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泻南补北”针刺法治高血压

六月雪 2023-07-27 14:14:42

,免费领取146个民间老偏方!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泻南补北法,源出《难经·七十五难》,它以“虚则补其毌,实则泻其子”的整体观法则,广泛而灵活的指导中医各科临床,这种理论和方法,近年来运用于针灸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满意。 治疗方法:按《难经·七十五难》所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方法进行治疗。 泻南取穴:行间,从太冲穴进针,透达本穴,先补后泻;大陵,向上逆经透向內关穴,泻法。 补北取穴:曲泉、太溪透昆仑、复溜,均用补法。 辅助取穴:曲池、丰隆,先补后泻。 病情较重者,每日针治1次,一般者均可间日1次,2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可连续针治2~3个疗程。 病案 李某,男,58岁,公司职员,2008年1月14日初诊。 主诉:头胀且痛10余年,半年来有加重感。 刻诊:头胀且痛,夜间加重,眩晕,视物不清,耳鸣重听,胸闷心悸,背部发凉,恶心欲吐,口舌干涩,体倦肢软,行路不稳,常因头昏而跌倒,上症时重时轻,每遇情志不遂而症状加重。既往有慢性肝病史。 检查:体丰神呆,颜面潮红,语言高昂,脉弦数,舌质赤,苔白干,下肢浮肿,血压190/110mHg,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一基底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弹性减弱。 印象:头痛、眩晕证(Ⅱ期高血压病)。 辨证论治:情志不和,肝气郁结,木失疏泄,郁久化火,火盛阴伤,肾水亏于下,不能滋养肝木,肝阳亢于上,逆扰清空,标实甚过本虚,急宜治标,标本兼顾,泻南补北并用而重在泻南。 取穴与效果:按上法针行间、大陵、曲泉、太溪、复溜、曲池、丰隆加中渚、阳陵泉,每日针治1次。施术20次后,诸症悉平,血压稳定在150/90mHg左右,脑血流图复查大致正常。随访6个月血压稳定如上,精神较适。按: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类属中医学眩晕、头风、中风范畴。《素问·至真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而鸣”的记载。本病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实下虛,且肥人气虚多湿,气不布津,火灼为痰,闭阻经隧,清空不利。肝阴虚当补肾水,肝阳亢需泻心火,用泻南补北之法,从而达到水旺液充,火衰阳潜,于是复归于平。 五脏分五方配属五行,以生克乘侮规律的学说,说明整体观念法则,指导中医各科临床。具体在针灸方面,经络可以从脏腑所属分配五行,十二经肘膝以下的五俞穴也分属五行。五行相生,谓之子母关系,于是子虚补其毌,毌实泻其子,就成为治疗选经用穴的一种规律。所以说水为木毌,肝阴虚当补肾水,火为木子,肝阳旺(实)宜泻心火,肾水充则肝阴得滋,心火平则肝阳不亢,故取肾经、肝经、心包经之穴。 肝经荥穴行间属火,以泻肝阳,大陵心包经俞穴属土(火之子),火实泻其子,一从太冲透至本穴行间,一从大陵本穴透向内关,二穴用逆经而刺,为迎而夺之的泻法,这是治标,称泻南之法。 曲泉肝经合穴属水,可补肝阴,太溪肾经原穴益肾水;复溜肾经经穴属金(水之毌),与太溪顺经取刺,为随而济之的补法,这是治本,又称补北之法。 辅助之穴曲池合穴属土,丰隆络穴,二穴泻之有泄热涤痰之效,补之可助中土运化之用。本例加中渚(俞穴属木)可疗耳聋治标;阳陵泉(合穴属土)可泄肝胆之火,二穴分属手足少阳经,足少阳经之支脉皆“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厥阴风火可直接波及少阳而致耳聋重听;阳陵泉与曲池相伍,能治肢体倦软,且可舒达肝气。 泻南补北的治法,宜分标本,急则治标,缓则求本,但不必拘泥先后。对一般病人用先补后泻,为先补北方而泻南方,但上例,标实甚过本虚,使用连日针刺,以急则治标着重于泻南之法为先,而补北次之。 总之本症符合丹溪所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泻南补北正是损其有余,益其不足,以求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 “识别”关注

点,精彩继续......《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49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