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注明饭后服用、饭前服用、睡前服用等字样,那么您是否知道这里“饭前”是指饭前多长时间,“饭后”又是指饭后多长时间呢?为了使药品能确实发挥疗效,必须依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及人类生理现象,于适当时间服用,才能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这里向您介绍什么时候吃药最好的常识。
饭前:指饭前30分钟至1小时。对胃肠功能不会产生影响且需要快速吸收,以达到疗效的药物,通常在饭前服用,如食欲促进剂、镇吐剂等。另有些药物在空腹时服用,吸收效果比较好,也可在饭前服用,如四环素、抗结核药物等。
饭后:指饭后30分钟。对肠胃刺激性大或容易被胃酸破坏的药品,.在饭后服用较适当,如阿斯匹林等。此外,消化剂为能发挥疗效,须于饭后30分钟内服药。
睡前:指睡前30分钟。帮助睡眠的药物、驱虫药、泻药等,在睡前服用较适当。
早上服药:利尿剂、胰岛素类药,常于早上服用.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如频尿),或药效发生时,造成较大不良反应(如血压太低、昏迷)。
间隔一定时间服药:抗生素等要在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才能达到杀菌的功效,为减少抗药性产生,应隔固定时间服用。如每隔4小时、6小时或8小服用。
高血压是一个比较普遍而又特殊的慢性病,我认为具体吃药时间要根据个体的效果来决定,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而对于降压药的效果,也许能够说清楚的只有患者自己,“久病成良医”似乎有些道理,至少他们能对自己是非常有效果的,经验也值得推广。
【吃药时间的选择,根据个体感觉决定】
我们知道长效高血压药一般的时效是二十四小时,一天只需吃一次,而人的血压的最高峰一般出现在清晨,这样的要应该在清晨吃,具体是饭前还是饭后,主要看个体的肠胃如何,我们知道药物会刺激胃,如果有胃病者建议饭后半小时再吃,如果没有胃病,那么可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吃即可;
如果是短效的高血压药,就要根据说明,按照早、中、晚等时间段吃。
这些当然是吃药的原则,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有的人是晚上吃效果好,有些人是中午吃效果好,当然早上吃的人比较多,具体如何选择,要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自我的调整。
【学会自我监控效果,根据效果决定吃药时间】
如今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鉴于是慢性病,所以很多患者不太重视,其实一旦患病,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身体,尤其是高血压这种疾病,可以说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心细的患者一定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设备的帮助,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改善饮食、增强运动,合理安排吃药来缓解,同时按期回访医生,获取专业的用药指导。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原因都一样,也不是一种降压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然也并不是药越贵效果越好,这一切都跟病因有关,个体的差异需要仔细的观察,只有通过自己的总结才能发现。
如果高血压非常严重,那么就压随时监控,要学会自己使用设备,并随身携带特效药。
【随时根据效果调整吃药时间】
“是药三分毒”,这话一点不错,所以在吃药这件事上一定要谨慎,而且要尊医嘱,过程中自己要小心尝试,把观察获得的结果跟医生求证,沟通后调整吃药的时间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前面已经提过,降压药并不是越贵越好,而量同样不能过多或过少,这些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体重、不同病因、甚至不同身高的患者来说,都是有区别的,如何用药,应该遵循医嘱,而不是盲目调整,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跟医生沟通,寻求专业的指导。
我们应该清楚,再好的药,能不吃还是不要吃,毕竟药都会有其它的副作用,吃药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掌握好吃药的时间非常必要,要根据自己的感觉,通过跟医生的沟通来决定,而不是盲目的跟着别人走。
如果能够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住,当然最好,毕竟身体健康才能快乐地生活。
服用中药的时间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以下6个方面: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高血压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很多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抑制血压,服用高血压的告诉也是需要把控时间的,正确的服药更有利于控制病情,那么抗高血压药物在什么时候服药最好?下面就来详细了解高血压疾病的服药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吧。
1、高血压服药需知
一、心血管内科药物
1、抗高血压药物
人体一天中的血压波动呈“两峰一谷”形式:凌晨2:00~3:00处于低谷,9:00~11:00时达到第一峰值,下午16:00~18:00出现第二峰值,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更为显著,因此,大多数出血性卒中发生在白天,缺血性卒中多发于夜间。
降压药物一般于服药半小时后起效,2~3小时达到峰值。因此,高血压患者的适宜服药时间为上午7:00;若血压控制不满意,可在下午15:00时加服1次,这样可以达到最好的降压效应。
同理,睡前服药可使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并显著减少出脑血流量。对于老年人而言,睡前服药易使血液凝集成栓,加之脑血管硬化、管腔狭窄等客观因素,可诱发脑血栓的形成[1]。
2、抗心绞痛药物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作具有节律性。一般来说,0:00~6:00的发作频率最少,6:00以后开始增加,10:00~11:00达到峰值。
尤其对于劳累性心绞痛患者而言,此规律更为明显。因此,这类患者宜清晨醒来后立即服用硝酸盐类药物。其中,普萘洛尔适宜在8:00~12:00间服用,可以明显降低心率,减少心脏病的发作。
3、强心药
心力衰竭患者在凌晨4:00时对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最为敏感,若此时按常规剂量服用,极易引起中毒。
研究证明,上午10:00时,强心药物的血药浓度上升缓慢、峰浓度较低,因此,上午给药疗效最佳。
4、利尿剂
利尿剂的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密切相关。氢氯噻嗪在7:00时服用不良反应最小;呋塞米在10:00服用时,利尿作用最强。
此外,清晨服用利尿剂可以有效减少起夜次数,避免影响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
二、其他常见药物
1、降糖药
人体内的血糖值同样呈现昼夜变化规律。5:00时,胰岛素需要量最大,17:00左右次之,13:00左右更少,20:00左右时的需要量最小。因此,糖尿病患者在4:00时对胰岛素最敏感,此时给予较低的有效剂量,也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降糖药物中,磺酰脲类起效慢,一般应于餐前30min服用。由于作用时间长,若未按时进餐易出现低血糖;
二甲双胍应在进餐时或进餐后立即服用,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适宜于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格列奈类宜于进餐前1~15min服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类患者出现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故激素类药物适宜在4:00~5:00时服用。
骨关节类患者则相反。骨关节炎的疼痛多因骨关节摩擦所致,活动后加重,下午时症状可持续性加重,适宜在20:00时服药。此时服用不仅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平喘药
推荐睡前服用平喘药物。此外,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溴化阿托品、茶碱类药物的疗效都具有给药时间依赖性:肾上腺素作用的最强时间为4:00~9:00,因此肾上腺能β2受体激动剂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式[3],以充分发挥药效;
氨茶碱宜于7:00时给药,此时血药浓度峰值较高,半衰期最长,生物利用度可达最高。22:00之后或睡前可加服一次维持夜间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以减轻或避免次晨哮喘发作。
4、抗贫血药
铁剂药物如葡萄糖酸铁、硫酸亚铁片等,19:00时的吸收率最高,且在血液中达到高峰浓度的时间可延长4倍左右,故以晚上19:00时服用1次最佳。
此外,阿司匹林于早晨6:00服用的消除速度较慢、疗效更强且持久;磺胺类药物宜在下午4时服用,可很快发挥作用;抗过敏药适宜于早晨7:00服用,药效可长达15~17h;维生素类药物应在两餐之间服用,且应每隔6小时服用1次
2、高血压的危害
1.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2.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4.1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梗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高血脂有人研究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5.肾病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6.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7.中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8.左室肥厚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主要看药是什么性质
1、饭前口服药:饭前由于胃和小肠腔内基本上无食物,此时服药,不会受食物的干扰而影响吸收,能迅速而完全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因此,凡是要求药物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均应在饭前口服。
2、饭后口服药:除必须在饭前服下和必须在睡前服下的药物,其余都可在饭后口服。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消炎痛、硫酸亚铁等必须在饭后服。
不过基本上都是饭后服药的。
扩展资料: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药物是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也包括避孕药。
药物仅影响机体生物功能的进行速度而不能改变现存的自然生物过程或产生新的功能。
例如,药物可加速或减慢引起肌肉收缩的生化反应、肾脏细胞对水、钠潴留和排除的调节、腺体的分泌(如粘液、胃酸或胰岛素),以及神经对信息的传递等。
药物作用的强弱一般取决于靶部位的反应。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53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