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浓缩胆汁综合征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一)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食物;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精瘦肉。属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对身体大有裨益,可以补充优质蛋白每日一个即可,可以煮食或者与其他蔬菜炒食
水果。丰富的维生素含量使其深受大家青睐,最大众化的水果每日食用,最好在两餐之间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属于高热量食物每日食用,炒食,煮食均可,切忌过多食用
(三)饮食禁忌:1.避免油腻食物;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腌制蔬菜。属于高盐食物,不宜过多食用,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建议每人日摄入食盐量4克以下,其他严重疾病尤其注意
小麻椒。属于特别油腻的食物,肥甘厚味,多食无益尽量少的服用,属于肥甘厚味
大肥肉。属于特别油腻的食物,而且加工此种食物的油都属于质量比较差的油建议适当的少食用一些。
二、浓缩胆汁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
浓缩胆汁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免疫性溶血性肝炎、胆栓综合征、胆汁浓缩综合征。系指新生儿溶血病后出现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贫血多在出生后1~2周内逐渐加重,与黄疸程度不成比例,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多,一部分患者Coombs试验呈阳性,或母婴间Rh因子不合。一般在出生后2天出现,持续3周,程度轻重不一,呈梗阻性,粪便陶土色。那么浓缩胆汁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 胆囊运动障碍、黄疸、胆汁返流、胆汁潴留、胆囊积水
相关症状: 持续性发热 胆汁返流 胆汁潴留 胆囊运动障碍 胆囊积水
1.黄疸在出生后数小时至48小时内出现。
2.黄疸持续3周以上。
3.血清胆红素增高,并具有梗阻性黄疸的特征。
4.絮浊试验阴性。
5.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有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一)溶血症状
贫血多在出生后1~2周内逐渐加重,与黄疸程度不成比例,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多,一部分患者Coombs试验呈阳性,或母婴间Rh因子不合。
(二)梗阻性黄疸
一般在出生后2天出现,持续3周,程度轻重不一,呈梗阻性,粪便陶土色。
三、浓缩胆汁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浓缩胆汁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免疫性溶血性肝炎、胆栓综合征、胆汁浓缩综合征。系指新生儿溶血病后出现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贫血多在出生后1~2周内逐渐加重,与黄疸程度不成比例,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多,一部分患者Coombs试验呈阳性,或母婴间Rh因子不合。一般在出生后2天出现,持续3周,程度轻重不一,呈梗阻性,粪便陶土色。那么浓缩胆汁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种新生儿溶血症均可引起本病。由于过度溶血,胆汁中的胆红素增加,造成胆汁的浓度升高,随后胆汁浓缩,形成胆栓(bileplug)。这些胆栓聚集一起形成胆汁栓,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另外,高浓度的胆红素尚可引起肝细胞肿胀,导致继发性肝内胆汁淤滞,本征与胆红素性结石引起的肝外梗阻有性质的不同。
浓缩胆汁综合征预防
本病主要是Rh不合或AB血型或其他血型不合引起的,故应积极主动进行婚检以及孕检。
四、浓缩胆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浓缩胆汁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免疫性溶血性肝炎、胆栓综合征、胆汁浓缩综合征。系指新生儿溶血病后出现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贫血多在出生后1~2周内逐渐加重,与黄疸程度不成比例,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多,一部分患者Coombs试验呈阳性,或母婴间Rh因子不合。一般在出生后2天出现,持续3周,程度轻重不一,呈梗阻性,粪便陶土色。
一、浓缩胆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1.黄疸在出生后数小时至48小时内出现。
2.黄疸持续3周以上。
3.血清胆红素增高,并具有梗阻性黄疸的特征。
4.絮浊试验阴性。
5.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有溶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二、浓缩胆汁综合征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肝胆外科
治疗费用: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愈率:65-7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浓缩胆汁综合征一般治疗
可用换血疗法,紫外光疗法等以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有肝功能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治疗。
胆囊炎患者饮食五禁忌胆囊是胆汁储存、浓缩并排出的场所 ,当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到达肠道时 ,胆囊就会收缩排出胆汁 ,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囊炎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胆囊炎有严重的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 ,有时出现黄疸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的后遗性疾患。胆囊炎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为主 ,莫犯下述饮食禁忌 : 一、忌油腻 鸡、鸭、鱼、肉样样备齐 ,煎、炸、炒、拌花样繁多 ,吃的食物多油腻肥厚 ,这种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会大大加重胆囊负担 ,轻者表现为隐痛、嗳气、腹胀、厌食等 ,重者可引起胆绞痛。 二、忌强烈调味品 川椒、辣椒、胡椒、咖喱等可引起胆囊强烈收缩 ,但胆道口括约肌不能松弛 ,影响胆汁排出 ,阻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忌过冷过热的食物 温热食物能使胆道口和胆道壁的括约肌松弛 ,有利胆汁排出。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可引起胆道括约肌的痉挛 ,引起胆囊区的隐痛和绞痛。 四、忌胀气的食物 黄豆、土豆、红薯、洋葱等产气多的食物 ,常会引起疼痛。 五、忌食胆固醇高的食物 患胆囊炎的人大部分伴有胆结石 ,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 ,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对防止结石的形成有利 ,动物内脏、蛋黄、蟹黄、动物脑、墨鱼等应禁食。忌饮烈性酒。 症状 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为: (一)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二)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治疗(一)一般疗法急、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效最好。 1、非手术疗法: 亦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a.卧床休息、禁食 、腹胀者胃管减压;b.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c. 解痉止痛;d.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 素、先锋霉素等;对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2、手术疗法1.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缓解再择期手术。2.慢性胆囊炎:无论有无结石,因胆囊已丧失功能,且为感染病灶,均应择期手术切除。3、饮食疗法 胆囊炎胆石症除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营养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健康恢复阶段更不容忽视营养治疗的要求及饮食治疗原则如下: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 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6) 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K。(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二)急性胆囊炎⒈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严重者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⒉ 解痉、镇痛药物治疗: 阿托品0.5mg或654-2 5mg肌注;维生素K38-16mg,肌注;度冷丁或等美散痛等镇痛,不宜用吗啡。 ⒊ 抗菌治疗: 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选用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⒋ 利胆: 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⒌ 外科治疗: 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三) 慢性胆囊炎⒈ 手术治疗: 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手术一般择期在胆囊炎发作2个月后进行,这样可减少胆囊周围的粘连与胆囊水肿。 ⒉ 综合治疗: 低脂饮食,口服利胆药,如硫酸镁、消炎利胆片、清肝利胆口服液、保胆健素等;应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消石素等溶石;有寄生虫感染者应当驱虫治疗。 ,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饮食治疗1、一般措施 (1)急性发作胆绞痛时应予禁食,可由静脉补充营养。 (2)慢性或急性发作缓解后,可食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5克以内,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胆固醇应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碳水化合物每日应保证300~30克。蛋白质应适量,过多可刺激胆汁分泌,过少不利于组织修复。(3)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 (4)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 (5)大量进饮料有利胆汁稀释,每日可饮入1500~2000毫升。 (6)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目的。 (7)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8)合理烹调,宜采用煮、软烧、卤、蒸、余、烩、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熘、炸、煎等。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引起胆道痉挛急性发作。 (9)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2、 胆囊炎的食物选择 (1)选择鱼、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控制动物肝、肾、脑或鱼子等食品摄入。 (2)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更应保证。酸奶、山植、糙米等食物也对病人有利。 (3)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4)忌食辣椒、咖喱、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酒及咖啡、浓茶。 保健 1、胆囊炎病人的饮食禁忌 人在进餐后,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把胆汁排进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若胆囊胆管粘膜发炎,胆管阻塞,胆汗排出不畅,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会受影响。同时,胆汗中胆固醇与胆酸盐的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浓度升高,因而容易发生胆囊胆管结石。 进食脂肪后,胆囊收缩,右上腹出现疼痛,甚至剧痛、恶心等。因此,胆囊炎病人要限制食油量,急性期每日限20~30克内,好转时限50~60克内,忌吃肥肉。 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忌食辣椒、洋葱、萝卜等刺激性强,含粗纤维的食物;忌少餐多量,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以利胆汗的分泌和排出;忌食产气和带气味的果菜豆类,以免加重腹胀。 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致病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因结石阻碍胆汁分泌从而引起胆囊发炎 胆囊炎本身并不严重,但胆囊炎治愈后依旧容易复发,且胆囊炎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胰腺炎、胆石症、梗阻性黄疸等) 所以,一旦患过胆囊炎,就要在生活和饮食上加以注意,尽量防止急发胆囊炎(特别是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存在胆结石的胆囊炎患者,建议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只有这样,才能治愈胆囊炎 胆囊炎患者饮食禁忌较多 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恢复饮食、可口服消炎利胆片,静滴抗生素.... 恢复期患者饮食应注意:1.少食多餐,5--6餐/日为宜 2.饮食以清淡稀软的食物为主,容易消化 3.尽量不要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黏性食物,肉不能吃,油腻的不能吃,鸡蛋不能吃 4.控制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应为健康成人的1/3) 5.戒烟戒酒 6.严禁暴饮暴食 ... 虽然急性胆囊炎大多数是由于胆结石所致,但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胆囊管阻塞一般引起胆囊粘液分泌增加,胆汁成分包括胆盐,磷脂,甚至胆固醇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粘膜炎症.后期可出现动脉阻塞和缺血.除少数病例外,急性胆囊炎并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对发病开始几天内手术取出的胆囊胆汁作培养,其阳性率不到33%.至少95%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伴有胆囊结石.控制饮食可以预防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因为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而增强胆囊的收缩,如果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弛缓使胆汁流出,则可发生有上腹部不适的感觉。因此在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不要饱餐,而应采用高碳水化合物流质饮食如稀饭等。胆囊炎胆石症不论在发作期或静止期,含有丰富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均应少吃为宜。但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在不存在总胆管梗阻的病例,或胆囊炎胆石症静止期均可服用,不必限制。许多水果都对人们的健康有益,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和各种养分,可以使人养颜强体、延年益寿。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女士们多食用橙子,还可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这也就从反方面提醒大家,虽然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高,亲朋好友间聚会也逐渐增多。不少人节日期间“吃大餐”机会多,吃大鱼大肉的频率也很高,暴饮与肥腻成了胆结石等结石病的主要诱因。一些经常忙应酬、过夜生活、长期出差的男性甚至会发生肾结石。专家认为,一般40岁左右的人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的结石,但小结石一般可通过自身的排泄机能逐步排出,只要注意合理饮食,大多可避免结石的疼痛及手术之苦。特效验方现已正式向全国胆囊炎患者免费公布,全面启动“中国胆囊炎疾病康复工程”,孔氏清胆汤开创不手术根治胆囊炎的新里程,2009年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方剂,让每一个胆囊炎病人永远告别“只能靠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时代!
1 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时,易形成结石,而植物油对降低胆固醇,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具有一定的辅疗作用。烹调时应该选择清淡、少油及蒸、煮的方法,并以植物油为主。
2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黄红色的水果、蔬菜。因为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内壁上皮的健全,也可避免胆结石的形成。萝卜、新鲜水果汁、茅菜、山植具有利胆、疏肝的作用,所以应经常吃。
3 增加进餐次数可以适当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避免胆汁发生淤滞和浓缩。
4 胆结石的饮食禁忌(1)不要吃油炸、油煎的食物,以免引发疼痛。
(2)不要吃动物性脂肪。包括肥猪肉、猪油、鸡皮、鸡油、肉骨头汤、蹄膀以及猪油制的糕点等。
(3)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脑、猪心、腊肠、鸡肝、蛋黄等。
(4)不要吃某些海鲜。部分海鱼以及河鳗的脂肪含量较高,鱼子、虾子以及螃蟹的蟹黄中脂肪含量更高,这些都不要吃。
(5)不要吃奶类和奶制品。包括未脱脂的牛奶、羊奶以及炼乳、奶油等以及雪糕、冰淇淋、奶制品饼干、面包等。
(6)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和味道浓烈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
(7)禁烟、禁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6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