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运动员为何更易突发心脏病猝死?

佚名 2023-07-28 20:47:55

很多人会疑惑到,为什么在运动员之中会有很高的心脏病发病率?不只是在中国,在其他的国家的体育场上,也会有很多死于心脏病猝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为什么运动员没有那么高的心脏病病发率,从而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心脏病的发生。

前火箭球员心脏猝死,运动员心脏病高发。前火箭球员德文-格雷在亚特兰大由于心脏病突发去世,在只有41岁的中年期便遗憾离世。上午的时候格雷还在打篮球,但是到了下午这名前NBA球员就有些异样,感觉胸闷、胸痛。随后迅速转移到附近医院,但到了医院之后格雷已经支撑不住与世长辞。格雷是土生土长的巴尔的摩人,由于NBA生涯并不是特别辉煌的缘故,因此在退役之后格雷并不只是从事篮球方面的工作,迫于生计压力还会选择其他行业。据悉,在三周之前格雷就前往亚特兰大工作,所担任的是一家夜总会的总经理职务。在格雷出事之前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但这名曾经获得1991年巴尔的摩天主教联盟最佳球员的篮球明星,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离世。有朋友告知格雷的表妹马绍尔,在美国时间周六上午的时候格雷还在打篮球,但是到了下午这名前NBA球员就有些异样,感觉胸闷、胸痛。朋友一看情形不对,立马驱车将格雷带到附近的一家消防站当中,随后迅速转移到附近医院,但到了医院之后格雷已经支撑不住与世长辞。

​怎样预防心脏病突发

1、保持心情的舒畅。我们一定要保持心情的舒畅,能保持心情的舒畅,内心才能遇事不急不躁,尤其是一些特别爱斤斤计较的人,最容易引发心脏病,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稳定对心脏其这保护保养的作用。

2、不可以吸烟喝酒,这一点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烟油等3000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吸烟,还会使人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有害物质还会刺激人体植物神经,容易诱发突发性心脏病发作。

3、饮食清淡合理,营养均衡。尽量避免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容易对身体产生刺激,从而加剧心脏病发,要吃一些类似于青菜水果,多以一些蔬菜水果等素食为主。

4、适当锻炼是可以的,但是锻炼不能过于激烈,心脏病患者要多做一些节奏稍慢,避免身体冲撞的体育运动,比如太极拳,慢跑慢走,练剑等心脏负担小的运动。

5、不能熬夜,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会让我们内心放松,从而做到对心脏的一种按摩。

以上介绍了一些运动员突发心脏病死亡,还有一些如何预防心脏病的突发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情况,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及时去医院救治,等到心脏病发现的时候那就晚了,希望大家,身体都健健康康,无病无痛。

马拉多纳突发心梗去世,再显竞技体育对健康的危害,利大弊大?

马拉多纳突发心梗去世,再显竞技 体育 对 健康 的危害,奥运等赛事究竟利大还是弊大?


北京时间11月26日凌晨,阿根廷球星迭戈·马拉多纳(Diego Armando Maradona)在家中因突发心脏骤停去世,享年60岁。60岁的马拉多纳身体状态一直不好,此前他因脑内CT扫描发现了外伤造成的脑血肿而进行了手术,刚于12日出院。可以说,这位阿根廷球王近来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相当糟糕的状况。

运动员给人的印象都是身强力壮,按常理应该 健康 长寿。然而丰满的想象往往被现实打脸。


运动员猝死者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2003年6月26日,喀麦隆国家足球队国脚维维安福在一次比赛进行到第72分钟时,维维安福猝然摔倒在比赛场地的中圈里,舌头吞入咽喉,当即令人恐怖地不省人事。随后28岁的维维安福被担架抬出赛场并立即送往法甲里昂俱乐部的医疗中心进行急救,当地警方证实,经抢救无效,这位正处于当打之年的著名球员永远离开了人世。

1955年生,美国女排主攻手海曼,身高1.95米,身体素质好,弹跳力强,扣球凶狠有力。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中,获得最佳运动员和最佳扣球奖,她多次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参加国际重大排球比赛,是当代世界瞩目的女子排坛重扣手之一。1986年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球场上。


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乔伊娜。她保持的女子百米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然而1998年9月21日晚,这位女子短跑世界纪录保持者、在睡梦中猝死,震撼了国际体坛,而她的死因到现在都还未有非常明确的说法。

绰号“篮球皇帝”的张伯伦是美国职业篮球史上,早期最伟大的球员之一,担任中锋。这个史前怪兽在NBA的 历史 上留下了太多至今无人能破的纪录,其中单场100分、55个篮板的纪录最为著名。在1999年10月12日,张伯伦一觉未醒,后被医生确诊死于心脏病。其经纪人也承认,张伯伦因心肌梗塞而亡。事实上,张伯伦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确诊患有心脏病,但张伯伦从不在意,并且一直放纵声色。

2007年7月26日,著名足球教练、前辽宁队主帅王洪礼在沈阳市医大一院去世,享年61岁,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王洪礼的离世在足球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据了解,王洪礼生前并没有任何心脏病史,医院方面透露,王洪礼的猝死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心脏承受压力过大而造成的。

2001年1月4日,时为中国男排国手的四川省著名男排运动员朱刚因心脏血管瘤破裂于当天下午在成都去世,年仅30岁。

2012年1月 国家男子举重队教练梁小冬,23日上午在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时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享年52岁。

这些还只是部分名气大的,不出名的就没有报道了。国外学者对1980-2005年间1435例运动员猝死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6%的运动员猝死由肥厚型心肌病引发,冠心病与冠状动脉供血异常致死原因占到了20%,另有2%的猝死原因为主动脉破裂。


而比起猝死,运动员的各种伤病折磨就更普遍了。


成功的运动员哪个不是满身的伤病,想要在 体育 圈成功实在太难了,一起来看看这几位运动界的明星受的伤痛,大概你就能明白

桑兰是浙江宁波人,原来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在1993年的时候进入国家队,又在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但是不幸的是在1998年7月22日的时候,她在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幸受了伤,造成了颈椎骨折,导致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还有刘翔的跟腱,当他因跟腱断裂而退出比赛的时候,人们都一再追问,刘翔为什么不能坚持走完全场,非要一声不吭的退出比赛,可能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跟腱断裂是怎么样的一种疼,运动员只要一遇到这种伤痛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说拜拜了。NBA 历史 上就曾有18位运动员遇到了这种伤痛,有7位在当时就直接就宣布退役了,而剩下的几位在经过漫长的治疗周期付出后,状态与未受伤之前的相比直线下滑。

还有一个要说的就是孙杨的指纹,孙杨是中国特有的骄傲,现在也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而优秀成绩的背后则是一复一日的训练,每天15000至20000米的训练让他经常累得苦不堪言,甚至一度无法坚持,在澳洲拉练的时候,每天要疯狂的训练十个小时,其中有四个小时是用来练力量,这样强度的训练恐怕一般运动员早累趴下,而且身上的每寸皮肤都要长时间在水中浸泡,手的指纹都快被磨掉了,每次出国比赛出境录指纹的时候总是录不上,真是让人感到心痛。



最后一位要说的就是邹市明的眼睛。在拳击台上看着都是荣耀的他,而背后却要承受各种伤痛。都知道邹市明的现在左眼的视力只有0.1,按照《残疾等级标准》评定,可以算得上是三、四级视力残疾。而且想要恢复正常实力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很可能留下后遗症!


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却往往和“英年猝逝”是高度相关的,真是既讽刺又矛盾的语境。高强度的训练和高压力的对抗,让这些活跃在赛场和训练场上的人,行走在危险身体状况的边缘。真正熬出头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只能默默无闻地承受终身的伤病。

体育 赛事,本来的初衷是提高人们对运动的重视与普及,有利大众的身心 健康 。属于业余消遣性质的。但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为了观赏与 娱乐 ,甚至是博彩。运动赛事也由业余的消遣变成了真金白金的商业炒作。国家投入大量的金钱,也是到了少数商人口袋里,和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关系不大。运动员看似受益者,实质也是受害者。真想问一句大家,奥运等赛事究竟利大还是弊大?还是说,不应该炒作奥运,X运,让运动回复促进 健康 的本意?还是说把培养适当运动的习惯从小抓起,学校每天一堂 体育 课,普及才是王道?

跑马拉松为何容易发生猝死?

马拉松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近年来马拉松赛场上不断发生猝死悲剧,使得马拉松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运动之一。在前天的广州马拉松赛中,有两名参加迷你跑、10公里跑的男选手因出现晕厥,呼吸心跳骤停被送医院抢救。

据国际体育组织统计,平均每5万名马拉松长跑者中会有一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包括赛后24小时内的猝死者)。曾有专家指出,马拉松的运动强度特别大,时间又长,容易诱发潜在的心脑疾病或遗传疾病导致猝死。在常规体检中,这些潜在、遗传性疾病难以查出,在普通运动情况下不会有事,但马拉松比赛,因其高强度而导致病发。2009年11月纽约马拉松比赛,美国世界冠军谢伊倒在距终点不到10公里的地上。同年的底特律马拉松赛中,竟有3名选手在16分钟内死亡。其中两人是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一人是因昏厥倒地,脑部受创致死。在国内赛事方面,2004年北京马拉松,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刘鸿斌和一名退休职工先后猝死。

正因马拉松是一项高危运动,因此本届广州马拉松在医疗保障方面做足准备。组委会医疗保障部部长、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唐小平透露,本届广马在筹备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医疗方面的保障和应急措施,共安排了20台救护车、250多名医护人员、380名医疗志愿者、17个医疗点,与当地就近医院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同时也做了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尽管如此,由于大部分选手非专业运动员,对这项运动认识不足,出现意外情况在所难免。本次广马总共有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最后通过医疗团队的及时处置,才大部分恢复正常。

王安利: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主任

“猝死发病率很低,马拉松是个公众活动,其实绝大多数不应该担心跑步跑出的猝死,常常是潜在的疾病没有发现,想要跑步却诱发了猝死。猝死绝不是跑步引起的。”王教授斩钉截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教给”腾讯体育记者,“另外一个情况呢,其实跑步要去适应的,在慢慢地跑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也是改善自我身体机能的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88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