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我国医药进出口大幅度提升,产业转型速度加快

佚名 2023-07-27 08:43:35

贸易平衡持续改善

欧美市场增速放缓产业转型速度加快

近年来,在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变化和我国医药内需发展强劲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今年1~10月,医药进出口总额59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9.66%。其中,出口362.97亿美元,增长35.87%;进口230.52亿美元,增长46.08%。

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市场平稳发展趋势为我国医药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医药贸易增速回落,我国医药传统优势面临新的挑战,出口发展方式面临改变,高端市场有待突破,挑战与机遇共存。

贸易平衡持续改善

从2008年至今的数据来看,我国医药出口增速已全面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增容,我国医药进口贸易也在加速增长。今年1~10月,我国医药出口增量达到96亿美元,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全球制药产业布局加速转移,部分特色原料药采购转向中国,高端医药产品出口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由此带来的出口增量约25亿美元,占总增量26%;二是我国传统医药产品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增量达28亿美元,新兴市场增量达35亿美元规模,合计占增量的63%;三是部分国产诊疗设备出口向中高端发展,有效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增量约为8亿美元,占增量的8%。

此外,国内需求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医药进口增幅创历史新高,顺差占进出口额比重为22.32%,较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贸易平衡持续得到改善。

欧美市场增速放缓

根据gti数据显示,2011年前9月,全球医药贸易额普遍增长,欧盟、美国医药贸易额分别为1358亿美元和767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02%和1.76%,增速分别下降3.57和7.81个百分点;整体医药贸易单价呈下降趋势,其中美国医药进口平均价格下降4.67%,欧盟下降7.77%。数据显示,欧美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医药进口量大幅增长,其中,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从中国的进口额增速分别为29.06%、31.39%、26.37%和136.18%。

新兴医药市场继续保持相对快速发展,俄罗斯、澳大利亚、东盟、乌克兰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市场。根据gti数据,1~9月,上述市场医药进口增速分别达到13.45%、20.2%、19.61%、21.32%,非洲市场增速约为10%。

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中国医药产品在新兴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其中,原料药、医疗器械尤其诊疗设备类产品增速最为显著。海关数据显示,1~10月我国原料药和诊疗设备类产品增速分别达到38.14%、69.97%,大宗原料药在新兴市场普遍占到30%~40%份额,诊疗设备类产品在俄罗斯、巴西、东盟等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显著提升,占有率分别达到11.75%、8.32%和8.69%,未来两年新兴市场增长潜力依然看好。

产业转型速度加快

近年来,国际医药产业向亚洲转移,直接带动了我国特色原料药和西药制剂出口大幅增长。今年1~10月,西药制剂出口17.1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5%,高于医保类产品出口平均增速,尤其是对欧盟、澳大利亚市场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到69.44%、1166.58%。同时,国内制药企业从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及制剂转型速度加快,部分企业,尤其浙江、江苏制药企业特色原料药、制剂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1~10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126.57亿美元,同比增幅54.17%,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至34.87%。从产品结构看,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继续保持了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分别增长106.75%、49.16%、41.34%、58.37%。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地位稳固,增幅分别为56.98%、47.02%、41.75%,市场占有率继续提高。同时,以x光机、ct、核磁共振、超声、核成像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诊疗设备出口显著增长,其中,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出口额同比增长23.97%,x射线断层检查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出口量增幅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诊疗设备出口仍由“三资”企业主导,占出口比重81.32%。

原料药出口继续攀升

原料药出口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量进一步增长,增幅达到29.28%,出口额181.98亿美元,增长28.19%,但平均价格依然在底部徘徊,同比下降0.84%。其中对印度出口量增幅达32.42%;同时,我国原料药继续挤占基本饱和的欧盟、北美市场,传统大宗原料药和具竞争优势的特色原料药市场份额得以继续提高;此外,东盟、巴西、东欧医药工业起步发展,原料药需求量继续扩大,以上因素利好我国原料药出口量继续攀升。

1~10月,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大幅增长42.27%,提取物、中药材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9.2%、28.25%,亚洲市场权重继续扩大,占我中药类出口比重的57.66%。但受《欧盟传统草药药品指令》影响,今年我国中成药出口欧盟出现了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出口高峰出现在3月,增幅高达506.37%,随后几个月降至去年同期的七成。

由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欧美医药市场增长有限,新兴医药市场继续大幅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性增长并不乐观,我国医药出口风险加大。但同时,欧美日市场仍有潜力可挖,我国中高端医药产品出口初见成效;市场多元化战略空间巨大,我国医药产品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有所回落。

医药企业如何实现产业模式转型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如何延长寿命、如何解决亚健康、如何根治绝症,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与医疗相关的产业的社会需求在暴涨。但医疗行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凸显出来。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在环保部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却占到2%。其次是药用资源枯竭的问题。有超过四成的野生药用资源正在严重枯竭,未来数年可能出现断档、甚至无药可用的局面。
还有产业模式转型也是大问题。中国医药公司以特色化学原料药和大宗化学原料药为主,这一市场不仅竞争激烈,利润低,而且也会使得环保和资源枯竭问题加剧。而垄断性和利润都极高的“全新药”研发和专利多掌握在跨国药企手中。因此,提升品牌、刺激创新就成为中国医药公司模式转型的方向。
总之,在国际医药品牌的夹击下,中国药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树立品牌和科研升级成为企业实现转型的必由之路。

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

(1)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存量,严格控制新建制药企业,引导新的生物工程药物品种向现有企业集中。
(2)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设立医药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鼓励国有经济增加在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上的投入,以占领技术制高点,扩大控制力。
(3)加强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及有关生物技术科研机构与重点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机制。引导企业早期介入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4)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科研补助、技改贴息及企业资本金注入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5)重点利用重组DNA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发酵水平、降低消耗。开发预防、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现有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剂型,包括涂剂、栓剂、气雾剂、滴剂等;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濒危和稀缺中药材。 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加入世贸组织和天然药物需求的日益扩大,将为中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遇。但由于中药产业基础较差,现代化水平比较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中药工艺技术落后,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影响名优传统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为保持中药优势,十五期间中药行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国际天然药物的发展经验,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2)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规范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和经营,实现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3)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加快中药饮片浓缩颗粒和优质饮片的研究,建立饮片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
(4)中成药生产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新的中药剂型。争取有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
(5)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中药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已有的基础,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切实提高中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 我国化学原料药有相当基础,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22.5亿美元,在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有60多种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出口,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医药行业实施主动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克服主要依靠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发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
(2)克服过分依靠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情况,努力开拓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广阔的国际市场。
(3)深入研究国际竞争对手,支持企业按国际惯例建立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由供应中间商逐步转为直接供应用户。鼓励出口企业间的联合与协调,努力建立有效的出口产品协调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到海外直接投资创办制药企业,促进产品出口。
(4)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如β内酰胺类、维生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酸类产品及其中间体生产中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技术。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共性技术。
(5)充分发挥石家庄、沈阳、山东、哈尔滨、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发展新产品,完善环保设施。
(6)鼓励出口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
通过以上措施,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争取到200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医药板块2020年下半年策略展望

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和 科技 创新推动,医药指数上涨超过 35%, 迎来牛市行情,但内部子行业表现依旧分化。展望下半年,海哥认为在疫情新常态下,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关注度,但在相对高估值和高仓位压力下,建议优选景气度确定的细分领域逢低布局。

1.重磅品种陆续上市,疫苗行业增长确定。 康希诺生物招股说明书披露,2019 年我 国疫苗市场规模约 425 亿元,同比增长 26.5%。近年来随着 HPV9、HPV4、五价轮状、国产 13 价肺炎等大品种上市,行业迅速扩容,特别是大部分自费重磅品种 仍处于销售放量期,考虑到渗透率还较低,我们认为将继续推动疫苗行业保持较高 的增长,建议继续关注研发能力突出,产品管线布局丰富的疫苗龙头企业, 从产业升级角度,创新药是我国制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叠加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仿制药转型迫在眉睫。在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审评审批提速等政策支持以及人才和投资资金的涌入下,创新 药领域研发进展也非常迅速,近年来多款国产 PD-1 上市就是非常好的例证。从样本医院销售数据看,最近3年国内企业开发的创新药销售收入在整个原研药销售 收入中的占比显著增加,从 2015 年 2.4%的占比提升至 2019年的 5.7%左右。此 外多款 PD-1 上市后销售额快速达到 10 亿元,我们认为创新药领域依旧是确定性较强的细分领域。



2. 创新药及 CXO 产业链仍然值得逢低布局。 从产业升级角度,创新药是我国制药工 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叠加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仿制药转型迫在眉睫。在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审评审批提速等政策支持以及人才和投资资金的涌入下,创新 药领域研发进展也非常迅速,近年来多款国产 PD-1 上市就是非常好的例证。从样 本医院销售数据看,最近 3 年国内企业开发的创新药销售收入在整个原研药销售 收入中的占比显著增加,从 2015 年 2.4%的占比提升至 2019 年的 5.7%左右。此 外多款 PD-1 上市后销售额快速达到 10 亿元,我们认为创新药领域依旧是确定性 较强的细分领域,相关龙头企业值得继续关注。而相关的 CXO 产业链受益于国内 企业的创新转型及研发投入的增加,从目前形势看,海外订单转移趋势较明确,短 期疫情影响或加速了订单转移的进程。虽创新药及相关的 CXO 产业链龙头标的上 涨明显,但我们认为行业发展的长期逻辑不变,龙头企业会通过业绩的增长来消化 估值,若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可以加大配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4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