入、生长之处,中医另有命名,如“鬼门”、“玄府”、“汗空”,等等。腠理是隙,更加细微,是无形的邪气、正气出入之处。道家和中医全面看待事物,既看到有也看到无,既看到实也看到虚。比如两座大山是实,是有,而两座山之间的谷,就是虚,就是无。离开了实体,虚空不存在;光看到实体,不研究虚空,则无法全面反映客观实际。所以理解腠理和理解中医的经络是一样的。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朝鲜生物学家金凤汉博士发表了《经络系统的研究》,宣称发现了经络实体,即所谓的“凤汉实体”。事实证明这种浅薄的妄图变虚为实的妄想不过是一场骗局,结果以当事人自杀谢罪收场。
腠理作为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与体内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谓:“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意思是说清轻无形的能量通行在腠理之间,沉淀有形的物质储存在五脏之中。
《灵枢·论痛》指出,人体“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腠理的疏密与三焦元气和主一身之表的足太阳膀胱有密切的关系。《灵枢·本藏》:“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气、肾阳衰减,腠理也变得稀疏。《灵枢·天年》:“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空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藏府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佛家说人体是个臭皮囊,可是活人是个充气的皮囊。充斥在体表甚至散发到体外的气,中医叫做“卫气”,是保卫、护持的意思。卫气的来源一是人体元精所化,通过三焦散布到腠理,二是水谷经过消化,加上呼吸的清气,通过肺的宣发,散布在体表。
这种气,普通人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比如我们常说的喜气洋洋、杀气腾腾、死气沉沉、英气逼人、满脸晦气等描述的就是这种感觉。有的人一见钟情、一见如故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缘故。猎狗能够追踪罪犯,是因为它能闻到这种气味。乌鸦能闻到将死人的气,所以会在病人家附近盘旋,故被认为不祥。中医针灸经络的三百六十一穴位,都依其气象而命名,突起的叫做腧、陵、丘、墟、突,凹陷的叫做穴、井、沟、谷、溪,回流的叫做渊,平静的叫做池,波澜壮阔的叫做泽、海,生动活泼的叫做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史记》记载,扁鹊在随长桑君学习中医以后,练就了“视见垣一方人”,也就是可以看见墙那边人的功夫,才出师给人看病,能“尽见五藏症结”。中医讲的“望而知之谓之神”,就是指这种望气的能力。否则人们就不会理解扁鹊为什么站了一会儿看了几眼,就能诊断出齐桓公的疾病。
腠理的开合则受卫气的控制,因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灵枢·本藏》言,卫气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还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脉度》谓:“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分肉是肌肉间隙,腠理是表皮的缝隙,肥是饱满充盈的意思。如果把细胞比做山的话,腠就如同两山之间的山谷,理就是多个山谷连接成的沟壑。腠理肥,则间隙小;腠理疏,则间隙大。大多数女性关注的皱纹的问题,其实就是元气或者说卫气不足,导致皮肤失去弹性,腠理疏松所致。与其去做手术拉皮,打肉毒素杀死神经,搞一张没有表情的面具鬼脸,不如温部丹田,涵养元气,疏通三焦,充盈皮肤。
外部环境寒热变化,影响腠理开合。《灵枢·五癃津液别》谓:“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内部环境,特别是心境也会影响腠理开合。《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谓:“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腠理是体内真气外散之处,也是外邪入侵之处。《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所谓虚邪就是无形的邪气,也就是细微的肉眼看不见的邪气。俗话说:眼见为实。肉眼能够看到的,包括借助显微镜能看得到的细菌、病毒都是实邪。虚邪能够从看似无缝致密的腠理侵入人体。
《素问·皮部论篇》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新修本草》序:“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肓,其于夭折。”
就防病而言,腠理致密,开合自如是关键因素。就治病而言,疾在腠理,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成语“防微杜渐”,可以作为腠理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徐文兵《字里藏医》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1、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从学到习·知行合一
学习学习,边边习
习比学更重要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关注梁言相劝,让我们一起学习一流的好书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4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养胃的饮食,什么水果有养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