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而现代人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问题,造成大多阳气不足!
1、冷饮:
现在的孩子、年轻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冷饮,大冬天吃冰激凌的不在少数,殊不知过度吃冷饮会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咽喉疼痛,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脾胃虚寒之人就更要少吃。
2、凉茶:
很多人一有上火情况,便自行服用各种清热泻火药或喝凉茶,凉茶并不适合所有人,专家指出,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所以有了上火情况,还是就医诊治比较好,也许只是点虚火而已。
3、空调:
这就不说了,哪个人不是夏天在空调房里过?家里还好,特别是写字楼里,空调冷到很多白领在办公室里需要穿长袖工作,该出的汗不出,不仅不排毒还受了寒气,如果寒湿之气封存在体内,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4、水果:
现代人都知道多吃水果可以补充各种各种的维生素,会有利于美白皮肤、会清洁肠道、会抗衰老等等,但是殊不知很多水果也是凉性的,多吃会损伤脾损伤脾阳,特别是夏天吃冰镇的西瓜、冬天吃冰凉的水果......
灸法升阳第一方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书中强调: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南宋年间,抓住一个年过90岁的江洋大盗,审判官问他:有什么长生秘术?大盗回复说:秘术我没有,只是我每年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施灸千柱。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
除了关元,还常灸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穴,肾俞穴有很好的温补肾阳之功效。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三阳开泰开启人生大运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日常中,不用药物、不用针灸就可以升阳的方法也有,做好"三阳开泰",阳气每天升一点!
1、动生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
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
2、善生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语善;第二视善,第三行善。
语 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我们至少不能出口伤人。
视 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
行 善在日常生活当中,你顺手帮人家一把,人家回过头对你说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会让你心里暖暖的,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3、喜生阳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
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
1阳气是靠养的,不是靠补的2气血不足,阳气不振是疲乏的根本原因!3耗尽你阳气的,正是这些日常行为,一定要戒掉!
1 一、中伏需补阳
万病皆损于阳气,要想健康长寿,先要把的阳气补足。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吃三片醋泡生姜。
“中伏”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补充阳气是最佳时节。人体也要与自然界阳气相应,顺其升发之性“动而向外”。
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提神
要是你早晨起来脑子不清醒,昏昏沉沉的,一两片姜马上就能让你神清气爽。
2 二、醋泡姜,补药汤
醋泡姜是酸的,酸味走肝经,这时姜的升发功能容易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吃一点醋泡姜片,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而且还不会把阳气过多地耗散在脾胃上,一点不浪费。
具体步骤
1、洗姜、切薄片
子姜买回来后洗净、晾干;大罐子提前洗干净、用开水烫过、晾干;再将子姜切成薄片。
2、烫姜防变质
烧一锅开水,将切好的子姜放进去快速捞出,过一下水。这一步是防止子姜在腌制的过程中变质。
3、加糖、盐拌姜
捞出的子姜晾干,然后加适量盐拌匀,再加糖拌匀,糖的分量要比盐多4倍,这样腌出的姜香味会更浓郁。
4、醋泡姜
最后放入罐子里,倒入醋,醋覆盖2/3的姜就可以了,因为姜在腌制几天后会出一些水,最终会覆盖住全部的姜。
把罐子放进冰箱,一周后就可以吃了。
3 三、姜入凉菜
孔子一年四季不离姜,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大家往往记住了孔子不撤姜食。
生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起到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抑菌护肠胃的效果也很好。
除了醋泡生姜,在拌凉菜时加点姜末或姜丝。不仅驱除人体内的寒气,并且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助预防食源性疾病。
俗话说得好: 万病皆损于阳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逐渐变弱,人体阳气也开始不足,
身体 抵抗力下降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 疾病的困扰 。也因此常常表现出 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稀 等症状。如果你有这些症状,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中医上认为 阳气就好比天上的太阳,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能量来源和动力 ,如果阳气不足,则可使机体功能减退或衰退,反应低下,让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比如 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无力 等症。
那如果你有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缓解?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有 温中散寒 的 药膳 。所谓“ 冬天喝汤,胜过喝药方 !”毕竟,一碗热乎的汤不仅可以让自己身体马上暖和起来,还可以 滋补身体,破寒除瘀 ,达到 养生 的作用。
首先方中的 当归 ,大家应该是比较了解,我也经常介绍它,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性 甘、辛、温,归肝、心、脾三经,有“补血第一药”之美誉 ,也是临床常用的补血药物。在方中用当归是因为 当归可以增强羊肉补虚温肝之力,使该汤补血、活血 。
生姜可以温阳, 促进血液运行,驱散寒邪 。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此方中用生姜一是可以助羊肉 散寒暖胃 ,二是可以辟除羊肉之膻味。
羊肉,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味道鲜美,是滋补之佳品。有 祛寒、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助元阳、益精血 的作用。正因为羊肉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最适宜于冬季食用,也因此被称为冬令补品。
总而言之,这个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 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非常适合 体虚怕冷 、 腰膝酸软 等症状。但是本方偏温补,因此体质燥热有上火症状者,不能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会加重体内的燥热之气,导致身体不适。
阳气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如果体内的阳气不足会降低我们的抵抗力,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阳气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就来说说吧
导致阳虚的因素
1.夏天经常吹空调会导致冷空气进入体内。
夏天来了,天气热了,空调成了必需品,从早吹到晚。但是我们的体温本身就比较低,长时间吹空调的人出汗比较少。空调吹出的冷风不仅使我们的身体外部变凉,还会使寒气很容易从头部和四肢进入我们的身体,容易造成常年寒冷的体质。
2.总是吃冷饮。
现在冰箱等冷冻设备也很常见。夏天,很多人喜欢喝冷饮,不仅夏天,冬天也是。冷饮喝多了,很容易伤害我们的脾胃,造成虚火,导致恶性循环。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补阳气呢?给你4个方法!
1.睡眠补充阳气。
如果经常感到手脚冰凉、后背发凉,那是肾阳不足所致。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人体温热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上述症状。教你两招让你阳气满满。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眠。”毕竟睡眠是补肾的良药!人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不仅通过饮食来补偿,还通过睡眠来补偿。古人说“百药不如一卧”,意思是睡个好觉不如吃补药。
2.中医食疗
中医常把阳比作油灯。如果油灯没有熄灭,你一定要时刻注意灯油的油量是否充足。所以,你可以通过日常食补,让阳气永远充满活力。
准备 峪荟 草、枸杞、人参、石斛等食材。 中医讲究君臣佐使,4种食材搭配后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能更好地补肾阳,容易恢复阳气,远离手脚冰凉。
3.适当晒晒太阳。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阴阳的和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太阳是阳的直接或间接来源。 太阳为阳 ,如果在生活中适量地晒晒太阳,做做户外运动,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阳气。
4、多泡脚
我们的脚上有很多穴位,特别是脚中央有一个涌泉穴。用热水泡脚可以刺激涌泉穴,帮助身体调阳。最好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注意水温不要太热。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1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男性乳腺癌疗法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