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毛小妹第10期五运六气初级班

健康管理师 2023-07-28 22:51:22

丁酉之年毛小妹老师和先生白医生在张会长的盛情邀约下从纽约跨越赤道来到遥远的澳大利亚传授五运六气知识。这次巡讲横跨澳洲三大省。我们何其幸运有缘与毛老师相聚在美丽的黄金海岸,搭上第十期的五运六气初级班,登上了开往五运六气巨轮的风帆,开启了新的航程。感谢毛老师的精彩授课!! 感谢张会长团队的无私奉献!!感谢一起学习的同学朋友们!!期盼来年再相约。

美丽的黄金海岸 昆省团队精心挑选的住宿和课堂

毛老师的讲课风采

毛老师的针法演示

感谢辛苦忙碌的张会长和会务干将们

我们的午后课前准备 打坐数呼吸 平心静气

我们来自澳洲的四面八方

毛老师的课激发了同学们对五运六气极大的学习热情,有地下党组会议,有挑灯夜读,甚至连登机前的片刻都不放松

再赞一下我们可爱的毛老师 具有洪荒之力的表情包

人的体质竟然与气候有这么紧密的联系

为什么讲一下六淫的概念呢?

因为中医认为人跟天地是三位一体的统一体,西方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体。但东方的思维呢,要把“天、地、人”三才统一在一起,比如说《黄帝内经》中说到:“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体)。”对应人体三焦的治疗方法也就有了差别。比如:“上焦如雾”,“治上焦如羽”,于是可以把上焦想象成跟空中的雾露一样稀薄,治疗靶向如同羽毛轻浮于空中;再如“下焦如渎”,“治下焦如权”,下焦是跟下水道一样的,治疗时要选择味厚的中药像秤砣一样才能将药性沉降下去。同样是“清热解毒燥湿药”,黄芩能清肺热,在天;黄连尤清胃火,在人;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在地。再如,脚下有涌泉穴,肩上是肩井穴,井口在上,泉水深深。天时有四季更替,方位有东西南北。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和《异法方宜论》里面也都讲到,由于天时和方位的不同,气候类型的不同,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疾病类型和治疗方式方法也就有很大的差异,这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其中,说到天时的时候,就要说到天地之间的六种气候类型,它们代表着六种能量的输布状态,他们依次是“风、火、湿、热、燥、寒”。如果按照五运六气规定的名称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和太阳寒水”。我们可以理解为气压(风、暑)、温度(火、寒)和湿度(燥、湿)的变化。

六气与六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六气的过度发挥,我们叫做六淫,为什么这么讲?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此地下起雨来,一个月都不停的。雨不大,但是又不停。《道德经》里面讲“暴雨不终日”,这里的雨却下起来没个完的,“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这种超出正常发挥水平的状态,古人叫做“淫”。

能够接受的欲望是正常的,但是超过一定域值的时候,我们就叫它“淫欲”。那么六淫,就是六气的各种过度发挥。六气的过度发挥与人体就会产生一个感应。比如春秋时皮肤的干涩和桑拿天时人们产生的憋闷感。每个人产生的状态感应程度不同。尤其是你这个人出生在哪一年,是风火年出生的?还是燥热年出生的?还是寒湿年出生的?在你的一生当中就会跟这样的一个气机相感应。这是毛小妹老师的研究发现。

什么叫感应呢?我们看一下《易经》里面的咸卦,咸卦上下两个卦,一个是少男,一个是少女。少男跟少女在一块儿的时候,内心戏特别多,一下子都被对方给感动了,我们说这种少男少女一见倾心的心灵接触,“通!”小鹿就跳了,我们叫做感应,这就是“咸卦”的来由。感是“咸+心”。单一的方面产生不了感应。人体的生命状态也需要与“大自然”相互感应。

由此,我们便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六气”和“六淫”了。

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什么意思呢?就是风病一般都会伴随着其他的疾病出现,比如说风跟湿夹,风跟火夹等等。那再呢,风邪发病的状况比较骤烈,中风、抽搐这些的都是非常骤烈的。第二个呢,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邪分阴邪和阳邪,风邪呢,因为它能动,所以它属于阳邪。其性开泄,就是风邪一来了以后,这人的汗就开始没完了,人就被打开了。比较好的东西就被抽离出来,抽风,就这样一个状态。腿抽筋,很多时候是因为血液和肌肉中缺钙。

“风邪易袭阳位”,就是说风邪善于往上走。在人体所有的经络当中,所有的阳经都能上头,所有的阴经都不能上头,唯独厥阴肝经,它是可以上头的,所以我们说的“怒发冲冠”,人一生气,呯!那个气就能顶到头顶上去,让人感觉要气炸了脑袋一样的头痛,就是风邪,内风。另外,风善形而数变,什么意思呢?就是风邪发病,有时善于走窜,比如风疹,就跟风一样,一会儿窜在这儿痒,一会窜到那儿痒。

最近到了五之气,厥阴风木为客气了,这个时候秋行春令,本来秋天应该降的,但这时候客气又升上去了,所以最近这一类的皮肤病、大汗淋漓的,还有中风的前兆病人就特别多了。我发了个小视频,你们跟着做,伸出手来手会抖的,都要小心一点,这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包括左脸逐渐变小的,这些都要提早去干预,最好就去针灸。风疹,长期的过敏性的皮炎或者皮疹的,可以在四个穴位放血:血海、膈俞、尺泽、委中,都是可以放血的地方,艾灸风池、风市、肺俞、膈俞。但是一旦你发现有这类的疾病,还是尽早就医,因为风为百病之长。

如果我们要给风邪一个比喻,风邪类似于看不见的烟囱,里面的暗流涌动。

寒邪

顾名思义,寒邪是一个阴邪,所以它一般不走窜,它在哪儿冷就是在哪儿冷,所以给我们艾灸提出来很好的一个方式。你去看你的腹部也好、背部也好,尤其有些女士带脉附近,总感觉这个地方很凉,还有肩膀、膝盖、手肘也是很凉的。可以去拔罐,可以去艾灸,

凡是你看那些总是手脚冰凉的人,一般都不喜欢运动,运动是能加快血液流动的。寒是阴邪,易伤阳气,这个人的阳气就振奋不起来了,总是萎靡的状态,被压制下来了。我们要告诉他:“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第二个呢,寒性凝滞主痛。当我们摸到大冰块儿时间长了以后,你手除了感觉到凉以外,还有一个很痛的感觉,就是寒性的东西一般都会带来疼痛,这比如说我们被寒风拍着了以后的身痛、骨节疼痛,这就是寒邪对我们的影响。除了冷饭,会胃痛等等。

你比如说到冬天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把后腰冷到了,你就感觉那个肾是在抽搐的一个状态,那个地方就空掉了,总是很冷很冷,很空很空,很紧很紧,很抽很抽的这样一个状态,这就是寒邪主的一个收引的状态,它主收引。第三个,它是阴邪的,所以它具有收缩、牵引、痉挛的特点,它容易带给人一个疲倦的一个感觉,这是寒邪。

有些人那到冬天容易抽筋儿就是因为太冷了,血液循环不畅,钙的吸收也出现问题了,你见到夏天抽筋儿了吗?一般都是冬天抽筋,就是寒邪主收引、主牵引,主收缩、牵引、挛急的这样一个特点,如果说是艾灸的话呢,我们一般配穴有身柱、大椎、命门、脾俞,然后还有关元和神阙、中脘这一类型的,就是在任督二脉中心的这些穴位,尤其是至阳穴。为什么有至阳穴和至阴穴?过去人在农田劳作的时候总是弯着腰,此时人的最高点的那个地方恰好就是至阳穴,那个时候是离太阳最近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的疏通,对人体的振奋阳气是带有非常的好处的。还有一个手腕上的阳池穴。阳池穴得到热量可以输布到三焦,这是《针灸针髓》里代田文志氏老师善用的穴位。膝关节冷的时候,你可以灸两个膝眼,反过来灸委中,委阳。这些穴位都特别好。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你哪儿冷就灸哪,这里说的是一个冰箱型体质。

寒是阴邪,易伤阳气。

寒主凝滞主痛。

寒主收引、痉挛。

暑邪 热+湿

暑邪这个大家知道,它蒸笼型的体质,湿加热,一般的我们可以讲它是一种湿热,尤其是在南方,湿热体质的人足太阴脾经的运化功能失调,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上都可以摸到湿结。然后我们讲到暑邪呢,中暑就产生在这个时候,学生会有暑假。暑邪会引起流汗。暑也属于阳邪,其性炎热,热相特别明显。热性升散,最容易伤津耗气,你看这个人中暑了,又热,然后又蒸腾他体内的津液,需要大量的补充水分,这就是他当时的一个伤津、耗气,又伤阴又伤阳的这么一个状态。暑邪易泛头目,内扰心神。

我们说暑必兼湿。阳潜入于阴,我们叫做寐,睡觉的时候阳气、卫气进入到营气之下的时候,就是内流到脏腑的时候,人要睡觉了。阳加阴就是汗,阳气逼迫阴液出来的过程就叫做出汗。所以这两天我们就有点这个状态,就是本来呢,随着降,就是我们说这个秋天的时候让我们能够降气的,都把人身的气往下去降的时候呢,反而厥阴风木又飘起来了,不让这个阳气沉降下去,它在阴气之间又干上架了,所以呢阳气推着阴气外出,尤其是我们的身体对应这个时间比较有感应的人就大汗淋漓。

毛小妹老师推荐的食疗方是黄芪小米粥加醋。黄芪补气。醋是酸的,主收。

暑邪就是我们说的这种蒸笼型的人格,一般在南方有。

湿邪

湿邪,我们比作烂河床体质。河里的水位不高了,底下又都是淤泥,游泳游不了,养鱼养不了,河沟都臭了,它是这样一个体质。湿邪是阴邪,这个水是不动的水,具有不正常的水液代谢,最容易伤阳气,阻滞气机,因为它不动了。河流里边的水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的虚河沟里没水了,河床已经干了。第二种的因为瘀,挡住了正常水液的流动,这个也会出现虚,就是因为瘀而产生的虚。舌下有两根紫黑的青筋的,小腿静脉曲张的,都是血瘀之象。可以用三七粉。湿性重浊,湿邪会产生一些沉重的、秽浊的症状,比如说痹症,淋症一类,湿邪一路沉到你的泌尿系统。当然了,湿邪也会表现在脸上,比如说这种过分的青春痘儿,油脂过旺分泌等等。

我们说湿性是粘滞的,总是油懵懵的一个停滞在那儿。一般这种病呢,一点时间还治不好,它的病程比较缠绵,容易反复发作,为什么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就在这儿了。寒邪灸一灸就热了,湿邪重的人如果自己艾灸,也许会越灸越麻烦。湿邪重的人,尤其湿热之类的,一般需要就是专业老师来灸了。自主调理最好是刮小腿内侧的脾经,阴陵泉经过地机一路刮到三阴交,这叫“三皇穴”,最好是肝、肾、脾三条黄金线一起刮痧。

燥邪

燥邪就是我们说的那种总喝水,总是不解渴,总是觉得口干舌燥的,喝了水还一直不解渴,然后呢,总发脾气,尤其更年期就有这种症状,还有肾阴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肾经也是经过咽喉的。糖尿病人出现了消渴的症状也是这样的。一个燥邪的症状,人会表现出来情志上的不太稳定,郁燥啊,或是狂躁等等这些的症状。它是燥邪,容易伤津液,就是说你怎么喝水都不行,所以如果给他一个比喻的话呢,他是沙漠体质,沙漠就是很热,但是下点雨就没了。它会干涩,干燥涩滞。燥型是阳邪,容易伤到阴津,诸涩、枯、涸皆属于燥。比如感觉到眼睛的干燥,头发的干枯等。头发是血之余,血液没有了营养,头发自然干枯分叉。中医治本,用好的洗发水营养素是治标,你选哪个?燥胜则干,就会伤这个阴津,损伤津液,尤其是损伤津液的两种量,一个是容积,一个是溶质,水液不但减少了,血中的精华也随之衰减。燥邪最容易伤的是肺,我们讲肺为娇脏,特别容易受到干燥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在干燥的秋天,就是现在。肺燥可以吃点秋梨膏。燥邪盛的人是一个沙漠体质。

火邪热邪

刚把火邪跟热邪放到一起,因为都差不多,火是阳邪,其性上行。他有一个翻灼上延、发病急速、传变较快的一个特点,我们感冒稍微不治,立马就传遍到下一个状态了,一般那种风热感冒就是这样的。温病派所擅长治疗的流感就是这样,推荐大家看一个电影,讲温病名医吴又可的《大明劫》。火邪最易伤阴津耗气,因为热为阳邪,热会破阴津外出,气随津脱。热邪一进来,就把水液给逼出去了,水液里面自然都有气在里面,所以的水液、津液跟气都会被热邪蒸出去,这人整个一个脱相。

火热之邪最容易生风动血,林子一着火,如果再刮风,火借风势,风借火威,立马风火相煽,会造成这种肝风内动,血热破行的这样一个状态,比如说中风都伴有热相,还有一个小孩儿的高热,这种惊厥高热的一个状态都会有抽搐的症状。再有一个,火邪易致肿疡。火热外攻,攻到皮肤表面的时候,可能变现为恶疮,就是这样。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就是六气过度发挥或者与某些特异体质的人想感应产生的体质,我们说过人体分三种体质,风火、燥热、寒湿,这三种体质跟气候有直接对应的频率关系。六气更迭或主客之气相争的时候,有一类人主动就表现出来相应疾病,这是一种波频共振的状态。所以,当你知道自己的体质时,到这个时间里面主动防范一下就好。

干支历的中医上的应用

十二支纪十二月的办法其实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在《阴阳别论》中所说的与人体十二正经直接对应的十二个月,即“春季划分寅卯辰,夏季划分巳午未,秋季划分申酉戌,冬季划分亥子丑,总共十二个月。十二脉,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之脉。十二脉与气数直接对应,所以与天地之气相互感应。”十二支与十二正经直接对应表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经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阴阳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经脉之气对脏腑组织的输注,同样受到时令节气的影响,如《灵枢·五
乱》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经脉盛衰与四时阴阳消长同步的周期特点见右表“经脉盛衰年周期表”。
《素问·脏气法时论》强调:"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这种经脉主时节律,更符合《黄帝内经》的脏象理论。 金元四大家张从正十分注意疾病发生与天时变化的关系。他最推崇"春宜吐"、"春夏宜汗、"秋宜下"的治则,同时又提出"四时有急吐者,不必直待春时也","设若秋冬得春夏之病,当不发汗乎。但春夏宜汗而秋冬难耳","设若春夏有可下之疾,当不下乎。此世之庸工跼跪迁延,误人大病者也。皆日夏月岂敢用过药泻脱胃气。呜呼!何不达造化之甚也"。
张从正认为,用药还要考虑季节因素,张从正《儒门事亲》在"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一章中讨论此问题,如"午未之月多暑,宜辛凉解之:子丑之月多冻,宜辛温解之"。其说法有积极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出生时间与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癫痫、脑肿瘤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那么出生时间是否与脑卒中有关?中医学者余丹和张苏明对此做出了科学研究。其方法为:832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832例无脑卒中病史和脑卒中征象,按1:1比例与脑卒中组配对性别和出生年份相同而年龄相近者为对照组.采用太阳历和干支历记录研究对象的出生时间.采用圆形分布法等,统计分析各出生时间序列与卒中发病频数、发病年龄、性别、脑卒中病变性质、脑卒中病灶侧别以及与脑卒中死亡的关系。结论:脑卒中多在较寒冷的冬季风季节出生。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有以4个出生月份为周期的4月节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与出生10日十天干周期关系密切。脑卒中的卒中病变性质与出生千支60甲子日周期关系密切。脑卒中的卒中病灶侧别有以4个出生年份为周期的4年节律。
美国的中医学者毛小妹和白贵敦更是提出"五运六气阴阳十体质三分法",把五运六气的干支周期分段,直接对应此时段出生人群的体质.相当于把一段时空内群体的生日作为划分体质的范围值,提取相似特征的体质、多发病和生理低潮期概率为参考数据,作为对同类生日患者的体质、健康或疾病的理论评估.从而补充了中医"天道气数"的信息缺失。 用于推演中医运气学说的数学模型干支历,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中国特点且非常先进、科学的天文年历。这是因为干支历历元的确定,干支历干支组合是有着深刻天文背景的,既包括了地球的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反映了太阳对地球辐射量变化规律,也包括了月球及太阳系其他行星对地球表面大气循环,包括大气中水汽循环的规律性、决定性作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是现代气象学研究中的重要因子。
运气学说的推演工具干支历,其干支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反映天文因子对地球的作用特点。干支历是用代数学(代数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方法作为处理天文数据的基本计算方法。中国古天文学将地球作为相对静止质点来研究太阳、月球、太阳系五大行星等对地球的不同时空作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并以此建立干支历的数学模型及赤道黄道坐标系也应该是一种有用的模型。
以干支历反映的地球气象气候变迁周期、个体遗传体质、健康特征、相关疾病的不同年龄表达等有直接联系,并可以中医运气学说中用以推演运气变化的不同干支组合进行可重复性分析与探讨。此古法其中一部分为二十四节气导引术,相传为唐末五代宋初时期,我国著名的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陈希夷所创,关于二十四节气导引术完整的记载,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文献为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的《保生心鉴》一书。该书重点介绍了“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序”,依月令之顺序,分述一年中每个节气后的导引方法以及主治病症等,并配有精美的图像。图文并重、简单实用,对后世影响较大。1895 年,美国德贞(J·Dudgeon)将其翻译成英文而开始在海外传播。古法其它部分分别为唐朝孙思邈(被后人誉为“药王”、“医神”)、晋朝许旌阳(即许逊,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等)、明代髙濂等所创。
一、正月(即寅月,“正”是基准月、第一之意,下同)养生法
正月为孟春(又叫孟月,即每季第一个月,仲月为第二个月,季月即第三个月,下同。),春令虽至,其气未臻,冬残未尽,春寒极易伤人。善养生者,仍须固密,勿泄其气。冬气已衰,肾脏失时,故易受病。唐朝孙思邈指出:"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太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明代髙濂指出:"孟春之月……坐卧当向北方。"
导引法如下:
1.宋朝陈希夷立春正月节坐功: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
坐功:宜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3次。
治病:风气积聚,项痛、肩瞎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2,雨水正月中坐功: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诸侯悉治。
二、 二月养生法
二月为仲春,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中。《春秋繁露,阴阳出人上下篇》指出:"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养生者'当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太热,安静神气,以法生成。……生气在丑,卧养宜向东北。"在饮食方面,孙思邈指出:"二月肾气微,肝正旺,宜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
导引法如下:
1.晋朝许旌阳坐功二式:其一,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风。又以手掩项后,使面仰视,使项与手争力,去热毒肩痛,目视不明,积风不散。
其二,以两手相重,按髀,左右极力,去腰肾风毒之气及胸膈之气,兼能明目。
.......(篇幅所限,不再多列) 十二月气法,原载宋朝《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练此功法可除胁腰之厄,并可目明清爽,主要是能增寿延年。
其文有曰:要知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昼夜百刻,俱在导引之说。究此气候,常无灾缠,延年长久。如遇立春正月节后(即寅月),每日子丑二时,将手按两内肾,转身耸引,各三十五度,吐纳嗽咽如意。堂能尽其功夫,虽不足以成大道,亦可以发散眉背经项积滞风之疾,身轻体健。……三月(即辰月)淸明节后,丑寅时,正坐定,左右手硬前引祖气七八度,清液浊吐三二,其工功夫三五次,如此却腰肾胃虚积滞,寿命何不增孚!三月中,每日丑寅时,平坐,换左右手,举托移肾,各三五度,华池水下咽中丹田,或二三次,可去脾胃淤血,工夫长久,身安轻健……十二月节后子丑时,正坐静工,一手抱袓根,一手运脐中,运气荣荣,不放不收,顺顺安相根祖,发生之后三五度,依法元违,养命远久。……

刘康林简介

刘康林 ,男,59年出生

祝总骧312经络锻炼法传承人

高级中医针灸师

高级按摩师

高级少儿推拿讲师。

国家人力资源社会劳动保障部儿童中医调养项目办小儿推拿培训讲师

青岛市立医院妈妈课堂小儿推拿讲师

泰安医学院小儿推拿培训讲师

曲阜中医学校小儿推拿培训讲师

云南圣德中医馆小儿推拿讲师

重庆渝杏堂中医养生小儿推拿讲师

青岛康林儿童健康管理公司创史人,康林小儿推拿创编人。

从事保健养生行业30余年。

学习研究儒、释、道传统经典文化和技能。

擅长用推拿、古中医导引术为小儿做保健、调理身体,其效果显著。

现在青岛康林儿童健康管理公司从事小儿推拿和教学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广小儿推拿。

1995年,拜著名气功学者庞鹤呜为师,在恩师身边工作五年。

2008年,拜师中国宇泉罐诊罐疗发明人,李玉泉教授学习罐诊罐疗。

2013年,拜世界五运六气协会会长毛小妹博士学习《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

对运动养生、太极养生、气功养生、中医养生有一定的感悟;深感中医养生的博大精深和显著的效果。

在学习和研究《三字经》小儿推拿和其它各派小儿推拿的基础上,汲取其精华,独创一套康林小儿推拿理法,具有九大特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1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