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146个民间老偏方!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导读:三叉神经痛,顽固,难治,耳体针二联针法效果不错,临床可多多运用。
马小平针法治验——耳体针二联针法
作者/马小平
一、耳体针二联针法
体穴:风池、翳风、下关。
耳穴:神门、皮质下、额、颞、枕。
功效:祛风通络,镇静宁神。
主治:三叉神经痛。
针法:风池穴,针尖向对侧鼻尖斜刺1寸左右,只作捻转手法;翳风穴,于耳垂后方直刺1寸左右,手法只捻转,不提插;下关穴,在针刺前以左食指轻轻按压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待患者出现微痛时慢慢将针尖刺入1寸许,然后作轻轻的捻转与提插手法。
每日1次,均可接通电针,连续波刺激20~30min。耳穴(神门、皮质下、额、颞、枕等)施治前先以碘伏消毒,然后以短毫针刺入0.1~0.2寸, 两耳交替,每日1次。
方解: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又属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可调理头部气血,疏散头面风阳;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同时手足少阳经在此交会,可同时疏通手足少阳经的经气;下关穴为足阳明经经气出入面颊部的重要部位,可治疗面部各种疼痛疾病。
耳穴之神门、皮质下、额、颞、枕等穴,通过区域信息调节脑部经络气血。耳、体穴联用具有疏通和调节头面部经络气血运行的作用,治疗三叉神 经痛疗效优于其他疗法。
加减: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者,可加太阳穴、鱼腰穴;三叉神经第2支疼痛者,可加四白穴、颧髎穴;三叉神经第3支疼痛者,可加颊车穴、夹承浆穴。
二、验案举隅
戴某某,女,67岁。初诊日期:2017年2月17日。主诉:左侧面部阵发性剧痛5年余。患者5年前出现左侧面部阵发性剧痛,主要表现为上下颌部,即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第二、三支,疼痛发作为每月1~2 次,发作频繁时每月数次,每因洗脸、刷牙、说话或咀嚼等诱发,近来因受凉发作频繁,且疼痛剧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头颅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未示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诊断:面痛。辨证为风寒阻络,气血失调。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调和气血。予耳体针二联针法治疗。处方:
体穴:风池(双),翳风(左),下关(左),颧髎(左),颊车(左),夹承 浆(左),合谷(双)。选用0.20mm×40mm的一次性管针,取斜刺或平刺法,中等刺激强度,留针30min,可接电针连续波,每日1次。
耳 穴:神门,皮质下,颞,面颊。选用0.20mm×15mm的一次性管针,直刺进针至耳软骨处,行捻转中强刺激强度,留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10次后,患者左侧面部疼痛的频率和疼痛的程度明显好转。守方继治10次,且针刺的手法强度较之前降低,电针只采用轻微刺激以调养气血,诸症消失,面色红润,精神转佳,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疾病,系指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出现的反复阵发性剧烈疼痛,是一种典型的神经性疼痛,疼痛如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同时却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并排除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
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至今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长期有效、副作用小的内服药物较少,外科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出现术后副反应、并发症及复发等。中医各类疗法治疗本病的应用前景广阔,临床取效显著,尤其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独具优势。
中医学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面痛”,为顽固性疼痛之一,以中老年人多见。初起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久则发作越来越频,疼痛程度也越来越重,病情顽固,极少能自愈。
采用体针法与耳针法联合治疗本病,能快速缓解疼痛。体针法中的风池、下关、合谷祛风散寒除湿,翳风、颧髎、颊车、夹承浆通络活血止痛,配以耳针法中的神门、皮质下、颞等穴调和气血,调节三叉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目的。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 “识别”关注
点,精彩继续......《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按摩是现在很多人选择缓解疲劳的方式,不可否认的是按摩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很多人也愿意花钱去进行按摩,去放松一下自己,因为生活的压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按摩哪个穴位可缓解面部神经痛,下关穴主治病症是什么?
预备式:坐位,双目微闭平视,放松心情,调匀呼吸,静息1~2分钟。
揉按颊车穴: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同侧颊车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功效:解痉止痛,消肿除烦。
揉按下关穴:按摩穴位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吗?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放在同侧下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功效:疏风清热,解痉止痛。
推印堂穴:以一手拇指指腹放于印堂穴上,其余4指附于对侧目外,适当用力自印堂向上推至发际处,反复推20~30次。功效:祛风开窍,安神宁志。
合按内、外关穴:用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外关穴和内关穴,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和胃理气,安神镇痛。
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很多朋友有过这样的经历:偶尔打哈欠、大笑、打喷嚏或者咀嚼硬食,或风寒外袭等诱因,不慎造成了下颌关节的脱位。下颌关节脱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掉下巴?,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是由于下颌关节韧带松弛,起不到固定关节的作用了。
如果不仅是治疗以固其本,很容易就形成了习惯性的下颌关节脱位,到那时候再想要恢复就很难了。对于常出现这种情况的朋友,就可以经常刺激下关穴,以收强壮局部经筋、温散局部风寒、健固下颌关节之效。
下关穴是主治耳前、颧骨及下部经筋失灵不可或缺的腧穴,对于因痉病、破伤风、中风闭证等造成的牙关紧闭以及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病症,均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如果大家出现了上述病症,就可按照以下的方式来刺激下关穴。
刺激穴位时可采取点按的方式,将拇指的指腹放在下关穴的位置,用一定的力度持续按压穴位3-5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进行按压,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5-10分钟。或者选择按揉的方式,同样将拇指指腹放在穴位处,然后以下关穴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5-10分钟即可。
病情分析:一、时间问题: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在进行揉搓,也就是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手法。因此面部三叉神经痛,在疼痛发作时,会十分剧烈。因此,在这个时候,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最好不要顶风而上。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进行“揉搓”按摩时,可在发作间隙。像是睡前、饭后、饭前等。一般时间的节点,也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未发作为最合适。 二、手法问题: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用力不均的问题,是面部三叉神经痛按摩,最为普遍的问题。因为个人的力道,有大有小、大小不一。面部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有重有轻,轻重不同。在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法问题上。一般用指关节的弯曲处、手掌绵软处、指肚等,是最好的方式。 三、穴位问题:面部三叉神经痛的“揉搓”,其实根本上的问题,就是缓解疼痛。中医认为,一些穴位的配合,重点穴位的刺激,可在“揉搓”中,获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像是风驰、何关、人中、太阳、下关等穴位,对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十分适合的。 意见建议:按摩可以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在发作间隙如睡前、饭后、饭前等在风驰、何关、人中、太阳、下关等穴位用指关节的弯曲处、手掌绵软处、指肚等轻柔按摩。但是按摩只能缓解疼痛无法根治。患上三叉神经痛非常痛苦,患者一定要选择好的方法进行治疗。
三叉神经痛是发生在三叉神经区域的一种阵发性、剧烈性疼痛。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吃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汤药,再配合针灸。李燕是在局部用很轻的刺激,不会诱发疼痛。针灸治疗先从疼痛的程度减轻开始,发作的频率减少,不疼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到最后逐渐不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48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更年期为什么会潮热,更年期潮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