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一针疗法:落枕

金樱子 2023-07-27 16:55:49

免费学习中医针灸知识!传承中医文化!

导读:

循经远端取穴治疗落枕、急性腰扭伤等急性扭伤病效果很好,算是这类疾病的首选疗法。本文是王文远老师收集的落枕的一针疗法,举一即可反三,临床思辨,然后应用,疗效可期。落枕是指一侧项背部肌肉酸痛,活动受限的一种颈部疾病,多因夜间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度不适,或风寒侵袭项背部,致使局部经络受阻所致。临床主要特点为发病急,多在起床后,感到一侧项背部有牵拉样疼痛,并向同侧肩部及上臂放射,重者项背强直,头部不能左右旋转,不能回头。一悬钟穴治疗落枕王某,女,30岁,农民。主诉:今晨起即感颈项部强直疼痛,似有筋牵拉肩背,活动受限。诊为落枕。取穴:悬钟穴,采用2寸长毫针直刺悬钟穴,手法为泻法,针感出来以后,令患者活动患处,经一次治疗而愈。二液门穴治疗落枕杨某,女,20岁,8月2日就诊。主诉:患者于运动中不慎扭伤颈部,当时疼痛较轻,行自我按摩,半小时后疼痛加重,经服止痛片,局部热敷无效。检查:颈部强直,头稍右旋即痛,诊断为落枕。取穴:液门穴(左)。采取3寸毫针以液门穴透中渚穴,行强刺激,同时令病人前后左右活动颈部,5分钟后活动自如,留针20分钟压痛点消失。落枕亦称项筋急,多因外邪侵入经络或局部不慎扭伤,或内伤致使气血不和,筋脉拘急所致,针刺液门透中渚,使经络气血得以调和,拘急之症得以缓解,对病变范围大,筋脉拘急重而用此法针刺后,颈仍不能前后左右活动者,则加取列缺或支正,以强化治疗效果。三光明穴治疗落枕田某,男,24岁,制镜工人,12月19日就诊。主诉:脖子痛,活动困难2日。检查:颈部歪斜,活动受限,头颈部左屈零度,局部肌肉紧张。诊断:落枕。取穴:光明穴,针刺右侧光明穴,得气后症状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留针20分钟。临床治愈。四外关穴治疗落枕刘某,女,28岁,农民,2月就诊。主诉:颈部强直疼痛不能向右侧转动两天,检查,右胸锁乳突肌压痛(++)。取穴:外关穴,针法为泻法,同时配合颈部活动,一次疼痛减轻,二次即愈。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不但可沟通表里阴阳二经,而且可通过阳维脉取络全身诸阳,诸阳皆会于头,阳维脉交于督脉的风府、哑门,督脉入胞,故针刺外关对落枕及急性腰扭伤等均有理想效果。五合谷穴治疗落枕取穴:合谷穴。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行强刺激,留针20分钟,令病人活动颈部,针刺同侧穴位,双侧针双侧合谷穴(透后溪)。据文献介绍,针刺后溪穴可治疗落枕,但在临床上针刺后溪穴患者疼痛难忍,后采用合谷透后溪相对减轻疼痛,最后发现只针合谷一穴亦可获效。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完——

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有机会免费获得纸质教材“识别”关注

明天下午3点,精彩继续......点个赞和在看,一起为健康加油!80G中医资料免费领

针灸减肥针灸甲乙经中医针灸

中医说:落枕起病急、病程短,按3个穴位就能快速自愈

落枕,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的病痛经历,而且落枕后脖子活动受到影响。从发病机制来看,引起落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才能缓解症状,恢复健康呢?中医说:落枕起病急、病程短,按3个穴位就能快速自愈!请大家跟我一起学学这些日常保健方法吧! 落枕又叫"失枕",是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这种病症经常发生,好发于青壮年人群,在冬、春季较为多见。落枕与睡眠及睡姿有密切关系,人们在入睡之前,不会有任何症状,但在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会感到颈背部的肌肉明显酸痛,脖子的活动受到了限制。 发病机制:落枕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睡眠姿势不佳,使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落枕;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而导致颈部肌肉僵硬疼痛、活动不利;三是某些颈部外伤,也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挫,而引起落枕;四是颈椎病患者稍感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至可反复落枕。 落枕的临床表现:早晨起床后感到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有的患者两侧都会发生;多出现颈部僵硬、屈伸受到限制、不能自由旋转的症状,颈部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痛感可能放射至头部、下背部甚至臂部,有的甚至出现俯仰困难;头一般偏向病侧,肌肉有触痛感,浅层肌肉有痉挛现象,摸起来有"条索感"。落枕起病急、病程短,一般1周内就能自愈。 落枕患者的日常护理 落枕后不可盲目剧烈活动脖子,尤其是老年人,切不可做甩头的动作。经常落枕者要适当调整枕头的高低和软硬,改变睡眠姿势。秋冬季节注意对颈部的保暖,防止颈肩部受凉;夏季空调温度不能太低。在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前倾,不要扭转、倾斜,避免低头时间过长。此外,要注意避免颈部损伤。 *** 穴位①风池穴时间:1~3分钟。 *** 方法:用大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左右各(或双侧同时)揉按1~3分钟。 *** 穴位②肩井穴时间:1~3分钟。 *** 方法用中指的指腹向下按揉,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左右穴位各按揉1~3分钟。 *** 穴位③内关穴时间:1~3分钟。 *** 方法用拇指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特别酸、胀和微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各1次,左右穴位各掐按1~3分钟。 看完了关于落枕的知识,您肯定非常受益,知道了落枕的三大发病因素以及落枕的临床表现,朋友们以后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疾病的治疗以及日常护理。因为中医说:落枕起病急、病程短,按3个穴位就能快速自愈!所以大家不妨尝试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可能会给落枕患者带来惊喜。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老吾老:落枕了怎么办?试试这4个小妙招,或许有效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一夜的睡眠,在早晨起床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脖子非常的疼,这也就说明了我们的脖子落枕了,一旦出现这种症状,非常影响自己的进步活动,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对于落枕的人群究竟该怎么办呢?通过哪些方式可以缓解呢?接下来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 【1】经常 ***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落枕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的进行 *** ,但是我们在 *** 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用力,以免肌肉损伤,同时在 *** 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一些 *** 的手法,特别是对于一些落枕比较严重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的涂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这样也可以起到改善肌肉疼痛的作用。 【2】轻微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出现了落枕的情况,我们千万不要胡乱的扭脖子,以免使肌肉拉伤,但是我们可以轻轻的活动一下颈部,这样也可以轻轻的拉伸颈部肌肉,但是如果出现疼痛感一定要停止,以免扭伤脖子。 【3】适当热敷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落枕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的热敷,通过热敷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肌肉损伤,但是我们在热敷的时候,一定要控制热水的温度,温度千万不要过高,以免损伤到患者的皮肤,这一点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4】使用药膏 对于严重的落枕患者,通过一些方法,如果不能治愈的话可以使用药膏,来帮助自己改善疼痛的症状,我们在使用药膏的时候,时间千万不要超过8个小时,以免损伤患者的皮肤。还有一点非常的重要,我们在使用药膏之前可以适当的进行 *** 或者热敷,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药膏的作用。 总之,通过以上这几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对于出现落枕的人群来说,不妨试试以上这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落枕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颈部的压迫感。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穴位养生的口诀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中医理疗是一部很高深的学问,而各种隐讳难记的穴位更是让人头大,好在自己比较善于分析和组合,终于利用口诀的形式把它们串在了一起。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穴位养生的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穴位养生的口诀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女性养生常用穴位

第一要穴:天柱穴

天柱穴就在我们的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约2厘米左右,往两旁各1.3寸各有1个穴位。

养生功能:感到疲乏困倦的时候按摩这个位置,可以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功效。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二要穴:膈俞穴

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养生功能:用指压的话,可以促使血液流通。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

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三要穴:命门穴

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用手指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养生功能:按摩命门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第四要穴:承扶穴

在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

养生功能:这个穴位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从此处经过,经常按压可以强化阴道的收缩力,中医也利用刺激这个穴位来治疗女性性冷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五要穴:肾俞穴强壮肾气

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养生功能:这里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有帮助。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六要穴:中府穴丰胸美体

中府穴: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养生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

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第七要穴:商阳穴促进新陈代谢

商阳穴:这个穴位在手上,抬起手,在食指靠拇指的那一侧,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

养生功能:这也是一个调理内息与肠胃的穴道。这个穴位位于大肠经脉上,经常掐一掐这里,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经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入两筋间,沿小臂桡侧上行至肘外侧。

经上臂后侧桡侧缘上肩,出肩峰前侧上行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络肺,过膈肌属于大肠。

由锁骨上窝分出支脉1上行颈旁,过面颊入齿槽,转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挟鼻孔两旁接足阳明胃经。

第八要穴:委中穴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点。也即是小腿中间关节背后,也就是膝盖后正中点。

养生功能:这个穴道主导生殖器官神经延伸到这里,用手指轻轻抚压穴位,除了可以缓和紧张情绪,并能很好地消除腰酸背痛的疲劳症状。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睡觉落枕不用怕,只要这几招让你马上好

大家一定都有落枕的经验,尤其是小孩落枕,更是大哭大闹,落枕虽说不是病,但是却严重地影响到日常事务,该如何缓解落枕?其实只要这几个招,就能有很大的改善

1.左右歪头:

坐站姿势都可以,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歪,左耳尽量贴靠左肩,然后再将头向右歪,右耳尽量贴靠右肩,左右歪头30次。

2.低头仰头:

坐站姿势都可以,头先向下低,尽量让下颌骨贴近胸部,停3秒钟后改为尽量仰头,眼看天空或房顶,停3秒钟后再低头,如此反复做25次。

3.伸缩颈部、旋转颈部:

坐站姿势都可以,挺起胸部,先将颈部向上伸,尽量伸至最长,伸不能再伸长时,尽量向下缩,缩至不能再缩短时,改为向上伸,这样能防止颈部肌肉发生黏连,连续伸缩30次。然后先将颈部尽量向左转动,两眼看左肩膀,停5秒钟后,颈部向右转动,看右肩膀,左右旋转各20次。

4.轻揉颈部:

解开上衣领扣,将两手掌搓热,颈部尽量向上伸,用两手掌在颈部轻轻揉搓,先轻后重,直到局部发热为止。

5.耸动、拍打双肩:

坐站均可。两肩膀同时向上下耸动,先轻后重,先慢后快,连续30次。然后,用左手搭在右肩膀上,用右手搭在左肩膀上,两手同时拍打两侧肩膀,先轻后重,连续30次。 (推荐阅读: 「抬不了头」,五个落枕急速处理法 )

6. *** 枕部:

解开上衣领口,将两手搓热,放在枕部(后脑勺)转圈 *** ,先轻后重,直到局部发热为止。

7.用头「写」字: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53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