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患者能不能生二胎
全面放开二胎,让很多70后很兴奋,同时,也让甚多人感到很焦虑。算一算,最大的70后,今年已经45 岁,不论是年龄还是身体状况,生二胎都需要慎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哪些人群不 适合生二胎?
不适合生二胎的人群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生二胎?最好先到医院评估
年龄越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因此,对于“高龄”追生二孩的女性来说,确实还要考虑一下血 糖的状况。研究表明,年龄增加10岁,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怀孕第一个孩子 时曾罹患高血糖、妊娠高血压的人以及肥胖人群,或者直系亲属有糖尿病的话,最好在怀孕前到内分泌 科做个糖耐量实验。
对于那些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高龄女性,能不能怀孕,最好到医院做个评估。看看是否已经出现了各种 并发症。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或者肾脏病变等,建议慎重怀孕。如果没有并发症,需要在怀孕 前将血糖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此外,口服降糖药不适合孕妈妈,所以,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如果准备 怀孕,最好在怀孕前将口服降糖药改为注射胰岛素。
二、糖尿病生二胎的危害
糖尿病生二胎的危害?糖尿病生二胎的危害,容易引起宝宝有遗传糖尿病的情况,而且糖尿病的状况要注意积极通过药物来治疗的,然后注意进行怀孕的。平时要注意每天服用药物,并且注意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要注意平时多喝水的。生活要规律,否则,还有以下危害:
1、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由于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
2、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常见的损害是肾小球硬化症,表现为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
3、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7种: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
4、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包括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周围神经病变又分为多发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病变可单侧,可双侧,可对称,可不对称。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三、糖尿病爆发有什么原因呢
1.遗传因素
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四、糖尿病患者治疗需要注意的几点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3.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高龄二胎妊娠糖尿病的后果
高龄二胎妊娠糖尿病的后果,妊娠糖尿病,代号GDM,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和妊娠的一次尴尬相遇。患糖尿病的孕妇是不能通过尿糖来监测血糖变化的,下面就来看看高龄二胎妊娠糖尿病的后果。
高龄二胎妊娠糖尿病的后果1高冷产妇妊娠高血糖的危害:
首先女性在超过35周岁之后为高龄产妇,怀孕之后,自身的疾病发生率以及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的概率会明显的高于适龄的女性,高龄的女性分娩的孩子,染色体发生异常,孩子先天畸形的概率也会大大的增加,同样高龄产妇发生妊娠高血糖疾病的概率也会远高于适龄的女性。
其次高龄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重要疾病重要疾病,也属于孕期的常见疾病,会造成胎儿死亡以及新生儿死亡的严重后果。,并且还会危及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高龄产妇血糖偏高的女性,大多身体本身偏胖,其体重超标之后,孕妇的胰岛素降血糖活力会出现严重的降低,同样的饮食会比正常体重的孕妇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够维持血糖的`平衡,而在怀孕期间胎盘又会分泌出激素来抵抗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在两者共同下体型偏胖的高龄产妇会诱发孕期糖尿病。
再次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整个孕期会诱发多种疾病,高龄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整个孕期会诱发多种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此前前期羊水过多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还会增加难产的概率,所以在整个孕期要积极的控制好血糖,定期做好各项产前的检查,保证自身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以及分娩的顺利。
高龄二胎妊娠糖尿病的后果2妊娠糖尿病,代号GDM,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和妊娠的一次尴尬相遇。
患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糖尿病人怀孕了,用学术语言就叫做“妊娠合并糖尿病”。这类人群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来做,以确保母婴平安。
还有一种是妊娠期糖尿病,这类人在怀孕前并没有糖尿病,而是由于怀孕才导致糖代谢出现异常。妊娠期糖尿病比较特殊,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重点。
那好好的孕妇和这个妊娠期糖尿病,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受精卵在妈妈体内形成后开始分裂,两周内会在子宫里着床安家。
紧接着,他用脐带搭建好与外界的联系。
此后,宝宝便开始过上了悠哉的生活:躺在摇摇的水床里,一切装备都问妈妈要。
妈妈通过脐带不断地向宝宝输送氧气和糖,这是宝宝的生命供给线。
本来妈妈吃进去的淀粉类食物转化成葡萄糖之后,是要通过胰岛素顺利送进自己的身体细胞内的,然后完成代谢。
但是这时候宝宝会说:“妈妈你看,我要在40周的时间里,长个6、7斤,我容易吗?赶紧多给我点吃的。”
于是,宝宝使出自己的小法术,让胎盘分泌出大量的孕激素、雌激素、泌乳素等。
这些激素会整天扰乱胰岛素的工作,阻碍糖正常地进入妈妈的细胞。
于是,大量的糖滞留在妈妈的血液中,并通过脐带流进胎盘,这样宝宝就有了长身体的原料。
我们把这种通过其他激素来抑制胰岛素作用的现象称为“拮抗”。
说白了,这个妊娠期糖尿病其实就是宝宝为了抢妈妈的营养所闹得一个“误会”。
随着宝宝越长越大,需要的营养越来越多,这些捣乱的激素分泌就会越旺盛。
所以,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血糖控制就会越难。
那么是不是宝宝在出生后不需要和妈妈抢营养了,妊娠期糖尿病就好了呢?
当然不是。
孩子出生后,妈妈身体的另外一项功能就自动开启了---分泌乳汁。
垂体加大分泌泌乳素的力度,而泌乳素会干扰胰岛素的工作,以确保妈妈的乳汁中含有更多的糖。
妈妈给宝宝断奶后,体内的激素分泌逐渐趋于平衡,糖代谢恢复正常,在孕期出现的糖尿病问题自然也就会消失了。
高龄二胎妊娠糖尿病的后果3糖尿病对于生育真的有影响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糖代谢功能紊乱,如果体内的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引起孕妇的胎盘对胎儿血氧供给不足、宫内缺氧,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严重时甚至引起胎儿畸形、流产、胎停育以及死胎。而且孕妇高血糖容易伴发高胰岛素血症。
一般来说,糖尿病女性在怀孕后,患妊娠合并症几率就会增多,出现羊水过多的几率要比正常女士高出20倍,达到10%-30%的水平,妊娠中毒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增多,约是正常女士的5倍。胎儿方面糖尿病会引起巨大儿、畸形儿、新生儿低血糖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症。且对孕妇的产伤、剖腹产、产后出血以及产后感染等情况发生几率也会相对提高的。
另外,女性患上糖尿病后,会导致肾糖阈下降,血糖不高或不很高时尿糖即呈阳性,所以患糖尿病的孕妇是不能通过尿糖来监测血糖变化的,只能用血糖测定来进行观察。
那说完了糖尿病对于女性的影响,接下来就该说男性了,要知道患糖尿病可不分性别,对于男性的生育一样会造成影响:
糖尿病会影响男性的精子质量,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引起男性功能障碍。据统计,患糖尿病的男性存在勃起功能障碍的几率约为22%~55%,其中有些男性可以通过控制血糖恢复正常功能,但有的男性则出现了终身障碍。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患病超过十年以上的话,则不建议怀孕,但如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也可尝试怀孕或者通过试管进行助孕。
许多人都说糖尿病是富贵病,这也并非全无道理,或许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因为遗传才不幸患病的,但与此同时也和如今社会居高不下的肥胖率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如果肥胖的夫妻确实想要备孕,想要优生优育的话,那么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则是非常重要的了。在此祝愿各位家圆好孕、幸福一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5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缺钾肌肉萎缩了怎么办,,缺钾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