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女子遇车祸成植物人,昏迷19年后恢复知觉

佚名 2023-07-28 12:12:07

昨日上午9时,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政委胡崇平一行,来到武昌世纪花园小区,向一名特殊的台湾女子廖康龄发《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86岁的廖平洲老先生颤巍巍地代表女儿接过证件,连称感谢。

现年44岁的廖康龄女士,半躺在藤椅上,打量着房内一群陌生人,神情紧张。71岁的母亲杨玉美大声叫“廖康龄”的名字,安慰“宝宝不怕,他们都是好人,我们一起回台湾……”

此情此景,令记者潸然泪下。这张特别通行证的背后,有一段感人的骨肉深情。

台北女孩在美国遇车祸 医生说她将永成植物人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随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警员一道,来到武昌世纪花园小区一单元201室。86岁的廖平洲老先生和71岁的廖太太杨玉美女士,正在为坐在藤椅上的女儿做按摩。

廖老先生颤巍巍捧出一本《家庭大事记》,占据近半篇幅的家庭照,记载着这个家庭曾经拥有的幸福。廖老先生早年从台湾大学毕业,娶漂亮的台南女子杨玉美为妻,生一儿一女。廖先生是台湾知名媒体人士,退职前担任世界新闻传播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

杨玉美老太指着书上的第65页,忆及22年前往事,不时揩泪。1986年8月,22岁的女儿康龄前往美国阿拉巴马州留学,“本以为女儿留学归台后,能有幸福的未来,不料仅半年就遭遇厄运”。

1987年3月的一个晚上,一名美国少年醉酒驾车肇事,酿成连环车祸。廖康龄乘坐的小车遭重创,驾车的老乡身亡,她被紧急送医院抢救,生命垂危。廖先生闻讯携妻赴美,看着病床上插满导管的女儿,悲痛欲绝。

太太杨玉美撑起了照料女儿的重担。赴美近半年里,她一边日夜陪护女儿,一边作为女儿的代理人,出庭应付一场又一场复杂的诉赔官司。

女儿的命保住了,但医生宣告:因大脑及多处内脏严重受损,她将成为永远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18年前夫妇携女来汉求医 买房长住,寄望中医唤醒女儿 女儿的惨祸,将廖先生夫妇的生活彻底打乱。1987年7月,经美国方面派医疗专机护送,杨玉美陪着女儿回到台湾。随后,廖平洲先生从大学退职。两老的生活,从此与昏迷在床上的女儿紧紧维系在一起。

1991年初,祖籍湖北的廖先生接到家乡侄儿的来信:可将女儿接回大陆,采用中医治疗。信中详述了大陆有唤醒植物人的例证。

廖老夫妇的心中燃起希望――回大陆,耗尽余生也要竭尽全力将女儿唤醒

两老带着女儿,绕道香港,于当年4月来到广州,住进白云区一家康复医院。半年后,中医告知:要让女儿站起来,可能需要奇迹,需要多年的等待。

经商量,老两口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武汉。廖的侄儿在武汉市武昌区工作,附近就是湖北省中医院。

1991年9月,老两口陪着女儿住进湖北省中医院病房,日夜陪护,协助专业医生按摩推拿、扎针灸,帮女儿洗澡、不停翻身。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深为这对台湾来的老夫妇所感动。

3个月后,这对老夫妇在武昌买了房,决定陪着女儿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长住。

3年前的深夜女儿喊“妈” 老夫妇激动得相拥哭叫

早上7点半、中午11点半、下午5点、夜晚9点,每天要为宝宝准备4餐,准点喂食; 每吃完一餐,要帮宝宝刷牙,将餐具全部煮烫消毒; 每天要帮宝宝按摩推拿,1个钟头; 每天要为宝宝擦澡、洗身、梳头,深夜还要为女儿翻身…… 71岁的杨玉美老太告诉记者,18年来,她和86岁老伴廖平洲每天如此。老太太说这些话时,看不到一丝悲苦,更多的是自豪――因为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女儿的进步。

“给宝宝安排的生活,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尽管女儿已年满44岁,但杨老太太仍称作宝宝,她说自己这套照顾女儿的“定律”,在中医院实施时,连医生都感到惊叹,其他的病人家属也拿去借鉴。

正是这样的执着换来了奇迹的发生。“3年前一个深夜,老头子帮宝宝翻身时,宝宝嘴里竟发出了‘妈’的声调,我后来也听到了,跟老头子一起抱着宝宝哭叫起来……”老太太回忆女儿的这个进步细节,眼里放出亮光。“但宝宝始终不会叫爸爸,老头子还挺不痛快……”

“还有一次,我将剁碎的青菜、胡萝卜泥喂宝宝吃,她吐到被单上,我生气轻轻打她。她好几天不再叫我,我才知道,宝宝是在生我气,她也懂得生气了,我们真是高兴啊!”

回忆女儿学会表达情感的情景,杨老太太还用英文哼起《morethanicansay》(《爱你在心口难开》),模仿给女儿唱歌时的情景,“我只能唱上世纪80年代的老歌给她听,英文的,也有邓丽君、蔡琴的,她听得可高兴”。

七旬老太每天洗冷水澡 学会武汉话,记了一堆好人 “我跟老伴说,我俩都不能死。我们死了,宝宝怎么办?宝宝给了我们生活的力量。”老人还拿出跳绳介绍,她每天在家里光着脚板跳绳600下,每天坚持洗冷水澡。

记者问:“这些年里,有最苦的时候吗?有没有想过放弃?”

老太太再次激动起来:“我们没时间去想苦,因为多想就会难过,我们从没有想到过放弃宝宝。”她说,“早年女儿在美国就诊时,就有医生建议让女儿安乐死,但我们坚决不同意,“我们更不想将女儿送到安养中心(台湾社会福利机构),我们就要跟宝宝在一起。”

18年的武汉生活,两位老人跟左邻右舍结下了深厚感情,杨老太太在古稀之年学会一口标准的武汉话。她拿出一个小本,用武汉话向记者说,本子上记着一堆好人的名字,请媒体代表我谢谢他们。记者看到,本子上写有中医院推拿科季冰天大夫、眼科李良长大夫、退休护士段有仙、邻居詹先生等。

武汉警方发出特别通行证 提供方便,助廖康龄重回台湾 今年初,眼看女儿病情有所好转,两位老人决定带女儿回台湾。杨老太太解释,是为更好地跟女儿一起生活,老伴的帕金森症越来越严重,也需要照料。

两位老人在台北市黄金地段有很大的房子,儿子在台湾金融界就职,“跟儿子住得近,会更方便”。杨老太太告诉记者,自己20年前因癌症动过手术,需要复查。

两位老人所持证件现在仍可前往台湾,但女儿廖康龄当年进入大陆的旅游证件早已失效。按普通程序规定,廖康龄无法取得前往台湾的证件。他们向武汉市公安局求助。

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处政委胡崇平告诉记者:仔细调查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之后,我们决定全力给予协助,提供一切方便,让廖康龄重回台湾。经报请省公安厅批准,我们为廖康龄办理了一次性的《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目前,廖康龄的身份还需得到台湾方面认可,武汉市公安局正在积极协助。

婆婆5年悉心照料植物人儿媳的恢复情况怎么样?

35岁的张娟5年前因车祸头部重创,被判定为植物人,然而在婆婆的照顾下她奇迹般复苏,总是冲着婆婆开心地喊着“妈妈”。


李艳华介绍,当年儿子焦鹏经人介绍,认识了张娟,俩人感情很好,结婚后当年年底有了孩子,“我儿子平时工作很忙,儿媳妇张娟很勤快。那时候她比较瘦,长得很漂亮,最让我开心的是她人特别勤快,对家人都很好。”“那一年对我来说,日子实在太难熬了。儿媳妇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我丈夫原本身体就不好,受不了打击,在车祸发生后第11天就不在了。”李艳华说,2012年3月1日,儿媳张娟早起做好早餐,等一家人吃完后便去上班,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大巴车与大货车撞击后,造成张娟特重型颅脑损伤,虽然经过4次手术治疗,保住了性命,但却成了植物人。图为,李艳华一边给张娟喂饭,一边和张娟做简单的交流


在医院接受治的多半年时间里,李艳华坚持每天给张娟翻身、按摩、擦拭身体。“当时她没有任何意识和反应,我就一直待在医院里。后来孩子想妈妈了,也经常到医院里来。儿子工作比较忙,孩子也照顾不上,我就把他也带在我身边一起照顾。”李艳华说,植物人患者经常会在夜里发烧,她就冻了很多小冰块放在冰箱,一遇到发烧的情况,就给张娟腿弯、腋下、身体两侧放置冰块,“医生说给她不能打针吃药,给她只能物理降温。在住院的日子,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图为饭做好后,李艳华将张娟挪到床上准备给张娟喂饭


在李艳华照顾下,张娟逐渐有了意识,可以通过鼻饲进食,再后来,慢慢有了简单的肢体反应。“后来她能吃一些流食的时候,我就把蔬菜、面条、米饭打成糊状,用针管给她通过口腔打进去。每两个小时喂一次水,每3个小时喂一次饭。”为了方便照顾,李艳华把张娟从医院接回家,购买了按摩床、站床,帮助张娟恢复。“我们还给她做过一次智力测试,医生当时说她的智力只有半岁婴儿的水平。我当时想,那我就把她当作幼儿开始照顾吧。”为了帮助张娟逐渐恢复,李艳华自己做了很多卡片,上面写着“爸爸”、“妈妈”、“儿子”等字样让张娟反复练习。一开始都失败了,但李艳华一直不曾放弃。图为2017年3月27日,李艳华费力地将张娟抱起来放到床上。


大概是去年11月的一天,突然张娟开口叫‘妈妈’,当时我激动得都哭了……她终于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了。”李艳华说,张娟现在需要更多的照顾和训练才能渐渐恢复,“她现在已可以自己喝水,能吃软一些的包子、稀饭,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都会叫我。”张娟当年的主治医生郭旗说,当时张娟出院时,已经是植物生存状态,一般这样的患者因为长期卧床,会发生肺部感染、褥疮、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存活的时间一般也不会太久。“但是焦鹏和他母亲对张娟的照顾已经达到了‘呵护备至’,是我见到的最认真细心的家属。张娟能醒过来,真的是一个奇迹!”图为2017年3月27日,李艳华准备把张娟从轮椅上挪到床上。

女强人成植物人1年半后被唤醒是真的吗?

卧床昏迷一年半,女儿突然喊出一句“妈妈”,80岁的老母亲顿时老泪纵横。

2016年3月底,45岁的女儿张丽(化名)坐地铁时突然脑出血晕倒。因发病急、出血量大,她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抢救保住了性命,遗憾成“植物人”,虽然能睁眼,但无法与人交流。在年迈父母和其丈夫的坚持下,张丽进高压氧舱康复100多次仍无果,就在一家人快要绝望时,张丽竟在昏迷1年半后清醒,被医生感叹为“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近日张丽已能自己吃饭,出院进行漫长的康复训练。

坐地铁时头痛难忍,女白领晕倒成植物人

45岁的张丽(化名)老家在西安,毕业后留在武汉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通过奋斗成为一家企业管理人员。2016年3月30日,张丽下班后坐地铁回家,正准备出东风公司站点时,她突然感觉头一阵阵剧痛。

实在坚持不住,张丽返回至安检口,掏出手机向工作人员求助:“我头疼好难受,能不能帮忙给我家打个电话。”话刚说完,张丽两眼一黑,晕倒在地。

80岁的张妈妈接到电话赶到时,女儿张丽坐在轮椅上,已没有意识。在大家帮助下,120急救车将她送至距离事发地2公里的医院。

“一路开到医院才4分钟,女儿的瞳孔已经散大,只剩下一点微弱呼吸,我吓坏了。”时隔1年半,张妈妈回忆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

糟糕的是,急诊科医生CT检查发现,张丽颅内右枕叶大面积出血,多达100毫升,压迫中枢神经,且脑水肿严重,生命告危。

“您女儿的情况,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医生劝两位老人再三考虑。张妈妈拉着医生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都赌一把,治吧!”

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符荣教授点头,立即手术开颅。在清除血肿、颅内减压后,符教授找到了导致脑出血的“罪魁祸首”:脑动静脉血管畸形,一点点切除并缝合血管。

手术时间持续了7小时,张丽的命总算保住了。但遗憾的是,术后她连闯出血关、水肿关,一直陷入昏迷未醒。

一年100多次高压氧,80岁双亲几乎想放弃

“患者能睁开眼,但无法与人交流。”符荣教授说,这种“醒状昏迷”,就是大家常说的植物人。至于何时能恢复意识,医生心里也没底。但昏迷超过了3个月,临床上醒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病房外,张丽的丈夫韩先生通宵守着。“出事前几分钟我们刚通了电话,怎么突然就成植物人了?”韩先生说,岳父、岳母80岁高龄,一周前刚从西安来武汉看望女儿,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试试。”韩先生说,听说进高压氧舱能帮助康复,一家人带着张丽来到省新华医院治疗,每周2-3次。三个人守在床边,陪她聊天、按摩。

“可过了3个月的苏醒“黄金期”,张丽依然睁着眼没反应,喂饭都得把嘴掰开,一家人陷入惶恐。“我想了一晚上,决定继续治!直到我们两老照顾不动了。”张妈妈说,担心女婿耽误工作,他俩“下命令”,只准他下班后再来照顾。

至去年4月,张丽已做高压氧治疗100多次。医生不忍心见两老一直这么苦等,宽慰说:“奶奶,您女儿已经昏迷一年,办法都试过了,醒来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这句话好像打在了心尖上,我躲着哭了一晚。”张妈妈说,其实当时她也觉得,女儿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可她不敢想,他们两老不在了,女儿的下半生该怎么办?

每天按摩擦身聊天,意外等来苏醒奇迹

抱着最后一次尝试,去年4月,老人带着女儿来到同济医院求诊。期间,也是张丽一个小动作,再次给了张妈妈希望。“我给她喂饭时,女儿微微张了张嘴。”张妈妈惊喜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再过几天,她居然会对着嘴边饭菜吹气。

张妈妈第一时间想到了符荣教授,今年6月,两老带着女儿再次转回至协和医院西院区。符教授感叹两老的执着,他说:“从医这么多年,植物人昏迷3个月以后清醒极少见到,但老人依然不放弃。”

针对张丽的情况,符荣教授请来中医科、康复科专家,为其对症进行床边康复治疗,并严密监测其肺部感染情况。护士每小时进来为张丽翻身、吸痰,因她有过敏性皮炎,皮肤经常大片发红、发硬,给护士进针造成困难。

今年10月底,张妈妈坐在床边给女儿按摩,看着张丽的样子,心里一酸说:“女儿啊,妈妈这么大把年纪,伺候你已经1年多了,你能不能开口喊声‘妈妈’啊。”张妈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很激动。她说,她抬头看了眼女儿,她居然动嘴了。”女儿气管切开,不能出声,但我看嘴型就知道,她真的醒来了。

张妈妈抱着女儿哭得泣不成声,但又不敢告诉家里人。“我好怕这是个梦,怕我一说出来,梦就醒了。”张妈妈说,女儿偶尔能动嘴,但绝大多数时间仍是老样子。

半个月后,医护人员听说这一消息,惊讶得不敢相信。直到符荣教授一次查房,张丽动了动嘴巴,说:“你好”。大家瞠目结舌:“昏睡了1年半的植物人,真的清醒了。”

医生直呼“生命奇迹”,女强人性格变温柔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不敢相信。”符荣教授说,植物人99%都死于感染等并发症,张丽昏迷了1年多,竟然挺过这么多关口还能再苏醒,这是生命的奇迹,太罕见了。

符荣教授推测,这可能与患者出血部位有关系,病发的大脑枕叶位置偏后,分管着人体视觉中枢,如换作大脑其他部位,可能性命都难保。出事后,第一时间抢救为苏醒赢得了可能性。

几天前,楚天都市报记者在病房见到张丽时,她正斜靠在床上做针灸治疗,两位老人开心陪在旁边。张妈妈说,女儿醒来后已记不起当时发生的状况,但一家人都觉得,死里逃生后的她,从个性要强的女强人变得性格温柔、会撒娇。

“以前她对父母从不服软,现在甜言蜜语不离口,哄得我们两老心里甜滋滋的。”张妈妈说,女儿醒来感谢护工说,会好好报答的;见到医生会感激直掉眼泪。

因为长时间卧床,张丽四肢肌肉僵硬,目前仅左手能稍微活动,后续还有一段较长时间康复过程。但据苏醒后的情况来看,符荣教授说,张丽恢复都不错,气管切口在11月底闭合。如果较好配合,今后能向正常人一样下地走路。

变成植物人了怎么办?

当前植物人的治疗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在法律上、学术上尚无明确的治疗规范或处理原则,由于植物人的治疗和生命维持费用极为昂贵,仅单纯的维持生命每月每人可能就需1万元人民币。在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今天要长期维持植物人的治疗是件很不现实的工作,而且消耗巨额的资源用于维持绝大多数无法康复的“永久性植物人”,这无论对社会、单位还是家庭都将是个难于承受的重负。)
植物人”在国际医学界通行的定义是“持续性植物状态”。所谓植物生存状态,常常是因颅脑外伤或其他原因,如溺水、中风、窒息等大脑缺血缺氧、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等导致的长期意识障碍,表现为病人对环境毫无反应;病人虽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觉醒,但无黑夜白天之分,不能随意移动肢体,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能保留躯体生存的基本功能,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
而植物人患者有自主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可以正常,但无任何言语、意识、思维能力。他们的这种“植物状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昏迷状态。因病人有时能睁眼环视,貌似清醒,故又有“清醒昏迷”之称。

关于植物人的定义,目前国际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持续昏迷3个月以上,也有人认为要持续昏迷6个月以上。大多数观点坚持认为,当持续昏迷超过12个月以上,才能被定义为植物人。

从医学角度看,植物人其实是属于“长期昏迷”病人。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长期昏迷的病人有可能苏醒成功,但仍有超过80%的病人存在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如瘫痪、语言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
唤醒植物人,需要五个感觉通道

唤醒植物人可通过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5个感觉通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物理通路来进行。

视觉:通过在非常接近患者的环境中,放置明亮的图片、招贴画和熟悉的照片等,进行视觉和记忆力催醒治疗。视觉的多样化是重要的,要让患者坐在病房内的不同位置,这将加宽视觉刺激。可以考虑用电视节目来进行视觉刺激,但要考虑患者病前的喜好来选择电视节目。

听觉:通过音乐和电视的听觉,催醒治疗的时间和内容不应该保持固定,因为大脑有关闭规则声音的能力。与患者交谈他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完成听觉催醒和刺激记忆力。惊吓反射是听觉功能的最低水平,伴随着视觉刺激,反应的类型依赖于刺激的强度。可能引起正常清醒人惊吓的噪声,并不会刺激一个昏迷患者。

味觉:患者面部的表情变化,是一个用于判断患者味觉刺激是否有效的指示。像其他感觉形式一样,味觉刺激的强度是重要的。专家建议用醋、柠檬汁、芥末、酱油、红辣椒和盐这样的物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刺激。如果患者有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插管在位时,则应该多加小心。

嗅觉:嗅觉可以应用薄荷油、桉油、大蒜、强烈的香水等进行刺激。如果患者出现表情改变或企图避让时,表明已经获得了刺激。

触觉:触觉催醒可以通过许多种方法完成。清洗头发和洗澡等可用来改善和增进触觉刺激。有媒体报道,一位妻子反复触摸植物人丈夫的敏感部位,最终唤醒了丈夫。
(一)植物人的家庭护理:
1、患者要多与外界环境接触.
a)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患者要经常晒晒太阳.
b)要经常将患者推到户外转转,多看看外面.外界的刺激,对于患者的促醒是非常必要的
c)不能出去的患者也要经常坐起,最好将双脚放于地上.经常活动腰背部,保持躯干关节的功能位,不要总让患者躺在床上.

2、做脑室分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a)要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这就需要每天按压引流管的阀门处.按压的时间及次数,根据出院时医嘱为准.若按压引流管后压扁的部位很久不能隆起,或按压不动,局部张力高,患者神志较前淡漠,嗜睡,体温增高等.要立即请专科医生检查,是否管子出现堵塞.
b)还有一种情况,压管子的阀门处是通的,但患者精神意识明显差,有抽搐,小孩哭闹,也有可能问题出在分流上.分流管分为低压管、中压管、高压管,如果选择的压力管不合适,照样会出现脑积液分流不好,使脑室继续扩大,要及时看专科以明确诊断.

3、怎样与植物人交流?
a)对患者进行感官刺激:植物人的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某些患者的大脑中有信息加工机制存在,所以实施感官刺激或感官疗法很有必要,可以使外界的感官刺激,从不被认知到朦胧感知最终变得有效,感官刺激的过程也是激发患者的信息加工机制不停运作的过程,起到了积极促醒患者的作用.

b)注意说话语速:与植物人患者交流的时候,说话语速要慢,语调要温和,对相同的话语要多进行重复.

c)给患者唱歌:可以经常给病人唱一些歌,尤其是患者平素喜好的歌,唱的时候要充满情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是否在注意听,这种方式要远比听耳机要好的多.

4、怎样预防呛咳症
a)呛咳症的治疗最好最有效的还要说是针灸,患者双侧大脑皮质的损伤,脑干的损伤,都可以引起呛咳症,影响患者进食进水.所以及时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误吸,防止肺部感染.
b)吃饭喝水时,尽量让患者保持坐姿.要等患者吞咽完全后,再喂第2口,总之喂水、饭时,要注意患者的感觉与表情,调整吃饭的速度,可以有效的减少呛咳,防止水误吸入肺.

5、怎样预防褥疮.
a)褥子要保持干燥清洁.
b)若皮肤有轻度破损,可以用碘洒涂以患处,一天两次.有条件者,用氧气吹破损处10分钟,一天两次,破损的局部马上就会干燥,局部会较快治愈.
c)若褥疮已经形成,去医院又不方便,家庭也可以治疗.
用盐水局部清洗后涂上红霉素眼药膏即可.若是臀部发生褥疮,最好用氯霉素眼药水或庆大霉素点于局部.因为这两种药对大肠杆菌感染的褥疮效果较好.若较重的褥疮,可用双氧水1—2mL进行局部冲洗,待泡沫出现后,立即用盐水再冲洗,然后局部用些抗菌素,敷上油纱条即可.分泌物多者一天换一次药,伤口干燥后2天换一次药.也可以在局部清洗后,用些生肌的中药.
d)体质较差的患者要多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如豆腐、肉、鸡蛋或输液如脂肪乳可以增进脂肪的生长,褥疮的愈合.

(2)在家庭怎样促醒?
1、患者还未被促醒,或者还存在意识障碍,回到了家中,家属感到束手无策怎么办?
目前脑损伤的评定是按照“格拉斯哥”的标准评分,我们不妨可以借助它的方式从3个方面对病人进行训练和观察.
一、从“眼”方面,对于只睡不睁眼或睡多醒少的患者,要多呼唤.该醒觉的时候让其多活动.其恢复的顺序是1)不睁眼2)刺痛睁眼3)呼唤睁眼4)自动睁眼
2、从语言方面:1)病人不会发声音2)病人能发声音(如哼哼或喃喃自语)3)能说单词4)能说话,可能不正确5)能正确回答
3、从运动方面:1)患者4肢不会动2)用针扎等疼痛刺激可以收缩一下3)患者自己可以使肢体屈曲4)自己无目的乱动5)可以定位即刺疼时患者可以找到所刺激的部位6)可以听指令(患者此时已清醒)
2、患者以长期卧床为主,不进行活动,可以促醒吗?
我们都知道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语言,劳动创造了人类.试想一个活蹦乱跳的健康小伙子在床上躺了3个月,半年,肢体也会僵硬,肌肉也会萎缩.起来也会血压下降,头晕眼花,再躺下去是不是也成了废人?促醒植物人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目的是让患者生存质量提高,首先回归家庭,即人扶助下能行走,能到饭桌吃饭,能上厕所,如果恢复的更好,或许还能参加社会工作.在一部分治疗及时或较轻的患者,我们的治疗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经我们治疗的患者有的可以下棋、爬山、蹬3轮车,上街买东西,帮助家里送货等.有的患者无需外人帮助下可以行走.还有很多患者是可以再进步的,但是没有进一步康复治疗,我们感到很惋惜.有的家属包办的太多,或者让保姆全全代替,认为病人自己吃饭穿衣太麻烦,不如我们帮助节省时间,这种包办的结果,使患者失去了由被动到主动的活动过程,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的能力.所以说,医生与家属应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让患者能“动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