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国百岁老人一年同比增长一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夕阳红 2023-07-28 11:41:51

世界范围内,百岁老人的数量近年来与日俱增。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美国cdc)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自本世纪以来,美国超过100岁的老年人数量增长近44%。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健在百岁老人比2013年同期增长近10%。面对日趋庞大的老人群体,如何让他们活得长并活得好,已成为各国重点研究的新课题。

百岁老人增速明显有统计称,目前全球百岁老人总人数已超过34万。美国是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其次为日本、法国、瑞典、意大利等。

美国cdc最新报告披露的数字显示,2014年,美国百岁老人的数量从2000年的50281人增至72197人,其中超过80%是女性。虽然百岁老人的死亡率在2000年到2008年间有所上升,但该数字从2008年开始出现拐点,百岁老人预计将在35年后达到约38.7万。日本厚生劳动省2015年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日本百岁以上老人已达61568人,比2014年增加2748人,实现了连续45年递增。

在我国,老寿星的人数同样稳步上升。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健在的百岁老人已达58789人,比2013年同期增加4623人。与美国相同,我国百岁老人也是女性居多,占总数的3/4,且居住在乡村的明显多于城镇,占总数的七成。目前,百岁老人最多的三个省份是海南、广西、安徽。

高龄老人疾病谱发生改变美国北岸医疗集团老年与姑息医学部门负责人玛利亚?托罗耶?卡尼认为,在19世纪,公众健康致力于完善净水及卫生系统,并着力研究疫苗;进入新世纪后,除疫苗研究外,预防意外伤害、提高人类预期寿命等问题都被提上了日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戒烟、环境空气也渐有改善。所有这些都是长寿老人明显增多的重要原因。美国杜克大学老年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老年医学会海瑟?惠特森博士则表示,愈加专业化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护理服务,有效延长了老年人以及很多病患的预期寿命。

上述论文作者、美国健康数据中心徐家全博士(音译)指出,随着老人寿命的延长,他们的主要死因也发生了改变。2000年,心脏病、中风、流感、肺炎、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导致高龄老人死亡的五大原因。到了2014年,心脏病仍是头号杀手,但死于心脏病的老人比2000年减少了24%;阿尔茨海默病一跃成为美国百岁老人的第二大死因,报告显示,死于该病的老人比2000年增加了124%;之后的主要死因排位为中风、癌症、流感和肺炎。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阿尔茨海默病跃升为高龄老人的第二大死因,有其必然性。因为这种疾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病,年轻人一般不会得。所以,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脑部老化越来越严重,患病人数自然也就越来越多。“目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我国高龄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我国高龄老人的日益增多,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会越来越高,到时我们也将面临和美国同样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重视,未雨绸缪。”

既健康又长寿是终极目标“寿命增长了,但活得是否健康呢?”在卡尼博士看来,如何在延长寿命的同时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将成为未来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芳堃表示,从现在起,人们就应当强化“健康寿命”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有质量的健康生存时间尽量长,失去生活能力、卧床的时间尽量短。而做到这一点,应当从胎儿的宫内发育开始,预防疾病、保健工作千万不能等老了以后再做。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长寿的解读。

防阿尔茨海默病,从胎儿期开始。孕妇在孕期就要注意合理补充营养,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以免影响胎儿脑部神经的发育。青少年时期要多运动,注意营养均衡,每天喝杯牛奶。有研究发现,每天喝牛奶的人,认知损害的风险是不喝牛奶者的64%。壮年期则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呵护好心理健康,学会处理压力,注意预防慢性病。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是无脑血管病者的1.85倍。中老年时期,要多动脑,勤活动,读书写字、养花种草都能降低患病风险。

防心脑血管病,中年必须警惕。戒烟限酒,40岁以上的人每年都应做一次体检。日常应多吃热量较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高纤维食物、鱼、瘦肉和无脂或低脂乳制品等。研究表明,每周进行5天或5天以上的体力活动,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防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委员会明确指出,2/3的癌症能预防和治愈,关键是通过体检早发现。不过,常规体检不易查出癌症,应根据家族史以及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去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此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喉、食管、肺、胃、结直肠等癌症的风险,应适量多吃。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10月20日,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对记者分析指出,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或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这个国家和地区就被视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徐毓才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三个特点:第一,基数大;第二,增长快;第三,未富先老。我国总人口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生育高峰,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而我国社会富裕程度还不够。相比城市老年人养老,交通不便、基本保障体系不健全、中青年人口大量流出、经济条件和传统观念限制等因素导致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问题比较严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人口老龄化也催生出银发经济。据艾媒咨询今年6月发布的《2022—2023年全球养老产业发展及中国市场趋势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2.3%。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万亿元。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老龄化成趋势
据今年9月27日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2021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这标志着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总人口2188.6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0.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0.18%。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1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4.24%。
从各区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来看,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位列前三,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27.0%、26.9%、25.1%。
目前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2.47岁,比2012年提高1.12岁。十年间,百岁老人数从544人增至1417人。十年来,北京制定出台涉老惠老政策100余项,形成了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基础,以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等为主要支撑,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老龄政策体系。
据了解,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我国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
2021年,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在各方面均有较大发展。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截至2021年底,新建成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13家,累计建设运营养老照料中心276家;已建成运营养老服务驿站1112个;全市累计发展养老助餐点1015个。
在机构养老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79家,其中2021年新增养老机构17家,新增床位3000张。全市养老机构共入住4.76万人。
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开展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试点。北京已在怀柔、密云、延庆3个区展开试点,累计建成300个互助养老服务点,提前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个建设任务。
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北京市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62所,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有1.1万余人。2021年,全市为8700余名养老护理员发放岗位奖励津贴达2236万余元。
北京人口老龄化现状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缩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数据显示,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根据联合国统计,202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9.3%,其中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分别为18.4%、10.8%。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老龄化率居全球前三,我国老龄化率排名为第63名。
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徐毓才指出,有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较高是因为年轻人口流出导致的。按普查结果来看,人口流向比较多的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9073”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因为传统观念,我国老年人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居家养老。
产业潜力巨大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口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养老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同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老龄事业整体目标是,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善,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在国家卫健委今年9月20日举行的以老龄化工作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人员达1.45亿。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医养签约近7.9万对。
在老年教育方面,在基层设立超过4万个老年教育学习点。在老年人优待和权益保障方面,2012年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9.8万余件。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近些年来,养老产业市场投融资活跃。据艾媒咨询前述报告,2014年至2022年一季度中国养老市场投融资金额总计48.5亿元,投融资数量共计107起,投融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每笔投融资事件含金量较高。养老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资本对养老产业的布局越来越看重。养老产业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艾媒咨询报告认为,中国已经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养老服务朝专业化、细致化方向发展,未来2~3年老龄经济极具增长活力。企业入局养老产业探索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业竞争加剧;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重中之重,将涵盖多种养老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的老年人口

2013年2月27日,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京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全世界少有的。蓝皮书指出,2012年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法律高度;新农保与城居保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百姓织就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
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2034年突破4亿,2054年突破4.72亿。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据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的数据,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百岁老人不断增加,近10(1999-2009)年来百岁老人约以每年2500人的速度增长。2009年中国十大寿星平均年龄117.6岁,新疆喀什的老寿星萨迪克·萨伍提,维吾尔族,生于1887年8月9日,现住喀什市泽普县,蝉联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榜首。
2009年5月22日,莱州市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这是我国第十个、山东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长寿之乡。截止到2009年3月底,莱州市共有百岁老人87位,占全市总人口的10.1/10万;80岁以上老人2.64万人,占该市总人口的3.1%。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届时,我国5000多万城镇非从业居民,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年满后领取含有政府补贴的养老金。这是一项重大制度建设。它意味着中国人“老有所养”的千年愿望即将初步实现。2011年8月16日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7亿人,比2009年增加2157万人,增长9.2%。
目前,全国18个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22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城乡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4万多个,养老床位390多万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65%。预计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将达30张,养老服务设施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居家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中国长期形成的养老模式。此外,中国民政部门还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的支持。到2015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将基本覆盖我国100%的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我国将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样、方便适用、广泛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5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