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 17级中医学本科 逄伊然
跟诊心得
我是一名大五的中医学子,正值紧张的考研阶段。有幸自2018年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健康人群四季测量课题开始,我就参与到这项课题中。在历次和课题的师兄师姐们交流的过程当中,我慢慢对老师的五运六气体质学产生兴趣,对老师们精准的判断和精妙的治疗更是感到惊讶:原来中医也是可以这么有趣!疗效竟是这么的神奇!
两位老师讲的五运六气知识,大学课堂上老师甚少提及,也没有别的途径可以获取,但确是这么效如桴鼓、如汤泼雪。在两位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熏陶下,我的中医世界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逐渐从一名课题的受试者转变为课题的工作人员,对中医的信心也是越来越浓厚了。这次秋分两位老师前来指导工作,我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在旁记录,获益良多。以下分享我跟诊的一些心得,以飨同道。
知常达变。
这是这次两位老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关键词。我们都在学病,都在看注重学习研究疑难杂病,一定程度上讲,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前提是我们应该“知常达变”,知道正常的是什么样子,当遇见患者的不正常时自然就会一下反应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些都是在“常”以外的出偏。比如两位老师这次用难经的脉法以及经络测量做针灸,看在红外上结合经络,可以了解大肠经是不是有便秘、大肠热这样的情况;今年秋分,很多同学不仅红外上有相应的迹象,望诊、脉诊和经络值上也有相应的异常,通过针刺中冲穴、放血和相应的食疗调养,就能及时调节相应的异常,使身体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同时,老师也告诉同学应该去做什么检查,怎样去调节自己的身体;毛老师说大家虽然只是一年来四次,这四次做的治疗就能让大家好好生活了,医者只调六七分的病,剩下的三四分就需要同学们的身体自己与大自然去调节了。我们要学会找到“中”,找到能顺应天地的四季之“中”,并且调整自己而“守中”,就是守住正常的平人气象,就能获得健康,这也是治未病的真谛。
经中的人迎寸口脉法
两位老师这次跟大家介绍了内经的人迎寸口脉法,同时讲解了如何结合运气体质、经络测量和红外热成像对人体进行调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第一次这样细致的感受到力度的大小,怎么去对比人迎脉与寸口脉谁大谁小,感受治疗前后的脉象变化。一次两次摸,比较不出来大小,摸完100个人定能比较出大小,同学们之间多去摸常人的脉,感冒了,生气了,都坚持去比较、去感受,时间长了就会有体会。真真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要学到智慧,就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才会自有体会。
腠理
哪里是腠理?
(9月)20日这天下午来了一个同学,2000年出生的。看到他的红外图左侧中府、云门穴处比其他位置要寒冷,老师说这是2020年留下的寒冷,积在这里,它没有深入内脏,也不在表面,这样的位置就是腠理了,半表半里之间,阻碍了经络气血的通行,也是运气体质脏腑定位的反应点。老师带我们找到压痛点,嘱咐要做刺络拔罐,处理好了就是治未病,才不会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老师特别讲到今年,是太阴司天与太阳在泉,全年阴盛阳衰,民病寒湿,春夏人体表阳不得宣发,寒热湿火互结于皮下腠理,长夏中焦寒凉,向下就拉肚子,向上积于胸膈。秋凉来了,收气压力湿火散不出,所以在红外热成像看到皮肤花斑,上热下寒。
原穴与井穴
老师说,原穴就像大树在地平线的那个位置,井穴就像树梢,合穴就像深入地下的树根,一侧的叶子黄了,你就知道根下的对应部分有了问题。我们测量井穴和原穴,便知道脏腑经络的状态情况。这个比喻很是生动形象。
除了上述的一些跟诊心得,还有一些心里话想跟两位老师表达。每次见到两位老师,那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都无以言表,用久旱逢甘露来讲一点都不为过。这次的跟诊心得拖了几天都没有写完,原因在于毛老师和白老师的教诲,不仅是涉及中医知识,更是蕴含很多人生道理,已经超越了我目前的文字表达能力。
时至大五考研季,今年12月份我就面临考研大关了。大五的实习和紧张的考研让我喘不过气;医院实习所见的临床重西轻中,更是让我感到沮丧。这是我心目中的中医吗?我逐渐陷入到了迷茫。恰逢这次秋分两位老师再次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而陷入迷茫的我,从两位老师的教诲中找到了方向:两位老师说,“人有德才可行医。无论什么事,坚持一件事,时间长了,自会有收获”“工夫在诗外”。
深入学习中医,并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认真听讲然后考上研究生就万事大吉,而是要靠自己去找、去学、去领悟。像我现在目前虽然能跟随两位老师学习的时间不多,但只要朝着经典坚持正确的方向前进,哪怕只有短暂的几天,潜移默化中也会获益匪浅。也非常庆幸我在这个阶段,就能聆听到老师的教诲,让我像在黑暗的茫茫大海中漂泊的船找到了灯塔的一束光,驱散了我心中的不知所措。毛老师常说“现在积累的数据是为了后代,为了后代要把数据做下去”的宏愿,更是鼓舞着我奋发前进。
很幸运自己从2019年就参加了测量,回顾既往的记录,发现自己当时因为不了解错过了好多精彩知识,同时也很庆幸,现在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过去心不可得,把握好当下能和各位师兄师姐们跟随毛老师和白老师学习的时刻。
总觉得有太多的体悟了,语言匮乏的我只能记下来少部分,余下种种,还需深入践行。毛老师和白老师的话让我终身难忘,感恩老师们的教诲,正如老师所说:人有德才可行医。无论什么事,坚持一件事,时间长了,自会有收获。我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多向两位老师学习!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起来学习吧了解更多课程内容,识别下方二维码。>>>>A1文化课十讲让“思想的小路”变为“双向六车道”,那一定要去岐黄网看一看毛小妹老师的A1文化课,十讲内容带你驶上“中医智慧的快行线”,在学习五运六气的路上如虎添翼。往期精选
12月4日《五运六气体质学》B2网络课开课啦!毛小妹:中原的四季农耕创造了四时五行医者仁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心打造的好课,堂堂都精彩,是因为我被感染…我的学医之路 | 学员心得交流运用毛老师五运六气体质学以及白老师运气针法治疗“反复下肢冰冷3月余”案例1则推荐一款学习中国星宿的天文软件让五运六气在临床中落地、在心中生根发芽
师父在民间,古代教师不高弟子卓,建议找主要民间医生(但不要蒙蔽眼睛,高道德高技术人才),正规学徒学徒。我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好师父。现在我已经当学徒四多年了。未来的路是漫长的,共同努力的!
没有什么基础去学习什么是不容易的…
但随访是一个与诊所联系的过程,可以学到一点。比如,学习有价值,实践自己的诊断;中医的药方,看老师是如何兼容的。
那么知道学校是什么老师,老师的医学风格,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了解。
然后有一定的根据,给病人,你可以自己试试诊断和开方,那么老师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区别,看看后面的处方,估计发生了什么事。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迷信老师,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临床非常灵活,老师的计划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唯一的。
中医,首先是医生,然后是中医。
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西医的病,然后学习中医的辩证思维。当一个病人过来时,他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是疾病。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是什么?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丹尼尔的辩证思维和辨证。
让我们安静地学习。世界上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不历经一番苦寒又怎能闻到梅花芬芳扑鼻呢?所以,首先找到一个好师父,然后跟着好好地学,一口吃不成胖子,经过一点点日积月累的磨练,相信迟早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中医的“道”和“术”——中医入门心得(上)
和很多人一样,我最早也是从养身节目开始接触中医的,当时感觉中医好神奇,有很多的好玩故事,甚至很多故事听起来匪夷所思。包括在慈光学习期间的见闻让我真正了解到中医的确很神奇。
自己想学习中医是因为一句话,“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这突然让我想到我们已经属于五谷不识的一代,对于自己生活中的吃穿用一方面越来越挑剔,另一方面却越来越茫然。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商业宣传,我们根本无法在其中分辨出真正对自己和身体有益的东西,自以为有营养的食品可能正在侵害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于是乎对中医有了很浓厚的兴趣,大量的阅读收看相关的节目和内容。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时对内容的选择非常的谨慎,没有盲听盲从。
关于中医的内容有很多,讲中医的人也非常多,而我会在其中找几个值得信赖的医生讲师讲述经典,再通过他们的讲述再去接触更多的内容和人。
这样的好处是不会无所是从,他们讲述的内容比较系统,观点多有出处,同时又以他们的临床经验让内容表述非常深刻,这可以让初学者能够尽可能的去学习理解。
另外通过少数几个人的内容去学习,可以循序渐进的展开,现在中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有些甚至是冲突的,这样的选择可以让初学者比较清晰不至于茫然。
在这样的学习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接触不同的中医内容和领域,也开始认识一些中医师和爱好者,在相互的沟通和学习中不断进步,很多线下的活动和交流对我帮助很大。我感觉中医的大门正在向我敞开。
同样在这个时间,我开始意识到学习中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知道的越多就越无知,我开始陷入中医知识的深渊,得门却不能入。慈光也正是在这时出现在我眼前的。
现在再来描述一下我理解的中医吧,它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上要知天时,下要懂地理,中间还要了解人体这样一个奇妙的结构。
人有脏腑,经络,腧穴,还有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五行生克要懂得,气血生化要了然,各种辨证要清晰。什么五味五色,五运六气,天干地支都要成竹于胸,这些还仅仅只是基础,因为这些只是道的一部分,就是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讲究“以道论医”,只有学习了道,才可以“以道御术”,也就是对证治疗了。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就已经开始要放弃学习中医的念头了。那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来说说“道”,介绍一下慈光学习中医的捷径;后面再说“术”,即对证治疗的方法。
有些朋友看到说有学习的捷径,那前面讲这么多不就是故弄玄虚了吗?其实不是。
中医的“道”其实比前面讲的还要复杂,只是在这么多的理论体系中间,慈光中医的老师通过这么多年的治疗和教学经验,找到这样一个可以让初学者容易学习的切入点,让学员可以比较轻松的进入中医的大门,后面的路虽然也难,但至少入门了。
我是在进入慈光中医学习后,才掌握这个方法,得出这样结论的。
这个方法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叫“经络辩证”。经络辩证的初级阶段只需要了解人体的脏腑器官和十二条经络的走向等基础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辨别普通病痛的病因,这在很多实际操作方面是西医望尘莫及的。
举例子来说,很多人经历过牙齿痛,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西医除了用消炎药之外无处下手,消炎药不是抗生素就是激素,对人体的危害目前是公认的。
而从经络辩证的角度简单来说,上排齿是胃经所在,下排齿是属于大肠经所在,所以分别点按内庭穴和合谷穴的大概位置就可以有效止痛,而通过刮痧舒泄的手法操作会更有效。
另外,有些人莫名的脚痛,去医院检查拍片都没有问题,但从经络辩证的角度来说,大脚趾痛是脾经的问题,小脚趾痛是膀胱经的所在,而后脚跟痛就可能是肾有问题了,如果是小病症,只需要在相应经络上用简单手法就可以解决。
这些小病症可能是今后大毛病的先兆,而我们如果可以自已简单快速的解决,这就是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最好写照,相信也是慈光中医一直坚持做免费中医培训的初衷。
有人说,中医辨证哪有这么简单,那我自学就能当医生了。当然,经络辩证只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入门方法之一,它在辨别和处理简单问题时比较直接有效,可是真正要通过经络辨证来治疗疾病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另一方面中医可以自学,但有老师指导,有同学交流和实践经历,过程更愉快,效果也会好很多倍。
所以我非常推荐有兴趣学习中医的朋友一起来慈光学习。记得一次在慈光中医的课堂上,有位师兄左胸口莫名的疼痛,老师就让学员现场尝试解决。
当时我们就讨论判断那个疼痛的位置属心包经,然后通过简单的手臂按压就现场解决,时间只用了半分钟。师兄的病痛解除了,学员也学到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这样的例子在慈光的学习中数不胜数。
很多人会问,简单的按压和刮痧就可以治病么,中医不是都要吃药的吗,最少也要扎针才算治疗吧。那么我下一次再来说说在慈光学习中医的治疗手段——“术”的体会。如果你也开始对中医的道和术感兴趣了,就赶紧来慈光一起学习吧。
慈光6期学员
2015年6月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8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