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春捂,捂的是哪里?

金钱草 2023-07-28 15:35:46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很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春季捂对4个位置,不但养生效果事半功倍,“一年无病”的效果分分钟达到哦!

辛海,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对于失眠、头痛、急慢性腰腿痛、亚健康、肺癌、内分泌失调类疾病有深入的研究。

春捂不是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有重点: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手腕:守住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

位置: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主治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腰眼:肾好一切都会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该穴,可温暖肾阳。

除了点按以外,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小腿:聚阳气,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肚脐:养阳气,助长寿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保养神阙穴可采用揉中法:

即,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360下。

春捂有讲究!不需要抱着毛衣毛裤不放手啦!捂好这四个部位,健康一整年,快快告诉身边人!

春捂秋冻的春捂是哪个节气

一般来说春捂到3月份,秋冻到10月份。
也就是说,春捂一般捂到春分前后,秋冻一般冻到白露之前。1、“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

春捂到底是捂哪儿? 这三个部位是重点

冬春交替之际,乍暖还寒,气温多起伏,此时人体调节功能还不适应天气的快速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所以莫要急于减衣,还需“捂一捂”。

“捂一捂”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若过早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捂”哪里?关注三个部位

1、腹部

肚脐和腹部的其余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背部

背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

3、脚部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点。

“捂”之外也要注意锻炼

“捂”再好,也还是被动防御。“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防疾,还必须从春天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爬山等。

同时,还要讲究科学饮食和起居。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甘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黑米、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可以多吃菠菜、韭菜、芹菜、油菜和胡萝卜等;果品如红枣、枸杞和菠萝、草莓等。

春捂是捂上还是捂下 春捂注意哪些部位

现在春天到了可以开始春捂了,春捂的时候到底是捂上面比较好还是捂下面比较好?春捂时有哪些部位是需要注意的?
春捂是捂上还是捂下
现在因为互联网和手机的快速发展,人们要看天气预告的话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要出门之前,一定要看下天气预告。当你发现温度差已经达到8摄氏度的时候,可能就是春捂的信号了。春天不可以不捂,也不能捂过头,所以当温度已经持续在15摄氏度以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不用再捂了。

春捂,要先捂头足。人体的头部和足部是最容易受寒的,所以这两个部位一定要捂好。像现在的早春天气,本身早晚的温差就很大,同时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变得活跃。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捂住自己的头部和足部,过早的露出脚踝,是很容易会受凉的,轻者是引起感冒,严重的还会损伤人体器官。

春捂,除了要捂住头部和足部,最好还要捂住背部和腹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后背是人体聚集阳气的地方,如果后背受凉的话,容易导致阳气不足,容易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变得更加容易生病。后背是阳气聚集的地方,腹部就是阴经聚集的地方了。腹部如果受凉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拉肚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还会引起各种肠胃疾病、妇科病等病症。

春捂,可以有效降低感冒的患病率。在冷空气来临前48小时之内,一定要注意春捂,可以有效降低感冒等疾病的发生率。那是因为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高发病时间,都是与冷空气的南下有很大关系的。春天气温总归是在慢慢回升的,衣物总是要减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太快的脱去棉衣,防止冷空气来袭,来不及加衣服,从而被冻感冒。

春捂秋冻,这句俗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春天的气温变化太大,如果过早的减掉衣物,很有可能会因此被病菌侵袭,继而发生感冒等症状。所以,在早春的时候,不妨多穿点,防止倒春寒的来袭,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率。

春捂注意哪些部位
1、手腕

心脏主管着全身的血脉,像全身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手腕上有个穴位主管各脏器的元气,所以春天一定,把它捂好不要受凉。日常还可以用拇指反复按压手腕处的神门穴,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

2、腰部

腰部也是春天要捂好的重要部位。肾主宰着人体的阳气,而肾就在腰部,肾虚时腰背酸痛并且怕冷。平时可以把双手捂热,然后再腰部反复按摩,可以对肾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肚脐

肚脐在中医学被称为神阙穴,主管脾胃,特别是经常腹泻,胃部怕冷的人,每天晚上睡觉前空腹,用双手在腹部顺时针揉转,直到腹部感觉暖暖的。这样可以起到健脾胃的作用。

4、小腿

腿部有很多穴位,主管肝脏。很多老人经常出现偏头痛或者眼睛痛,这时候更要注意小腿部的保暖,多用毛巾热敷或者按摩。

春捂要多久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

春捂是上薄下厚吗
本周真的要暖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升温北上,有些人可能已经计划收起冬装了。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先不要着急脱棉衣。春捂讲究“上薄下厚,重首足”。头部、手部和脚部是人体最易散热的部位,所以也要重点“捂”。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要着急摘掉帽子、手套,脱掉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81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