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血红蛋白增高原因,,我们该如何解决

中医世家 2023-07-27 06:22:12

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它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运载高等生物体内的氧气元素。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要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才能保证人体健康,血红蛋白过高的话,严重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病症,那么血红蛋白增高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血红蛋白增高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1血红蛋白相对性增高。人体在运动后会大量出汗,或者喝水量少的话,就会因为血液中的水分缺失,血液浓稠,使得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相对的增高。这种情况下,问题不太严重,平时要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运动出汗后更要补充水分,保证体内的水分充足。

2由于生理性原因导致的血红蛋白增高。如剧烈劳动后,在处在紧张恐惧的环境中,这些情况都会使人呼吸加快,从而消耗体内更多的氧成分,因此血红蛋白会增高。还有居住在地势高的居民,也会有血红蛋白增高的状况。因为地势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所以人体要创造出更多的血红蛋白以运转体内的氧成分。这就是所谓的高原红。有这种生理问题导致的血红蛋白增高的问题,我们平时要多注意休息,处在紧张恐惧的环境下,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尽量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3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的血红蛋白增高。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病,或者血红蛋白本身的运载氧能力低的话,也会造成血红蛋白增高的状况。这种情况要尽早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常规,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控制血红蛋白增高的状况。

多少情况下,血红蛋白偏高于或偏低于正常值10g/L的话,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是过于劳累引起的血红蛋白偏高,那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如果是因为体内缺水引起的,要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如果是因为身体疾病引起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

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和危害?

我们都知道,人体内每天都有细胞衰亡,也有新的细胞生成,红细胞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它在衰亡的同时,也在不断生成,才能保持血红蛋白的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血红蛋白偏高或者偏低。一般情况下,引起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生理因素:一些高原居民、胎儿和新手儿、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会使人体内血红蛋白偏高。另外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积压值都会升高,血脂中甘油三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

病理性因素: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气肿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因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引起血红蛋白偏高。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多常见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20~160g/L,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110~150g/L,新生儿的正常值是170~200g/L,儿童的正常值是110~160g/L。如果偏高,就会有一定的危害。

导致到多疾病:血红蛋白不稳定偏高,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还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

引起不适症状:出现血红蛋白偏高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浑身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夜间睡眠不好、没有胃口、搔痒和疲劳等等。

血红细胞增多的原因

问题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 5分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参考值,通常血红蛋白≥180 g/L、红细胞数≥6.0×1012/L或红细胞压积≥0.55即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其病因有多种,可以是血浆容量减少造成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憨可以是组织缺氧导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也有原因不明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称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者是否合格,需视病因情况而定。对一时性脱水所致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略超过参考值、经正常饮水可纠正者,可作出合格的结论;对其他病因所致者,均应根据原发病性质,作出不合格结论。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都可导致代偿性的红系细胞增生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常见原因为吸烟过多、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肿瘤、肾脏疾病、肥胖-肺通气不良综合征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起病缓慢,其特点为皮肤黏膜暗红、脾大、红细胞数及血容量增加伴全血细胞增多,常有神经系统及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心力衰竭等。本病一经诊断,作不合格结论。

问题二:血液红细胞增多是怎么回事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以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总容量显著地超过正常水平为特点。儿童时期血红蛋白超过180g/L (16g/dl),红细胞压积大于55%和每公斤体重红细胞容量绝对值超过35ml,排除因急性脱水或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而发生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即可诊断。 二、红细胞增多症分类 本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的主要是由组织缺氧所引起的。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是一种由于异常的多能干细胞克隆增殖所造成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0万,多发生在60岁左右的老年人,儿童时期极罕见,发生在25岁以下的只占所有病例的1%。 起病大多缓慢。由于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全身血管扩张充血。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面色发红、眼结膜充血、血压增高、肝脾肿大和血管栓塞等症状。亦常见鼻衄和皮肤瘀斑。夜间多汗和体重下降亦为常见现象。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充血、粗细不等,颜色深紫等。约1/3病人有舒张血压增高现象。 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可见多种非特异性畸变,如第8三体、第9三体或5和7或22部分缺失等。 红细胞计数大多在6~10×1012/L(600万~1000万/mm3)以上,血红蛋白160~250g/L(16~25g/dl),红细胞压积54%~80%,白细胞中度增高。血小板增多可达400~1100×109/L(40万~110万/mm3)。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F轻度增高,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血浆B12增高。红系祖细胞在体外培养不需要红细胞生成素即可增殖。动脉血氧饱和度>92%。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一般采用间断静脉放血疗法,使血容量迅速降至正常,以缓解症状和减少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亦可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或羟基尿等,可取得短暂疗效。 预后差,多死于静脉栓塞、大出血、或发展成为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 2、家族性良性红细 胞增多症 家族性良性红细胞增多症(Benignfamilial polycythemia)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不同的外显性。比较罕见。 症状较轻,常有头痛、嗜睡、眩晕和易疲倦;或完全没有自觉症状。病儿面色深红,眼结膜充血,但多无脾脏肿大。 血象检查仅有红细胞系增生过盛,血红蛋白常在200g/L(20g/dl)以上,血容量增多。白细胞与血小板正常。家族中有同样病人。此症多呈良性经过,可活到正常年若因血液粘稠而产生症状,则可采用放血疗法。 3、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Secondarypolycythemia)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各种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的疾病见下: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分类:A、组织缺氧或氧释放障碍B 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功能增强 三、红细胞增多症症状 症状轻重不等,视原发病而异。除红细胞增多外,白细胞和血小板多正常。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由于组织缺氧,致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代偿性增多;或由于发生可以产生红细胞生成素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服用促使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增多的激素制剂。新生儿可由经胎盘输血或脐带结扎过晚引起。 四、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检查 五、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原发病。红细胞增多是一种代偿现象,不需要治疗。根除原发病后,红细胞增多现象可以自然痊愈。若红细胞压积超过65%,则血液粘稠度极度增加,应间断地......>>

问题三:血红细胞偏多怎么办这个不要紧的,正常年轻男性都有可能增高的,多喝水,可以适当献血。
首先要明白,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础白含量相对增多。如饮水少,大量出汗等。
2、生理性增多:如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
3、病理性增多: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你不必太过于担心,可在身体状态较正常的情况下(无明显失水,避免出汗等)再查一下血常规,核实检验结果

问题四:体检血红细胞偏高是什么问题你的红细胞有些偏高,不过有些地方血常规化验不一定准,如果不只一次化验红细胞都高就需要注意排查了。
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和疾病很多,分述如下:
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可能有:
慢性肺脏疾病,如肺心病和阿耶萨综合症,
肺泡通气减低综合症,如匹克威克综合症,
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和动静脉瘘,
异常血红蛋白病,包括遗传性与获得性,
某些囊肿,肿瘤和血管异常,如肾囊肿,肾上腺样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肝细胞癌,小脑成血管细胞瘤,肾盂积水,肾动脉狭窄等,
家族性及良性红细胞增多。
吸烟引起的组织缺氧。
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可能有:
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休克,烧伤等引起的暂时性红细胞增多,
慢性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如盖斯伯克综合症,
应激性红细胞增多症,如神经质,肥胖,轻度高血压。
如果都不是以上的这些原因,就有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需要通过骨髓穿刺与活检来确诊,有条件的也可以查jak2基因来确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38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