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艾灸师小爱 2023-07-28 02:42:55

昼夜的更替是阴阳的变化,我们人的寐寤亦是阴阳的变化。睡觉是身心的休息,自我的修复,是至关重要的。而子午二时是阴阳出生的时候,如果能够静定或者睡眠,能够让体内阴阳自我调整,达到平衡的健康状态。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人是自然的产物,就该和自然一样,养生要顺四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古人看重“七分饱三分寒二时卧”的生活理念,而所谓“二时卧”,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子时指晚11 点至凌晨1点,午时指中午11点至下午1点,睡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白天午时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阳”,而此时正是阴气初生,所以要小寐或入静,30分钟即可,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此时阴气最重,而阳气初生,此时经脉运行到肝胆,子时养肝效果最好,事半功倍,所以应该熟睡,否则,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中医认为人一定不能长期熬夜,在晚上10点做睡前准备,11点就要进入熟睡。

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的时候,一个是阴气初生的时候,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很弱小,需要很好地保护;如果在生的时候就消耗了,那么它们的长、化、收、藏就谈不上了。

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则认为,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脉,规律性很强,现在的人们往往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却在不该睡觉(子午觉之外)的时间“补充睡眠”——这其实是“非时乱睡”,都是对健康造成伤害的重要原因。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肝胆在五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肺在五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当今,工作时长的拉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常常使人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晚睡早起,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写照,因此,午睡便成了很多人一天工作的重要保证。中医认为,午睡不但可以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具有增强机体防护功能的作用。

睡午觉虽然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这个中间还是很有门道的。也只有掌握了要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若不得要领,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首先,午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得太油腻,尤其是不要刚吃完午饭就午睡

刚吃完午饭,胃刚好被食物充满,此时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会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会下降,这也是午餐后人们容易犯困的原因,若刚吃完午饭就睡觉,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不仅起不到午休的作用,反而还容易诱发疾病;若午餐吃得过饱,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此时午睡不利于胃的消化;若午餐吃得太过油腻,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此时午睡可能会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其次,午睡的时间不要太长,如果午睡时间过长,醒来后会不舒服

一般来说,午睡是小憩,小憩的时间一般是片刻,也就是15-30分钟,如果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或者更长,一两次还不打紧,若时间长了,就会扰乱生物钟,影响晚上睡觉的规律了。

再次,午睡的姿势也很重要

别小看午睡时间短,感觉就是打个盹儿,但也不能太随意,尤其记得在中学时,趴在桌上午睡,还用手当枕头,这样是身体健康是没有好处的。一般来说,趴在桌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让人在醒后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还会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那么,午睡的姿势应该如何?一般来说,建议午睡采用平卧或侧卧,头高脚低、向右侧卧为最佳。

最后需要强调一下,午睡时不要受凉

冬季午睡时应盖上薄毯子,以免寒气侵袭,即便是在夏季,午睡时也要在腹部盖上一条毛巾,以免凉气乘虚而入。另外,午睡时,不要在有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以免受凉。

总之,午睡虽然小憩一会儿,对人体的健康却是大有裨益。可见,“睡好子午觉,胜过吃补药”的说法不虚。

阴气尽则寐是什么意思?

阳气不足是中医病证名。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阳气,生理学名词。与阴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如何扶阳固本呢?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我们一些伤阳气的生活习惯,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应该要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虾、泥鳅、黄鳝,对于阳气亏损比较严重的,除了在食补,也应该经常用扶阳罐温灸关元、归来、命门及肾俞,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中医治未病项目中,实验证明,扶阳罐对于阳气的亏损是有疗效的,扶阳”的“扶”字,清.阮元解释为:《助也》、“护也”、“治也”,意指“扶”有帮助、保护、调节治理之义。而“扶阳”一词本身就具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含义。

11点不睡不要脸,12点不睡不要命 谈养生秘诀之“起居有常”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什么叫神补呢?闭目即可养神,睡好觉就是神补。

2017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3位美国科学家。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他们对大众的忠告只有4个字——“不要熬夜”,价值900万瑞士克朗,折合人民币740万元。

《黄帝内经》曰:“起居有常”。说的是日常作息时间要规律化。中医认为,人体的起居作息,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昼夜变化息息相关。《黄帝内经》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的是人体在劳动和活动的过程中,耗散了阳气,出现了疲劳,逐渐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就会进入睡眠阶段。经过充足的睡眠,疲劳已经消除,大脑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人便渐渐从睡眠中醒来,再开始新的一天的活动。

如果以一天分四季,3点立春,9点立夏,15点立秋,21点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1点就该睡了,最迟23点前应进入睡眠状态,3点就可以起床了,因为春天已经来临。如果8点后起床,整个春天都睡过去了。春天没有耕耘,秋天哪来收获?长此以往,生命节律遭到破坏,必然疾病缠身。

因为子午二时处于阴阳交接的时刻,所以,强调要睡好子午觉。子时大睡,午间小憩,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坊间,有一种说法,叫做:晚上11点不睡,是不要脸,12点不睡是不要命。仔细想来也有些道理,11点不睡,面容就会憔悴;12点不睡,生命就会衰减。

养生 的途径千百条,吃好,睡好是第一条。只要吃好、睡好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衷心祝愿各位: 健康 、快乐、幸福、长寿!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64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