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太阳寒水司天治皮毛病的重要性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8 21:32:45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毛小妹老师最新动态!

太阳寒水司天治皮毛病的重要性毛小妹、白贵敦

美国纽约白羽医馆

2018-8-25

该文已发表在《首届世界中医五运六气大会》会刊说起“太阳寒水司天”人们会觉得陌生,但是说起2018 年春夏的气候恐怕北半球的人们都能留下雪、雨、冰雹的记忆。3、4 月间,纽约几乎每周都有降雪。北京在清明节罕见地下了一场雪。黄河流域的气温如过山车,甚至一个礼拜经历了春夏秋冬,脱了棉衣穿短袖。进入5-6 月份,中国多地出现冻雨、雪、狂风暴雨或雷电冰雹等灾害。7 月上旬暴雨更凶,以日本高知县鱼梁瀬降雨量最猛,72 小时内1200 毫米,超过上海平均一年的雨量!泥流吞没了城镇,剥夺了百余人的生命。

?1976丙辰年,上了岁数的北京人还有印象,大暑节前后高温大雨,接着7 月 28 日唐山发生了毁灭性大地震。

?2006丙戌年,夏至后北京连续下了26 天雨,降雨量等于四年的雨水总和,大暑节当天暴雨淹了京城。

?2012 壬辰年,同样是大暑节,北京黑云蔽日,下了倾盆大雨,立交桥下还淹死了人。

今年是2018 戊戌年,大暑节前后北京还将有高温、高湿、暴雨淹城,交通瘫痪,记住下雨天少出门哟!

▲【组图 1春季气温变化剧烈】

上面列举的年号中都出现了“辰戌”,莫非这就是属龙的辰年和属狗的戌年的特征吗?正是如此!辰戌都是太阳寒水司天的年份。什么叫太阳寒水?这名字很矛盾噢?与人体背部的太阳经有关吗?司天又是什么意思?2018 年夏季的大雨冰雹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疾病或隐患呢?让我们翻开《黄帝内经》寻找答案。

1、太阳寒水

1.1 太阳寒水——主冬寒之气

古人把一年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平均分为六段,每段主时1/6 年(60.87天)。

初之气从厥阴风木(开始)

二之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太阴湿土

五之气阳明燥金

终之气太阳寒水(结束)

其六段气化的性质用风、热、火、湿、燥、寒来代表。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气候周期,称为“主气”,每年相同。显然,太阳寒水指的是终之气的时空,是一年中最冷的60 天。

1.2 感悟太阳寒水之名

我曾经问过父亲,也查阅了很多书籍,没有找到六气和六经命名的由来。直到1999 年夏天一次乘坐飞机,窗外阳光刺眼,正想拉下遮光板,忽看到窗外蓝天干净至极,棉絮般的白云飘过脚下,白皑皑的雪山在云层之下时隐时现。当时屏幕上显示的机外温度竟然是零下64℃摄氏度。哇!这不是“太阳-寒水”吗!真是高处不胜寒啊。

难怪古人用“阴阳”来表达我们生活的宇宙,阴远远大于阳,发光的星星不到10%,极寒与黑暗才是永恒。阳化气,阴成形,地球本不发光,属太阴。地球万物生长靠太阳,《黄帝内经》称为“天运当以日光明”。我们看到有生命的动植物都是阳光雨露所化生,都在感受着阴阳的波振而获得能量。

白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地面的水汽在阳光温暖下向上蒸腾,高空温度低,云气凝结成雨。经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相同地区,山顶晒到的太阳比山下多,日照时间也比山下长,但是山越高,温度越比山下低。当太阳从西方落下,云雾凝聚成溪水顺山而下,因此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海拔超过4000 米的山峰则终年积雪,中国青藏高原连绵的雪山,形成了黄河长江的源头。在白天“太阳”最盛的地方,夜间却是水聚成冰的最寒之地。因此“太阳寒水”表达了地球表面昼夜温差的最大变化。

那么,为什么古人用“太阳寒水”命名终之气呢?按照天为阳,南为阳,日在中午晒到阳光的地表为阳,故太阳代表“三阳”。冬腊月是北半球最冷的时段,空气中水汽凝结成冰,封藏入地下,湿度最低,天净日明,地表变得最寒,故用寒水表达冬藏的气化特征。太阳最明为火之标,地气最寒为水之本。“太阳寒水”可谓实至名归!同理三阴三阳为天之标气,风热火湿燥寒为地之本气,则是六气命名的原则。

1.3 太阳经从本从标

太阳,在天为日。在地为中午的“太阳地儿”。脊椎动物的头和脊如同山峰,白天晒到阳光最多。故背为阳,其经络命名为“太阳经”,属三阳。

太阳经分为:

手太阳小肠经,从头走手小指外侧;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小趾外侧。

太阳经覆盖整个头、颈、项、背和腰骶四肢的背面,散布于皮毛,为浅表之阳。多血少气,主开阖汗孔,排汗以调节体温和体液。

天人相应,每日巳午未时段(9 点至15 点)属太阳,是太阳经排汗功能最大之时,张仲景称此为“太阳病欲解时”。每年的夏至前后各30 天,为三之气少阳相火,人体卫气布于体表,帮助长气宣发,排出积在深层的陈寒痼冷。故太阳经从标热化。每日午时心经当令,心通于夏,五行属火,心阳应于太阳之表,故心与小肠经相表里。

夜间卫气入阴分,太阳经汗孔收敛,膀胱排尿增多。冬至前后各30 天,终之气太阳寒水主政,日照时间短,腠理固密,内外供给体表的阳气最少,皮毛变干,太阳经从本寒化。肾通于冬,五行属水,寒主凝藏,与太阳经水从寒化的本气相同。故肾与膀胱相表里。夜与冬,人体体表御寒能力最弱,也是最易感受寒邪的时段。

古人用天人相应的宇宙观划分三阴三阳,命名六气与六经,直观且大智慧。明白了太阳寒水与太阳经从标热化从本寒化的共性原理,医者足以“见病知源”,何愁不生正确的诊治思路?天地高下之位,子午寒暑之时,汗孔开阖之功,寒邪伤阳首范太阳之理,尽在标阳本阴之命名中,绝哉、妙哉!

1.4 太阳寒水司天——夏行冬令

刚刚讲过太阳寒水在冬天,为终之气,怎么又成夏行冬令了呢?其实这是主客两个层次的周期迭加。

主气层次:产生于地球绕日的回归年周期,固定不变,属于地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六气,静而守位。

客气层次:产生于有肉眼可见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它们有各自的轨道半径,绕日周期长短不一,每年与地球相会的时间也错综复杂。古人把五星的影响称为“客气”,好像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影响到主人的生活秩序。客气是改变春夏秋冬四季常态的最大能量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我们的祖先花了数千年才找到日月五星的会合周期,即六十甲子周期农历。

打个比方,把60 个年号的标签贴在六十个大柜子上,每个柜子有六个抽屉,分别贴上初、二、三、四、五、终之气,存放相应的 1/6 年中所有的记录(包括上应XX 行星-气候-动植物-灾害-疾病-疗法)。数千年后每个抽屉里的数据就代表这一段六气的时空信息。在辰戌之年的三之气,被记录最多的可能是上应水星-气候偏寒,雨雪冰雹之类。于是用五运六气历法规定了辰戌之年的司天为“太阳寒水”。

地球生态场的气化规律是:主气不变,六客气每年向左移行一段气位,六年为一个周期。六段客气分别压在主气的上方,称为客主“加临”,六年就有六种加临状态。五星携带自己的五行能量,当它们与地球并行时影响力最大,远离时影响力最小。如何评价客主加临的影响呢?原则是看与主气顺应还是相反,顺则和,反则逆,逆则灾害生。

客气有两个最重要的轮值主席位置,司天加临在三之气少阳相火之上,在泉加临在终之气太阳寒水之上。司天执政上半年,主管初、二、三之气,也影响下半年。在泉执政下半年,主管四、五、终之气。司天和在泉由一对阴阳固定搭配,主导着本年生长收藏的气化总趋势,决定着民病的五行性质。【见表1】:

▲【见表 1,岁支定六客气司天在泉】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辰戌之岁,上见太阳┄所谓标也。┄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上”指司天,辰戌之年轮到太阳寒水司天当政,加临少阳相火之上,形成寒包火的态势,抑郁了万物的夏长之气。地热蒸腾,高空遇到非时之寒,化作暴雨冰雹回落。因此,凡是辰戌之年都会出现夏行冬令的反常气象。

2、2018年夏季上应的行星

决定了气候与疾病特征

2.1 水星与火星、土星大战

从《中国天文科普网》 获悉,2018 年 3 月15 日水星东大距[1]。此后水星每日左移,逐渐与我们并行、超前┄4 月 30 日移至西大距。在此46 天里相当于地球走在水星的阴影里,减少了太阳风的能量。于是就有了纽约和北京清明降雪以及各地气温大跳水的反常天气。7 月12 日至 8 月 27 日水星再次从东大距到西大距,这时正是大暑前后最热的季节,北京又将看到黑云压境,暴雨成灾的样子。水星在夏季上应导致太阳寒水加临的规律。见【组图2】及【图 3】所示。

▲【组图2,水星东西大距】

2018年将有3次东大距:3月15日,7月12日和11月6日。4次西大距:1月2日,4月30日,8月27日,12月15日。

木星冲日发生在 5 月9 日,土星冲日发生在 6 月 27 日。7 月27 日将迎来 15 年一遇的火星大冲2。7 月 28 日将发生月全食;8 月 11 日又上映日偏食。由于火星、木星、土星依次排列在地球的外圈,地球下从后面追上并超越它们。从【图3】可以看到夏至至大暑,太阳寒水司天执政之时,水星再内,火星和土星在外,势均力敌,加上地球与日月食的平面牵引,反而使得阴阳五行能量出现平衡的改变,大大抵消了盛夏上应火星的大火气候。

▲【图3,2018 年夏至行星】

即地球和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一天文现象称为“冲日”,简称“冲”。靠得近则为大冲。2018年7月27日,火星将行至十五年来地球距离最近的位置,彻夜闪亮的“红星”。

2.2 戊戌年运气相合为平气年

2018 年的年号为戊戌,“戊”为火运太过,“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中被称为“升明之纪”,代表火运的平气年。也许是7-8 月上应水星,抵消了火星和土星的影响,气克运,水克火,赢得了“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的平和年景。

“正阳而治”,正阳意味着火大而不出偏,虽然表现出 “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目闰)瘛,其味苦,其音征,其物脉,其数七”等火运的特征,但是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气化过程均衡,不伤秋收和冬藏之气,农作物受灾减产相对较轻。这对于农耕大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与现代都市人关注的飞机延误、道路淹水、汽车被冰雹打烂等等不在一个立场。

假如我们从农耕的角度分析戊戌年的各段气候,会理解古人对平气年的界定。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尤其对于靠天吃饭的北方而言,4 月天里的飘雪是随下随化,对幼果不会造成冻伤,却大大缓解了去年“丁酉”的旱情。5-6 月各地突降冰雹,受灾面积远小于2008 年的南方冰雪灾、汶川地震和 1998 年的长江大洪灾。7 月的暴雨在麦收之后,秋粮青苗之时,有利于抽穗灌浆。下半年太阴湿土在泉,四之气长夏行春令,多风散湿,气候舒适。五之气秋行夏令,气候燥热,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秋粮丰满、晒干。终之气冬行长夏令,五谷已收仓,湿温不冷,藏气不行,今冬必有严重雾霾。

3、戊戌年寒包火的疾病与防治

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而言,1958 年都是个平气年,但是在2018 年对人体则不然。为什么?因为 30 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肥甘厚味导致肠满血稠,脾胃真阳不足,运化减慢,体表卫气空虚。尤其是85 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们,室内温度冬暖如夏,夏凉如冬,人体皮肤腠理开阖失调,体温调节如候鸟一样需要外界帮助。因此,一旦遇阳气不生,木火被寒凉所郁的运气压力,如2017 阳明司天、2018 太阳司天,就很容易诱发疾病。正验了那个阿拉伯的童话:“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我把骆驼比作人的体质和基础抗病能力,稻草比作当下引起发病的运气因素,我们医生所能做的,不过是及时挪走稻草,让骆驼站起来。上工治未病的最高境界,不过是帮助骆驼不断保持承受一个稻草的压力而不倒下。靠什么判断骆驼已经满负荷了呢?一靠《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规律预测,二靠现代科技显示气血动态的仪器,我称为“视觉中医”。

3.1 戊戌年流感大流行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

尾数8 的戊年属火运太过,火克金,世人肺大虚。故上世纪每到尾数 8 的年前后就有一次世界性的大流感。1958 年流行过H2N2,唯有 1928 年和 1988 年没有流感的记录。究其原因与1927 年和 1987 年是丁卯,东方卯木补救了木运不及(岁会)而构成平气年。1957 年丁酉,则木运不及遇西方酉金和阳明司天,是年中金克木最严重失衡的一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阳不生,百花残;夏阳不长,万物殃。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我在《见证2017 丁酉年天人相应“灾三宫”之像》一文中已经分析过:木运不及遇西方酉金,又阳明司天,收杀三宫(震、东方木位),导致肝胆生气左升受阻,人体胸胁胀痛,气滞血瘀而诱发各种疾病。心火内郁,灼肺伤津,上焦燥热,肺失宣降。君火在泉,肾水不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以从2017 年冬至 2018 年春季爆发了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今年秋五之气君火加临,还将有流感再度猖獗。

3.2 太阳司天多痛症、痿症。

寒邪伤阳,首犯太阳。在炎炎夏日汗孔开放之际,突然感受寒凉,首当其冲表现出恶寒、头项身痛、无汗、发热等太阳经的症状。《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太阳经多血少气,寒令气血凝滞,故太阳经所过之头颈肩背腰腿疼痛者临床最多见,且发病急,症状重,多年的旧痛复发率高。

2006年与2012 年临床多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的“湿痹”或“着痹”症。尤其以属龙、狗、牛、羊年出生的人为多。大暑来临,多雨潮湿,人们淋雨或运动后不能及时更换湿衣服,容易导致寒湿伤人,“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今年不少人包括我和家人,或多或少感觉体重增加,身困乏力,关节晨僵,甚至肢体肿胀,小腿及脚踝发凉,收紧,甚至运动受限。这些都是寒湿之邪导致的麻烦。寒性凝滞于太阳经而主痛,水湿不化则为水饮。湿性重浊黏滞于腠理肌肤,阻碍经络水道流通,则腹满腰粗,胸胁痞闷胀痛,身体浮肿,胃脘之阳不足,则血不濡筋,关节拘急。2018 年凡治脊腰疼痛,必先问二便,如腹泻及大便粘滞者,要先解表寒,温阳驱散中下焦寒湿以后,腰腿疼痛或肌肉痿软才能有好的疗效。

3.3 太阳司天多皮疹及痈疡,多血症、心脑血管急重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火台),渴而欲饮,病本于心”。又说:“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太阳寒水司天,心火内郁,必灼烧肺金,皮毛脆弱,太阳经从标化火,可导致风火体质的人群发生皮肤痒疹,主要分布于头面上背和四肢,多伴有便秘。素体怕冷,少汗或无汗的人,则因春夏陈寒痼冷郁不得宣泄,滞于体表,郁而化热,湿热毒邪诱发皮肤湿疹、疮疡,青春痘、脓疱疮等。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夏季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背部排汗来调节体温与水液的平衡。当太阳经被非时之寒闭塞毛孔,不得出汗。《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风寒客于人,使人汗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血热妄行,则导致各种出血症状。

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血脉,主神明,心为火脏,寒水凌心则病于心。患者在发生心绞痛或心梗之前,多有经文讲述的面赤目黄,胸胁胃脘痛,心慌,手热、口渴而饮、眩晕巅扑等等先兆征。家人注意观察识别,多可防止意外发生。

3.4 发汗法解太阳表寒为先的治疗原则

春夏为阳,寒邪伤阳宜发汗,是《伤寒论》治疗太阳病的大法,即“开鬼门”。上述原文列举的太阳司天诸症皆属于“寒包火”的运气病因,治疗要把握纠偏的共性特征,就是先移除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扶着骆驼站起来自己度过难关。

因此,凡在2018 年遇到的伤寒感冒、身背痛症、湿疹疮疡、胸满腹痛、各类出血及心脑血管病症时,治疗上务必抓住寒为阴邪,其性寒冷、凝结、收引、伤人阳气,以解太阳表寒为先,以汗法为大法。张仲景在《伤寒例》中说:“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开太阳经的发汗方法可很多种,浅层刺激有助于振奋表阳,往往收到驱寒达表的精彩疗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

中药:辛温解表,如麻黄汤类、桂枝汤类,葱姜红糖水等。重在方法不拘泥食药。请参看桂枝汤的发汗法:药后哆粥(以补药力,补助胃阴,以谷气为汗之源。温服(盖被子,助阳以利汗出)。遍身微汗(“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出汗太多或伤正气,或祛邪不净)。获效停药,不必尽剂。

针刺:以小针浅刺为主,如挑针,皮毛针,头针,手针,在压痛点刺络放血等。

艾灸:以先背腰肾,再腹,先下后上为顺序。尤其注意艾灸前后喝热水或米汤,勿使肺燥。

拔罐:最好先闪罐,再拔罐,以激发表层气血运动。

拍背、刮痧、热敷,对于小儿最宜采用捏脊和揉腹。

4、皮毛病留而不去必生后患

4.1 什么是皮毛病?

太阳经感受的风寒之邪就是最多见的皮毛病!可能只是一次淋雨,或空调受寒引起的感冒,或夏令营睡地铺引起的腰痛,或饮食寒凉引起的胃肠不适、腹痛便溏,或在夏季为体验渐冻人的痛苦而用冰水灌顶,或是月经期感冒发烧使用抗菌素静脉点滴等等。总之,没有在第一时间用正确的发汗方法将寒邪从最表浅的汗孔祛除出去,遗留下时轻时重的“小病”。之后寒邪步步深入,则会引发日后各种疾患:如最常见的头痛;颈肩腰背腿足痛;强直性脊柱炎,风寒湿痹症的关节疼痛;皮肤过敏、痒疹、痘痘、皮炎、肺癌。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泌尿生殖系统癌症;肝癌、甲状腺癌、肠癌、骨癌、血癌,以及精神犹豫症等等;寒凝阻络型的冠心病,高血压长期舒张压不降,脑部的小腔梗等,潜在下受寒时诱发急症或猝死的风险。

4.2《素问·缪刺论》告诉我们寒邪深入五脏的过程:

《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如是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我们诊所2018 年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的方法是:通过TTM(人体红外线热像仪)和经络测量仪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春气不生、夏气不长留在身体上寒凉。如【组图4】,是监测2016~2018三年夏至节治疗前人体气血的分布。

▲【组图4,2016~2018夏至节气的人体变化】

中医同仁可以通过患者主诉及观察面色、舌脉、触诊检查太阳经、少阴经的压痛点等,采取各种祛除表寒的方法。

4.3 三年后皮毛病可成大忧患

五运六气有“三年化疫”之说,1958年之后,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治未病同样要观察连续三年的运气总趋势,才能真正起到防患未然的保健作用。

从【组图4】仅从背部治疗前的自然状态,看2016、2017、2018夏至节气的人体气血变化,可以发现天人相应的运气走势。2017 年是肝木生气不足,阳明司天的凉气压制了左升的气血。2018 年的太阳寒水司天,犹如一片乌云将夏长的太阳之气压制在至阳穴的平面以下。TTM 在今年夏至时发现,很多人去年“灾三宫”的影像仍然存在,说明在今年春生、夏长之时没有排除去年积下来的寒凉和气滞血瘀。表邪人人都有,初感之寒不入经络,留于皮毛。

最严重的寒凉伤阳会发生在2019 己亥年的上半年。初之气金克木、二之气水克君火,为三年来春寒最厉害的一年。三年连续伤春,生气持续被收杀,厥阴风木司天克土运不及,中土虚弱,卫气化生无源,人体的抗病能力随着胃脘之阳的虚衰而一蹶不振。身体哪里寒瘀最重,癌细胞突变的几率最高。从我们诊所18 年的客观资料中发现,自然灾害总是连续三年的,人体也不例外。因此,2018 年防治去年和今年的“寒伤阳”之皮毛病已经刻不容缓。所谓“善治者,治皮毛”,上工之境界!

?应用五运六气 把握疫病先机

●我们依据2012年春寒湿伤于外、少阳郁于内的气候和运气特点,提出当时流感的病机为外寒内热,推荐使用九味羌活、柴葛解肌等方,疗效快捷,且愈后少见咳嗽等后遗症。
●龙砂医学流派清代名医姜健善于针对每年的不同运气配合使用「三因司天方」,我们临床验证有可靠疗效,针对癸巳年(2013年)司天之气的运气方是「敷和汤」,可供参考。
对2012壬辰年疫情预测回顾
2012年元旦前后,流感发生较多,台湾B流感死亡多人,香港和深圳都有禽流感死亡的报道,猩红热等其他传染病也有增多趋势,引起了大家对当时疫情的关注。
随即课题组作出了《对2012壬辰年疫情的预测意见》《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3月16日摘要发表了预测报告的主要内容),认为壬辰年的运气特点是:
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角木运,气化运行先天。若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易受邪。若司天寒气太过,年初出现春寒,一之气的少阳相火受窒,「火发待时」,入夏后易出现暴发性气温偏高;「时雨乃涯」,又易发局部洪水。壬辰年的大部分时间将表现为「阳气不令」,「民病寒湿」。
预测结论
1.2012年是疫情多发年。
2.疫情程度和规模以小疫情为主。
3.疫病的中医病机和证候特征,基本以寒湿为主。
报告依据2012年春寒湿伤于外,少阳郁于内的气候和运气特点,提出当时流感的中医病机为外寒内热,推荐使用九味羌活、柴葛解肌等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快捷,且愈后少见咳嗽等后遗症。
对手足口病疫情分析预测
2012年4月份后出现手足口病高发,课题组在5月初作了专题讨论,撰写了《对当前手足口病的五运六气分析》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
「2012年的岁运是木,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本来不属于手足口病的高发年,但年初……出现春寒(1、2月份全国大多数地区出现明显低温天气),一之气的少阳相火受窒,『火发待时』……少阳相火的郁发主要易发生在二之气与三之气前段。」
按照中医学「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的认识,手足口病与五运六气中「火」的因素密切相关。课题组在「十一五」期间运用这一理论,于2009年4月13日《对2009年疫情的预测预警意见》中,成功预测了当时蔓延的手足口病「5月后可望缓解,不必担心5~7月会出现高峰。」
2010年预测报告:一之气出现少阴君火「降而不下」,向后郁发,「使疫情推迟到春末夏初时段出现」。依据以上认识,报告分析当时手足口病高发的运气原因是一之气受窒的少阳相火在二、三之气间「郁发」所致,故预测「三之气后段(6、7月份)太阳寒水当令,手足口病应趋缓和,8月份应有大幅回落」。实际情况再次验证了五运六气预测的准确性。
报告还据五运六气「火郁发之」的理论提出了对手足口病的治疗需重视「辛凉透发」而不宜重用苦寒清下的意见,对临床有指导意义。余霖的名著《疫疹一得》中说:「医者不按运气,固执古方,百无一效」。
2012年的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虽多,重证患者并不多,也与运气所主是小疫而非大疫一致。
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预测
入秋后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我们在2012年10月10日所作《对2012年秋冬疫情的预测分析意见》中,引述了年初预测报告中对「五之气」和「终之气」时段的运气分析意见:
五之气,……运气尚属平稳。
终之气,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地气正,湿令行。岁气之交,天气胜则有太阴之复,地气胜则有厥阴之复,变数较多,仍宜多加防范。
因而判断当时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是散在发生,在我国不至于产生流行性疫情。」实际情况也与我们预测结论一致。
对当前流感疫情运气分析
据媒体报道,近来美国流感疫情蔓延,全美50个州中,有47个州均爆发流感疫情。中国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亦有明显上升,「超过了前2年的高峰期水平」。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如何来看待这次流感疫情?
我们在前预测报告中分析五之气和终之气的运气情况:
五之气,……运气尚属平稳。
终之气,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地气正,湿令行。岁气之交,天气胜则有太阴之复,地气胜则有厥阴之复,变数较多,仍宜多加防范。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2年冬我国前期气温偏低,接着一些地区出现较大的雾霾,但这均与壬辰年的「寒水司天、湿土在泉」相应,属「当位之气太过」而不是「非时之气」。按照运气理论,当位之气偏强不足以引起大疫(寒冷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雾霾亦以北方为重,我国北方病人明显多于南方或与此有关),故对我国今冬流感疫情的程度和规模可作较为乐观的预测。
另外,按照2012年的运气状况,壬年阳木主运,寒水司天,湿土在泉。冬季前期较寒,前一阶段的雾霾为湿,均提示风、寒、湿为重要病机;但最近的气候状况又提示需注意风、燥两气的影响。特别是进入癸巳年后的一之气基本上以风、燥、火为主。按照《内经》「实则少阳,虚则厥阴」的理论,此后一段时间的流感可参考少阳病辨治。
考虑到客气为阳明燥金的因素,证象兼燥时也可在小柴胡中加用萎蕤或选用千金萎蕤汤等。
对癸巳年运气的简要分析
癸巳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见少征火运。运气理论认为:「岁火不及,火同地化,不及而加同岁会,气之平也。诸同正岁。正阳而治,五化均衡。」 「初之气,自壬辰年大寒日巳初,至是岁春分日卯初,主位太角木,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寒始肃,杀气方至。运行平火,其邪乃微。」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大多数地区降水不多,表示癸巳年一之气的「客气」阳明燥金可正常降下;气温已有回暖,预示癸巳年的司天之气厥阴风木亦能正常迁正。
三年前的2010年无明显的可引成「刚柔失守」的非时之气,对癸巳年无「三年化疫」的不利影响。
综合以上运气分析,最近的流感疫情在年初一之气时段即可消退。
1月20日大寒节是壬辰年和癸巳年运气交接的日子,今年「气化运行后天」,理论上运气的交接可能要晚13天左右,则当前的流感疫情将在2月上旬趋向消退。
癸巳年风火同德,「岁物之宜,则毛虫静,羽虫育」,亦不易发生禽流感疫情。下半年气温会偏高,冬天是暖冬,可能会有些小疫情。

2021年五运六气及全年养生要点

2022辛丑年,五运六气会有相应改变,如果按《黄帝内经》推算,其实从大寒节气起岁运就加临了。

新的一年,又有什么样的气运?又易出现哪些健康问题呢?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份2021年五运六气以及关于养生的建议。

2021年五运六气

2021年大部属辛丑岁,岁运(主管全年)是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大运:水运不及(全年)

·司天:太阴湿土,对上半年影响大,

·在泉:太阳寒水,对下半年影响大。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全年气候呈现出一种湿润、湿气弥漫的特点,易出现胃脘、腹部胀满,身体沉重,大便不成型等。

另一方面,水运之年,与肾对应,肾主骨、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水运不及,肾的收藏力是不够的,易出现肾系疾病,如腰酸痛、关节不适,行走不利,浮肿、难受孕等。

特别的是,上半年太阴湿土司天,再加上土克水,上半年水就更弱了。若原本肾虚,肾气不固或经常熬夜或冬天没收藏好,今年上半年就相对难过一些,补肾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了。

下半年由于太阳寒水在泉,有在泉之气的水来补充中运的水不足,《内经》称为—同岁会—属静顺。这样天气运化也会趋平。

2021年养生要点

1

初之气(1月20日~3月20日)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初之气,主客气都为厥阴风木,肝气生发,加上辛丑年全年的气候特点是寒和湿,所以大体倾向于出血、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水肿等风寒湿为困的疾病的发生。

【易出现问题】

出血性疾患如吐血、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及筋络拘急强直,关节运动不便,身体重着,筋脉萎软无力等

【调治方法】

宜对厥阴风木这个客气来治,多吃白色主食,如粳米,糯米等(稻谷属金,取金克木之意)。另外,可以喝菊花枸杞茶,清肝火、滋肾阴,同时按揉太冲、涌泉穴效果更佳。同时,不要急着减衣服,继续收藏精气。

2

二之气(3月20日~5月21日)

“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气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二之气,主客气都是少阴君火,以火气为要点,此时气温回暖,加之降水较多,湿热相搏,易发生流行温疫,一定要注意急性、热性等传染性疫病或炎症发生及防护。

【易出现问题】

急性、热性等传染性疫病或炎症

【调治方法】

针对少阴君火这个客气来治,宜吃黄色谷物(黄色为土之色,补土以泻火),同时吃些莲子,百合,银耳等滋润且不助湿,配点陈皮让气机流通会更易吸收。最后,建议大家继续做好疫情预防措施,戴口罩、注意卫生、少去人员密集处、多运动等。

3

三之气(5月21日~7月22日)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土气与湿气相应,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湿热弥漫的情况。且三之气降水多,易感于寒湿,从而导致以寒湿、湿热为主的健康问题。加上辛丑年中运水不及导致肾虚,所以此时风湿性疾病会严重,肾虚病症也会很明显。

【易出现问题】

身体沉重、疲倦、浮肿,胸腹满闷、脾虚湿盛、大便稀溏、风湿性疾病、肾虚等

【调治方法】

宜针对太阴湿土这个客气来治,可喝祛湿茶或进食一些清热利湿,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莲子等,冷饮少吃,避免寒湿加重,另外,艾灸、推脾经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居处环境宜保持干爽舒适卫生。

4

四之气(7月22日~9月23日)

“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百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虐,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四之气的高温和降水使得湿热蒸腾相搏,湿气不易消散,导致出血、湿热类健康问题。

【易出现问题】

多病皮肤郁热,突然大出血,疟疾,心腹饱满而热,腹部发胀,甚则发生浮肿。

【调治方法】

适宜针对少阳相火这个客气来治,宜吃豆类如黑豆(豆类属水,水克火,可制火),还可以多食玉米、南瓜、荠菜、白扁豆等利湿排浊,湿热较重者配合饮用祛湿茶,养生保健以拔罐、刮痧为佳。

5

五之气(9月23日~11月22日)

“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五之气,主客气都是阳明燥金。冷的比较早,易受到燥邪、寒凉之邪的侵犯,及时添加衣物以防寒气侵体。

【易出现问题】

肺燥、咳嗽、发热、鼻塞等肺部疾病、或者皮肤干燥、皮疹、易上火等

【调治方法】

宜针对阳明燥金这个客气来治,宜吃黍米(黍米就是大黄米,属火,火克金,可制金),期间一定要少吃辣椒多喝水,必要的情况下多喝润肺茶,火气很足的,配合练习吹字诀。

6

终之气(11月22日~1月20日)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终之气,主客气都是太阳寒水,以水气为要点,冬天天气冷,易感受寒邪,要注意关节出现活动不利的症状,同时肾病易出现疾病加重,尤其是对于肾气较弱的人。

【易出现问题】

颈腰椎、肩周炎、关节炎、关节僵硬疼痛,行动不便、痹症加重、泌尿生殖系统等

【调治方法】

宜针对太阳寒水这个客气来治,宜吃稷米(稷米就是小米,属土,土克水),多食胡椒、生姜、羊肉、狗肉等驱寒祛湿,养生保健可以适当的拔罐、艾灸,睡觉泡脚、吹字诀等。

最后

2021辛丑年依然是韬光养晦

收敛内卷的一年,

希望大家能借这股水运,

更趋于静水流深,

幸福安康!

年之所加的例子

上述这个病人
初次发作是在 1994 年,1994 年是甲戌年,甲为土运太过,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
土在泉。这样一个肿瘤病人,你很难说清他是那一天发病,他的发病界限你很难像感冒
那样用天来界定。所以,这个年的框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 1994 年的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主要是寒湿为盛, 尤其是湿为盛, 他这个病为什么不在1993年发作?也许1993
年这个癌肿已经在孕养。它为什么一定要在 1994 年爆发出来?可以肯定,1994 年这样
一个年运,它的六气变化对这个肿瘤的发作很有帮助,是这例肿瘤爆发的助缘,所以,
它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运里引发出来。我们再看今年,今年是庚辰年,司天在泉同样
是寒水湿土,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这个病跟寒湿有关。

大司天理论之气象验证

大司天理论之气象验证

清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引其外曾祖父王朴庄先生之心法:“《内经》七百二十气凡三十岁(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为一纪;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扩而大之,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六十年为一大气。五运六气迭乘,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按照五运六气的结构,其将时间窗口扩大,若10年为一大气,六大气则60年为一大运,30大运即180年为一大纪,60大运即360年为一大周;若60年为一大气,六大气则360年为一大运,30大运即10800年为一大纪,60大运即21600年为一大周。陆九芝的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明显与传统的运气理论结构不一致。邵雍的《皇极经世》里提到元会运世理论,按照象数以元、会、运、世作为宇宙历史的周期,一元十二会129600年,一会三十运10800年,一运十二世360年,一世30年。运气大司天理论与邵雍的元会运世理论极其相似。

根据传统的运气理论结构,60年一运里面分前后各半,大司天为前30年,大在泉为后30年;六步大间气各主10年。六气大司天,每气各主三十年,依三阴三阳次序,依次轮转,三百六十年大运轮转一周。薛方山《甲子会纪》讲:

黄帝八年起为第一甲子,第一甲子前三十年厥阴风木主令,后三十年少阳相火主令;

第二甲子少阴君火主前三十年,阳明燥金主后三十年;

第三甲子太阴湿土主前三十年,太阳寒水主后三十年;

第四甲子少阳相火主前三十年,厥阴风木主后三十年;

第五甲子阳明燥金主前三十年,少阴君火主后三十年;

第六甲子太阳寒水主前三十年,太阴湿土主后三十年。

由此类推,风木、相火、君火、燥金、湿土、寒水,相火、风木、燥金、君火、寒水、湿土,迭相推算。至清同治三年第七十七甲子燥火用事。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外推,1744-1803年为第75甲子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804-1863年为第76甲子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864-1923年为第77甲子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24-1983年为第78甲子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4-2043年为第79甲子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我们利用欧洲四个温度观测时间超过240年的观测站STOCKHOLM,HOHENPEISSENBERG,MILAN,PRAHA-KLEMENTINUM 的资料进行分析,试图验证大司天理论的正确与准确性。? ? ? ? ? ? ? ? ?

上图是240年间温度观测资料的标准化距平图,其平均值取为所有240年间温度观测值的平均。240年间其数据涵盖了太阳寒水,少阳相火,厥阴风木,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六气大司天所主之时段,故我们取240年间所有观测数据进行计算。240年间温度变化的总体趋势为先降温后升温,1984年之后的厥阴司天30年温度迅速升高,偏离平均值大于一个标准偏差。

《六微旨大论》:“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至真要大论》提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少阴君火,太阳寒水从本从标。君火为本,属性为阳,少阴为标,属性为阴;寒水为本,属性为阴,太阳为标,属性为阳。只有少阴君火与太阳寒水从本从标,标本均异,故大司天少阴君火主事之30年与太阳寒水主事之30年即1894-1953年的60年温度标准化距平在平均值0附近集中,其他大司天的60年均不同程度偏离平均值。说明大司天太阳寒水与少阴君火之气大部分相互抵消,消除了大司天对单要素温度的影响,标准化距平也消除了位置等因素影响,故在温度观测上可确定1894-1953年这60年均值可看做是地球(地气)与太阳(天气)共同作用的标准结果,作为后续研究的标准值。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89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