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有些病治不好,不妨关照一下人体的“门穴”!

百薇 2023-07-27 14:52:01

,免费领取146个民间老偏方!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皇帝歧伯·按摩十卷》云:物于门出入,与化于门入出......所入出于户,无不由门也。非乱妄进,无乱不进。门者,出入留居于户舍也。升散于是,始发终停,至真至正,屏障关锁,故于其门矣。

《按摩十卷》中提到人体有28道门,现在通行的十四经络的365个穴位中有41个门穴。其中石门、哑门和命门为任督二脉上的单穴,其余19对为左右各一的双穴。他们是云门2 梁门2 关门2 滑肉门2 箕门2 冲门2 神门2 风门2 魂门2 肓门2 殷门2 金门2 幽门2 郄门2 液门2 耳门2 章门2 期门2 京门2 石门1 哑门1 命门1。

1

云门

英文名称:yúnmén;L2;LU2手太阴肺经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取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当锁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陷的中点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胸喙锁筋膜、喙突。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中间支和外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还有头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经头静脉外侧刺入锁骨下窝处的胸喙锁筋膜,直抵肩胛骨的喙突。功用 清肺理气,泻四肢热。主治病症:①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胸痛、哮喘;②其它:肩关节周围炎。③肺及支气管疾患时常在此处过敏压痛。刺灸法刺法: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2.针刺时不可向内深刺,以防刺破肺脏,造成气胸。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 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2

梁门

英文名称:liángmén;S21;ST21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上4寸、旁开2寸处。主治胃脘痛,呕吐,泄泻,胃下垂等。《针灸甲乙经》:“横木为梁,又迎前山岭为山梁,均含有横直之意。”《难经◎五十七难》曰:“心之积曰伏梁,起于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又考其他方书,凡心阳失律,谷气寒凝,横胀塞满,类似潜伏之横梁者,可以取此,益阳气以灼阴邪,消寒滞而开痞郁。故称之“梁门”。即破横亘之梁,而开通敞之门,亦以疗效而得名也。 取穴方法〗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穴部)。主治疾病及注意点 主治胃痛、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配伍〗配梁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被约束。〖名解〗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关门穴。〖功能作用〗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注〗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3

关门

英文名称:guānmén;S22;ST22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千金翼方》作关明。属足阳明胃经。《三因方》卷十六:“齿为关门,肾之荣,骨之余也。”系指上、下齿构成的形态类似门户、关隘。故称之为关门。〖取穴方法〗关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肠鸣腹泻。〖刺灸法〗 直刺0.8~1.2寸。〖别名〗关明穴。〖穴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名解〗1)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2)关明。关,关卡也。明,明白可见也。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功能作用〗固化脾土。〖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4

滑肉门

英文名称:huáròumén;S24;ST24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主治疾病〗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别名〗滑肉穴,滑幽门穴。〖穴义〗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名解〗滑肉门。滑,滑行也。肉,脾之属也,土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太乙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而本穴所处的位置为脾所主的腹部,土性燥热,在风气的作用下脾土微粒吹刮四方,脾土微粒的运行如滑行之状,故名。滑肉、滑幽门名意与滑肉门同,幽为隐秘之意,指脾土微粒的运化不易被觉察。〖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随风气输散胸腹各部。〖功能作用〗运化脾土。〖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文献摘要】《外台》:主狂癫疾,吐舌。《图翼》:癫狂,呕逆,吐血,重舌舌强。5

箕门

英文名称:jīmén;SP11足太阴脾经穴。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解剖〗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主治疾病〗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冲穴腹股沟疼痛。〖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穴义〗脾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名解〗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及随风气吹起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脾土尘埃随风气循脾经上行并沉降于本穴的上部区域。〖功能作用〗运化脾土微粒输送人体各部。〖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6

冲门

英文名称:chōngmén;SP12足太阴脾经穴。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取法】仰卧位,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处取穴。约当腹股沟外端上缘,股动脉外侧。【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起始部。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分为脂肪层和膜性层。前者以脂肪组织为主,其厚薄亦因人而异;后者以纤维组织为主,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附着在阔筋膜。两层之间有腹壁浅动静脉、肋间动静脉(下位)及皮神经经过。上述由浅入深之腹壁肌由第6至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穴位的内上方深部,腹肌的深面,有从髂外动脉发出的腹壁下动脉,并有静脉伴行。腹股沟下方,有股三角,其内有股动、静脉和股神经。【特异性】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交会交。【功用】健脾化湿,理气解痉。【主治病症】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痫,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乳少;3.其它:胃肠痉挛。【刺灸法】刺法:避开动脉,直刺0.5~0.7寸,腹股沟酸胀,可扩散至外阴部。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7

神门

〖取穴方法〗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疾病〗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配内关穴、三阳交穴治健忘、失眠。〖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参考资料:1、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该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穴、通里穴、百会穴、大陵穴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别名〗兑冲穴,中都穴,锐中穴,兑骨穴。〖穴义〗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名解〗(1)神门。神,与鬼相对,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故名。(2)兑冲。兑,八卦中的口也。冲,突也。兑冲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向体表冲出。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心经体内经脉的强热水湿之气由本穴向外冲出,故名兑冲。兑骨名意与兑冲同,骨为水,喻意外出的强热之气中富含水湿。(3)中都。中,内部也。都,都市也。中都穴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聚散。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外输的强劲湿热之气,出体表经脉后气血物质由穴内向穴周扩散,如都市之物质聚散,故名中都穴。(4)锐中。锐,尖细之物也。中,与外相对,内部也。锐中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5)心经俞。本穴为心经气血物质的对外输出之处,故为心经俞穴。(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输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在本穴聚集后又不断地散热蒸发,有土的固定不移之性,故本穴属土。〖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穴外传输。〖功能作用〗补益心气。〖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8

风门

英文名称:air door;fēngmén;B12;BL12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需要通过人员和车辆的巷道中设置的隔断风流的门)手足太阳之会。[别名]热府,背俞,热府俞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名解]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古建筑门3、古建筑门的一种。即在居住建筑的外门做出双层门,靠外的一层门即称风门。风门既可做在单扇房门外边,也可做在隔扇门外边。高宽尺寸随槅扇的边框尺寸而定。风门一般朝外开,常与帘架配合使用,用以遮蔽风尘。4、在萧演奏中“风门”就是指气流通过的唇孔。风门是否开得正确决定着箫的音色音准。9

魂门

英文名称:húnmén;B47;BL47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穴义]肝脏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魂,肝之神也,阳热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魂门名意指肝脏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治法]风湿则补而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主治病症】1. 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囊炎,胃炎,胃痉挛,食道狭窄,消化不良;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神经症,癔病;3. 其它:心内膜炎,胸膜炎,肌肉风湿病。【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肋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10

肓门

英文名称:huāngmén;B51;BL51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下,旁开3寸。[穴义]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名解]肓,心下膈膜也,指穴内调节的物质对象为膏肓穴外传的膏脂之物也。门,出入的门户也。盲门名意指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本穴与膏肓穴相对应,膏肓穴为膏脂之物的输出之处,而本穴则为膏脂之物的回落之处,故名肓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冷凝后的膏脂。[运行规律]膏脂之物由天部冷降归于地部。[功能作用]积脂降浊。[治法]寒则灸之,热则泻之。主治腹痛,痞块,便秘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11

殷门

Yinmen(BL 37)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穴义]膀胱经经气在此升至天之天部。[名解]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取法】俯卧位,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皮肤由骶丛的股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脂肪组织较多。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深进,入坐骨神经干。经股后骨间隔,深至内收大肌。营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第一、二穿支。内收大肌由闭孔神经支配。【功用】舒筋通络,强腰膝。【主治病症】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2.其它:腰背痛,股部炎症等。【刺灸法】刺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有闪电样感向下肢放散。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12

金门

英文名称:jīnmén;B63;BL63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郄穴。【别名】关梁,梁关。【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名解】 1)金门。金,肺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名金门。2)关梁。关,关卡也。梁,屋顶之横梁也。关梁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之气由此上行。本穴向上传输的为膀胱经下部经脉吸热蒸升的阳热之气,膀胱经滞重和寒湿水气则被关卡于下,故名关梁。梁关名意与关梁同。3)膀胱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只有少部分水湿气态物吸热上传并成为膀胱经经脉中的气血,此上传之气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膀胱经郄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主治头痛,眩晕,癫痫,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3

幽门

英文名称:yōumén;K21;KI21 定义:足少阴肾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0.7寸。〖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主治疾病〗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人体穴位配伍〗配玉堂穴治烦心呕吐;配中脘穴、建里穴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穴治腹胀、肠鸣、泄泻。〖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幽门穴冲脉足少阴之会。〖别名〗上门穴,上关穴,幽关穴。〖穴义〗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名解〗1)幽门。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本穴物质为腹通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性寒湿滞重,至本穴后,在外部传入之热的作用下只有极少部分水湿循经上行,肾经冲脉气血从此由寒湿之性转而变温热之性,故名。幽关名意与幽门同。2)上门穴。上,上行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上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上行。理同幽门名解。上关穴名意与上门同,关指穴内滞重的水湿被关卡于下,只有轻质之气循经上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冷降,小部分则吸热循经上行。〖功能作用〗升清降浊。〖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针。14

郄门

英文名称:xìmén;P4;PC4手厥阴心包经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正坐或仰卧,仰掌取穴。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和前臂正中动、静脉,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功效:宁心止痛,清热止血。主治病症:心痛,心悸,呕血,衄血,心悸,心痛,胸胁痛,肘臂痛,腋肿,疔疮,癫痫。操作: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临床应用:1)治冠心病、心绞痛、心悸突发∶郄门,神门,心俞。2)治冠心病∶郄门,内关,可用丹参注射液注入穴位0.5毫升/穴,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3)治咳血∶郄门,尺泽,肺俞。4)治膈肌痉挛∶郄门,膈俞。15

液门

yemen(SJ 2)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间赤白肉际处。【取法】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即赤白肉际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膜、骨间背侧肌。手背皮薄,有毛及皮脂腺,富有弹性。该穴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在皮下筋膜内,手背浅静脉非常丰富,互相吻合成网状。手的血液回流是以手背静脉为主。手背的浅淋巴管与浅静脉伴行,手掌远侧的浅淋巴管网,经指蹼处也汇入手背的浅淋巴管。在手背,伸指肌腱之间有腱束相连,称腱联合。伸指时,使其动作协同而相互牵拉,尤以中、环、小指的腱联合更为明显。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手背深筋,经伸肌腱第三与四根腱之间的腱联合,达深层尺神经支配的骨间肌。【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之荥穴,五行属水。 【功用】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主治病症】 1、头面部病症: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银炎、角膜白斑等。 2、其他病症:疟疾、前臂肌痉挛或疼痛,手背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精神疾患等。 3、可治口干舌燥,夜里口渴。【刺灸法】 刺法:1、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可扩散至手背。2、针尖略向上,不断运针,针感可沿三焦经脉循行向上至肘。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16

耳门

英文名称:ěrmén;TE21;SJ21手少阳三焦经穴。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①解剖结构名。即耳屏,外耳孔道的小瓣。又称之为蔽。《灵枢·五色》:“蔽者,耳门也。” ②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人,耳前之动脉。”王冰注:“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脉气之所行也。”候耳目之气。③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耳门部位:耳屏上部缺口前,张口凹陷处。针法 直刺或向下方刺,深1-2寸。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主治疾病〗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颈颔痛,唇吻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人体穴位配伍〗 配丝竹空穴治牙痛;配兑端穴治上齿龋。〖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穴义〗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名解〗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和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功能作用〗降浊升清。〖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7

章门

文名称:zhāngmén;Liv13;LR13足厥阴肝经穴。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名长平、胁窌、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八会穴之一(脏会)。位于腹侧,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主治胁痛,泄泻,症积等,直刺或斜刺,禁深刺》。18

期门

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取法】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二肋(第六肋间)处取穴。对于女性患者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六肋间隙处定取。【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皮肤由第五、六、七肋间神经重叠分布。肋胸膜和膈胸膜于肺下缘处相互移行,形成肋膈窦(为胸膜腔的一部分),其深面是膈肌,右侧可至肝,左侧抵胃体。因此该穴不可盲目深进针。【特异性】肝之募穴,交会穴之一, 【名解】①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②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主治症状:期门穴的主治症状为: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穴位功用:【功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其他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刺灸法】刺法:1、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腹后壁放散。2、沿肋间方向平刺0.5-1.0寸。3、针刺时应控制好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肝肺。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期门西汉护卫禁军名称,亦为官称。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置,地位近郎官,执武器,随从皇帝出行。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组成。武帝微行,这些卫士执兵器护卫,因“期诸殿门”,故称期门,隶属于光禄勋。平帝时改称虎贲郎。19

京门

英文名称:jīngmén;G25;GB25足少阳胆经穴。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肾的募穴。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和第十一肋间动、静脉。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腰痛,及肾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位置 在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局部解剖 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肋间神经。主治:腹胀,肠鸣,泄泻,腰胁痛。现多用于肋间神经痛,肾炎,高血压等。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配伍 配肾俞、三阴交,有补肾壮腰的作用,主治肾虚腰痛。配天枢,中脘,支沟,有宽肠通腑气的作用,主治腹胀。文献摘要《甲乙经》:腰痛不可久立仰俯,京门及行间主之。《千金方》:京门、照海,主尿黄,水道不通。《大成》:主肠鸣,小腹痛,肩背寒,痉,肩胛内廉痛,腰痛不得俯仰久立。《图翼》:肠鸣洞泄,水道不利,少腹急痛,寒热胀,肩背腰髀引痛,不得俛仰久立。研究进展 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 针刺京门穴有抑制肾脏的泌尿作用,针后3小时的排尿量较正常组减少14.1%~14.4%。20

石门 

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手少阳之募穴。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疾病 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闭经,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人体穴位配伍 配阴陵泉穴、关元穴、阴交穴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穴、三阴交穴治遗尿;配关元穴、天枢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带脉穴治崩漏、带下。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别名〗利机穴,精露穴,丹田穴,命门穴,端田穴。〖穴义〗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名解〗 1)石门。石,肾主之水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本穴物质为关元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再一次散热冷缩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只有少部分水湿吸热后循任脉上行,本穴如同任脉水湿之关卡,故名。 2)利机。利,便利之意。机,古指弩箭的发动机关,为至巧之物。利机名意指本穴承传的阴柔水湿之气有通利、濡润人体全身关节的作用。3)精露。精,水化之气也。露,显见之意。精露名意指本穴有明显的水湿之气循任脉上行。4)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部位为丹田。5)命门。命,性命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穴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气有维系人体性命的作用。6)端田。端,尽头也。田,地也。端田名意指任脉的滞重水湿之气在此上升至尽头,维有清气方可上行。7)三焦募。本穴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其性温,不同的膀胱之气血的寒湿,因此别走三焦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三焦募。〖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大部分外走三焦经所在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功能作用〗募集三焦经气血。〖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21

哑门

Yǎmén(DU15)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主治疾病〗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人体穴位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穴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穴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名解〗(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病音)门名意与哑门同,(病音)为失语之意。(2)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3)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横向传来于风俯穴。〖功能作用〗收引阳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2

命门

英文名称:vital gate;mìngmén;GV4;DU4人体气化的本源,生命的根本。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 ;脏象(三级学科) 定义2:督脉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针灸学(二级学科) ;腧穴(三级学科)基本信息命门,人体生命的根本。最初指眼睛和睛明穴。自《难经》开始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①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命门之火体现肾阳的功能。关于命门概念,古人有数种观点:1)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九难》:“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2)两肾俱为命门说。《医学正传》:“两肾总号命门。”《类经附翼》:“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统两,两而包一。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3)两肾之间为命门学说。《医贯》:“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而上,则为七椎。”4)肾间动气为命门说。《医旨绪余·命门图说》:“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 ②指眼睛。《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③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④石门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脐下二寸。关于命门的部位,历代医家多有争论,提出种种见解。如有认为右肾为命门者,有将两肾俱称命门者,有认为两肾之间独立存在命门者等等,尚无定论。对于其形态,有有形和无形的两种说法。前一种说法认为命门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后一种说法认为命门没有经脉与它直接联系,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只是存在于两肾中间的一种原气发动之机。尽管历代诸家对命门的形态和位置见解不一,但对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却都十分重视。认为命门是人身阳气的根本,生命活动的动力,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近代的观点,多倾向于命门是藏真火,而称之为命门火。临床上,命门火衰(见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 “识别”关注

点,精彩继续......《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颈椎病疼痛难忍?一穴一方,再加三个动作,巧治颈椎病,赶走病痛!

现在每天低着头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让人在工作之外也常常低着头,再加上空调的广泛使用,所以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导致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特别是会计、设计师、外科医生、电脑操作者、记者、秘书等职业者,更是颈椎病的高危人群。

颈椎病的5大危害

1、中风

据不完全统计,中风病患者中有90%以上都有颈椎病,可怕的是很多人都不注意,到中风后才发现是颈椎病诱发了脑部神经压迫导致了中风。

2、猝倒

要是由于椎动脉压迫所以引起,由于对颈椎健康的不重视很多患者被误诊为神经性偏头疼,时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严重的患者将导致脑淤血和突然猝倒。

3、脑梗塞、脑萎缩

很多颈椎病患者因椎动脉痉挛、栓塞、而诱发为脑梗塞、脑萎缩等疾病。

4、瘫痪

有很多颈椎病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不足,不重视,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颈椎病变造成脊髓、神经等的刺激与压迫就很容易导致单侧或双侧上肢瘫痪或大小便失禁。

5、经常性耳鸣甚至耳聋

很多颈椎病患者由于脊椎受压,颈椎的交感神经末梢受损,导致供血不足,最后导致为经常性耳鸣甚至耳聋的严重后果。

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下面就介绍一穴一方,再加三个动作,巧治颈椎病,赶走病痛!

一个穴位专门对付颈椎病

颈椎病疼痛难忍?一穴一方,再加三个动作,巧治颈椎病,赶走病痛!

仔细看看这幅图,首先让你右边的手背朝上,看到了吗,在食指和中指的中间,往外是手指缝,往里是两股筋。

顺着手指缝朝向两股筋的方向,用你左手的大拇指,按住两股筋中间的凹槽往前推,一直推到推不动的时候,有一个生理凹陷,上面是连着的,下面是分开的,这就是主管我们颈椎的穴位,用力按它就是!

按起来酸酸的,当然左手也是同样道理……以此类推,在中指和无名指的同样位置是主管胸椎的穴位,在无名指和小指的同样位置是主管腰椎的穴位。

原理: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里是这么说的: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意思是说:大肠经起于食指的桡侧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上缘和第一、第二掌骨间的合谷穴,向上进入两筋之间的凹陷处,沿着前臂桡侧上缘,至肘部外侧,经上臂外侧前缘,经肩,走肩峰前缘,转向项部,至第七椎棘突下的大椎穴,与诸阳脉会合,再向前下进入缺盆部(锁骨上窝),下行络于肺,穿过膈肌,属于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旁,穿过面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旁,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左右两脉交于人中穴,尔后分别夹行鼻孔两侧,止于鼻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的棘突凹陷里,也就是说,由于这条经络是从食指经过颈椎通向人中的,所以你按这个神奇穴位就能遥控处理那边的颈椎问题!

一个偏方,巧治颈椎病

国医大师熊继柏,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一些专病专方,并且说了一个他自己治疗颈椎病的方子,叫做葛根姜黄散。

这个方子的组成特别的简单:葛根30g,片姜黄15g,威灵仙15g。这么简单的几味药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这味药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具有很好的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等病症。

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威灵仙,是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山蓼)或东北铁线莲(黑薇)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等病症。

这个方子当中葛根用到了30g,也许一些人要奇怪了,为什么在葛根的功效里面没有提到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却在它的应用上有提到呢?《伤寒论》中讲到治疗“治大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的时候,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了葛根,除了利用葛根发汗解肌退热的作用外,葛根对于缓解肌肉痉挛也有很好的效果,在《伤寒论》治疗痉证中的刚痉出现的“项背强直”用葛根汤来治疗也说明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葛根还有一定的通经活络的作用,多数颈椎病都与感染风寒阻滞气血经络相关,《神农本草经疏》记载:葛根“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 。可见此处大量使用葛根意在解肌疏风通络。

姜黄,有很强的活血作用,因此称为“破血”之药,既可以破血行瘀,又可以疏通经络而止痛。除了这个作用以外,姜黄本来就是治疗“漏肩风”的要药,《证治要诀》记载:“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对于颈椎病引起的肩臂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最后,这个方子还有用到威灵仙,《神农本草经疏》记载:“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宜导善走者也。”具有很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效果。可以和葛根一起使用以增强祛风除湿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姜黄的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熊继柏的这个方子对于治疗颈椎病既可以作为基础方,又可以作为独立的方子,要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加减化裁,应当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三个动作改善血液循环

第一个动作:拍后背

用我们的手朝对侧的后背拍打,你拍打后会觉得这个地方放松了,肩部的肌肉放松了、血液循环改善了,对颈椎就会有帮助。

有很多人年纪大了,手够不着,根本打不到,打颈子上去了,这个没关系。

你如果没有办法这样敲打的话,你就从前面,前面没有后面的效果好,但是总比不打好。

第二个动作:踮脚

下面就是对颈椎有好处的另一个方式——踮脚。因为我们这背后这一条太阳经,从头顶到脚底,它都是太阳经通过的地方。我们伸展太阳经最简单的方法。

先踮起脚尖,如果脚尖踮得很平稳了以后,挺腰、抬头、仰头、用劲。这样一个动作做下来以后,整个背部受到了拉伸,包括你的颈。

这是循序渐进的,先把脚尖踮好,然后再考虑到仰头,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肩膀就很放松了,逐渐地在家里练,先练踮脚。

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实在是做不了仰头,你就光踮脚就可以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做得很好了,踮脚、仰头,同时保持一段时间。

如果再做得很好了,可以抬起来,抬一段时间,然后再平,这样的话,时间久了,对颈椎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两个简单的小动作可以保护颈椎,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睡前动作。

第三个动作:滚一滚,滚出健康——滚背

晚上睡觉前坚持滚背,可提升阳气,疏通督脉和膀胱经,修复受损的颈椎。

方法:躺在地上你把双膝搂在自己的怀里,头尽量勾着膝盖。就像一个轱辘一样,滚过去滚过来,滚36次。滚的时候呢,舌顶上腭,头尽量勾着,人就蜷在那儿就像个圆轱辘一样。

那什么在着地呢?脊椎在着地。你人这么蜷过来之后,整个人就是脊椎在着地,滚过来滚过去,专门通你的脊椎。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5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