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候变化大,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较低等原因,极易使人情绪低落,甚至心烦意燥。中医理论认为,肝气旺盛而升发,容易出现失眠、精神不佳等肝郁气滞的症状。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曾提出“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作用在于保持全身气机的流畅,调节人体精、气、血、水、神的正常运转,如果肝气不疏,郁结不畅,就会出现肝气郁结证,不仅使人经常生气发怒,情绪失控,还会因气血淤滞不畅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也会受到干扰而得病。
肝气郁结证有什么临床表现?
肝气郁结证常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畅,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善呕,头目眩晕,容易引起失眠,脉弦,舌苔白滑。妇女则有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痛经,经行眩晕、经行不寐等月经不调症状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
出现肝郁的症状,如何调整抑郁的情绪,下面逸仙药师介绍十种调和肝脾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
疏肝理脾:
1、四逆散:由柴胡、枳壳(麸炒)、白芍、甘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肋痛,泄痢下重。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治肝脾气郁证的基础方,主要用于肝脾气郁证。
2、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组成。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加味逍遥丸又称丹栀逍遥丸,其在逍遥丸组方的基础上加了牡丹皮、栀子,减去生姜。除了有舒肝解郁,养血调经功效外,还有凉血、清虚热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心神内扰,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面赤咽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因此,有内热、口渴者宜选加味逍遥丸,如果无明显内热情况,则可选逍遥丸。
舒肝理气:
3、 柴胡舒肝丸:由茯苓、麸炒枳壳、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陈皮、桔梗、姜厚朴、炒山楂、防风、六神曲(炒)、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炒摈榔、醋三棱、酒大黄、青皮(炒)、当归、姜半夏、乌药、醋莪术组成。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4、舒肝丸:川楝子、延胡索(醋制)、白芍(酒炒)、片姜黄、木香、沉香、豆蔻仁、砂仁、厚朴(姜制)、陈皮、枳壳(炒)、茯苓、朱砂组成。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5、舒肝颗粒:由当归、白芍、柴胡、香附、白术、茯苓、栀子、牡丹皮、薄荷、甘草组成。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疏肝解郁:
6、舒肝解郁胶囊:贯叶金丝桃、刺五加。疏肝解郁,健脾安神。适用于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属肝郁脾虚证者,症见情绪低落、兴趣下迟滞、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纳呆、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7、解郁安神颗粒:柴胡、大枣、石菖蒲、半夏(制)、白术(炒)、浮小麦、远志(制)、甘草(炙)、栀子(炒)、百合、胆南星、郁金、龙齿、酸枣仁(炒)、茯苓、当归。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所致的心烦,焦虑,失眠,健忘,更年期症候群。
疏肝和胃:
8、加味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黄芩、柴胡、木香、香附(醋炙)、郁金、白芍、青皮(醋炙)、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延胡索(醋炙)、当归、甘草。疏肝和胃。用于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9、舒肝和胃丸: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炒)、陈皮、柴胡、广藿香、炙甘草、莱菔子、槟榔(炒焦)、乌药。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证见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10、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其他疏肝理气类中成药还有:疏肝益阳胶囊,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用于肝郁肾虚和肝郁肾虚兼血瘀证所致功能性阳痿和轻度动脉供血不足性阳痿。胆舒软胶囊,疏肝理气,利胆,用于肝胆郁结,湿热胃滞证。平肝舒络丸,平肝疏络,活血祛风,用于肝气郁结、经络不疏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乳癖康胶囊,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红金消结胶囊 ,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九味肝泰胶囊,化瘀通络,疏肝健脾,用于气滞血瘀兼肝郁脾虚所致的肋痛或刺痛,抑郁烦闷,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脘痞等。宽胸舒气化滞丸,舒气宽中,消积化滞,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两胁胀满,呃逆积滞,胃脘刺痛,大便秘结。乳核内消液,疏肝活血,软坚散结,用于经期乳胀痛有块,月经不调或量少色紫成块及乳腺增生。
用药注意
1、郁证常有诱因,如诱因难除而症状进行性加重,或经久不愈,应及时采用辩证处方予以汤剂治疗,或加用相关西药,以免致虚劳、癫狂之变。
2、疏肝理气中成药久用有耗气伤阴之弊,故宜短期使用;且因该类成药大多含行气通利之品,故孕妇常须忌用或慎用,老弱患者亦须慎用。
健康指导
1、三餐有时,保证营养,不能因情绪不宁而影响正常饮食;并应多吃蔬果,通畅大便,以免气滞胃肠,加重症状。起居有时,尽量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服用镇静助眠药物。
2、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移情易性,注意培养兴趣爱好,以免生忧郁怒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与四季相对应。“五脏应四季”, 即四季之中春天属肝,肝外应春天,肝脏在五行中属木,春天正是万物复苏、阳气渐生的季节,与肝相呼应。
“肝”有两大生理功能:一是肝主疏泄,二是肝主藏血。
春天的时候万物生发,是一个阳气升发的过程,也是我们的肝当令的季节。
肝就像一棵树,树木在春天要抽枝发芽,肝脏在春天也应该是这么一种状态,自由伸展。假如说它违背了这种状态,抽不出柔软的枝条,也发不出嫩绿的新芽,那么就会导致肝气的不舒畅,不调达,这时就会出现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情况。
今天要说的这一味中成药叫柴胡舒肝丸 , 它出自《中国药典》 。从名字上也可以了解到它的功效:疏肝理气,消胀止痛。
方见:
此方总共用到了25味中药,其中柴胡、香附、青皮、枳壳、陈皮、桔梗、厚朴、槟榔、木香、乌药、防风、薄荷、苏梗几味药,主舒肝理气;黄芩、大黄有清热泻火之效;当归、白芍可补血养血;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半夏、茯苓化痰祛湿;山楂、神曲、豆蔻消食除胀;甘草可调和诸药。
主治: 适用于肝郁脾虚之后产生的各种虚实症,可横扫上、中、下三焦之气郁。
注意: 阴虚体质的人不建议服用此方。
柴胡疏肝散(这个没有什么成药)
逍遥丸(这个有成药,见过是九芝堂的)
加味逍遥丸(这个有成药,很多牌子都有,比较出名的有同仁堂的)
看你用在哪方面,如果肝气郁结兼有脾虚血虚的(用逍遥丸)肝郁化火的用加味逍遥丸,如果只是用来疏肝理气的话,其实逍遥丸就可以的了,如果辩证准确,确有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肝气旺盛而升发,容易出现失眠、精神不佳等肝郁气滞的症状。肝主疏泄,作用在于保持全身气机的流畅,调节人体精、气、血、水、神的正常运转,如果肝气不疏,郁结不畅,就会出现肝气郁结证,不仅使人经常生气发怒,情绪失控,还会因气血淤滞不畅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也会受到干扰而得病。
肝气郁结证常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畅,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善呕,头目眩晕,容易引起失眠,脉弦,舌苔白滑。妇女则有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痛经,经行眩晕、经行不寐等月经不调症状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
出现肝郁的症状,如何调整抑郁的情绪,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调和肝脾的中成药。
1、 四逆散
功效: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肋痛,泄痢下重。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治肝脾气郁证的基础方,主要用于肝脾气郁证。
2、 逍遥丸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3、 柴胡舒肝丸
功效: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4、 舒肝丸
功效: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5、 加味左金丸
功效:疏肝和胃。用于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6、 舒肝和胃丸
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用于肝胃不和,证见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郁证常有诱因,如诱因难除而症状进行性加重,或经久不愈,应及时采用辩证处方予以汤剂治疗,以免致虚劳、癫狂之变。
疏肝理气中成药久用有耗气伤阴之弊,故宜短期使用;且因该类成药大多含行气通利之品,故孕妇常须忌用或慎用,老弱患者亦须慎用
健康 指导
1、三餐有时,保证营养,不能因情绪不宁而影响正常饮食;并应多吃蔬果,通畅大便,以免气滞胃肠,加重症状。起居有时,尽量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服用镇静助眠药物。
2、适当 体育 锻炼以增强体质;移情易性,注意培养兴趣爱好,以免生忧郁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似乎已彻彻底底的成为了 历史 。
是的,现在的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穿的好,住的好,吃的自然也好,
味蕾是满足了,“富贵病”也随之而来。
不知你是否也有此类回忆:
每每体检做B超,医生总会轻描淡写和你说,有脂肪肝哦。
何为脂肪肝?简单说,就是肝细胞内堆积了大量的脂肪。
脂肪肝,正如其名,病位在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一旦肝气郁结,有失疏泄,则气机阻滞,日积月累,气病及血,气滞则血瘀。中医还认为,肝主藏血,肝血瘀滞而久积于内,“痞满”之症自成。
再来,肝五行主木,脾五行主土,木素来克土,因此,中医向来有肝病传脾之说,脾失健运,则水湿稽留,日久生痰,痰湿互结,内郁肝胆。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既可疏肝郁,又能健脾胃而标本兼治的中成药——三七脂肝丸。
三七脂肝丸:三七、莪术、白芍、赤芍、云山楂、白术、青皮、菟丝子、荷叶、菊花、泽泻。
三七 味甘、微苦,性温,主入肝经,功善活血化瘀,善治体内外的各类血证,为历代医家视为血证要药。
三七不仅善行瘀血,同时兼顾敛新血,广泛的被用于胸痹心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及产后瘀阻腹痛诸证。
莪术 辛散苦泄而温通,入肝经,药力顽强,尤善破血,兼可行气,为破血消症之良药。
多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症瘕积聚。
青皮 是一味辛温偏苦的药材,色青而性烈,沉降下行,主入肝胆气分,长于疏肝胆,破结气,尤善治疗肝气郁结。
配伍上莪术,一味功善破血,一味力能破气,何来气滞血瘀之虞?
赤芍、白芍都入肝经血分,
赤芍 味苦性寒,功善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为治疗瘀血阻滞所致诸证之良药。
相较于赤芍,白芍更偏于补益,
白芍 味甘酸,味甘能补,味酸善收,是故,白芍功善柔肝养血敛阴,补中有守,实为滋补肝阴之良药。
总的来说,白芍具有敛阴益营之力,赤芍尤善散邪行血之功;白芍可于土中泻木,赤芍可于血中活滞。
云山楂 ,即云南山楂,其味甘酸,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功善消食化积。
肝郁的问题用了上述六味药材,接下来健脾只用了一味白术 ,
药味虽少,然,药力着实不弱。
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白术甘温枯燥,入脾、胃经,功善燥湿健脾,多用于脾虚而有失健运,为健脾之要药。
大家记住了,不论是脾虚所致的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
还是脾失健运所致的痰饮、水肿;
抑或是脾虚气弱,肌表不固所致的自汗;
还或是脾虚而致的胎动不安证,都可以用些白术来改善。
简单说,脾虚了,用点白术,准没错。
菟丝子 是一味甘温的药材,入肝、肾、脾经。
菟丝子既能补肾阳,又能益阴精,不燥不滞,为平补肝、肾、脾三经阴阳之良药。
不论是肾虚所致的腰痛、尿频、带下诸证;
还是肝肾不足所致的目暗不明、胎动不安之证;
抑或是脾肾虚弱之泄泻,都可以用菟丝子来改善,
此外啊,菟丝子还可治疗肾虚消渴,配伍上天花粉、五味子、鹿茸疗效更甚。
肝主升发,居于人体下端,属阴中之阳,
我们常会听到说,这阳虚,那阳虚的,但几乎没听到过肝阳虚吧!
是的,肝几乎不存在阳虚,因为肝为刚脏啊!
是故,肝脏出了问题,多半是热邪所致,诸如肝阳上亢,肝胆湿热等等。
荷叶、菊花 都是偏于苦寒的药材,功善清热降火,给肝脏降降温,肝火泻,病症自然得以改善。
泽泻 甘淡渗湿,性寒清泄,入肾、膀胱经,尤善利水,
《黄帝内经》有云:“阴浊出下窍。”
泽泻可以将体内的化解的痰啊、瘀啊通过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补中有泻。
方子是简单讲完了,在文章的最后,远志想说,药非神药,医非神医,药物只能起改善之效, 健康 的生活,还得从源头做起,比如 健康 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脂肪肝如是,其他疾病亦如是。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6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