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在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各有侧重,阴气主要反映物质的一面,表现人的精气神,而阳气则突出反映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状况。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就问题多多。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百分之八十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只要能从「阳气」两字下手,那么大部分的现代病就不会困扰人们,一切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会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夏季外界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一些慢性病在人体充足的阳气抵挡之下,减轻了。
而到了冬天,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阴气也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变弱,慢性病就会「卷土重来」,变本加厉。
「冬病夏治」就是在盛夏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将阳气培养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袭。这就是「养生,要顺应天然」的观点。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在阴凉处喝冷饮来消暑,由于夏季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让暑湿入侵人体,因此,在消暑过程中,有四点需要特别注意!
夏天最耗阳气的四件事
▌一、冷饮
适当地吃雪糕,喝绿豆汤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否则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咽喉疼痛的感觉,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尤其是绿豆。
▌二、凉茶
广东人有「热气」的说法,吃点热性食物(如油炸、荔枝等)后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脸上长痤疮等,都是热气的表现,便自行服用各种清热泻火药或喝凉茶。道医指出,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
▌三、空调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要是贪凉,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温度太低,人体卫气不固,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在空调房里,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道医指出,一般室内空调温度与室外不能相差太大,空调温度在 26℃ 即可。如果本身体质虚寒怕冷,也可以穿上长袖衣服,以免空调的凉气从肌肤入侵而生病。
▌四、西瓜吃太多
吃西瓜等冰镇水果是常见的消暑方法。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但西瓜不可多吃,尤其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湿气重,损伤脾阳。
夏天怎样保护阳气?
▌一、要适当晒太阳
因为阳光是人体阳气的主要来源。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阳光最好,此时阳光不强也不弱。空气质量也是此时最清新,因为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开始散发出氧气。这时若在树林中,面向阳光做有氧呼吸,养生效果最好。
▌二、要早睡早起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早早起床接受阳光和晨起的清新空气,对机体大有裨益。夏天如果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养生,睡时注意睡姿,并且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三、要饮食有度
饮食既不要过多,还要注意慎吃冷饮,以免出现损伤脾胃阳气,可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益气温阳的食物如大枣、胡桃仁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较多,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来补心。此外,绿豆汤、西瓜、金银花茶、菊花茶、乌梅汤等这些解渴消暑佳品,性质多寒凉,阳虚者少吃,体弱之人最好不要冰镇过食。
▌四、要适当运动
夏天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应多到户外活动,尤其是日照充分的山林,对健康是大有好处。去面对东方朝阳做深呼吸;要在蓝天白云下做深呼吸;要多到公园、田园、高山、峡谷、森林、海边、湖畔、河边,或漫步,或快走,或跑步,或登山、或游泳、或跳舞等,充分吸收自然界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推荐固阳妙招
按摩涌泉穴可振奋一身阳气!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顾名思义,涌泉,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每天晚上洗完脚后,按摩涌泉穴十五分钟左右,或按摩人体其他的保健穴位如足三里、关元、命门等,对健康都大有裨益。
入夏身体最怕的六件事
▌一、晨练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夏季空气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 6 点前还未完全扩散。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
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 6 点。
▌二、颈椎最怕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 26℃ ,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三、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 100~150 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 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四、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
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
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五、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
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六、肠胃最怕凉
夏天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道医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伙伴们记住了吗?
赶快提醒一下你的家人朋友吧!
每年到了夏天的时候,总是能在各种报道中,看到有人中暑的信息,可见在夏天防暑是很重要的。中暑会出现头晕、胸闷、呕吐,以及抽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到生命,不得不提早防范。那么,面对这几天一波高温来袭的情况,该怎么做,能远离中暑引发的风险呢?
中暑的情况,受到体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会有轻重之分,但都是很折磨人的。想要提前预防的话,可做好下面这几件事情:
午间适当休息:没想到吧,午休也是可以预防中暑的!夏天有着昼长夜短的特点,再加上气温很高,人体消耗量会增加,容易感到疲劳。中医认为午时阳气外浮,适当地休息,能使阳气稍微敛降一下,会对 健康 有益。当身体各系统得到调整后,中暑的概率,自然就会降低了。但要注意的是,午休时间不能过久,以15-30分钟为宜,否则会越睡越疲倦。
每天适量喝水:在排汗量大的夏季,平时一定要注意多补水,一般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要达到2000ml左右,这里是将从食物中获取到的水分,也计算在内。而且,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否则在失水的情况下,会出现烦躁、高热、精神恍惚等症状。当然了,饮水也不能过量,会给肾脏、膀胱造成负担。
出门注意防晒:高温天气要尽量减少出门频次,尤其是在正午的时候,最好是别出门。如果非出门不可,则要做好防晒工作,携带遮阳伞、墨镜、水壶,以及涂抹防晒霜、宽松浅色棉质的衣物都是可采取的做法。随身还可以携带一瓶风油精,在感到头晕的时候,擦在太阳穴位置,然后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休息一小会儿。
饮食清淡为主:炎炎夏日,人体的外周血液循环速度会加快,导致体表所需的供血量增加。而脾胃得不到足够供血,会出现功能减退的情况,这个时候吃油腻食物,脾胃负担会加重,不利于消化。吃清淡一些的食物,比如水果、青菜、粥品等等,有助于胃肠消化,还能给身体补充营养,抵抗力高了之后,中暑概率也会下降。
学会合理运动:虽然有很多人到了夏天,会觉得浑身乏力不想动弹,但也不乏一些运动达人,每天都坚持外出锻炼。然而,在外运动的时候,如果速度、幅度较大,有可能会导致中暑。为避免这种现象,可放慢运动幅度,且时间不易过长,保持在三十分钟左右即可。另外,运动尽量挑选早晨或夜间,温度不是很高的时段,当室外温度超过36 的时候,要停止运动。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预防中暑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度过这个夏天。如果还有其它的防暑措施,也欢迎在这里分享出来,让大家能一起受益。而针对已经中暑的朋友,务必及时就医,同时在情况好转之后,仔细调理身体,避免有 健康 隐患存在。
“处暑到,四不做”,不能做的四件事是:
第一件事:不能暴饮暴食
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让有些人在秋季期间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有人说他,还会以“贴秋膘”来反驳,其实,这是不对的,“贴秋膘”的说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已不适合。
以前的社会以体重高为健康,认为体重越重,身体越健康。但是现在的人们,讲究健康则不会以体重来说,合理饮食才是最健康的。“秋养肺,冬养肾”相信不少朋友听过,处暑之后,要多吃润肺的食物,比如梨、番茄、莲藕、酸奶、蜂蜜、银耳、百合等等,且不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不仅体重增加,还会导致身体不健康。
第二件事:不能脐部受凉
大家睡觉的时候,如果晚上忘记了盖被子,把脐部露在了外面,到了第二天,很容易出现肚子疼的情况,这就是脐部受凉了,轻则会肚子疼,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去医院。
炎热的夏天可能很多人睡觉不喜欢盖东西睡觉,第二天也没事,主要是温度高。但是,处暑以后,温度开始降低,睡觉的时候再不盖着东西,就很容易出现脐部受凉的现象。另外,对于一些女士来说,夏季喜欢穿一些露脐装,而到了处暑之后,也不建议穿了,寒气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对于体寒的女士来说,不是好事情。所以,处暑过后,不能让脐部受凉了。
第三件事:不能长期熬夜
即使不是处暑,也不能长期熬夜,这话说的是对的,但是,处暑之后,长期熬夜的危害会更大。有些朋友喜欢在夏季熬夜,可能是由于温度高,或者是氛围原因。但是进入处暑以后,秋天不能再和夏天一样了。
处暑期间,是阴阳运动状态的过渡期,熬夜会打乱了这种过渡的顺畅,就会导致阳气太浮盛而不降,阴气太沉降而不生。短期内可能不明显,等上了年纪之后,这种感觉逐渐显现出来,所体现出来的是到了冬季,身体会很寒冷,手脚冰凉,进而引发后续不适的情况。
第四件事:不要过早穿厚衣服
这点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因为处暑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温度降低了,应该多添加衣物,为何却不让过早穿厚衣服呢?其实,这是从抵抗力角度来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俗语相信很多朋友听过,这句话意思是说,春天的时候,厚衣服不要扔掉那么早,要多穿一段时间,而到了秋天的时候,厚衣服不要穿那么早,要冻一段时间。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8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促进肝排毒吃什么,怎么给肝排毒
下一篇: 足跟痛是肾虚,刮痧可以治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