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药治疗高血脂的方法,治疗高血脂的三大中药偏方

金婚银婚 2023-07-27 11:22:57

有些朋友可能想使用中药的方式治疗高血脂这种症状,其实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中药也是治疗高血脂病症的主要药物之一,高血脂病如果发展严重,还可能导致后代的遗传,它的主要发病原因与遗传、饮食、营养以及高浓度药物都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所以说用中药进行治疗是非常恰当的,下面就让小编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高血脂病症的中药药物:

在使用以下偏方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症状比较严重,应适当的停用,或是到专业医院接受检查咨询。

一,其实高血脂也是一种非常难治的血脂水平过高疾病,可以取当归、白芍(酒炒)远志、莪术(醋煨)、玄胡索各少许,然后将以上药物用器具捣成粉末,从而方便我们的正常使用,然后在平时喝水的时候,放入一小勺,每天一到两次,用量应按照医生的详细介绍来使用,它具有清热化湿、利水消肿等功效,对于治疗高血脂患者是非常有效果的。

二,茯苓、苁蓉、五味子、麦门冬、厚朴(生用)、黄连各少量,然后将这几种药材用高度酒浸泡,每天服用一小杯,每次用量逐渐减少,也可以根据病人的详细病情进行服药,服药期间一般在2到3个星期左右,以免药物对身体产生其他影响。

三,川芎、莪术(煨)、甘草、杨芍药、茯苓、甘草各适量,然后将以上药物用棉布包住,放在药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以三碗水熬成一碗水为标准,每天服用一小杯,一般七天可以有效治疗高血脂的复发,当然这个偏方还具有补中益气、解热利表等功效。

总之,如果患有高血脂这种症状,也应该十分关注这种病情的发展,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应立即采用以上偏方进行中,如果病情出现其他方面的影响,这里我推荐大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这种病症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调节三高的中药有哪些?

三高就是我们所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种疾病,三高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的人很多,并且还呈现年轻化趋势,三高疾病本身对人的危害并不大,但是三高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所以要及时治疗,那么,调节三高的中药有哪些?治疗三高的偏方有哪些?来看看。
1、调节血压的中药
对血压有调节作用的中药283种,占1070种的26.45%。其中降低血压的216种,占283种的76.33%,平均每4种作用于血压的中药中有3种有降压作用。
如解表药中独活、苍耳子、辛夷、菊花、桑叶等;
清热药中黄连、玄参、夏枯草、半边莲、野菊花、黄柏等;
攻下药中大黄、商陆、大戟、芫花等;
祛湿药中独活、徐长卿、茵陈、厚朴、瞿麦、扁蓄等;
温里药中附子、川乌、荜茇等;
理气药中香附、沉香、青木香等;
理血药中红花、益母草、鸡血藤、三七、川芎、延胡、大蓟等;
化痰药中桔梗、前胡、白果、杏仁等;
平肝药中羚羊角、钩藤、地龙等;
扶正药中生地、当归、仙灵脾、白术、黄芪、菟丝子、杜仲等。
此外,一些不常用的中药,如罗布麻、臭梧桐叶、莶草、夏天无、猪毛菜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应选择使用。
与西药截然不同的是,中药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即血压高者可降低,血压低者可升高,共33种,占11.66%。如人参、鹿茸、白芍、五味子、红景天、浙贝母、苍术、干姜、吴萸、细辛、牛黄、木香、白芥子、丹参、益母草、海藻、仙鹤草、四季青等。这种适应原作用是中药特色。
提升血压的中药有34种,占12.02%。如小蓟、陈皮、枳壳、麻黄、阿胶、青皮、附子、紫河车、玉竹、金银花、番泻叶、马兜铃、款冬、麝香、伸筋草等,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选药当注意。
2、调节血脂的中药
降低血脂的中药有154种,占1070种的14.3%。升高血脂仅1种,为丹皮。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中药有124种,如决明子、首乌、金樱子、泽泻、郁金、生地、桑叶、柴胡、升麻、黄芩、黄连、萆、槐花、丹参、昆布、明党参、灵芝、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大黄、麻仁、茵陈、苏子等。另有不常用的中药亦有良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如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中药有84种,如西洋参、银杏叶、冬虫夏草、白术、甘草、骨碎补、夜交藤、女贞子、沙苑子、白首乌、熟地、茶树根、麦饭石等。
抗动脉粥样硬化,包括溶解动脉壁上斑块的中药有55种。如枸杞子、升麻、赤芍、忍冬藤、银柴胡、土茯苓、蚤休、徐长卿、桑寄生、蒲黄、没药、毛冬青、丹参、肉苁蓉、当归、金樱子、穿心莲、泽泻、萆、薤白、刺蒺藜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相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一环。中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有20种,如银杏叶、虎杖、枣仁、云芝、苏子、冬虫夏草、松叶、水牛角、短毛五加、茶叶、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既能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又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有黄精、女贞子、明党参、丹参、郁金、昆布、升麻、骨碎补、甘草、水蛭、生姜等19种。
3、调节血糖的中药
作用于血糖的中药有111种,占1070种的10.38%,其中降血糖的83种,占111种中药的74.78%,升血糖的18种,占16.22%。降低血糖的83种,如人参、怀地黄、知母、枸杞子、天花粉、灵芝、西洋参、白芍、黄精、女贞子、山萸肉、黄连、黄芩、夏枯草、黄柏、桔梗、杏仁、牛蒡子、木香、菖根等。双相调节血糖的有10种,占9.0%。双相调节血糖的10种中药有黄芪、白术、仙灵脾、麦冬、玉竹、地骨皮、刺五加、人参叶、麻黄、土木香等。升高血糖的18种,有党参、石斛、首乌、五味子、贝母、秦艽、紫苏、淡竹叶、龙胆草、瓜蒌、杜仲、槐角等。
对“三高”均有作用的中药
有25种中药既能降血压、血脂,又能降血糖,对临床同时出现“三高”症者可以选择,如人参、白术、熟地、玉竹、枸杞子、仙灵脾、灵芝、桑叶、菖根、白蒺藜、黄芩、黄连、地骨皮、大黄、泽泻、茵陈、桔梗、昆布、三七、大蒜、玉米须、魔芋、熊胆、怀牛膝、水飞蓟等。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在辨证处方基础上,根据辨证要求选择药理已证实有效的药物随证加减,如“三高”者有气虚者可选用人参、白术,阴虚者选用熟地、玉竹、枸杞子,阳虚者选用仙灵脾,热盛者选用黄芩、黄连,便秘者选用大黄等。就是要做到辨证处方,药理选药。
4、引起血糖升高原因
1.肝脏疾病时,肝糖原储存减少。
2.应激状态下的急可爱染、创伤、脑血管意外、烧伤、心急梗死、剧烈疼痛等此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使血糖升高。
3.饥饿和慢性疾病使体力降低,引起糖耐量低减,使血糖升高。
4.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女性口服避孕药、烟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均可引起一过性血糖升高。
5.一些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则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
6.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血色病、胰腺外伤等可引起血糖升高。
4、怎样判断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126mg/dl)。
3.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由此可见,糖尿病的诊断并不是单纯的依据血糖升高来确定的,如果有血糖升高的症状,建议先去医院检查诊断。

降血脂的中药材有哪些?

高血脂是近年来,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主要在30,岁左右,以中青年人群为主,高血脂是需要治疗的,不然会引起血管堵塞,危及生命,中药治疗高血脂是有明显的疗效的,那么,降血脂的中药材有哪些?来看看。
1、降血脂的中药材
柴胡
药用部分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主要含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苷。具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柴胡皂苷具有降血脂作用。
大黄
药用其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五经。具泻热通便、破积行瘀、清湿热功能。药理研究证实,大黄能降血压、降胆固醇。
泽泻
药用部分为干燥块茎,味甘咸性寒,归肾、膀胱经。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内含糠醛,其乙醇提液含生物碱、植物甾醇、天门冬素,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虎杖
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活血通经,利湿功能,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有关实验证明,虎杖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姜黄
药用其根茎,味苦辛,性温,归肝、脾二经。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例如姜黄精、去氢姜黄精、姜烯等。姜黄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不壅滞,且有通经止痛之功效。姜黄能增加胆汁形成和分泌,使粪便中排泄的胆酸和胆固醇增加。虽然姜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较弱,但较持久。姜黄还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注意:据药理研究发现,姜黄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能使子宫收缩,怀孕妇女慎用。
决明子
药用其干燥成熟的种子。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归肝、胆、肾三经,具清热、明目、润肠之功效。决明子含蒽甙类物质,分解后产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酚及葡萄糖等。实验证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菌等作用,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注意:有泄泻与低血压者慎用决明子制剂。
灵芝
药用其子实体,性温,味甘淡。灵芝含甾醇、生物碱、蛋白质、多糖、氨基酸、酶类等。具益精气、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精神疲乏、心悸失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脑血管硬化等。
山楂
药用其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山楂果实含山楂酸、苹果酸、枸橼酸、咖啡酸、内脂、脂肪、金丝桃苷、解脂酶、鞣质、蛋白质、槲皮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糖类及维生素类等多种成分。药理研究发现,家兔连服山楂制剂3周后,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山楂与菊花、丹参、元胡、银花、红花、麦芽等配伍,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所致之胸闷隐痛。
首乌
药用其干燥块根。味苦、甘、涩,性温,归肝、肾二经。首乌含丰富的卵磷脂、淀粉等,有助于脂肪运转。首乌含蒽酯衍生物,主要为大黄酚及大黄泻素,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能使肠蠕动增强和抑制胆固醇吸收。首乌还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在血清中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中,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脂下降可能与首乌有效成分与胆固醇结合有关。首乌配银杏叶、钩藤等治疗心脑血管病,能消除或改善症状。首乌对个别病人有腹泻的副作用。另外,首乌浸出液可能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
人参
药用其干燥根,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人参含有多种药用元素,人参中的人参甙能抑制动物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当高胆固醇血症发生时,能使胆固醇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人参为补虚证之要药,实证慎用,发热时不用,防其助火,可佐以凉润药麦冬、天冬等。小剂量对中枢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起麻痹作用,本品习惯上不与藜芦同用。
2、补气血的中药材
第一: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同时特也是一种食材,能够直接做菜服用,甚至于他也是一种茶,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黑枸杞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种物质能够很好的增强身体免疫力,并且对于肾脏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服用之后能够起到延缓衰老、安神不学以及改善睡眠的作用,并且对于眼睛具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对于癌症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二: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他具有很好的补气血的作用,如果和黄芪搭配之后效果更好。
第三:黄芪
黄芪性温,中医方面认为黄芪的主要功效就是补气升阳以及益气固表的功效,对于一些盗汗、身体浮肿以及倦怠、脾虚、拉肚子还有脱肛等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一些气衰血虚的症状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第四:人参
人参是我国中医中传统的一种名贵补气药材,性温味微苦,能够很好的补充身体元气,同时对于智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还具有安神的功效,是一种大补的药材,非常的适合对身体进行保健。
第五:八珍
八珍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现在我们也将八珍统称为八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具有补气血作用的中药材。八珍分别是:熟地黄、白芍药、川穹、当归、白茯苓、人参、白术、炙甘草。在这八种中药材中,其中人参、白茯苓、炙甘草以及白术属于补气的药材;当归、熟地黄、白芍药以及川穹是属于养血的药材。所以说,服用八珍汤能够将补血以及补气同时进行,能够更好的滋补身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44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