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疖子的用药,疖子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中医世家 2023-07-27 14:06:38

一、长疖子有哪些表现症状

疖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痈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肛门生殖器部位的复发性疖可继发于厌氧菌感染。5%为无菌性,由异物反应所致,如囊肿破裂。青少年易发。易感因素包括长期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糖尿病、肥胖、不良的卫生习惯以及免疫缺陷状态。

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状。面部,特别是所谓"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二、长疖子应该用什么药好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皮损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可支持诊断。广泛的疖、痈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

对早期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也可外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以下四种情况应系统用抗生素:

1. 毛囊炎位于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内。

2. 大的或复发性疖。

3. 皮损周围有蜂窝织炎。

4. 皮损局部治疗无反应。

应给予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等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

5. 长疖后最好是洗淋浴不要泡在浴缸里洗澡以免感染浸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长疖后在烹食汤前应将手洗净因为疖上的细胞进入暖热的食物会加速繁殖产生毒素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在治疗疖、痈时最好同时口服抗菌素。如需手术切开排脓应去医院请医生施行。疗效不佳或复发严重的应当增医院检查以排降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三、应该如何预防长疖子

1、如何预防身上长疖子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面部皮肤清洁,防止细菌侵入,切忌搔抓或挤压,严禁切开引流,值得医,患者切记。

首先要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洗去皮肤上的污垢和致病菌。其次要搞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加强饮食调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绿豆、冬瓜、海带等性味甘、凉,具有清火明目、清暑止渴、疏解热毒等功效,可让孩子适当多吃些。

2、身上长疖子不要乱挤压

由于疖子有的生长在面部,不但不好看,而且时间长了容易化脓,很疼,于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疖子成熟后,只要用手把脓挤出来就好了,专家提醒说,其实长疖子尤其头面部疖子挤脓是十分危险的动作,万万使不得。因为头面部血管直接与颅脑相通,且血管本身无静脉瓣。当外力压迫时,血液可逆流入脑,挤疖子时,细菌可随血液进入颅内,引起危及生命的颅内感染和海绵窦栓塞。尤其是鼻根至双侧口角的“危险三角区”的疖子,必须严禁挤压,正确的做法是请医生及时排脓,然后经过几次引流、换药,便可好转痊愈。

3、身上长疖子不要自行涂药

皮肤任何部位出现红肿热痛,都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处理,切忌自行涂药,尤其是红汞、龙胆紫,对伤口有毒性,易引起痂下积脓。有的是用中草药处理了1多月,结果从1个疖变成了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处理极为棘手。另外,如果反复出现疖肿,要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发现异常要及时去内分泌科诊治,看看是不是跟糖尿病有关。

4、早期的疖子不能切开引流。

成熟的疖子已化脓变软者,可切开排脓。但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千万不要挤压和随意切开。未成脓者,可每日外用纯鱼石脂,或鱼石脂硫磺泥膏,可促进炎症消退。

四、疖子期间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疖食疗方

1. 组成:独头蒜1个,蜂蜜9克。用法:捣匀敷患处。

2. 组成:独头紫皮大蒜适量。用法:去皮切成2~3毫米薄片,用时先将患处用温盐水洗净擦干,再用蒜片贴敷,并轻轻按摩10~20分钟,每日2~3次,2~3无可愈。主治:疖肿,毛囊炎。说明:如局部刺激严重者可缩短按摩时间,病情严重者应加服消炎药物。

3. 组成: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用法:沸水冲泡6分钟后,每于饭后饮1杯。主治:疖肿,外感发热。

4. 组成:鲜马兰头100克、白酒适量。用法:前一味加食盐少许捣烂用酒拌成糊状,涂敷于疖痈患处。主治:疖、痈。

5. 组成:松香10克、白酒。用法:松香研细末,调白酒成糊状,隔水加温,溶解后敷患处,以全部覆责为度,上面再盖以蜡纸,胶布固定,为加强药效,可滴酒数滴,保持松香湿润。主治:疖、痈、毛囊炎。

患者饮食宜忌

1、可食加锌食盐或葡萄酸锌,其他食物如大豆、葵花子、麦麸、酵母片、红糖等。

2、宜食性味清淡、寒凉之食物,如马兰头、马齿苋、冬瓜、红白萝卜、苦瓜、丝瓜、绿豆、赤小豆、百合、菊花脑、芹菜等。

3、忌食生姜、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品,以及芥菜、黄鱼、虾、蟹、鸡头、鹅肉、猪头肉等发物。

4、应避免食用油煎炸食品及肉类罐头。

火疖子怎么治疗最快 火疖子是什么引起的

火疖子总是能在不知不觉中生长出来,火疖子要用什么方法治疗效果才好?火疖子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火疖子怎么治疗最快
疖子的医治以早为主,由于这是细菌感染,假如在初期仅有小量的细菌繁育,部位较为浅表,部分外敷抗菌素能够做到合理的医治,假如感染扩张产生溃烂,能够根据切开引流的方法把脓水排出去,随后予以抗菌素医治。假如最开始仅仅在头发毛囊口长了小疹子,能够外敷药治疗,假如不断发展产生溃脓,这时候应该切开引流或应用抗菌素。

火疖子是什么引起的

火疖子又被称为疖或疖病,疖子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的感染。该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在皮肤擦伤、糜烂等,可发生细菌侵入出现皮肤感染,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好发。某些慢性疾病:如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缺陷者,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者,也可出现疖病。

火疖子是痤疮吗

疖子和痤疮有明显的区别,疖子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比如躯干、四肢、臀部、头皮等,疖子是毛囊和毛囊深部的感染,局部会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多数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其它的细菌感染所导致。而痤疮主要发生在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的部位,痤疮的发生主要和皮脂腺分泌增多、局部合并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一般好发生在青春期,和患者雄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火疖子会长到哪里

火疖子,也被称为疖肿,是由于相邻的几个毛囊被皮肤上的细菌感染后出现的感染性的炎症反应。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处有毛孔的地方。头面部,前胸后背,臀部,这些部位由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又是细菌最好的养分,所以这些地方更加容易发生疖肿。如果容易出现疖肿的病人,平时要注意少吃高糖分,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减少皮肤油脂的分泌。同时多运动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细菌的能力,也能减少疖肿的发生。

怎么预防长疖子

长疖子预防;勤洗澡预防疖疮,注意皮肤清洁,特别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喝。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求助:腹部长了疖子怎么办?

疖子,夏天尤其多见,俗称“暑疖”。中医认为是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随处都可发生,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初起时如黄豆大或梅子大,发红,发热,又肿又痛,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在中央出现一个黄白色的小脓头,溃破出脓后就逐渐愈合。但是往往这里好了那里又发,顽固难愈;特别是当病人正气虚弱,或挤压疖子,还会引起“疮疡内陷”,“疔毒走黄”,也就是败血症。所以,不能忽视对疖子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疖子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肤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2~4次,对尚未化脓的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须疖肿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4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