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医的两套理论

金樱子 2023-07-29 00:17:57

“陈亮工作室”,关注后更多精彩!!

八九年前,看黄煌老师的《经方的魅力》,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中医的思考、想法还有临床的案例。每篇文章短小精悍,但却直击要害。我现在使用的很多治病方法和经验,也常常从他的文章中汲取养分。比如猪苓汤治疗尿路感染;大柴胡汤治疗哮喘;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桂枝茯苓丸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等。

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和患者沟通中碰到的问题,和我的患者说下我们中医的两套看病治病的理论。尤其当有中医爱好者过来看病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些情况,那将会让看病流程顺畅很多。(《为什么不同医生开出的处方不同?有时还都有效》)

大凡中医,都有自己的两套语言,一套用来和病人解释病理医理,为什么这样看病开方子;一套用来记录自己是怎么真正的看病处方针灸,这个病是怎么思考的,怎么来路,怎么去解决。为什么有这样两套系统呢?那是因为对象不同。一个是对患者说的,一个是对自己说的。

那是不是说医生口是心非呢?完全不是,这套方式是经过了千百年验证了的行之有效的话语系统。我看到有些初为中医的医生为了给病人解释某个问题,搞得焦头烂耳,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把应该对自己说的,对同行说的一套东西给患者说了,但是患者完全听不懂,常常是患者越听越迷糊,越听越没信心。这两套语言,西医也有。只是因为很多现代医学的词大家更不感到陌生,所以不觉得罢了。

有时候这些东西有重叠的地方,但是更多时候是不一样的地方。给患者说的,目的是要患者能够听懂,用通俗而接地气的方式讲出来。有时候患者需要一个“诊断”,一个“理由”,西医的很多东西,讲起来头头是道,听的人也仿佛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真正有几个人懂呢?完全是因为西医的很多话是现代大家耳熟能详了,大家自己以为听懂了而已。什么是毛细血管,什么是梗塞,什么是动脉,字都很熟悉,仿佛就听懂了。

反观中医的很多术语,大多数人听都没有听过,更不要说懂了。所以对患者的话,务求通俗易懂,没有学过医的也能够听懂。这样就决定了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风格,或者说不同的医生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风趣幽默,谈笑间把患者的疑问通过打比方解答了,还在不自觉中进行了“话疗”;有的不苟言笑,以效果为先,因为一说患者听不懂;有的就故弄玄虚,说的神乎其神,但是最后也看好了病。

另外一套呢?是说给自己听的,是真正思维运行的道理,是用来治病的,可以和自己交流,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开的方子,即使我没有记录任何病历,如果看到病人,看到方子组成,结合自己那个阶段的用药习惯和经验还有理论认识,常常都可以反推出上次看病的患者的情况,但别人可能就看不出来。比如我开的桂枝汤加了茯苓、建曲、陈皮,结合最近研究太阴里证,那可能我就反推出是不是看的拉肚子,呕吐的感冒的疾病?开的补中益气汤合了六味地黄丸,结合患者情况,可能就反推出当时是不是看的月经量少的情况。

这些就是我自己的看病语言。这些语言还可以和同行交流,就像计算机的编程语言,有C++,有java语言,患者不需要懂,只要同行之间懂,能够交流就可以了。这套系统的解说涉及到大量的中医专业知识,比如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什么是五脏六腑?什么是阴火?什么是气化?什么是方证?什么是病机?什么是六经?什么是卫气营血……这些才是看病使用的语言。

不同方向的中医,不同门派之间的中医,这些东西有些甚至都不相通的,他们用这些东西治病救人,分析疾病,是看病的底层逻辑。有时候很简单粗暴,一看到壮实,胆囊炎病人,可能就直接“大柴胡汤证”,然后直接开古代名方大柴胡汤,然后病就好了,没有过多的解释,截拳道,直来直往,但是效果却惊人。也有些通过五运六气的原来来治病,流行节气然后有几个大概方子,同样能够处理很多疾病,但是这些东西如果用来解释,很多人却不理解。还有六经辨证,比如现在临床很多一类鼻炎,就可能是“手太阴风湿表证”,这个诊断就是我的中医语言,如果把这个和病人说:你这个是手太阴风湿表证,患者肯定满头雾水。但是我换一套语言,说你的这个是鼻炎,外面有了风寒湿,在肺窍鼻子这些地方,病人就相对听懂了很多。

如果哪天不需要用两套语言了,那可能就是中医非常普及非常多人懂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是同行了,但这是不现实的。毕竟医学是非常专业的学科,更何况是中医这样相对非常冷门的专业。所以有些爱好者说,你给我说说这个为什么这样?还非要刨根究底,如果没有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根本听不懂。我说你这个是肝病,那你可能就问,我检查了肝没有问题。但是哪里知道中医的“肝”包括的范围何其广,或者我说你这个是“厥阴病”,你是不是会骂人?那只好用另外一套系统来解释了。

DR.CHENLIANG

中医师

200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医系,后求学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工作室。处方用药得益多师,曾到广州、深圳、南昌、上海等地跟师学习。

擅长:纯中药治疗感冒发热和感冒后遗症、疲劳综合征、咳嗽、鼻炎、脾胃病、颈肩腰腿痛、失眠、头痛、脱发、眩晕、胃病、自汗盗汗、痤疮和湿疹等过敏性疾病,亚健康调理等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发热、腹泻、消化不良、咳嗽等儿科病,白带异常、外阴瘙痒、乳腺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月经量多,月经推迟提前等月经病,产后身痛、产后乳少、产后虚劳等产后病有心得。

自说自话,不想指教!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医道再精难愈不信之人!

你知道中医都有哪些玄而又玄的理论?

中医中的痰湿,虚,实,热症,寒性体质,还有五行配五脏等等,都是玄的理论。舒筋活血疗法弄不懂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两页肺中是心脏,心是火,肺是金。应火<心>克金<肺>才合理,可心中的血要输入肺内,进行新鲜养气调换,有促够养气的血液后,通过肺的压力,把新鲜血液输入心脏,它们不克呀?是互相利用,相扶相承的,咋会心克肺呢?这不是玄,是瞎编胡造。又如痰湿,痰就是痰,湿就是湿。痰是人吐出来的痰。湿我就不理解了。但我看讲座,是指病处的痛,肿,痒叫痰湿。那就更错了,凡是痛,肿,痒,都是血液循环出了障碍,才会有病。血液循环好,就是免疫力。

中医理论有什么

1;中医原为中用,西医原为西用, 2;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产业之一,中医理论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各种剂型或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 3;西医主要手段是手术,通过解剖对人体的病变组织进行直接治疗,他的发展依赖于药物化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医疗器械诊断,采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 4;由于中药西药药性不同,对同一种病采用的治疗方法不一,疗效也就会有不同,中医常用于慢性病,西医常用于急性病。对于“病”的概念,中医和西医的认识大不一样,已故名老中医任应秋先生曾经对“病”的概念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任老先生的这段精辟的论述:“西医所称的病,大多数是取决于病原体,或者就某种特殊病变的病灶而命名,或者就生理上的某种特殊变化而命名。总之,西医的病名,必取决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是比较具体的。”“中医的病,或与病因的性质而命名,或与突出的症状而命名,或从病机的所在而命名,虽然比较抽象,但它却往往能从整体观出发,局限性比较少。”(引自《任应秋论医集》第108页)。所以,中医和西医关于病的概念不同,如气虚包含许多机体的功能不足,但西医并不一定作为疾病对待。西医的炎症,在中医有湿热、实热、虚热之分,具体的还有心火、胃火、肾火等等的区别 .
求采纳

中医对人体微循环有怎样的认识?

中医是从整体来看待人体,并没有有关微循环的探索,中医临床治病是方证对应,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组症状,用这几味药可以治疗,形成一个方子。举个例子《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方: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中医关注的症状和西医是不一样的。中医没有微循环这个概念,如果非要在中医理论中找到与微循环勉强可以对应的概念,也无非是气血周流啊,细小络脉啊,卫气流行啊,之类的。但任何概念都要放置在适用度高的背景当中,才有解读的意义。这些说法的价值和内涵,也只有放置到中医理论系统当中,才有意义。强行将中西医理论进行对照,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但是又非常愚蠢的行为。

中医和西医两者在医治疾病时理论和应用区别是什么?

最本质的区别是西医在找证据,中医在找原因。西医在治疗“零件”,中医在治疗“生命”。医生其实就是人的修理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一台设备的电路板很容易控制失灵,西医思维的修理工就直接去修线路板或许更换线路板,而中医思维的修理工就会去搞懂输入的电压电流,线路板运行时的环境,然后再搞一些神秘兮兮的事情,比方调整电压电流,比方给环境除湿等等。
西医的框架认为人体是一个个器官组成的,哪个出了问题修理那个。中医的框架认为人体就是个系统,只要出来问题一定是整个平衡系统失衡,于是就调整平衡。所以,西医是小而治之,中医是大而化之。各有千秋。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3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