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毛小妹老师新浪博客摘文禽鸟闹流感为什么杀家禽?

七里香 2023-07-28 20:33:49

禽鸟闹流感为什么杀家禽?

作者:毛小妹

文章写于2014-01-25

读《养鸡场给钟南山的一封信(养鸡人的辛酸泪)》有感。

看到张彬先生写于2013年1月2日的这封信时,我落泪了。

闹鸡瘟(现在叫禽流感),在我小的时候可是件很开心、甚至是有些期盼的事情。因为一到闹鸡瘟的时候,就有乡下人到城里卖鸡,越是快死的鸡卖得越便宜。

文革前我家住在北京西黄城根,记得有一天大门外来了一个“乡下人”,怀里抱个篮子,用一块麻袋片盖着,问我家买不买鸡?

我很想养几只鸡,因为同学家都有鸡,或打鸣,或下鸡蛋。可是母亲还没有下班回家,我就让那人在大门外的老槐树下等着。他说走了几十里路来北京城走亲戚,结果没找到亲戚家,所以想把鸡卖了再回家。

当他打开麻袋片时,我见到有三只鸡,一只鸡已经快死了。那人说,鸡是口渴了,想要点水喝。我迅速跑进门,从缸里舀了一瓢水送给他。只见他一口气喝了半瓢水,然后将几口水喷在三只鸡的头上。鸡们抖擞一下机灵,那只快死的鸡也晃了一下头。那人索性把那鸡头按在半瓢水中,那鸡挣扎一下,好像精神起来。

这时母亲回来了,我吵着要买鸡。

母亲说,看那鸡冠子发紫,是得了鸡瘟,买来也会死的。那人急得几乎要哭,求妈妈好歹给点钱买下来,说是家里养了十几只鸡,靠下蛋换点钱。乡下闹鸡瘟,自己不舍得吃鸡,想到城里卖鸡换点钱给孩子看病。母亲把三只鸡都买下了,还给了一包药,让那人拿回乡下去喂鸡。

当晚母亲把那只病鸡杀了,鸡肉真好吃,我记得连鸡肠子都洗净炖汤了。妈妈还用剪子在另外两只鸡的鸡冠子上剪破,放出一些血来,塞了两个小药丸在鸡嘴里。后来这两只母鸡一直活着天天给我们下蛋。我把这事告诉给同学,一个男生嘴馋了,就把自家的鸡杀来吃了,还骗他妈妈说是闹鸡瘟了。所以,“等着闹鸡瘟吧”在我们儿时相当于“做美梦”的意思。

现在想来,那只泡过鸡头的水瓢,我何尝懂得会传染什么病毒?以后继续舀水使用。又有多少人舍得把活鸡掩埋?吃下去快死的瘟鸡甚至是死鸡又见谁家得病?那些同住一窝的鸡,并不是瘟死一只大家都活不了。

中医能治人的病,母亲不是也用放血和中药治好了鸡的病吗?为什么现在防疫站的人员一旦在养鸡发现活鸡携带XX病毒就如临大敌,就要杀光上百万、成千万的鸡呢?一人因接家禽而病亡,就要杀光方圆几公里,十几公里的家禽?

张彬先生说:“全国有近四千万的家禽养殖人员,至今尚无一例人感染无论H5,还是H7,还是H10。全国有近两千万家禽屠宰买卖人员,至今只有一例感染H7。”

这些家禽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是家禽最密切的接触者,他们工作时有像防疫员那样带着防毒面具吗?他们为什么不发病?看到张彬先生说“不信可以打个赌,将你所能找到的H5,H7,H10病毒,以十倍的剂量注射进我血管里,”他不是在发疯,而是以一个实践者的良知在呐喊!实践出真知,天天与家禽活在一起的人,应该有这个发言权。

1天下有多少种禽流感病毒?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日月五星的运动会给地球生态带来多少种“气化”节律,因为所有的气化节律都是以波和共振的方式造化出物种和形类的。

按照《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推算,六十年周期中,一共有360种小阶段气候变化,甲型流感病毒最多可以产生180种亚型。这些病毒亚型在人类发明试剂之前早已存在在所有禽类身上,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可以收集60年的病毒样本,将能证明如此的推测。

2有几种亚甲型流感病毒能够引起人类的世界性大流感?

回答:只有三种

我从教科书上找到上世纪发生过的世界性大流感,其致死性强、范围广的大流感大多发生在尾数7的年底,和尾数8的年初。我们不妨先将时间近似到尾数8的年份,可否看出些什么?

1918、1948、1978、2008年(鼠、马之年),致人死亡的病毒元凶都是甲型H1N1;

1958(狗年)人类发现的致病元凶为甲型H2N2(1928和1988属龙,此2年未发流感);

1968和1998(虎、猴之年),引起大流感的祸首为甲型H3N2。

如此明显的30年周期规律,科学家们把它写进了教科书,却不能觉悟其中的道理。中华祖先留下的五运六气规律为我们揭开了引起病毒发生重大变异的气象因素之谜:

首先,所有尾数8的年份与“甲型”有关,说明这是流感病毒在十年周期中发生最大变异的年份。尾数8的年份天干年号是戊,代表火运太过之年,即火的波振最强,气候是十年之中最炎热的一年。

其次,三种亚型,各自又有着极其严格的三十年周期再现规律,正好符合六气规律:

子午之年君火司天,是H1N1的活跃周期;

寅申之年相火司天,是H3N2的活跃周期;

戌狗之年寒水司天,是H2N2的活跃周期。

三种甲型病毒亚型即有十年天干周期的共性之同,又有12年地支周期的个性之别。在1978年和2008初年,H1N1与H3N2同时从死亡者身体上检测出来,但是H1N1随暖冬呈峰值活跃时,伴有30岁以下的人死亡。H1N1峰值下降,死亡的人数归0。同样目前美国40个州的流感人数激增,是因为暖冬和气温骤升骤降所致,在死亡的孩童体内也检测到H1N1和H3N2,但是没有H7N9。

3H7N9和其他的亚甲型流感病毒为什么不足以人传人?

因为禽类的体温高,人体的体温低,成为流感病毒难以跨越的天然屏障。

鸡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鸟(禽),可能早在人类之前,流感病毒就存在了。中国的古人按照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万物分为五行,有翅膀会飞的一类动物都属于“火虫”。五行属火的还有南方、热、红色、心和血管系统。所以,南极的企鹅有翅膀,而北极没有企鹅。动物的肺属五行金,火克金的原因,鸟类的肺部抵抗力比任何其他动物都弱。这可能是流感病毒选择了禽类为天然宿主的原因。在人类与鸡相伴生活的几千年(或上万年)中,禽鸟类身上的流感病毒也早已传播到人类。最终能够变异成为人类身上寄生的病毒,就永久成为人流感病毒。只有人流感病毒才能人传人。而人类一次感染禽流感病毒,或引起死亡,都不能变成人传人的病毒,只能随死亡者消失。

科学家的视线也许过度关注在病毒的形态变化上,如果他们问问为什么禽鸟类不会撒尿?或许可以找到禽病毒变异和发病之谜。在化学实验室里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也许在鸟类的体内随时都在发生着。鸟体内的水(H2O)只要有极少部分转变成氢和氧,氢气就会帮助鸟类随意地飞起来。那些多出的氧离子会结合成氧气在血脉中燃烧,提高了禽类的体温。由于散去过多的热能消耗了水分,所以禽类不撒尿。又由于缺水,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差,需要靠地域和季节的温差来生存,于是千百万年来,它们要不辞劳苦地南北迁徙。

被人类驯养的鸡,慢慢失去了远行的飞翔本领,却顺应了当地的水土气候。它们身上的病毒也与当地的气候相应了。成年鸡的体温大约在40摄氏度以上,接近蛋白质凝固的温度,这是鸡的致命弱点,一旦发烧就会很快死亡。但是它们却比候鸟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的变化,在每年不同运气的影响下,禽病毒都会发生变异,能够引起候鸟发病或死亡的变异,未病能引起家禽发病。

这就如同我们初到一个新地方会因水土不服而拉肚子,当地人却不会。同理,我们在死候鸟身上检查到H7N9流感病毒,相同季节也能在家禽身上检测到,但是却没有看到一个养殖场发生鸡瘟。人的体温比鸡类低4摄氏度,这是病毒不能人传人的根本原因,希望科学家要向大众传达这样的正能量。为什么要杀死所养殖场的鸡呢?为什么不能观察一下H7N9对家禽的影响?为什么不能用中草药增强家禽的抗病能力呢?

4在2013年春为什么在中国南方发现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南方的发病率远高于北方?

道理很简单,“灾九宫”。

在《黄帝内经》中,我们民族的祖先耗费了数千年的时间和祖祖辈辈的心血与生命,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个60年气候变化与灾病发生的伟大规律,叫做五运六气。若有一点点中医五运六气知识的人都会明白,凡是尾数3的年属火运不及。通俗地说,是因为天地间属“火”的波和共振减弱。火的波所造化的生物,如会飞的动物和昆虫,一切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都走背运,气候偏热的南方,今年(2014年)受灾比北方重,禽鸟类的病和人体心血管病都是高发年。古人用“井”字形划出一个“九宫格”,位于上方中央的一格就是第九宫,代表南方离火位,指出2013年灾害发生的五行类别和方位。

如果大家还记得今年(2014年)春天整个欧亚大陆春晚春寒,尤其是中国南方的气候3~4月份该暖反寒之时,有报导说候鸟在迁徙的途中掉下伤亡,死鸟身上发现H7N9病毒。此时正好有一位野禽市场的活禽屠宰者感染了H7N9禽流感而死亡。而他的家人同时吃了受感染的鸟,为什么同桌吃饭的人不发病?这说明接触候鸟并不一定是死亡的原因,更不能是杀害家禽的理由。这就好像凡是有垃圾堆的地方都有苍蝇,有苍蝇的地方不一定有垃圾,因为垃圾不是苍蝇制造的,消灭了苍蝇也不等于消灭了垃圾,还会有屎壳郎和蚊子。接触过野禽的人或携带H7N9的鸡不一定死,杀死所有养殖场的鸡,H7N9照样会存在。

考古学发现,中国古代南方稻作文化的图腾是太阳鸟,人类是从鸟耕学会农耕的。太阳鸟图腾飞到的地方,就把吃饱肚子的方法传播开来。候鸟是按照自身的固有频率感受到的日光直射点(即24节气的频率)决定何时启程南来北往的。各种鸟群按照固定的地磁迁徙,它们在2013年遇到30年一遇的火运不及加上4月寒春。由于这样的年份候鸟自身的抵抗力低下,加上南方气候寒冷,鸟儿在途中找不到往年应有的食物,所以容易生病和死亡。火的波振异常,导致寄宿在禽鸟身上的流感病毒发生小幅度的变异。

H7N9就属于这类情况下变异的病毒形态,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所以当时在温饱条件较好的南方家禽养殖场里,没有检测到H7N9。就算检测到,也像是人体检测到大肠杆菌一样,不是家禽的致命病毒,而是病毒顺应气候发生的改变,不能够引起大地家禽流感。只要人类通过煮熟后灭活病毒,都不会因为吃鸡而染病。

END

家禽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流行性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就最近5年的记录,1999年3月至11月,英国伦巴第地区暴发禽流感,到次年3月1300万只病禽被捕杀。2002年10月,美国加州暴发禽流感,当年12月疫情扩散到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到2003年3月,仅加州就销毁326多万只鸡;4月,荷兰发生禽流感,人类感染者达8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自2003年12月以来,禽流感在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造成数千万只家禽被宰杀销毁,染病死亡者已达数十人。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生物入侵人们也许陌生,然而,一提起口蹄疫、疯牛病,甚至艾滋病,人们却并不陌生,其实这些都是生物入侵的一种。以往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些动植物,对某些地方来说,也都是入侵生物,如牵牛花、水葫芦、地中海潜蝇、飞机草、马缨丹、银鱼等等。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其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改变迁居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目前,由于国际间的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生物入侵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
如何防范禽流感 禽流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且变异后的病毒能威胁人类健康,但各国专家们说,及时、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使人类避免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报告说,与病禽接触是禽流感病毒可能入侵人体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鲜活家禽市场可能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因此,避免直接接触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能有效防止感染病毒。
世卫组织还建议,饲养员、屠宰工人等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必须做好保护工作,包括穿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具、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工作前后彻底消毒等。
注重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免疫力也是避免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流感易暴发的季节,人们应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韩国、日本等出现疫情的国家规定,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有关部门要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封锁。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禽类全部扑杀并安全掩埋,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所有禽类按规定标准进行强制免疫,并做好消毒工作。越南和日本等国专家还建议宰杀疫区内的全部家禽。
各国的权威专家已认定,食用烹熟的家禽肉、蛋不会传染禽流感。
吃禽肉蛋要煮熟煮透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完全杀死。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有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会不会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采取封锁。
羽绒服羽绒被不会传染禽流感
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高温、紫外线等是流感病毒的“克星”
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
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至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失活性。但是,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紫外线也是流感病毒的“克星”,用紫外线直射病毒可以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流感病毒直射在阳光下40至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

参考资料:/ziliao/2004-01/14/content_1275664.htm

四川发生禽流感是怎么回事?如何应对连续发生的家禽禽流感?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月9日发布,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发生一起家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发生一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之后,又一起家禽的禽流感疫情。
那么面对连续发生的家禽禽流感,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月9日发布,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发生一起家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发生一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之后,又一起家禽的禽流感疫情。
那么面对连续发生的家禽禽流感,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
四川发生禽流感是怎么回事?
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四川省西充县某养殖场饲养的家禽发生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养殖场存栏家禽2497只,发病死亡1840只。
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有关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已扑杀家禽2261只,全部病死和扑杀家禽均已无害化处理。
禽流感会通过哪些途径传染人?
1、近距离接触染病的禽鸟;
2、密切接触染病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
3、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
而避免途径就是购买正规屠宰厂家的产品,食用时彻底煮熟,同时不要接触活禽(或死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如何应对连续发生的家禽禽流感?
相关专家表示,禽流感实际对于整体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主要是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而之所以会频繁出现禽流感的疫情症状,主要还是一些中小养殖户没有完善的防御措施。
但实际上H5N6型、H5N1型和H7N9型禽流感,我国都是有疫苗可以控制的。
比如肉鸡家禽,建议整个运输过程一定要确保防疫消毒措施的完备,对运进鸡苗和屠宰的上下游供应,要有稳定的一个渠道。
此外,养殖过程当中也要减少风险暴露,采取封闭式管理,不要让鸡群和外界鸟类有太多的接触。
另外一个,就是人员的消毒措施要做好,整体的防疫要做好。
需要注意的是,本来冬春季节就是得禽流感的高发期,但在同期新型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多地关闭了活禽市场,这明显减少了人群与活禽之间的接触,有效避免了人的感染。
与此同时,在肺炎疫情下,民众减少出门,本身就减少了各类传染病传染的途径。
预计病毒传人的可能性较小。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8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