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脾虚按摩哪个穴位能治好_脾虚怎么办

妙手生春 2023-07-28 14:02:13

一、脾虚9大症状及对应调理方法

1、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对症疗方: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2、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对症疗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3、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对症疗方: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4、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对症疗方:荠菜红枣汤:荠菜(鲜品100克,干品荠菜花30克),大枣15枚。调味品适量。制法:荠菜摘洗干净,先加水煮汤,初沸时加入大枣,煮熟,调味,即可食用。分2-3次吃完,要连服15日以上。

5、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对症疗方:山药粥: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6、脾虚多涎

症见: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

病机病理:《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补益脾气

对症疗方: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7、脾虚如球

症见: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

病机病理: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眼部五轮理论:脾属土曰肉轮,为上下胞睑,脾在此指胞睑。

治法:以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

对症疗方:甘草鸡汤:甘草10克,鸡肉150克,大枣5枚,鲜芡实50克。以上原料同煮3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2次,连服1周。

8、脾虚生风

症见: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

病机病理: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

治法:补脾祛风。

对症疗方:酱烧黑鱼:黑鱼600克,甜面酱100克,小葱、料酒、糖适量,黑鱼去鳞、去内脏,洗干净,切成寸把长的块,锅中放适量的油,加入黑鱼块煎至两面微黄,加料酒、糖、小葱、适量的水煮一小会,再加入甜面酱煮至熟即可。

9、脾虚生热

症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

病机病理: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

治法:以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

对症疗方:黑米银耳大枣粥:黑米100克,银耳10克,大枣10枚。一同熬粥,熟后加冰糖调味食之。

二、以下5种方式即可判断自己是否脾虚

1、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2、如厕时还应检查宿便的情况。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3、刷牙时注意舌苔的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4、食欲也能看出脾湿症状。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5、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三、不吃药的补脾法

1、保持心情愉悦

心情舒畅也能使脾处于一个健康状态。

2、按摩

经常按摩腹部对健脾同样起到保健养生作用。将双手放在肚脐部位,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亦能调理脾胃。

3、进行脑部放松活动

过度用脑也会对脾造成伤害,所以适当的时候需要对脑部进行放松,缓解紧张,比如静坐,冥想等。

4、运动健脾

经常仰卧起坐,在健脾的同时还能锻炼腹部肌肉。每天进行3次,每次5分钟。尽量不在饭后运动,对消化不好。

补脾食疗方

1、蜂蜜绿豆薏仁汤

材料:绿豆20克,薏仁20克,莲子20克,适量蜂蜜。

做法:将薏仁、莲子和绿豆洗净后用清水浸泡一夜。薏仁加2碗水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放入莲子、绿豆煮至熟烂。待汤变温热后,放入蜂蜜。

功效:三味食材不仅可以补脾益气,绿豆和蜂蜜还有排毒养颜的作用。

2、枸杞红枣乌鸡煲

材料:乌鸡一只,红枣10个,枸杞10克,生姜适量。

做法:乌鸡去毛去内脏后洗净,共放入滚水中烫5分钟后捞起沥干水。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煎至烂熟。

功效:乌鸡有健脾功效,红枣不仅能健脾还可以补血,经常服用能使我们的气色变得红润有光泽。

四、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有哪些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脾胃气虚,易生病,长按哪些穴位可改善?

脾虚的人其实长久以往下去对身体是很不好的,所以脾虚的人还是需要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治疗脾虚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穴位可以治疗脾虚呢?


足三里穴可以有效治疗脾虚。调理脾胃的穴位就是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是我们常说的合穴,如果有学医的朋友应该知道足阳明胃经,其实足三里穴就是里面的合穴。足三里穴能够有效治疗脾胃的疾病,特别是脾虚,足三里穴是很好的治疗方式,所以治疗脾虚的人一般都会找中医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也很好找,它就在外膝眼下四个横指的地方,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胫骨边缘位置处。


中脘穴也能够有效的治理脾虚。中脘穴是治疗脾虚的好方法,中脘穴其实不太好找,它在人体中线的任脉上,普通人其实找不准,还是需要学过穴位的中医才能够找准。中脘穴其实就是足阳明胃经里面所说的募穴,这个穴位是中医常说的胃经经气结聚的地方,你就可以知道这个穴位有多重要了。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的运行,治疗脾虚,所以脾虚的人可以去找老中医按按中脘穴。

治疗脾虚的办法有很多,脾虚虽然不是大事情,但还是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如果出现了脾虚的症状还是去找中医看一看,我个人是觉得治疗脾虚中医比西医更加有用,按按穴位对治疗脾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不信你就自己亲自去试一试。

脾虚如何调理

脾虚的调理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而在中医中更加认为脾虚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所以在面对脾虚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要因为错误的治疗使得脾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浪费时间和金钱。
治疗脾虚的方法:
第一,药物治疗。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脾虚的方法,所以大家在面对脾虚的时候最好可以咨询医生,让医生帮助大家科学的使用药物控制病情。
第二,饮食调养。如果想要彻底摆脱脾虚的伤害,在生活中重视个人的饮食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积极的使用饮食的方法进行调理可以帮助患者逐渐走出脾虚的伤害,但是使用饮食调养一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大家在使用饮食调养之前最好可以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调节心情。良好的心态是帮助大家远离脾虚的关键,所以大家在生活中更应该重视个人的情绪变化,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脾虚的治疗。此外,由于部分的患者有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在这个时候最好可以咨询医生,让心理医生使用比较专业的方法帮助大家走出脾虚的影响。
第四,穴位按摩。按摩对于治疗脾虚有比较好的效果,因为那么可以帮助患者刺激穴位,缓解身体不适,所以大家在面对相关疾病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摩进行调节。
第五,注意保暖。胃肠道是十分敏感的,所以长时间受寒会导致疾病加重,因此建议大家在生活中注意日常的保暖。
最后,由于不同的患者治疗脾虚的方法各有不同,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功能应该重视脾虚的治疗方法。另外,如果大家对于脾虚的治疗还有任何的疑惑不妨咨询专业医生,让医生帮助大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要滥用偏方,以免因为错误的治疗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怎样用穴道治疗脾虚?

(1)针灸疗法

[取穴]天突、喘息、大椎、膻中、

[操作]针刺天突、喘息、大椎、膻中等穴,留针10~15分钟,并不时捻转和加强刺激,常可制止发作;痰多者,可加刺丰隆穴。

(2)敷贴疗法

[取穴]肺俞、膏盲、百劳。

[操作]用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麝香0.6克,和匀,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盲、百劳穴,l~2小时去之,每10天敷1次。

(3)拔罐疗法

[取穴]主穴:定喘、风门、肺俞。配穴:膻中、中脘、肾俞、膏肓。

[操作]一般仅取主穴,病程久或疗效欠好者,酌加备用之穴。先针刺,将针速刺至皮下,轻轻捻转进针,成人背腧穴进针5~7分,小儿2~3分。刺定喘穴时,针尖可向脊柱方向斜刺。待获得针感后,可用架火法拔罐,即在针尾上缚一含95%酒精之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分钟。亦可先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取针后再以闪火法,在风门穴与肺俞穴之间拔罐,留罐10~15分钟。注意,小儿不可留针拔罐,一般仅采取点刺不留针,再拔以中号或小号罐,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上述治法,每日一次,穴位可轮换。10次为一疗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8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